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萬壽宮是江西獨有的地方文化圖騰,在全國擁有廣泛影響,其中尤以西山萬壽宮和南昌萬壽宮知名。萬壽宮原為民間供奉殺蛟治水的許真君而興建,在1600餘年的歷史中,除了民眾祭拜功能外,還有充當各地江西商會及驛館的功能。
目前,南昌市萬壽宮商城由於地鐵拆遷面臨改造,在市區重建萬壽宮便成為諸多人士的考量。省歷史文化專家、江西科技師範大學語言文字研究所所長黎傳緒便提出,正宗的萬壽宮應該建在青山湖區羅家鎮。
南昌市萬壽宮重建再引爭議
「江西的地方文化,毫無疑問,萬壽宮是重要標誌。千百年來,許遜是江西福主,其地位可以和福建的媽祖、山西的關帝比肩。」黎傳緒認為,南昌要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最具地方特色的萬壽宮不能缺席。
萬壽宮,或稱旌陽祠,數以千計。萬壽宮,也稱為江西會館、江西同鄉會館、江西廟。萬壽宮是我國古代會館文化的典型代表。千百年來,隨著江西人的足跡,萬壽宮遍布全國各地。據江西科技師範大學退休教授章文煥考證,全球有1300多所萬壽宮,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和我國臺灣地區均有大量萬壽宮。
《江西省志》標明的東晉始建的祀許遜祠廟有15處,最矚目的當屬省城萬壽宮。南昌萬壽宮始建於東晉,當時稱為旌陽祠,具體地址無法考證,唐朝時又稱「鐵柱觀」、「景德觀」,歷經無數次重建,最終在今翠花街一帶形成規模。民國後,歷經多次焚毀和重建,於1992年變成現在的萬壽宮商城。2004年,南昌在象湖新建萬壽宮,但一直香火不旺,遊客稀少。黎傳緒認為,這表明民眾對在象湖重建萬壽宮不認可。近來,隨著地鐵建設的拆遷,重建萬壽宮又成為焦點話題。
萬壽宮建在羅家鎮最正宗?
黎傳緒提出,正宗的萬壽宮應建在羅家鎮,核心理由是「許遜魂歸故裡」。
據文獻記載:許遜祖籍河南汝南。東漢末年,社會動蕩,其父許肅避亂至南昌。三國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許遜出生於南昌縣長定鄉益塘坡(今羅家鎮和麻丘鎮交界處),留下歷史地名「許家營」。許遜由祖母萬氏撫養長大,後人為紀念其祖母,修建了「慈母墓」,也稱「萬娘娘墓」,目前依舊存在(《萬壽宮通志》記載)。羅家鎮萬家也由此得名「慈母萬家」,羅家鎮「慈母村」叫了一千多年,幾乎是江西名稱最古老且從未換過的村莊。羅家鎮現有地名「母撐港」,傳說慈母萬氏每天撐船送許遜過河上學。羅家鎮現有地名「雞公橋」,傳說許 遜和蛟龍決戰於此橋。
黎傳緒說,羅家鎮的謝埠位於撫河與贛江交匯處,根據歷史傳說,許真君一直來到羅家鎮才找到了蛟龍的巢穴,在當地一羅姓人家借了一把削鐵 如泥的寶劍,將蛟頭斬下,蛟尾則位於今西山附近,西山萬壽宮由此建設。但蛟龍的頭在羅家鎮,理論上來 說自然是羅家鎮建萬壽宮更正宗。同時,千百年來,「慈母墓」都是人們瞻仰祭拜的地方。「慈母墓」至今依舊存在,這是歷史遺留的和許遜有關且唯一可靠的實證。據史料記載,此處原本樹木參天,鬱鬱蔥蔥,是外地遊客慕名尋訪之處。在上世紀大煉鋼鐵期間,樹木砍伐殆盡,現在成了農田。
在羅家鎮,記者發現該鎮老少都對許真君的傳說如數家珍,也找到了「慈母墓」、「雞公橋」等地,遺憾的是都相當簡陋,其中「慈母墓」重修於近年,「雞公橋」則重修於1980年。
集聚了許多歷史文化場所
萬壽宮需要香火和遊人才能昌盛,象湖萬壽宮建成近10年,迄今仍冷清得很,可羅家鎮地理位置原屬郊區,有何優勢呢?
