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見習記者 林楚晗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蕭灝
書痴有多種,除讀書痴、藏書痴、刻書痴、校書痴外,還有抄書痴。
家住漢口古田路的86歲老人錢宗漢,自退休後痴迷於用毛筆抄寫名著。令人驚嘆的是,他四載春秋不輟筆,日書小楷數百字,直至抄寫完成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
9月15日,記者來到錢老家中,傾聽他的抄書情結。抄書而成痴,老人家已把抄書作為晚年的一大樂事和一大享受,樂此不疲。
退休後對書法情有獨鍾
如果問錢老有什麼愛好?他必定會回答你:「抄書!」只要找他,就去他家中,準能找到他,而見到他時,十有八九就是在練字抄書。因為退休後的錢老沒啥別的愛好,唯一的愛好就是寫毛筆字。
精神矍鑠、行動敏捷,錢宗漢看上去一點也不像八九十歲的老人。走進錢老的書房,只見書案上硯臺、筆墨一應俱全。交談時,老人向記者展示自己的所抄之書,娟秀的小楷,典雅的藍色書套,一冊冊裝幀精緻的「古書」讓人看後不禁連連稱讚。這12本純手工抄寫製作的12冊線裝書——《三國演義》,由錢老歷時四年親自抄寫完成。
說起和書法的淵源,錢宗漢告訴記者,他本是天津人,上小學的時候,學校就開設了書法這門課,他一下子就喜歡上了書法,「那時候書法是主課,我們每天都會被布置書法作業」。雖然年紀尚小,但在他看來,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字是一件十分值得驕傲的事情。22歲時,他從天津機械製造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了湖北省水利廳,一直從事行政工作。由於公務繁忙,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裡,他一直沒有時間再去潑墨揮毫,愛好就此暫時擱淺。直到退休後,他才終於清閒下來。此時,書法的「誘惑」不期而至,久擱的毛筆重新擺上桌面。
「退休以後,覺得日常無事,想找一件事情作為自己的興趣愛好堅持。一想到小時候有書法的功底,我就想著,何不用書法字體把喜歡的書抄寫下來呢?於是便開始了我的抄書之旅。」
就這樣,從1997年開始,歷時四年,錢宗漢抄寫完成了《三國演義》這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
問及老人為何選擇《三國演義》進行抄寫,錢老笑著說道:「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三國演義》的故事了,這裡面每一個人物的性格都很鮮明,故事情節也引人入勝,太有意思了,所以想抄寫下來。雖然《三國演義》我已經看過無數遍,但是通過親手抄寫,我又產生了不一樣的感悟。」
除了抄名著,老人還抄寫了很多古詩。
抄書需要極大的耐心
抄書,看似簡單,但對於一位耄耋老人來說並非易事。錢老一邊笑著跟記者交談,一邊戴上老花鏡給記者示範抄寫。只見他取出毛邊紙,將放大鏡輕輕地放在書邊,磨好墨後,便正襟危座,專注抄書。時間仿佛靜止了,只剩下掛在牆上的時鐘滴答滴答的聲音……
能靜下性子抄書已實屬不易,再加上小楷字體小且要求工整,所以抄寫起來十分不容易。當被問到抄書訣竅,老人笑著稱:「不浮不躁的心態最重要。」
錢老也坦言,因為年齡大了,他不能久坐,所以每天伏案的時間不能過長,「寫不到一兩個鐘頭,眼睛就會酸脹。」他還強調,在抄書的過程中,寫錯字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情,所以為了不寫錯每一個字,每一次下筆都十分小心,一筆一畫都必須全神貫注。
《三國演義》全書大約64萬字,四年的時間裡,錢老的抄寫幾乎沒有落下過一天,平均每天要工工整整地寫400多字,「年紀大了,速度更不上了,有的時候也會控制不住的手抖,手寫不了一會兒,就要休息一會。」這麼多年,錢老抄壞的毛筆,少說也有五六十根了。
在錢老心中,自己也沒啥別的愛好,抄書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每當我抄書的時候,我覺得我的世界安靜了下來,仿佛我的世界裡只有我和這些文字的存在,這些文字就像是我的老朋友一樣,陪伴了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豐富了我的晚年生活。」
一動一靜的最佳伴侶
由於腿腳不便,錢宗漢這些年已經鮮少出門,對他來說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寫寫字,聽聽評書。而老伴王顯英和老錢恰恰相反,她是個耐不住性子的人。
王顯英告訴記者,自從退休之後,老錢迷上了書法和抄書,而她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出去跳舞鍛鍊身體,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給老錢「打下手」,只要老錢寫字,她就會站在身旁。「我喜歡看他寫字,幫他翻翻書,整理整理宣紙,雖然他每天只知道抄書,但是只要他喜歡,我也就喜歡。」她樂呵呵地說道,「老錢是個不愛動的人,我又是個喜歡動的人,別人都笑稱我倆是一動一靜,最佳伴侶。」
錢老則說,他雖然和老伴愛好不同,但是兩個人能互相理解,彼此欣賞。一起攜手走過風風雨雨幾十載,他很感謝老伴對自己的支持。「可費勁了,開始寫的時候腦袋疼,胳膊肘也疼。」錢老開心地說,剛開始抄書的時候本沒當回事,後來抄出了「手勁兒」,同時,正是有了老伴兒和孫子孩子的支持,就更有心勁兒抄下去了,「孩子們還經常拿著我所書寫的書法送人,逢年過節的時候我可忙著呢!」
對於手抄四大名著這件事,老人表示,就是自己的一個興趣愛好,能夠陶冶情操,不圖錢不圖名,權當養生之道。他還稱,目前自己正在抄寫《水滸傳》,只要身體允許,他想一直抄寫下去。「這些名著都是民族瑰寶,我想多抄一些,這不光是一種文化自信,也可以影響我的孩子們都重視書法,重視我們的傳統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