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南風俗:農村結婚轉嫁妝的講究

2020-09-05 汾河灣的故事

作者 薛振堂

農村結婚,無論是嫁女,還是娶媳婦,各種禮俗和講究很多。但就轉嫁妝這件事,女方和男方的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

備婚是一件很繁瑣的事情,但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一旦婚期訂了,女方都要千方百計地準備好嫁妝,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婚嫁習俗。

嫁妝是女子出嫁時,娘家為新娘準備的結婚用品,如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各地、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其所準備的嫁妝也會不同。在古代嫁妝是女人的私人物品,又稱為「陪嫁」。婦女在結婚時帶到她丈夫家裡的錢、物。亦稱「陪妝」、「妝奩」。發送後,女方即準備嫁妝,某些大戶人家當女兒出生時還特地釀酒,裝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稱「女兒紅」,待出嫁日,讓親友分享。嫁妝窮富懸殊,厚薄不一。

現代結婚女方陪的嫁妝,可以說,琳琅滿目,五彩斑斕,非常豐盛。嫁妝包括了除了房子之外的所有的東西,小到牙膏牙刷,大到電視機、冰箱等等,以床上用品為主以家具家電為輔一般家電,床上用品有女方買.床單,被單,枕套,床罩一套都要是大紅色的.還可以在床上放一對長毛絨玩具,結婚當天要放在新房裡的。還有就是要買好一年四季的被子.多買幾套床單,被單,枕套等等。過去結婚一般是睡大炕,是要準備8條被子,8條褥子,8條床單,多套枕套枕巾等等。現在都睡大床了,那就得準備多套床上用品,什麼三件套、五件套,六件套,甚至十件套等等,都非常講究,給自己買多套新各式各樣的新衣服。除此以外,就是各種生活用品,缺一不可。前多年,還陪嫁衣櫃、灶具、自行車等等,現在變成了現款人民幣,小汽車或者摩託車、電動車了。

當然,嫁妝沒有固定模式,要看女方的家庭經濟條件而定,怎麼陪,陪多少,陪些啥,女方家長說了算,男方沒有發言權,也不能要求女方陪什麼。

結婚的時候,轉嫁妝是一件很隆重的儀式,無論哪方,都很重視,發動很多女人轉,很有意思。

女方轉嫁妝,是把準備好的所有嫁妝轉到男方迎嫁的拉嫁妝的車上。一群穿著花花綠綠的女人,說說笑笑要把所有的嫁妝抬出去,裝的車裡邊。但女方抬嫁妝的工具必須用篩子,把 大大小小的、五顏六色的嫁妝放到篩子裡抬出去。這是為什麼呢?這是舊的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的遺傳。儘管女方家長為女兒出嫁不惜代價,準備了豐盛的嫁妝,但在他們的心中,家裡的兒子還是最重要的。這嫁妝不能讓女兒全部帶走,全部帶走,就是把家裡的財寶全帶走了不吉利。給女兒用篩子抬嫁妝,意思是篩子全是眼,抬的過程中,要給兒子漏一點,能漏多少算多少。不僅如此,在轉嫁妝的過程中,還要讓兒子在女兒的衣服中抽取一件留給自己,無論價格,抽到那件就留下那件,意思還是不能讓女兒全部拿走。

結婚的這一天,嫁妝隨新娘來到男方家。男方也是一群女人把嫁妝轉到新娘的洞房裡。但是,轉嫁妝的工具卻變成了用荊條編成的簸籮。簸籮,是過去農村常用的一種日常工具,形狀為長方形,荊條編成,長約一米五,寬約40公分,深約30公分左右。雖然是荊條編的,但是結實嚴密,嚴絲合縫,是過去人們磨麵時用來籮面使用的。男方用簸籮轉嫁妝,也是有講究的,意思是,要把女方陪來的嫁妝,全部收取,一點都不能外流。這也是舊的傳統觀念的遺留,至今還在沿用。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生活的提高,現在雖然人們都不在乎這些了,但這種風俗習慣的沿用,增添了結婚的喜慶氣氛,還一直保留著,成為結婚儀式的一道別具一格的靚麗的風景。

作者簡介

薛振堂,男,山西河津市人、教育工作者。中國文學藝術家俱樂部會員,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詩作家學會會員,世界漢詩

