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愛」的民國才女張愛玲和她的三段慘痛愛情——胡蘭成
說到張愛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張愛玲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她的才華。她的一生中寫了無數的文學作品,其中的的很多小說都被很多少男少女所喜愛。很多人都非常追捧她對愛情的獨特理解,但其實,寫了這麼多愛情故事的張愛玲一點也不幸福。張愛玲的一生中有三段感情,但是可以說每一段愛情都沒能有一個好的結局。接下來我們就來分別了解一下張愛玲的三段愛情故事。
張愛玲,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張愛玲7歲就開始寫小說,12歲就開始在校刊和雜誌上發表作品。23歲的她發表了最經典的幾部作品《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之後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她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
和我們前面講到的林徽因一樣,張愛玲也是為上海名媛,家族顯赫,從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但張愛玲的童年、少年生活卻並不如意,太缺少愛。
她的父親張志沂是標準的民國遺少,極不靠譜;她的母親是新式女性,留過洋的貴族之後黃素瓊。
張愛玲3歲時,父親就去天津謀職,她和沒有多少姐弟情的弟弟張子靜隨同母親舉家遷居天津,不久母親去歐洲遊學,父母就把開始讀私塾的張家玲託付給姨奶奶看管。因父母性格合不來,兼之父親吸鴉片、逛青樓,母親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在張愛玲10歲的時候,父母協議離婚,張愛玲隨父親生活。
在張愛玲一生悽苦的生命裡,母愛就只有黯然離去,從此丟失。儘管後來擁有熠熠生輝的曠世不華,但張愛玲潛意識裡總是蒙上沉重的兒時陰影,在成長的路上一直顯得孤高氣傲,冷眼看人。
張愛玲19歲時,以遠東第一名的成績被香港大學文學系錄取。
遺憾的是,由於受戰爭影響,張愛玲未能在香港完成學業。回到上海開始寫作,在她23歲時,小說《沉香屑》的發表,張愛玲開始在上海文壇嶄露頭角,後來一發不可收拾,發表了系列大放異彩的作品,尤其是《傾城之戀》發表後,張愛玲以"上海灘最紅的女作家"名聲一時響譽文壇。但由於從小缺愛,張愛玲的取向就很偏激:我嫁人,就必須要嫁比我大十五歲以上的老男人。
就這樣年長張愛玲14歲的胡蘭成,在拜讀張愛玲的小說《封鎖》後,輕而易舉地闖入從未談過戀愛的張愛玲的生活。但是,口才級好的胡蘭成已有妻室,為了追求才女張愛玲,他拋棄妻妾,寫下極不負責的婚約: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因為胡蘭成也擅長寫作,兩人在文學方面很有共同的語言,他不僅會寫作,並且更會用自己獨有的手段俘獲女人的芳心。
所以,之後張愛玲才會寫了那句讓很多人都心疼的句子:愛一個人可以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
和胡蘭成結婚以後,張愛玲發現胡蘭成兩次出軌,這時候張愛玲才知道原來胡蘭成的風流成性並不會止步於此。於是和胡蘭成提出了離婚,結束了這段傷痕累累的婚姻。
但胡蘭成是張愛玲愛上的第一個男人,她為了這個男人可謂是已經傾盡過所有,把自己多年來賺來的稿費全都給了胡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