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下一個李小加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盒飯財經

作者 / 三小姐 編輯 / 楊布丁

來源 / 稜鏡(ID:lengjing_qqfinance)

不出意外,李小加在2020年年末正式離任港交所CEO一職,給他在港交所11年的工作歷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1月3日晚間,港交所發布公告稱,李小加已於2020年12月31日退任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及終止香港交易所董事會成員的職務。

公告稱,自2021年1月1日起,李小加已獲委任為董事會高級顧問,為期6個月。此外,2021年1月1日起,港交所委任戴志堅為香港交易所代理集團行政總裁及董事會成員,同時繼續擔任香港交易所聯席總裁及首席營運總監。

對港交所來說,李小加的提前離任有些尷尬。去年5月開始,港交所主席查史美倫帶領董事會董事開始在全球範圍內物色李小加的接替者。

但半年多過去,雖然前後有5名候選人在市場傳聞中被提及,但最終人選仍懸而未決。如今接替李小加上位的戴志堅頭銜上仍有「代理」二字。

當然戴志堅也是市傳李小加接替者人選之一。對此港交所發言人接受本文作者查詢時未有評價,僅稱選拔工作目前進展良好。

最終選出一位李小加的繼任者並不容易。他/她必須具有國際視野且又能連接內地,這是一個基本要求。而如何延續李小加在過去11年取得成功,再尋求港交所新突破,更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但對戴志堅和未來正式的CEO來說,首要的任務是抓住疫情衝擊、大國博弈的背景下,內地公司到香港上市的這一輪機遇。

01

戴志堅為港交所任職最久管理層

「香港交易所的董事會正在開展集團新任行政總裁的遴選工作,程序清晰透明,目前進展良好。新任集團行政總裁的遴選程序結束後,香港交易所將適時作出公布。」1月4日,港交所方面對作者表示。

至於戴志堅是否也在遴選的候選人當中,港交所發言人不予置評。

根據港交所的官方信息,現年59歲的戴志堅目前擔任港交所聯席營運總裁、董事總經理及結算主管,負責港交所在香港的證券、衍生產品和場外結算業務。他也同時擔任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和香港場外結算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為何選擇戴志堅作為代理行政總裁,原因顯而易見。戴志堅早於1998年便加入未與香港聯合交易所合併前的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簡稱「期交所」),任職產品發展部總監。

他是目前港交所管理層中,在港交所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且與李小加共事11年, 熟悉港交所目前業務及演變過程。在過往港交所的公開場合中,戴志堅時有出現,給人的印象態度溫和、友善,樂於溝通。

在港交所任職期間,戴志堅還先後擔任港交所交易科主管,負責產品及市場業務、環球市場科股本證券與定息產品及貨幣聯席主管,負責股本證券及衍生產品與定息產品及貨幣市場運作、產品及業務發展。

資料還顯示,戴志堅畢業於香港大學,擁有社會科學學士學位。加入港交所之前,曾在荷蘭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以及滙豐銀行擔任管理職位。

02

市傳5名候選人角逐港交所CEO

去年5月7日,港交所對外宣布李小加約滿不再續約的消息。彼時港交所已經成立了一個由主席查史美倫、港交所董事阿博巴格瑞、洪丕正以及席伯倫組成的遴選委員會,物色下一屆CEO。

自那時起,李小加的繼任者傳聞不時傳出。據作者統計,截至目前,前後共有五位「傳聞中」的潛在繼任者。

當中兩位來自港交所內部,除了目前代理港交所CEO的戴志堅之外,還有港交所的市場主管姚嘉仁。根據港交所網站消息,姚嘉仁於2019年4月加入港交所,加入港交所之前,姚嘉仁曾任職於北京高華證券、深圳乾坤期貨、高盛(香港)以及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

姚嘉仁擁有美國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和商業管理雙學士學位、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以及紐約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傳聞中的另外3名候選人來自港交所外部,但他們在市場的聲望與李小加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當中,銀行家劉哲寧與李小加背景相似,本科和碩士分別就讀於牛津大學和哈佛的法律專業。劉哲寧早年加入美資投行摩根斯坦利。2009年加入滙豐銀行,擔任環球銀行中國區主管。

