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盧冬嬌。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埃及「金字塔能」,及獅身人面像的由來。
儘管現在有人把「金字塔能」炒得很熱,發表了一些極具誘惑力的試驗結果,但也有相當多的人持反對態度,提出了「金字塔能」究竟有沒有的疑問,甚至將其斥為「偽科學」、「現代迷信」、「異端邪說」等等。也有的人用金字塔模型進行各種試驗。結果什麼奇蹟也未見到。更令人感到大惑不解的是。「金字塔能」的故鄉埃及對此的反應卻非常冷淡。很少有人問津。從金字塔的外表來看,數千年前,古埃及人設計的這種三角形立體結構在物理上能對塔起到自保的作用。當沙漠裡狂風四起之時,風沙遇到寬大的塔基,會順勢而上繞著塔身旋轉起來,直至尖頂把衝擊力引向高空,使塔身減少傷害。至於設計之時,古埃及人是否考慮到其內部結構能產生一種「奇特的能量」,這個問題可能與金字塔的其他問題一樣,人們期待著在未來的埃及考古發掘中能找到更權威的文字或圖畫說明。
獅身人面像的由來
位於哈夫拉金字塔東北處的獅身人面像,被太陽神祭司們奉為冥府大門的守護神。它與金字塔一樣,是埃及古文明的又一重要象徵。4000多年來,它真誠地守護著吉薩金字塔群,天天凝視著旭日東升,默默無語地注視著埃及的憂患滄桑。
獅身人面像又稱「斯芬克司」。「斯芬克司」一詞源自希臘語SPhinx,是指希臘神話中一個可怕的怪物。它長著女人的頭。獅子的身軀,身上還有兩隻翅膀。傳說它從智慧女神繆斯那裡學到許多謎語,便常常守在大路口,令過路的行人猜謎,如猜不出就當場將對方殺死。不知從何時起,在西方流傳著埃及獅身人面像是按照希臘「斯芬克司」的形象雕刻的說法。此說極為荒謬,因為埃及獅身人面像誕生於公元前2600年,當時,希臘民族尚不存在,「希臘人出現在歷史黎明前的微光之中」,約在公元前1500年,而南歐的希臘文明則出現在公元前7世紀。所以,埃及的獅身人面像不可能源自希臘的神話傳說,相反,希臘神話傳說中的「斯芬克司」形象卻很可能來自前者。
相傳在公元前2611年。第四王朝的第四任法老哈夫拉渡過尼羅河,來到吉薩高地巡視自己未來的陵墓。當他看到自己塔前有一座光禿禿的小山時,頓時感到不悅。問身邊大臣這是怎麼回事。建築師趕忙告訴他:這是開採金字塔所用石頭後留下的小山包,因為石頭裡含有貝殼之類的雜質,便沒有繼續開採。哈夫拉說。留這樣一座光禿禿的小山在這裡太不雅觀了。必須把它處理掉。於是,建築設計師們趕緊湊在一起商議對策。大概是從埃及古代神話和此山的外形中產生了靈感,他們把小山別出心裁地設計成哈夫拉的頭像和獅子的身軀,既體現了法老的威嚴。也隱含了法老殘忍的一面。一件聞名遐邇的藝術傑作就這樣誕生了。
獅身人面像由整塊巨石(小山)琢成。它高20米,體長57米,如果算上石塊砌成的兩個前爪,全長72米。這尊巨像的奇特之處是它的臉部與身體完全異化,卻又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它的頭部是按照哈夫拉法老的形象雕刻的:臉部寬4米,鼻子原長1.75米,嘴寬2.30米,耳長1.925米,有著一雙深邃的大眼睛。它頭戴王冠,上面雕刻著聖蛇「庫伯拉」的浮雕。兩耳側有扇狀的「奈姆斯」頭巾下垂;下頰垂掛著標誌國王威儀的長鬚,脖子上圍著項圈。而它的身體則雕刻成獅子的形狀,上有鷹的羽毛圖案,前面為一對碩大無比的爪子。
這尊獅身人面像對以後的埃及雕刻藝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哈夫拉之後的歷任法老雖然都未仿效他在金字塔前塑像,但以其他形式製作了類似的石刻像。如第五、第六王朝的一些法老在金字塔坡道起點的東牆上塑造他們臉型的獅身人面像浮雕,像前地面上匍匐著打敗之敵。到新王國時期。第十八王朝女王哈特舍普蘇特也為自己製作了一尊石像,這是古埃及唯一帶長鬚的女獅身人面像,現保存在開羅博物館。這個時期還普遍在神廟門前雕塑兩排獅身像,但頭有時為人頭,有時為鷹頭或羊頭。但是,後代雕刻的獅身人面像在規模上都很小,故把哈夫拉金字塔前的獅身人面像習慣稱為「大獅身人面像」。
好了,今天就給大家講到這裡,我們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