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萬壽宮該建在羅家鎮?

2020-12-14 中國江西網

  眾所周知,萬壽宮是江西獨有的地方文化圖騰,在全國擁有廣泛影響,其中尤以西山萬壽宮和南昌萬壽宮知名。萬壽宮原為民間供奉殺蛟治水的許真君而興建,在1600餘年的歷史中,除了民眾祭拜功能外,還有充當各地江西商會及驛館的功能。

  目前,南昌市萬壽宮商城由於地鐵拆遷面臨改造,在市區重建萬壽宮便成為諸多人士的考量。省歷史文化專家、江西科技師範大學語言文字研究所所長黎傳緒便提出,正宗的萬壽宮應該建在青山湖區羅家鎮。

  南昌市萬壽宮重建再引爭議

  「江西的地方文化,毫無疑問,萬壽宮是重要標誌。千百年來,許遜是江西福主,其地位可以和福建的媽祖、山西的關帝比肩。」黎傳緒認為,南昌要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最具地方特色的萬壽宮不能缺席。

  萬壽宮,或稱旌陽祠,數以千計。萬壽宮,也稱為江西會館、江西同鄉會館、江西廟。萬壽宮是我國古代會館文化的典型代表。千百年來,隨著江西人的足跡,萬壽宮遍布全國各地。據江西科技師範大學退休教授章文煥考證,全球有1300多所萬壽宮,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和我國臺灣地區均有大量萬壽宮。

  《江西省志》標明的東晉始建的祀許遜祠廟有15處,最矚目的當屬省城萬壽宮。南昌萬壽宮始建於東晉,當時稱為旌陽祠,具體地址無法考證,唐朝時又稱「鐵柱觀」、「景德觀」,歷經無數次重建,最終在今翠花街一帶形成規模。民國後,歷經多次焚毀和重建,於1992年變成現在的萬壽宮商城。2004年,南昌在象湖新建萬壽宮,但一直香火不旺,遊客稀少。黎傳緒認為,這表明民眾對在象湖重建萬壽宮不認可。近來,隨著地鐵建設的拆遷,重建萬壽宮又成為焦點話題。

  萬壽宮建在羅家鎮最正宗?

  黎傳緒提出,正宗的萬壽宮應建在羅家鎮,核心理由是「許遜魂歸故裡」。

  據文獻記載:許遜祖籍河南汝南。東漢末年,社會動蕩,其父許肅避亂至南昌。三國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許遜出生於南昌縣長定鄉益塘坡(今羅家鎮和麻丘鎮交界處),留下歷史地名「許家營」。許遜由祖母萬氏撫養長大,後人為紀念其祖母,修建了「慈母墓」,也稱「萬娘娘墓」,目前依舊存在(《萬壽宮通志》記載)。羅家鎮萬家也由此得名「慈母萬家」,羅家鎮「慈母村」叫了一千多年,幾乎是江西名稱最古老且從未換過的村莊。羅家鎮現有地名「母撐港」,傳說慈母萬氏每天撐船送許遜過河上學。羅家鎮現有地名「雞公橋」,傳說許   遜和蛟龍決戰於此橋。

  黎傳緒說,羅家鎮的謝埠位於撫河與贛江交匯處,根據歷史傳說,許真君一直來到羅家鎮才找到了蛟龍的巢穴,在當地一羅姓人家借了一把削鐵   如泥的寶劍,將蛟頭斬下,蛟尾則位於今西山附近,西山萬壽宮由此建設。但蛟龍的頭在羅家鎮,理論上來   說自然是羅家鎮建萬壽宮更正宗。同時,千百年來,「慈母墓」都是人們瞻仰祭拜的地方。「慈母墓」至今依舊存在,這是歷史遺留的和許遜有關且唯一可靠的實證。據史料記載,此處原本樹木參天,鬱鬱蔥蔥,是外地遊客慕名尋訪之處。在上世紀大煉鋼鐵期間,樹木砍伐殆盡,現在成了農田。

  在羅家鎮,記者發現該鎮老少都對許真君的傳說如數家珍,也找到了「慈母墓」、「雞公橋」等地,遺憾的是都相當簡陋,其中「慈母墓」重修於近年,「雞公橋」則重修於1980年。

  集聚了許多歷史文化場所

  萬壽宮需要香火和遊人才能昌盛,象湖萬壽宮建成近10年,迄今仍冷清得很,可羅家鎮地理位置原屬郊區,有何優勢呢?