由於劉哲寧的背景與李小加高度相似,被市場視為李小加繼任者的熱門人選。

另外一位銀行家翟普,目前擔任香港上達資本總裁,早年在摩根大通擔任董事總經理,負責內地業務。加入摩根大通之前,曾在上海實業擔任投資主管,此後加入麥格理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翟普畢業於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他的已故妻子許曉暉曾是香港民政事務局副局長。

此外,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總監兼執行長Mark Machin也是傳聞中的人選之一。Mark Machin擁有牛津大學生理學學士學位和劍橋大學醫學及外科學士學位。他早年曾是一名醫生。1991年,加入高盛歐洲企業融資部,後升至高盛亞洲(日本除外)副主席。2012年,加入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擔任亞洲區第一總裁。

03

後李小加時代的機遇和挑戰

距離港交所首次發布公告宣布全球物色新任CEO,已經近7個月過去了,但繼任者仍懸而未決。無論最終由誰來接替李小加,繼任者的挑戰顯然是巨大的:如何延續李小加在過去11年取得成功的同時,再尋求新突破,將是一個不易解決的難題和艱巨的任務。

香港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曾表示,要成為港交所的行政總裁必須要有豐富的經驗及一定的眼界,同時也要能與內地聯繫進一步發展互聯互通,以便與其他市場競爭金融中心地位。

「李小加的繼任人基本上來講肯定是需要強化香港作為中國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互聯互通的深化廣化也很重要,需要吸引更多的企業赴港上市,運用港交所這個平臺,不單只是在證券,還有其他不同的衍生工具也需要不斷深化。對香港作為新經濟的融資中心,這很重要。另外港交所作為金融中心在環球的定位上來講,也很有挑戰,這也需要進一步思考。」香港資深銀行家溫天納對作者說。

疫情衝擊、大國博弈的背景之下,中概股回港上市、內地公司放棄境外上市轉赴香港,這對香港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遇,當然這就要求李小加的繼任者需要對內地有著深厚的認知和聯繫,以及執行的意願。

「李小加的繼任者短期應會延續李小加規劃的政策,不會有大幅改變。當前最大的機遇其實就是中概股回流,疊加恆指公司再推出優化恆指的措施,美國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今明兩年將會令更多中概股加速回流,港交所要把握機會成為亞太地區的中國納斯達克市場。」中泰證券策略師顏招駿對作者表示。

他認為,李小加在離任前已為港交所及港股鋪好一條康莊大道,包括從擴大渠道、IPO結算、交易時間、投資產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進及優化。繼任者需要具有國際化視野,同時熟悉中國國情,在積極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時又不失國家利益。

百利好證券策略師岑智勇也對作者表示,對於港交所接下來的發展來說,機遇是中概股到香港上市,但當中也不乏挑戰,特別是疫情之下,如何保持港交所自身的經營狀況,以及其他到香港上市的公司的素質。此外,本次疫情也改變了外資基金對香港的看法,如何影響他們到香港的投資意願,對繼任者來說都是挑戰。

