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由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的學習貫徹《全國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動員部署會議在京召開。
會上,針對《規劃綱要》裡「採取多種形式,加強與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以及國外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檔案機構與圖書館等單位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的內容,北京市的與會人員介紹了自身經驗。
加強與港澳臺地區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由於兩岸文化同根同源,而臺灣地區修志傳統悠久,體制機制健全,甚至很多地方鄉村都在修志,因而很有值得北京學習的內容。
通過與臺灣修志同行的交流,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了解了臺灣地區地方志編纂的工作體制和運作模式以及續修的做法,掌握了臺灣地區所藏舊志的基本情況。同時,北京也借鑑了臺灣縣史館、博物館在服務社會方面的好經驗和好做法,這對於北京加快第二輪志書的編纂進度、開展舊志點校整理、建設區縣方志館具有積極的意義。
北京市的與會人員表示,他們在臺考察交流期間,北京市和區縣還搜集到了很多珍貴的史料,進一步豐富了北京志的內容。
針對港澳地區目前正在修志的情況,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通過與港澳同行的交流,互相借鑑、參考對方好的經驗和作法,這對於雙方修志工作,都將起到好的效果。
增進與國外機構的互動與聯繫
在國外,一些學術單位收藏了大量的中國地方志,特別是清末民初的版本,其中很多屬於稀缺品。例如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收藏的中國古籍善本就有4000多種5萬多冊,有的在國內已經失傳。多倫多大學鄭裕彤東亞圖書館收藏中國古籍4000餘種,所藏舊志主要是山東、河南的地方志。
而像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等,都收藏了大量的中國古籍,其中以地方志居多。目前,這些學術機構都在運用先進技術,進行數位化,在開發利用方面走在前列。與這些學術機構的學術交流,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不僅掌握了更多的方志資源,還學習到不少先進的理念和技術。
此外,與會的北京代表也提到,在與國外學術交流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學習國外的年鑑編修經驗和做法,特別是利用市場化手段,擴大年鑑覆蓋面和發行量,充分發揮年鑑的作用的作法和經驗。通過學習,我們編纂了《市民生活年鑑》,嘗試了「官書民用」的作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服務「走出去」戰略,推介高質量成果
在學術交流中,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一方面學習國外、港澳臺的先進經驗,另一方面宣傳中國的先進文化,宣傳地方志事業和地方志成果,使國外、境外同行對我們取得的建設成果和文化成果加深了解。
考察期間,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工作人員看到,境外有關單位不僅把舊志保存得相當完好,而且對北京新修的志書也永久收藏,當他們看到自己修的志書整齊擺在海外的圖書館、檔案館時,我們也增強了自豪感和自信心。
與會的北京代表提到,一次在電視中,他們看到大陸在臺灣舉辦的圖書展中,北京展臺中展示的是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修的北京風物圖志(10卷本),這令大家十分高興。
針對下一步的做法,與會的北京代表表示,要按照《規劃綱要》的要求,進一步推動方志文化「走出去」戰略,讓更多的國家和地區看到中國的地方志,了解方志文化,增強方志文化的影響力,為服務國家文化「走出去」戰略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柴逸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