  黎傳緒認為,在羅家鎮還可以打造「豫章羅氏宗祠」、「人民公社展覽館」、「利瑪竇紀念館」、「南昌解放廣場」等歷史文化場所,形成規模效應,從而為再度繁榮南昌萬壽宮創造條件。

  黎傳緒說,羅姓在現今中國姓氏人口排列位於第22位,人口數1000餘萬。羅姓遍布我國港澳臺地區以及韓國、泰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散居各地的羅氏   後裔都尊羅珠公是豫章羅氏之祖,特別是韓國的30萬羅姓都已堅定地認準南   昌是豫章羅氏的發源之地(本報曾報導)。

  「豫章羅氏宗祠」始建於西漢景帝年間,約公元前150年。距今最近的「豫章羅氏宗祠」,   自清朝嘉慶十九年至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遷址重建,規模宏偉,蔚為壯觀。後幾經重修,終於在解放初期廢除。在羅家鎮重建「中華豫章羅氏宗祠」,使之成為豫章羅氏尋根祭祖的聖地,很容易引起天下羅氏共鳴,並成為知名景點。

  在羅家鎮鄰近撫河附近,至今留存的清末教堂遺蹟是南昌最早的西洋建築之一,彌足珍貴,雖然殘破不堪,但舊貌仍在。如能修繕整理,恢復當   年輝煌,可成為全國唯一的「利瑪竇紀念館」。自1595年起,利瑪竇在南昌定居了3年,雖然其具體住所迄今無法確定,且不大可能位於羅家鎮,但紀念館並非故居,建設在羅家鎮未嘗不可。

  同時,羅家鎮在新中國也具有很多特殊的意義,尤其是對南昌來說。1949年5月22日,人民解放軍就是在南昌城東經過浴血奮戰解放南昌的,連通羅家集和南昌市中心的大道因此被命名為「解放路」。而曾經的「南昌縣羅家集人民公社」,也依然在羅家鎮擁有舊址。據悉,原人民公社的辦公樓是簡易的仿蘇式建築,至今保存完好,十分罕見。

  選址羅家鎮獲積極響應

  那麼,社會各界如何看待在羅家鎮重建萬壽宮呢?據記者了解,以萬壽宮研究專家章文煥等為首的學者對此深表贊同,政府部門也在積極調研。

  黎傳緒和章文煥是老同事,他說,年逾八旬的章教授也多次到羅   家鎮實地調研,對「慈母墓」、「母撐港」都進行過考證。

  羅家鎮黨委書記熊秋平也對這一提   議表示歡迎。他認為,在羅家鎮重建萬壽宮,一可以發展文化旅遊,二   能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三可升級地方基礎設施。不過他表示,最終還是要靠市裡決策規劃。

  公開資料顯示,南昌相關部門對羅家鎮重建萬壽宮也表示了相當的興趣。2011年9月2日,南   昌市政協副主席侯捷一行到羅家鎮考察時即指出,萬壽宮文化是贛商文化乃至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萬壽宮的發源地,羅家鎮具有打造萬壽宮文化的優勢,發展萬壽宮文化產業大有可為。2012年11月,青山湖區政協在羅家鎮調研時也指出,應重點挖掘羅家鎮慈母村「許真君之母」的文化淵源,探索興建慈母廟或萬壽宮。

  不過,就目前來說,羅家鎮要打造萬壽宮仍只停留在紙上,尚未得到立項規劃。而從羅家鎮打造「江南古鎮」的緩慢進度來看,一座嶄新的萬壽宮出現在羅家鎮尚需時日。文/記者黃浦江

