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格外的冷清,就連春節的熱鬧氣氛都被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攪黃了。在幾十年難得一遇的集體不出門的抗疫戰鬥中,各地人民都是如何度過的呢?吃,是緩解一切焦慮的最有效辦法了。那麼在這個無法出門的冬天,各地人民都是靠吃啥來緩解焦慮的呢?
沒有什麼比在寒冷的冬天,吃一鍋熱氣騰騰的羊肉煲更能讓人心滿意足了。廢話不多說,今天我就是來給大家安利各地的羊肉煲的。順便PK一下,到底哪裡的羊肉煲,才最深得民心?
乍一看和紅燒羊肉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的廣式羊肉煲,其實早已經在深諳養生之道的老廣們的手中,甩一鍋普通的羊肉煲好幾條街了。首先從選材上來說,老廣們喜歡挑肥瘦相間的羊腩、細嫩的羊頸來做羊肉煲,中間在穿插著幾塊咬起來咯吱咯吱的羊腩排,這鍋羊肉煲的主角就算來齊了。廣式羊肉煲的靈魂調料是柱候醬,鮮鹹之中帶著一抹微甜,能夠充分調動羊肉中的鮮美,濃鬱的豉香帶走了羊肉中的肥膩,姍姍來遲的陳皮、白酒成功化解了羊肉中那一絲令人不悅的羶味。
然而這還不夠,廣式羊肉煲中的點睛之筆,是甘蔗和馬蹄,脆爽清甜的口感為羊肉注入一絲植物般的清甜,二者又兼顧祛除溼熱的功效。讓你在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又順便養了生。夾起一塊燉到酥軟的羊肉,蘸著老廣們精心挑選的腐乳醬,嚯,那味道、那口感,除了連連點頭稱讚,真的再也找不出更貼切的詞語來形容了。Q彈的皮、入口即化的羊肉還有那星星點點的豆腐乳,連羊肉最深層的酒香味都被激發了出來,在口中噴薄而出。一家人圍坐在一鍋羊肉煲周圍,吃肉品湯暖身,瞬間忘記了所有出門的理由了吧。
相比廣式羊肉煲,雲南的羊肉煲多了一絲攻擊性。雲南人愛吃充滿著運動荷爾蒙的黑山羊,生長在崎嶇山區間,整日爬山涉水的黑山羊,肉質特別緊實,所以烹飪起來也是極為的難搞。通常要加入好幾味香料滷煮上大半天,才可食用。但是別看黑山羊之前是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在各味香料的軟磨硬泡下,不一會就變成了糯唧唧的軟萌妹子。瘦肉和膠質中帶著奶白色的羊脂,羊脂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能軟化膠質,又能讓原本有些乏味的瘦肉沾上葷腥。最後再以薄荷葉、辣椒麵和花椒調成的蘸水中打一個滾,為羊肉注入了一絲清香,又在不被察覺中帶走了多餘的油膩。有了這樣的一鍋羊肉煲陪伴,雲南人哪裡還想出門,美滋滋的吃上一頓那才是人生樂事啊!
還有在各地橫行的豆瓣醬版本的羊肉煲。先以蔥姜蒜花椒豆瓣醬等作料爆香,再加入羊肉、大料、桂皮、料酒、生抽、冰糖共同在炭火下翩翩起舞,待香味順著鍋蓋邊緣向外湧出,就知道裡面的羊肉已經差不多了。細滑的羊肉和豆瓣交織在一起,豆瓣的絲絲微辣與羊肉融合的剛剛好,其他香料的味道也浸潤其中,正好掩蓋了羊肉原本的羶味。羊肉全部吃光,最後連湯汁都不被放過,成為了米飯的最佳伴侶。大快朵頤後盆幹碗淨,這大概就是對這鍋羊肉最高的敬意了吧。
還有哪裡的羊肉煲也很優秀,你也來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