黎傳緒認為,在羅家鎮還可以打造「豫章羅氏宗祠」、「人民公社展覽館」、「利瑪竇紀念館」、「南昌解放廣場」等歷史文化場所,形成規模效應,從而為再度繁榮南昌萬壽宮創造條件。
黎傳緒說,羅姓在現今中國姓氏人口排列位於第22位,人口數1000餘萬。羅姓遍布我國港澳臺地區以及韓國、泰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散居各地的羅氏 後裔都尊羅珠公是豫章羅氏之祖,特別是韓國的30萬羅姓都已堅定地認準南 昌是豫章羅氏的發源之地(本報曾報導)。
「豫章羅氏宗祠」始建於西漢景帝年間,約公元前150年。距今最近的「豫章羅氏宗祠」, 自清朝嘉慶十九年至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遷址重建,規模宏偉,蔚為壯觀。後幾經重修,終於在解放初期廢除。在羅家鎮重建「中華豫章羅氏宗祠」,使之成為豫章羅氏尋根祭祖的聖地,很容易引起天下羅氏共鳴,並成為知名景點。
在羅家鎮鄰近撫河附近,至今留存的清末教堂遺蹟是南昌最早的西洋建築之一,彌足珍貴,雖然殘破不堪,但舊貌仍在。如能修繕整理,恢復當 年輝煌,可成為全國唯一的「利瑪竇紀念館」。自1595年起,利瑪竇在南昌定居了3年,雖然其具體住所迄今無法確定,且不大可能位於羅家鎮,但紀念館並非故居,建設在羅家鎮未嘗不可。
同時,羅家鎮在新中國也具有很多特殊的意義,尤其是對南昌來說。1949年5月22日,人民解放軍就是在南昌城東經過浴血奮戰解放南昌的,連通羅家集和南昌市中心的大道因此被命名為「解放路」。而曾經的「南昌縣羅家集人民公社」,也依然在羅家鎮擁有舊址。據悉,原人民公社的辦公樓是簡易的仿蘇式建築,至今保存完好,十分罕見。
選址羅家鎮獲積極響應
那麼,社會各界如何看待在羅家鎮重建萬壽宮呢?據記者了解,以萬壽宮研究專家章文煥等為首的學者對此深表贊同,政府部門也在積極調研。
黎傳緒和章文煥是老同事,他說,年逾八旬的章教授也多次到羅 家鎮實地調研,對「慈母墓」、「母撐港」都進行過考證。
羅家鎮黨委書記熊秋平也對這一提 議表示歡迎。他認為,在羅家鎮重建萬壽宮,一可以發展文化旅遊,二 能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三可升級地方基礎設施。不過他表示,最終還是要靠市裡決策規劃。
公開資料顯示,南昌相關部門對羅家鎮重建萬壽宮也表示了相當的興趣。2011年9月2日,南 昌市政協副主席侯捷一行到羅家鎮考察時即指出,萬壽宮文化是贛商文化乃至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萬壽宮的發源地,羅家鎮具有打造萬壽宮文化的優勢,發展萬壽宮文化產業大有可為。2012年11月,青山湖區政協在羅家鎮調研時也指出,應重點挖掘羅家鎮慈母村「許真君之母」的文化淵源,探索興建慈母廟或萬壽宮。
不過,就目前來說,羅家鎮要打造萬壽宮仍只停留在紙上,尚未得到立項規劃。而從羅家鎮打造「江南古鎮」的緩慢進度來看,一座嶄新的萬壽宮出現在羅家鎮尚需時日。文/記者黃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