相關焦點

  • 為獲拆遷款 南昌青山湖區羅家鎮村民連夜蓋樓
    昨日,記者對此事進行調查發現,該地房屋徵收安置補償款約為1000元/平方,但違建的成本約300元/平方米左右,建設一棟1000平方米的房屋,村民至少可以獲利40萬元,因此,一些不法份子為得拆遷補償,在夜幕降臨時瘋狂建房。對此羅家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已多次組織聯合執法拆除違建百餘棟。
  • 南昌羅家鎮打造高鐵新區 和東站相關的19條道路年內綜合改造
    7月11日,記者獲悉,南昌東站(待建高鐵)初步選址在天祥大道和廣州路交界處附近,其所在的羅家鎮將打造成「高鐵新區」,今年19條綜合改造的道路和南昌東站相關,目前已有兩條開工。    依託南昌東站 羅家鎮打造成高鐵新區    據悉,南昌高鐵東站初步選址在天祥大道和廣州東路交界處附近,該地塊距離南昌火車站、南昌西站分別約11公裡、21公裡,南昌火車站距南昌西站約12公裡,三大車站將大致構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區位優勢異常明顯。
  • 渼陂萬壽宮
    近日,筆者重訪青原文陂鎮,欣聞政府有了重建萬壽宮的計劃,不由勾起了我50年前的回憶—— —渼陂古村萬壽宮實際上是一座大祠堂,且是渼陂最大、最宏偉、最精美的建築。據筆者回憶、實地採訪,和有關資料記載,萬壽宮建於清代乾隆年間中後期。250年前的當時,是渼陂商業發展的全盛期,亦是古村形成發展的高潮時期。建萬壽宮的主要目的是祭祀我省地方保護神許真君。
  • 吉安打造全國規模最大的萬壽宮
    萬壽宮,被稱為「江西會館」的代表。歷史上,廣泛流傳一種說法:有江西人的地方就有萬壽宮。而如今這種帶有鮮明歷史記憶的萬壽宮,正在從我們的視線內逐漸中消失。據介紹,這座古戲樓是從景德鎮樂平市收購而來,目前正移建至廬陵生態園萬壽宮內。記者看到,該建築均為磚木結構,為江南古鄉土建築風格,既兼廡殿式建築的莊重,又有樓閣式建築的靈巧。  在萬壽宮主樓內,青磚、石墩、石板、古木頭、鍍金的雕刻壁畫以及天井等,散發出厚重的歷史感。據了解,廬陵文化生態園內不僅將建造一座萬壽宮,一棟古戲樓,還有26棟具有廬陵特色的古民居,整個工程預計2016年全部完工。
  • 瓷瓦描青萬壽宮 尋訪江西萬壽宮 遙想漢口萬壽宮
    東晉太元元年(376年)為了紀念他,當地鄉鄰和族孫在其故居西山建「許仙祠」,南北朝時改名「遊帷觀」,以紀許遜之功德。宋真宗升觀為「玉隆宮」,宋徽宗奉行道教,賜名為「玉隆萬壽宮」。後不斷擴建,損毀重建。現存建築部分為清同治年間重修,為中國道教正一道分支淨明道祖庭。已有1700年歷史,這就是玉隆萬壽宮之緣由。
  • 萍鄉萬壽宮知多少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方志中記載的萬壽宮只是萍鄉萬壽宮的一部分,方志中只是記載了位於縣城與市鎮的萬壽宮,大量分布在鄉村中的萬壽宮並沒有記載。如萍鄉東源鄉銀子窩萬壽宮系道光庚戍年閩粵移民所建,萬壽宮經歷光緒壬辰年、民國七年兩次大修。又如萍鄉南坑萬壽宮系當地64戶鄉民捐集而成,每年唱戲置酒,清末被改為南區小學堂。萬壽宮捐戶與當地辦學紳士為此發生械鬥。
  • 萬壽宮:千年根脈 人文地標
    作為南昌歷史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項目,萬壽宮街區以保護街區歷史遺存,恢復街區街巷肌理及傳統建築風貌,激活街區商貿人文氣息,保護和利用該區域的歷史及文化內涵為主基調,為萬壽宮文化的接續又搭建了一座恢宏的舞臺。
  • 鐵柱萬壽宮原址重建不用一顆釘(圖)
    而鐵柱萬壽宮將在原址上恢復再建,重建過程中將不用一顆釘子,而是使用古代流傳下來的榫卯工藝。鎖蛟井萬壽宮地下立體停車場建設進入尾聲    規劃    原址上恢復再建鐵柱萬壽宮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位於南昌市著名的宗教建築遺蹟萬壽宮舊址,是最能代表豫章古文化、商貿文化、宗教文化、市井文化和古建築藝術風格的城市歷史街區。
  • 吉安將建全國最大萬壽宮 主樓為一棟古戲樓
    10月28日上午,廬陵文化生態園民俗街對面,一棟古樓正在舉辦隆重的上梁儀式,易藍虹即將在此建造全國最大的萬壽宮,當天正是主樓上梁的吉利日子。原來,易藍虹今年花費重金從景德鎮樂平市收購了一座古戲樓,並將古戲樓在廬陵文化生態園重新搭建,將此樓作為今後萬壽宮的主樓。
  • 拖了10年 萬壽宮街區「長壽」路該怎麼走?
    南昌萬壽宮曾是江西商界的標誌性建築,是國內外1300多座萬壽宮的「祖庭」。10月10日,記者走訪南昌萬壽宮街區,雖然人流如織,但是難掩其建築因年久失修呈現出的破敗模樣。  其實,萬壽宮恢復重建之聲幾年來一直不絕於耳。可是,萬壽宮街區改造在2003年獲批啟動後,工程進度緩慢,現在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 南昌萬壽宮:千年根脈 人文地標