相關焦點

  • 農村結婚風俗,「姑不接,姨不送」這是怎麼回事呢?有什麼講究
    這延續了上千年的文化習俗現在還在農村流行,有的人不接受尤其一些年輕人根本不像遵守這個農村的風俗習慣,而老輩人比較看重這些農村文化,如果有人不遵守或者哪裡做得不對會嘲笑或者批評,就說這結婚風俗就非常多,什麼踏火盆還有的接新娘子有的是新郎不能親自去,現在電視上播放還是比較開始流行的新郎親自去接親實際以前是不可以的。
  • 農村結婚禮儀多,具體都有一些什麼特有的風俗習慣呢?
    農村結婚禮儀多,具體都有一些什麼特有的風俗習慣呢?「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說到結婚可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了。不過像城市裡很多有錢人結婚都非常講究場面,會按照西方國家那種婚禮儀式進行舉行。然而在大多數農村結婚卻完全不一樣,每個村子都會根據自己村子所有的一些風俗習慣進行舉辦結婚儀式。都是按照這古老的傳統方式,雖然說現在婚禮儀式都相對來說非常的簡單,不再像以前那樣複雜。但是在不同的地區還是存在著非常多的當地風俗習慣。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農村,現在結婚都還有一些什麼樣的風俗習慣。
  • 農村結婚彩禮高漲,陪送嫁妝是不是會多些呢?老農:你想多了
    加上過去大家條件都基本上相同,對於結婚的彩禮、條件都沒有那麼高、那麼多的要求,只要是門當戶對、雙方同意即可,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農村的結婚彩禮開始出現了上漲,而且是一漲不可收拾。也有人說彩禮高漲,那么女方的陪嫁是不是也會應該適量的增多,這個想法到是人之常情的,彩禮收了這麼多,按道理說自己親閨女出嫁,怎麼說也得給置辦一些實用的、面子上過得去的嫁妝,才是家人應該做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像筆者這裡的農村出嫁閨女,很少有陪送嫁妝的,那麼問題來了,結婚當天嫁妝車上裝什麼呢?
  • 結婚女方需要準備哪些嫁妝,結婚嫁妝又有何講究
    對於備婚小白來說,結婚需要的準備哪些東西,多少會有些蒙圈,因為結婚所需的物品多少還參雜了一些傳統習俗在裡面。就像今天要講的嫁妝一樣,要是沒有長輩的幫助,還真是不知道結個婚有多少門道。所以到底嫁妝裡面包含了哪些東西呢?下面這份保姆級別的嫁妝清單,快拿好啦!
  • 農村結婚嫁妝上為什麼要綁柏樹枝?有什麼用處呢?
    農村結婚嫁妝上為什麼要綁柏樹枝?有什麼用處呢?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當孩子大了,就得為他們張羅結婚的事情了,不過現在是自由戀愛了,一般有能力的子女,結婚都是不需要父母操心的。但是不管怎樣,結婚都是一件很喜慶的事情,往往一生中也就辦一次,所以對於婚事一家人都是十分重視的。在過去,結婚這樣的紅喜事,講究的事情也是比較多的,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或者是需要準備哪些東西等等,都是很有講究的。不過現在雖然沒有過去講究的多了,但是有些地方,在一些比較傳統的家庭,還是有很多講究的。
  • 山東結婚風俗是怎樣的 山東人結婚娶媳婦風俗
    兩個人性格、工作、經濟條件,決定結婚後也免不了考慮酒店、酒席、禮服、婚紗照,當然了,中國作為華夏文明古國,有著上千年的文明發展,不少風俗流傳至今也是與結婚相關的。地大物博的中國不同地區之間風俗又有差異,山東是北方省份,風俗又會與南方的風俗有所不同。那麼如果你的準新郎/準新娘是山東人,結婚前免不了要了解山東的風俗啦,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 農村結婚前後的風俗流程,這7點一定要了解!
    自古以來,婚姻就是人生大事,結婚更是有一套十分複雜的流程。除了洞房花燭夜那天,結婚前還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的。不少人還是按照農村結婚前後的流程在舉辦婚禮。下面就和您講講農村結婚前後的風俗流程。
  • 農村結婚太難,3句順口溜,說出了很多人的辛酸和無奈!
    這些年,在農村結婚越來越難了,一方面是農村的姑娘越來越少了,另一方面是因為結婚的要求高了,一家人省吃儉用拼命攢錢,就是為了給孩子攢老婆本。但往往是攢了一輩子,面對結婚的高額費用,還只是個杯水車薪。於是就有老農根據現在農村結婚的現狀,總結出了3句順口溜。
  • 棗莊這些結婚風俗,使婚禮更具喜慶和儀式感,你知道什麼寓意嗎?
    02嫁妝上插柏樹枝的風俗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在新娘陪嫁的嫁妝上都會插上柏樹枝,這個柏樹枝是大有講究的,這小小的松枝這柏樹一年四季都是綠色代表著「長青」,這第一層寓意就是祝願新人相伴到老;此外,在過去棗莊農村柏樹枝有闢邪、禳災祛病等的說法,這第二層寓意自然是希望為新人消災除難,祝福新人幸福健康; 還有就是這「柏樹」中的「柏」字與「百」同音,這諧音之意自然是希望新人百年好合。
