陳從周為張大千入室弟子 曾承教多位國學大師(圖)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陳從周為張大千入室弟子 曾承教多位國學大師(圖)

2014-11-02 13:26:23來源:深圳商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圖為陳從周。(資料圖片)

▲陳從周(右)與張大千攝於1948年。 (資料圖片)

▲1962年陳從周(左)與梁思成合影。 (資料圖片)

  對很多讀者而言,「陳從周」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他是遠離大眾的一代園林藝術宗師,可我們每個人都在初中課文裡讀過他的文章——《說「屏」》。

  最近,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和浙江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的13卷《陳從周全集》,首次全面收錄了陳從周園林、建築、繪畫和散文方面的著作,並首收其手書。

  承教多位國學大師

  該書主編之一、浙江大學教授宋凡聖介紹,陳從周五歲時就進私塾讀書,背古文、做作文,洋學堂加半私塾,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基礎。大學時期,在夏承燾、王蘧常等名師的指導下,陳從周做詩詞、寫作文與日俱進,使他後來成為散文家和詩人。他的散文集有《書帶集》、《春苔集》、《隨宜集》、《青簾集》、《世緣集》和《梓室餘墨》等,俞平伯曾如此評價:「其間山川奇偉,人物彬雅,樓閣參差,園林清宴,恍若臥遊,如聞謦欬」。

  陳從周的詩集《山湖處處》則分「山湖篇」、「少作篇」和「友情篇」三部分。他的足跡遍及全國,各地幾乎都留有他的詩詞。宋凡聖認為其「詩詞質樸簡潔,卻意境深遠、含義深刻。」

  張大千入室弟子

  陳從周讀中學時就愛讀徐志摩的詩,當他和徐志摩姑媽的女兒蔣定結婚後,對徐志摩也由崇敬轉向深入研究。1949年他自費出版了《徐志摩年譜》,徐的前妻張幼儀見到此書後寫信對他說:「從周弟愛摩之心,勝過兒孫輩。」宋凡聖說,「《徐志摩年譜》出來後,立即成為當今世界研究徐志摩和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寶貴資料。」

  她還向記者介紹,陳從周自幼在風景如畫的江南長大,讀初中時就愛上了繪畫。他邊自學邊求教,張大千見其繪畫很有天賦,就收他為大風堂入室弟子。

  「張大千為了鼓勵他,有時提筆在他畫中撰文,他畫的《喜鵲梅竹圖》和《黃山圖》上還留著張大千的墨寶。」宋凡聖說,1948年陳從周30歲時,在上海舉辦了「陳從周繪畫展」,轟動上海畫壇。隨後出版《陳從周畫集》時,張大千欣然為之題籤,獎掖晚輩。「陳從周先生繪畫得張大千的真傳,迅速成長、成熟,也成了著名的書畫家。到了上世紀80年代,其畫名已蜚聲海內外,畫作被政府列入國寶行列之中,禁止出境。」

  由崑曲入園林

  在宋凡聖看來,陳從周愛聽崑曲,由崑曲把他引進曲境、詩境,再入園林,所以他像酷愛中國園林一樣地酷愛崑曲,與國內老一輩的京昆大師、名角,如梅蘭芳、俞振飛、沈傳芷、張傳芳、鄭傳鑑、華傳紅等,以及稍後一輩的名角華文漪、梁谷音、嶽美緹等都交遊甚厚。

  據她介紹,陳從周讀大學時專門選修了胡山源教的「崑曲」課,「經胡山源介紹,拜當時的名角沈傳芷為師。當時他不但是學校詩社、書畫社中的骨幹,而且也成了劇團中的活躍分子。」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當影視大量出現,京崑曲觀眾日漸減少時,陳從周為此擔憂,就四處呼籲請求重視弘揚傳統曲藝,被名角華文漪戲稱為「崑曲保皇派」。他還接連寫過《園林美與崑曲美》、《以園解曲,以曲悟園》、《崑劇與建築園林》等多篇文章來闡述崑曲與建築園林的關係,上海崑劇團團長俞振飛看後拍案叫絕,說:「你救了園林,也救了崑曲。」上海豫園東部園重建時,陳從周就特地在園中修了古戲臺,取名「曲苑」,專供演崑曲之用。現在這裡成了中外遊人必到之地。記者 魏沛娜