相關焦點

  • 港交所的李小加時代
    2014年李小加和時任上交所理事長的桂敏傑,在茶館的餐巾紙上畫出了滬港通的雛形,用港交所和中登結算的閉環,實現了資本管制下的港股和A股的互聯互通。2014年11月17日,港交所大廳喜氣洋洋,「滬港通」正式落地。  雖然滬港通剛剛開通的時候,既不叫好,也不叫座,但李小加對此卻相當樂觀。他說:我們是負責建橋的,橋建起來,不怕沒有人走。
  • 李小加:每一項改革都跟拔牙一樣 沒有一個事情是容易的
    從大方向來說,相當於是兩個不同的性質的水的體系,在整個地球引力下,他們一定會最終要融合。江河的淡水流向了大海,最後實際上大海的水汽蒸汽到天上變成雨水還會再下到陸地上又會流回來,所以它一定是一個完整的體系,這個是不會變的。所以,我覺得融合是會繼續往前走。
  • 臨別贈言 李小加港交所退任前的「最後一課」
    這天,李小加就退任港交所(00388)一事聚集了一眾媒體通過線上見面。當天香港轉陰,沒有太陽。12月14日上午11點,港交所舉行歡送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的線上媒體交流會議,退任期限提前至今年12月31日。退任交流會準時開始,持續一個多小時,但李小加關於自己談得不多。這像是一場卸任前的告別會議,更像是李小加對服務11年之久的港交所,畫上的最後一個句號。
  • 李小加指過去十年是他人生中最興奮和有意義的日子
    觀點地產網訊:5月7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將於明年10月離任,李小加向港交所員工發內部通訊指出,他會留任至新行政總裁上任,若新行政總裁可在而未來12至18個月過渡期,港交所仍要繼續推進戰略計劃,他、管理層和董事會也要作重要的戰略和商業決策,令港交所能同時兼顧長遠策略和短線管理層交接的安排,相信董事會有最大時間去自由地尋找新行政總裁,可保持港交所強大,達到2019至21年的戰略規劃。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今天通知董事會,其擬於現時合約在2021年10月底屆滿時不再重續集團行政總裁合約。
  • 「現場直擊」港交所鼠年第一鑼敲響 李小加:疫情下的香港市場韌性...
    和以往的上市儀式有所不同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今日金融大會堂內,口罩是每個人的標配,上臺拍照和敲鑼環節,一眾人先紛紛摘下口罩。而為了限制人流量,港交所也給媒體發布了「每間媒體機構僅限兩人參與上市儀式」的指引。今日新股掛牌現場,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是鼠年首次露面和媒體交流。
  • 臨別贈言 李小加港交所(00388)退任前的「最後一課」
    這天,李小加就退任港交所(00388)一事聚集了一眾媒體通過線上見面。當天香港轉陰,沒有太陽。12月14日上午11點,港交所舉行歡送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的線上媒體交流會議,退任期限提前至今年12月31日。退任交流會準時開始,持續一個多小時,但李小加關於自己談得不多。這像是一場卸任前的告別會議,更像是李小加對服務11年之久的港交所,畫上的最後一個句號。
  • 李小加:港交所做好準備衝刺「第三次跳躍」
    李小加表示,6月27日,香港交易所集團即將迎來成立暨上市20周年。他表示,香港最早的證券交易身影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期,如果以足球運動作比喻,前20年的發展象是地方聯賽,而後20年則衝入了世界盃聯賽。李小加介紹,香港地方聯賽的始於1980年代,直到1986年,香港聯交所結束四個交易所「群雄割據」的時代。
  • 港交所人事「地震」,傳奇總裁李小加宣布離職,「開掛人生」下一站...
    2021年時,李小加將60歲,這個中國國內通常的退休年齡,也成了李小加給自己劃下的線。於他而言,此前就任的十年足夠精彩。港交所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完成併購倫敦金屬交易所、推出極富意義的「深港通、滬港通、債券通」改革、開啟同股不同權的大門、進行生物醫藥板塊IPO新政......
  • 李小加:抖音母公司來港上市,只是時間問題
    來源:中國基金報即將卸任的李小加迎來了任期內的最後一份半年報,也是香港交易所史上最強的一份半年報。李小加10年的任期內,港交所的股價屢創新高,漲幅一度超400%,和滙豐銀行、騰訊控股等成為港股市場上最值得投資的股票之一。
  • 李小加:抖音母公司來港上市 只是時間問題
    來源:中國基金報中國基金報 安曼即將卸任的李小加迎來了任期內的最後一份半年報,也是香港交易所史上最強的一份半年報。李小加10年的任期內,港交所的股價屢創新高,漲幅一度超400%,和滙豐銀行、騰訊控股等成為港股市場上最值得投資的股票之一。
  • 【李小加發文告別港交所:感恩第二故鄉香港,在這裡既可以擁有國際...
    【李小加發文告別港交所:感恩第二故鄉香港,在這裡既可以擁有國際視野,也可以保留中國心】12月30日,港交所網站發布了李小加的文章——《再見,朋友們!》 時光荏苒,2020年馬上就要過去了,我也即將離開工作了11年的香港交易所集團,翻開人生的下一頁。此時此刻,我的心中充滿了感激與感恩之情。
