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司吾勰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年少時不知愁,為了抒發愁緒,居然能堆砌出一萬個有關「愁」的詞彙;成年後嘗遍愁,又無法找到一個準確的詞語來表達這種滋味。絞盡腦汁也只說了一句:「天涼好個秋。」莫非從不知愁到知愁只是差了一個秋。
□□少年時,我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真愁抑或假愁都只深埋心中,從未想過用文字去記錄,當然也是因為自己才疏學淺,無力用文字抒發胸臆。
□□如今,人到中年,又逢霜秋,心中不算悲,但也絕不是喜,這感覺真不知如何形容,我只能模仿古人來一句「天涼好個秋。」
□□天涼好個秋!天空南飛的鴻雁,大地飄落的金黃樹葉,遊子面前的落日,母親身旁的枯樹,都披上了濃濃的秋意。
□□秋則秋矣!在鳥眼裡,不過是風景披上了金衣,在魚眼裡,不過是外界變化了溫度,在菊眼裡,不過是「我花開後百花殺」的豪情,在草眼裡,不過是進入「一歲一枯榮」的輪迴。對它們而言,一切都出於自然,哪有什麼悲喜?它們不知愁滋味,因為它們心無雜念,或者說它們根本就沒有心。
□□而人啊,尤其是中年人,他們的心太過於豐富,以致於想的既多又雜,心海之舟載不動這許多雜念。這時,恰巧又遇到秋,「心」遇到了「秋」,自然就有了愁。
□□孩童遇秋不愁,因為他們沒有心,或者說他們的心不在人情世故。心外無物,秋自然只是秋,只是一個季節,只是一個計時的符號而已。
□□此時,我不僅遇到了秋,還遇到了秋雨,不僅遇到了秋雨,還遇到不知停歇的疾雨。恐怕,隨便出去走走也是一種奢望吧!說自己心裡快樂,那是騙人的鬼話,這季節、這天氣、這年齡,我實在找不出快樂的理由,但若說悲觀失望似乎也談不上,我可不是悲觀主義者。既不歡喜,也不悲傷,那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大概只能用淡淡的憂愁來形容吧!
□□其實,淡淡的憂愁有時真不能算作一種愁,就像聽著憂愁的旋律,心靈得到的未必是憂愁,可能是一種久違的平靜。
□□一提到秋,我總會想到楓葉,想到「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楓樹林。儘管我的家鄉沒有楓樹林,但不妨礙我感受到它的美。有時,從別人口中聽來的景,在書上、網上看到的景,可能比實地到訪親身感受的更美,更有意境。我不知道別人會不會這麼認為,但我確實這麼認為,也許,這只是我的一種想而不得的精神慰藉吧!
□□我不能只看得到秋的蕭瑟,看不到秋的收穫。黃豆熟了、玉米熟了、菊花開了、桂花香了……看到這些,哪怕只是想到,都覺得美不勝收,真不該把秋與蕭瑟掛鈎,更不該把它與愁掛鈎,連淡淡的憂愁都不該。
□□如此想著寫著,淡淡的憂愁竟也漸漸散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喜悅。這激起了我背詩的念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的這般豪情,竟然也會在我這種毫無詩意的普普通通之人的心頭升起。這難免會有往自己臉上塗粉的味道,可是,我真的無法掩飾內心的這份豪情。索性我就厚著臉皮把它說出來,也不怕別人嘲笑了。
□□我實在無法準確表達心頭的喜悅之情,思前想後,我只想到了一句「天涼好個秋。」不過,這不是愁到極點的無奈之語,而是發自內心的讚嘆。
□□從早晨到日暮,秋雨未曾停歇,但我淡淡的憂愁卻停歇了。臨窗聽雨,涼風吹面,真是天涼好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