相關焦點

  • 作為建築大師的藝術家的陳從周
    中國著名古建築園林藝術學家,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大師,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著有《說園》等。1944年,與海寧蔣定結婚,蔣定為徐志摩姻兄妹,得悉志摩軼事,開始了對徐志摩的鑽研。同時,被著名畫家張大千所賞識,成為張大千之入室弟子,攻山水人物花卉。
  • 【百年陳從周】張大千畫被「潤色」,他只啊呀一聲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章咪佳2018年,陳從周先生誕辰百年。陳先生是世界聞名的中國古建築專家和中國園林藝術大師,外國人稱他為現代中國園林之「祖父」。天一閣、豫園、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中國藝術館的「明軒」都與這位大師有千絲萬縷的聯繫。1918年11月27日,他出生於杭州。1942年,陳從周畢業於之江大學國文系,之後於杭州各中學任國文教員。曾拜著名畫家張大千為師,並於1948年在上海舉辦了第一次個人畫展,以「一絲柳一寸柔情」的花鳥畫,蜚聲滬上。
  • 餘文華:擅長畫牡丹,是張大千的入室弟子
    餘文華:擅長畫牡丹,是張大千的入室弟子圖/餘文華 文/秋香餘文華的一生都有不少非常優秀的作品,在藝術領域,每天都在一絲不苟地耕耘著。▲餘文華他也是國畫大師,張大千的入室弟子,他尤其擅長山水畫以及花鳥畫。在花鳥畫中又尤其擅長畫牡丹。
  • 【百年陳從周】弟子陳勁:先生寫出了人與園的情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特約 陳勁2018年,陳從周先生誕辰百年。陳先生是世界聞名的中國古建築專家和中國園林藝術大師,外國人稱他為現代中國園林之「祖父」。天一閣、豫園、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中國藝術館的「明軒」都與這位大師有千絲萬縷的聯繫。1918年11月27日,他出生於杭州。1942年,陳從周畢業於之江大學國文系,之後於杭州各中學任國文教員。曾拜著名畫家張大千為師,並於1948年在上海舉辦了第一次個人畫展,以「一絲柳一寸柔情」的花鳥畫,蜚聲滬上。
  • 他,長安畫派創始人,張大千入室弟子,作品作為國禮贈送日本首相
    在「長安畫派」中,有一位藝術大家,家學淵源深厚,青年時期成為張大千入室弟子,其後更是與張大千、齊白石、于非闇等大師在長春等地舉辦作品聯展。早年在他跟隨張大千南下四川寫生時,由於張大千多仿臨古畫,一部分便由他起稿。期間,他也為張大千代筆畫山水畫,二人曾多次合作人物、山水巨幅。如今不少作品被英國、荷蘭、比利時、日本等國家博物館收藏。
  • 中國百年巨匠一代宗師黃胄入室弟子潘文博與弟子武天慶藝術之緣。
    師承於黃胄入室親傳弟子潘文博大師門下,並得到黃胄入室弟子徐復生大師親傳指導,主攻黃胄大師世界聞名之作驢和人物。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禮一級書畫家,黃胄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張大千大風堂軼凡書畫院副院長,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齊白石藝術研究院河北省分院院長。
  • 張大千再傳弟子遊三輝在長辦畫展
    本報訊雲遊中國的國畫大師張大千的再傳弟子、臺灣著名書畫家遊三輝,近日「遊」到湖南。6月24日開始,他在湖南書畫院美術館展出105幅書畫作品。其中包括傳承了張大千畫派筆意的一批潑墨潑彩山水畫。湖南藝術界名人及眾多美術愛好者前往觀看了展覽。  張大千是享譽海內外的中國畫大師。年輕時曾到湖南衡陽,並登上衡山。早年曾拜名盛一時的大書家、湖南人曾熙為師。
  • 老照片:圖1殺妻自縊的浪漫詩人,圖6三毛和小她8歲的外國丈夫
    圖:卞之琳,現當代詩人,「漢園三詩人」之一,曾是徐志摩和胡適的學生,詩《斷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 圖:陳從周和張大千合影。陳從周,原名鬱文,中國著名古建築園林藝術學家。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
  • 張大千再傳弟子鄭鴻光 鄭鴻光寫意花鳥畫欣賞
    尤其是當代書畫大師的作品,升值空間更大,所以受到了大家的關注,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位當代書畫大師——張大千的再傳弟子鄭鴻光。  隨著時間的流逝,鄭鴻光大師的書畫均已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並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評。