  • 年薪5100萬,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坦言卸任後不願再做「打工人」
    李小加坦言,其已在香港生活了26年,香港已經成了他的家,根在這裡,退休後也會在這裡;今後想做事情也在香港,只是不再在港交所。不過,對於年近六旬的李小加未來的去向,香港盈立證券區域經理朱辰飛認為,未來李小加或被龍頭企業所僱傭,繼續提供金融相關的服務。據證券時報統計,任職期間李小加每年薪酬高達數千萬,累計賺逾6億港元。
  • 李小加卸任港交所總裁,任職10年裡港交所與滬深交易所加速接軌
    而回顧李小加「掌舵」港交所的十年裡,港交所與內地交易所加速接軌,港深兩地的資本市場溝通合作也愈發緊密。李小加此次卸任港交所總裁也引發各界關注。 初中畢業後的李小加,作為中海油前身企業的一名鑽井工人,參加了中國最早的海上石油鑽塔工作。恢復高考後,李小加被廈門大學錄取,畢業後成為《中國日報》的一名記者。隨後李小加赴美留學,先後獲得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新聞系碩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博士學位。後續李小加在華爾街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1994年,他轉向投行加入美林集團。2003年加入摩根大通任中國區主席。
  • 快看|李小加下一站要去香港數字資產交易所?HKbitEX創始人朋友圈闢謠
    記者 | 鄒璐徽1日前,據《證券時報》引用一位香港的投行人士報導,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在辭任港交所之後,去向很有可能為一家名叫HKbitEX的香港數字貨幣交易所,但該報導也稱,上述投行人士的說法,記者並未得到李小加的證實。
  • 李小加:港股基礎穩如盤石 將前往達沃斯唱好香港
    即將前往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昨在網誌撰文表示,過去幾個月,面對本土和宏觀經濟上的多種挑戰,香港金融市場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
  • 沈南鵬、李小加的12字箴言:擁抱變化、敢於冒險、學無止境
    作為大會特邀嘉賓,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與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話,共同展望金融服務行業在數位技術賦能和新經濟崛起下的機遇與創新,同時通過講述兩人30年友誼與夢想的故事,積極勉勵新一代創業者、企業家和投資人——擁抱變化,敢於冒險,學無止境。
  • 李小加:可以考慮在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先試「新股通」
    原標題:李小加:可以考慮在港澳大灣區先行先試「新股通」 摘要 【李小加:可以考慮在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先試「新股通」】全國政協委員、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24日參加全國政協界別協商會議時表示
  • 李小加:債市開放是化冰的過程,化冰成水後人民幣就國際化了
    李小加1月17日,中國債券市場國際論壇在京召開。香港交易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在論壇上表示,債券通目前的開放還不太夠。李小加深入闡釋了他對「互聯互通」的理解,他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要麼是大規模的「請進來」,要麼是大規模的「走出去」。外國投資者要進入到中國的市場裡,就要完全按照中國的規矩來,像中國人一樣吃中餐、穿中國的服裝;要麼就是中國的資本大規模地走出去,完全跟別人一樣。
  • 李小加:港交所與倫交所關係像「羅密歐與茱麗葉」
    李小加在網誌中更是表示:若收購成功,港交所估值將高達700億美元。那港交所此次收購倫交所的意義是什麼,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又有何回應?李小加表示:港交所與倫交所關係像「羅密歐與茱麗葉」。港交所(00388)宣布,已向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的董事會提議,將港交所及倫交所集團兩間公司合併。
  • 李小加:香港配資不容易
    我們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正處於資本項下管制比較嚴格走向逐漸開放的發展進程中,存在著世界的錢還沒有充分找到中國的貨,中國的錢也沒有充分找到世界的貨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的使命就是讓這「四個人」(中國的錢、世界的貨、世界的錢、中國的貨)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