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推出首部茶道哲學專著

2020-11-22 光明網新聞中心

  8月3日,《天地融入一茶湯——中華茶道中的儒學精神》在雲南西雙版納勐海縣大益莊園舉行新書發布會。該書是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推出的首部茶道哲學專著,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儒學對中華茶道的產生與發展至關重要,許多重要的中華茶道提出者和闡發者均來自於儒者。中華茶道與儒學也存在高度的契合。儒學的要義是盡心、知性、知天,中華茶道所包含的尊重生命、精行儉德、順從自然等思想要素分別對應的正是儒學上述三個主體內容。

  全書通過心性論、認識論、修養論、交往論、境界論五個方面,分品茶養心、事茶致知、修茶明德、援茶正倫、茶通天地五章,具體闡述儒學與茶道融匯交織的表現形態。貫穿全書的紅線是「天地」範疇,該範疇既是儒學的根本,也是理解中華茶道的密鑰。

  該書主要作者李萍是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導,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倫理、東方管理哲學、茶道哲學等。曾榮獲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入選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光明日報記者王大慶)

[ 責編:董大正 ]

相關焦點

  • 第三屆全國茶道哲學高峰論壇雲南勐海啟幕 專家學者共推茶道哲學研究
    通過對話交流,培養吸引或培養茶道領域高端人才、開發茶道文化傳播途徑、提煉中國茶道精神,以此推動茶道哲學的學科建設。據悉,全國茶道哲學高峰論壇自2017年始已分別在貴州省貴陽市與浙江省湖州市成功舉辦了兩屆,來自全國近百所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分別圍繞「茶文化與茶道哲學」、「茶文獻的當代哲學解析」的主題,收集近百篇相關論文著述。
  • 訪談姚新中:茶道哲學是人的哲學,是關於人對茶的哲學思考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名譽所長。北京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世界倫理中心副主任。 我們剛開始籌備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的時候,有同事問:茶道竟然有哲學?我的理解是,如果你完全把它抽象化,那當然很難有一個「茶的哲學」這種概念體系,但如果我們將它理解為從哲學的層次和問題來分析茶與茶道,應該就比較恰當。我提倡大哲學,因為我對目前國內一些哲學理解的狹隘性和分割性不太贊同,我覺得需要一些大的視野、大的角度。
  • 人大茶道哲學研究所系列講座之八:民間茶語的隱喻解析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20日電 (記者馬昌 通訊員鄭悅)11月18日下午,哲學家茶座系列講座第八講在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開講。本期主講嘉賓是浙江農林大學茶文化學院院長王旭烽教授,她主講的主題是「民間茶語的隱喻解析」。 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哲學家茶座系列講座現場。
  • 茶道哲學研究不僅要「續香火」更要「接地氣」
    2018年4月21日—22日,第二屆全國茶道哲學高峰論壇暨首屆全國自然國學專題研討會在浙江湖州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自然國學中心共同主辦,湖州市吳興區人民政府、湖州陸羽茶文化研究會承辦。
  • 天人合一的生命追求:茶道哲學與自然國學的合奏
    茶經故裡,陸羽家鄉……」在主題曲《茶經故裡》悠揚的旋律中,「第二屆全國茶道哲學高峰論壇暨首屆全國自然國學專題研討會」於近日在浙江湖州舉行。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等二十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者,以及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湖州陸羽茶文化研究會等多家茶文化社會組織的代表共200餘人參加了會議。
  • 湖州吳興陸羽茶文化節暨第二屆全國茶道哲學高峰論壇舉行
    4月20日至4月22日,湖州吳興陸羽茶文化節暨第二屆全國茶道哲學高峰論壇在吳興舉行。此次活動主要由吳興區人民政府、湖州茶文化研究會、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共同策劃。茶聖陸羽在此寓居30多年,以畢生精力撰寫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禪隱於此的釋皎然提出「三飲即得道」,成為中國「茶道」第一人,兩人亦師亦友,堪稱為中國茶文化的「雙子星」。吳興舉辦主題文化節意義可見一斑。 近年來,吳興區通過發展全域旅遊和壯大文化產業等一系列舉措,把茶文化融入到各產業領域,以產業激活茶文化,用茶文化重塑產業,取得良好效果。
  • 大益訪談 | 姚新中:哲學要走向社會,企業也要走近哲學
    姚新中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名譽所長。 1991年起歷任英國威爾斯大學研究員,講師、高級講師,副教授,教授(2002),併兼任宗教與神學系主任(1999-2002),1998年擔任劍橋大學 Clare Hall 學院終身成員,2004年擔任英國牛津大學 The Ramsay Research Centre 高級研究員,2008年起任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教授,建立中國研究院。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
    人們在品茗的過程中除了對茶的色、香、味、形等感官上的享受外,還上升到心靈的感受,發展為一種精神境界上的追求;與此同時,還伴生著一種哲理上的追求,即在品茗過程中所體現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尚,經常是和人生處世哲學結合起來而有啟迪教化作用,這就是所謂的品茶之道,簡稱為茶道。
  • 「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 第二季成功舉辦