  • 陳從周關門弟子因防疫批改「最遠作業」,百份各地書畫在師生間快遞...
    陳從周關門弟子,為什麼不計任何報酬輔導學生書法?快退休的他,又為何在財經高校堅持開設兩門書法課?十多個少數民族學子,怎樣拿起毛筆零基礎跟他學藝?這些問題的答案,出自這位樂峰老師跨業轉行、他和同事因防疫「函授」,以及新揭幕的各族學生「禮敬中華」書畫攝影展。
  • 往事|憶父親陳從周:丹青只把結緣看(上)
    王竹人是清末杭州頗具大名的繪容大師王馥生之子,道光鹹豐時王馥生是畫士女肖像之巨手,畫宗費曉樓(丹旭)弟子之一,得其師傳技也最高,我母親硤石蔣氏祖宗肖像幾乎全由費曉樓繪之,惟妙惟俏。王竹人的畫極似王馥生,我父親拜師於王竹人古稀銀須之年,老人見青年陳從周謙虛好學,畫技不凡,每次都與他談畫論藝,傳其經驗之學,曰:「作畫必墨底用足,不必仗色彩之力,無墨底之踏實,色彩用之徒然也。」
  • 陳從周百年紀念展:結緣交友詩詞丹青,畢生傾注園林建築
    今年是知名古建築園林大家陳從周先生誕辰一百周年,9月29日,解放日報社「大師在上海」第三季推出「鬱郁乎文哉——陳從周百年誕辰致敬展」,展覽名「鬱郁乎文哉」源自《論語·八佾》「鬱郁乎文哉!吾從周」,這也是陳從周姓名的由來。而展覽的英文名「The Ultimate Literatus」——末代文人——更耐人尋味。
  • 畫壇巨匠張大千長子張軼凡 孫女張子嘉與弟子武天慶藝術賞析
    畫壇巨匠張大千長子張軼凡 孫女張子嘉與弟子武天慶藝術賞析>武天慶藝術簡歷武天慶,男,1969年出生於河北邯鄲,字仁千,齋號大千大風堂,現定居北京,師承於張大千長子張軼凡之女張子嘉大師門下,現為一代宗師張大千大風堂掌門張子嘉大師的入室大弟子之一,北京張大千大風堂張軼凡畫院副院長,大千大風堂藝術顧問,大千大風堂掌門開山大弟子,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禮書畫一級美術師,武天慶自幼酷愛書畫藝術,師承張大千孫女張子嘉大師親傳畫詣精髓,在藝術創新技法上又多有突破
  • 廖昌永拜師張大千弟子 欲從畫中感悟音樂(圖)
    川籍世界級歌唱家廖昌永拜師張大千弟子江蘋大師的消息經媒體報導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影響。4月5日四川新聞網記者獨家獲悉,拜師後的廖昌永已從老師江蘋那裡接受了首堂專業課教育,並正潛心消化學習成果。而此前有媒體稱廖昌永拜師是為學習書法的說法則有誤,「江大師最擅長的是工筆畫,怎麼可能捨本逐末去教廖昌永書法呢?」
  • 國學大師《饒宗頤紀念文集》正式出版
    新華在線網 祁成志天 沐 堂「天沐堂」 ── 乃一代宗師張大千先生創立的「大風堂」第二代嫡傳弟子聶振文先生之堂號。由西泠印社社長、當代國學大師、百歲老人饒宗頤先生題寫。(饒宗頤先生、字選堂。)親聆教誨,足慰平生自饒公為我題匾後,有機會親自拜望、感謝饒公,不給自己留下遺憾一直是我之心願。我即拜託亨斌弟及與饒府私交甚深的陳文洲先生,以出面幫我聯絡,拜謁饒公,一睹大師風採,一表後學感激之情,亦不枉此生。
  • 張大千的開門弟子竟被逐出師門
    他的作品《萬古長青圖》陳列於人民大會堂,《萬壑松風圖》陳列於中南海紫光閣。 胡若思9歲拜張大千為師,為大千開門弟子,14歲東渡日本舉辦個人畫展,15歲獲比利時世界博覽會金獎。可是就這樣一位被譽為張大千入室弟子中最有天分的弟子,為什麼會被張大千逐出師門,永世不向認呢?
  • 何處園林不憶君|陳從周與揚州園林
    陳從周(1918—2000),古建築園林藝術專家。曾執教於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同濟大學等。早年學習文史,後從事古建築和園林藝術的教學研究。在建築界著名的「北梁南陳」,「北梁」是古建築學家梁思成,而「南陳」就是古園林大家陳從周。
  • 張大千弟子的後人向成都市政府捐贈近650件大千畫作及物品
    嚴易夢 攝中新網成都9月5日電 (嚴易夢)成都張大千藝術博物館藏品捐贈籤約儀式5日在成都舉行,張大千入室弟子孫雲生之子孫凱向成都市政府捐贈了近650件張大千畫作及物品,這標誌著成都張大千藝術博物館即將全面展開建設。國畫大師張大千堪稱20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
  • 跨界學畫 廖昌永拜師張大千弟子(圖)
    昨天上午,川籍世界級歌唱家廖昌永雙手奉茶,正式拜張大千弟子、國畫大師江蘋為師,開始學習國畫藝術。上午10時,上百位名人名家、廖昌永的親朋好友以及大批媒體記者見證了拜師的場面。但在全國美術界,江蘋可是名聲遠播的國畫大師。他1934年生於成都,少時從其父蜀中名家江梵眾研習繪畫,並得父親的好友張大千等名師指點。江蘋上世紀80年代初與人合作的工筆畫《春回大地》,被瑞典王室選藏於皇家博物館。1994年應四川省政府邀請,為鄧小平九十壽辰作《松鶴延年》圖。  今年74歲的江蘋,精神矍鑠。昨日11時40分,他端坐在木椅子上,接受了廖昌永的三個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