    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經過數年打造,即將於明年元旦開街。作為南昌歷史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項目,萬壽宮街區以保護街區歷史遺存,恢復街區街巷肌理及傳統建築風貌,激活街區商貿人文氣息,保護和利用該區域的歷史及文化內涵為主基調,為萬壽宮文化的接續又搭建了一座恢宏的舞臺。
  • 南昌萬壽宮:千年根脈 人文地標
    作為南昌歷史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項目,萬壽宮街區以保護街區歷史遺存,恢復街區街巷肌理及傳統建築風貌,激活街區商貿人文氣息,保護和利用該區域的歷史及文化內涵為主基調,為萬壽宮文化的接續又搭建了一座恢宏的舞臺。回溯一千六百多年歷史風雲,萬壽宮留給世界一個清晰的背影,古驛道上的轍印成為歷史的最好見證,而生生不息的萬壽宮香火,是對過往榮光的最好延續。
  • 南昌羅家鎮有座西洋老建築 為法國人建造的天主教堂
    南昌市羅家鎮有一座歷史悠久的西洋建築,其曾在抗日戰爭期間,為保護南昌百姓免受日寇迫害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座曾經的南昌市民的避難所現已破敗不堪。  近日,記者與江西科技師範大學教授、省情教育專家黎傳緒來到現場察看了這座老建築,並得知該建築為法國人建造的天主教堂。在採訪過程中,當地居民無不對這座老教堂飽含感激之情。
  • 追逐萬壽宮
    在南昌,除了萬壽宮商城有著文字的影子,更多的印跡是留在老一輩早期到西山萬壽宮朝山進香的熱鬧記憶中。「無江西不成碼頭」,萬壽宮,作為早期江右商幫的會館,分布全國甚至世界各地,這是早期贛商的一個標牌,看到它,就像與江西先人在某段光陰裡不期而遇。
  • 萬壽宮文化筆記
    江西商人將這種精神物化乃至坐標化,就是在各地興建大量的萬壽宮。      萬壽宮,就是「江西會館」,也叫「江西廟」、「江西同鄉館」、「豫章會館」,「自明初以來,在各省省會以及京都幾乎都建有萬壽宮:天津的萬壽宮建在鬧市區,其規模與南昌的萬壽宮不相軒輊;漢口的萬壽宮,是一個布局嚴謹、錯落有致的龐大建築群,其色彩之富麗,雕刻之精細,為南昌萬壽宮所不及,屬武漢鎮翹楚性建築;雲南省由北向南,直抵滇緬邊境,萬壽宮比比皆是;萬壽宮建得最多的是四川省,共有300多個;
  • 萬壽宮文化筆記之三
    萬壽宮,就是「江西會館」,也叫「江西廟」、「江西同鄉館」、「豫章會館」,「自明初以來,在各省省會以及京都幾乎都建有萬壽宮:天津的萬壽宮建在鬧市區,其規模與南昌的萬壽宮不相軒輊;漢口的萬壽宮,是一個布局嚴謹、錯落有致的龐大建築群,其色彩之富麗,雕刻之精細,為南昌萬壽宮所不及,屬武漢鎮翹楚性建築;雲南省由北向南,直抵滇緬邊境,萬壽宮比比皆是;萬壽宮建得最多的是四川省,共有300
  • 「玉龍萬壽」:雲南會澤萬壽宮
    在眾多的寺廟群中,首屈一指當推萬壽宮。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講講這萬壽宮。會澤萬壽宮,又名江西會館,俗稱江西廟。座落在會澤縣城江西街中段北側,座南朝北,佔地9800平方米。站在鍾靈毓秀的金鐘山巔,可俯視其全景。萬壽宮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至今已有280多年歷史。萬壽宮一名的由來,與祀神有關。
  • 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_2020年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資料下載...
    摘要: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佔地面積71畝,為改善街區條件,保留南昌城市發展的珍貴記憶,南昌實施了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打造南昌對外交流的城市歷史文化名片。
  • 萬壽宮VS南昌城:跨越千年的守望與對話
    如今,有著1600多年歷史的萬壽宮,與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南昌城,在一個嶄新的時代背景裡再次交集,並開始了一場跨越千年的守望與對話。    歷史文化的傳承與接續,正在讓一座城鮮活起來。    萬壽宮:江西人的集體記憶    提起萬壽宮,江西人都不會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