    為紀念中國人民大學命名組建70周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隆重推出「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由著名哲學家陳先達、張立文、劉大椿擔任學術顧問,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臧峰宇、黨委書記徐飛擔任總策劃。講座第一季於2020年7月下旬舉辦,以騰訊會議在線直播、B站轉播等方式向公眾開放,獲得了社會的高度評價與積極反響。
  • 「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第二季成功舉辦
    為紀念中國人民大學命名組建70周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隆重推出「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由著名哲學家陳先達、張立文、劉大椿擔任學術顧問,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臧峰宇、黨委書記徐飛擔任總策劃。講座第一季於2020年7月下旬舉辦,以騰訊會議在線直播、B站轉播等方式向公眾開放,獲得了社會的高度評價與積極反響。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的關係,茶道起源於中國,後傳入日本
    人草木茶禪文化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盛於中國南方以及日本,日本的煎茶道、臺灣地區的泡茶道都來源於中國廣東潮州的工夫茶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陳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論可簡稱為:「七藝一心」。
  • 陸羽茶道研習————序言
    這種將品茶的生理性感受和心理性感受融合演繹的方法,就是我們今天所認識的茶道。進而言之,還可以這樣認為:當人們飲用茶的方法還處於較原始狀態的時候,一種處於低級階段的茶道也幾乎同時產生,只不過人們還沒有自覺地認識到它。飲茶緣起於中國,茶道首創於中國,這種說法應該沒有爭議。
  • 茶道禪心:日日是好日的生活哲學
    很多人知道這句話是因一部同名電影,它是日本國寶女演員樹木希林的遺作,改編自日本茶學大家森下典子的茶道修行日記。喜歡是枝裕和文藝片的人對樹木希林都很熟悉,人間三部曲《 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小偷家族》,她擅長用渾然天成的自然演技,詮釋平淡而深刻的生活哲學。
  • 茶書精選丨茶藝與茶道 能簡要快速了解茶文化精髓的圖書。
    中國人最早發明飲茶,茶藝、茶道、茶文化皆由中國人率先創造出來。 隨著茶文化的流傳,飲茶之風傳遍全世界。從古代的絲綢之路,到今天的「一帶一路」,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當今全世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種茶,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億人飲茶,形成了蔚為大觀的世界茶文化。中國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之源,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 《茶道六百年》一部日本宗教、哲學、倫理與美學的發展史
    》桑田忠親「一部茶道歷,是一部日本宗教、哲學、倫理與美學的發展史。但在日本,卻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茶道 。為何發源於中國的茶,卻能夠在傳入日本之後形成茶道?這和人分不開。識別下圖二維碼直接購買諮詢加微信:1273545925
  • 南開大學代表團訪問日本裡千家茶道
    南開新聞網訊(特約記者 王鳳) 4月8日,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張靜率南開大學代表團訪問了日本裡千家茶道,受到熱烈歡迎。裡千家事務總長、茶道裡千家淡交會副理事長、專務理事關根秀治,茶道裡千家淡交會總本部事務局主查米關鬱久,茶道裡千家淡交會總本部國際部部長有田外喜彥等出席歡迎會,並轉達了日本茶道裡千家前家元大宗匠千玄室對南開客人的問候。  關根秀治對南開代表團來訪表示歡迎,對南開大學多年來與茶道裡千家的友好情誼表示感謝和欣慰,並期望雙方今後進一步加強合作與交往。
  • 「茶道」是什麼?
    說出這番話的是日本茶聖千利休,後人在利休上述論述茶的思想基礎上,引申出了日本「和、靜、清、寂」的茶道思想。中華茶道自唐時開始有「茶道」的說法,但迄今為止,一直沒有明確、公認的說法。元代趙原《陸羽烹茶圖》問茶道,自然少不了要問到茶學的祖師爺——茶聖陸羽,高度概括的僅7000字的首部茶葉百科全書《茶經》,全書論述了全面系統的茶葉理論,卻隻字未提(或者說沒有明確提出)茶道為何物。
  • 茶道是什麼?中國茶道的特點
    中國茶文化核心是茶道,其內容包括:備茶品飲之道和思想內涵(即通過品茶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將精神升華到具有哲理的境界),陸羽的《茶經》第一次提出茶道的概念,並將茶道的兩個基本點充分體現出來。中國茶道的起源中國茶道起源於八世紀的中唐時期,陸羽是中國茶道的創始人。唐代煎茶道代表人物有陸羽、皎然、盧仝、白居易、皮日休、陸龜蒙等。唐代茶人完善了煎茶茶藝,確立了品茶修道的思想。
  • 茶道發源於中國,我國最早對茶道的記錄是唐朝時期
    茶道發源於中國,我國最早對茶道的記錄是唐朝時期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在古代時期我們的祖先就發現了茶的藥用價值。後來逐漸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成了人們待人接物不可缺少的物質。茶道發源於中國。我國最早對茶道的記錄是唐朝時期,在當時飲茶就被當做修身養性的重要形式,並且在飲茶環境以及器具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規矩。茶道包含茶事和茶精神兩個方面的內容,茶事包括茶葉、器具、水質以及飲用中的一些規範方法。茶精神則是通過煮茶及品茶的過程體會到其中的意境,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茶事是茶道的外在表現形式,茶精神是中國茶道的靈魂。
  • 如何看待中國茶道和日本茶道的關係?
    都知道茶起源於中國,在唐代由唐代商人帶往日本。也可以這樣說,茶起源於中國發揚於日本,之間大同小異。而中國和日本在茶這一方面或多或少還是有區別的,中國人喝茶沒有那麼多的儀式和程序比較隨和層次也比較多,我們稱為茶文化。日本在這一方面就比較講究稱為茶道。中國茶文化美學融合了佛教的認知論,道家的哲學思想和儒家的美學方法論,要求茶人保持一顆永遠虛靜空靈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