  • 農村結婚前一天,原來還有這麼多講究
    結婚前一天的習俗是婚禮前很重要的一個細節,不同的地區都有自己的講究。避而不見  在結婚的前一天,新郎不能和新娘相見。而在很多少數民族,婚前的習俗更有講究。例如土族的姑娘,在出嫁的前一個月開始不能見客,不能做家務。除了自己準備嫁妝之外還要學唱「哭嫁歌」。 衝新  在結婚的前一天,新郎和新娘都需要分別在自己家中,用柚子葉或者是香茅煮水。在水燒開之後晾涼。
  • 準備結婚的女士快點進來看看 - 盤點嫁妝裡面有什麼
    作為準新娘,有一些問題你肯定迷惑了很久,比如嫁妝都要準備什麼呢?別著急,Minii米尼來幫你解決問題。首先,什麼是嫁妝?嫁妝是女子出嫁時,娘家為新娘準備的結婚用品,如車房、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其所準備的嫁妝也會不同。
  • 為何女子出嫁要穿「綠衣」,嫁妝要厚重?與古代風俗有關
    為何女子出嫁要穿「綠衣」,嫁妝要厚重?與古代風俗有關在近期熱播的影視劇《知否》中,墨蘭大婚時,林小娘拿出她所有的積蓄給女兒當做嫁妝,而墨蘭在結婚時,身穿綠色的衣服就嫁入梁府。後來明蘭在與顧延燁大婚時,也是身穿綠色的衣服,而新郎顧延燁卻穿著紅色的衣服。
  • 徐州地方的結婚風俗大全
    看嫁資男方去女方搬嫁資(嫁妝),女方置嫁資於廳堂,讓人觀看,稱「看嫁資」。器物披掛紅色彩線,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數枚銀元,俗稱「壓箱錢」。嫁資搬到男方,亦陳列於廳堂供人觀看,亦叫「看嫁資」。由阿婆取女方鑰匙包,取鑰開箱,俗稱「掏箱」。
  • 農村嫁閨女縫喜被有何講究,為什麼要在喜被一角留個口子?
    農村嫁閨女縫喜被,是我國民間婚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歷來就有諸多的民俗講究。就是同一個鄉鎮,不同的區域,風俗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沒有。因此,「離家三裡遠,別是一鄉風」,說明了我國民間風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 結婚鋪床有什麼講究
    我國的結婚習俗有很多,有的一直到今天還在被人們沿用著,結婚鋪床的習俗就是其中之一。結婚鋪床習俗代表的是長輩對新人的關愛,對新生活的祝福。那麼大家知道傳統結婚鋪床有什麼講究嗎?傳統結婚鋪床有什麼講究1、安床床門向窗,衣櫃順堂,門不對櫃,鏡不向床。安床分鋪床、升帳、開鋪等步驟。2、床上用品一般選擇紅色,要求床上要有四床被子(女方娘家嫁妝裡有)、四床褥子、兩對枕頭、兩對靠墊等十八件物品。3、鋪床物品床上需要有花生、桂圓、棗子、花生……等乾果,象徵早生貴子。
  • 農村結婚傳統風俗,你們那還在流傳嗎?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每個地方結婚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男女結婚時候,也都會按照祖祖輩輩流傳的風俗進行。當然了現在流行「新事新辦」,但多保留一些傳承下來的風俗。不管是以前的長輩定取,還是現在的「自由戀愛」,特比是那些比較「習古」的長輩,大多要求男女結婚按傳承的風俗進行,大體過程為:一、說媒現在好多都是自由戀愛,但風俗裡就是自由戀愛的男女結婚時,也會找個人做「媒人」,也就是參加迎親,給個紅包,吃頓飯就完事了。
  • 結婚物品變遷史:以前農村結婚要求「三轉一響」,現在要有車有房
    婚禮既然是一件儀式感很強的事情,那當然少不了一些代表性的結婚物品。放在今天,很多人要結婚至少得有車子房子,不然結婚後,一家老小還要住在別人的房子裡,下雨還要在風雨裡趕路,想想就很不是滋味兒。不過不同的時代,農村結婚物品不一樣,下文就簡單和大家聊聊,國內農村結婚物品變遷史,帶大家看看祖輩父輩們結婚的那些記憶。三轉一響=四大件「三轉一響」也叫「四大件」,是20世紀50年代非常出名的一個說法,當時很多農村家庭都很希望得到這四件物品,擁有了它們,代表自己的財力和經濟實力。
  • 晉南農村敬土神,用大紅公雞五色紙,看看這裡的風俗跟你那一樣嗎
    晉南農村流傳多年一種民俗敬土神,記得小時候在農村就見過,過去農村蓋新房子時家裡人準備一些貢品來祭祀土神,然而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這種四方形的食盒在農村方言叫棚盒,現在在農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每年走親戚,和清明節上墳都還一直在使用,裡面可以放各種食物確保不殉傷。
  • 結婚嫁妝,嫁女兒壓箱錢放多少合適?壓箱錢的擺放講究
    有哪些講究呢?壓箱錢的具體數額沒有統一規定和標準,大多根據女方的家庭條件和男方給的彩禮數額而定,而壓箱錢屬於嫁妝的一部分,通常來說彩禮和嫁妝的比例是成正比的,即彩禮越多,嫁妝也越多。壓箱錢是為了圖結婚吉利,大多女方家庭會選擇一個吉利的數額放入箱中,等女方到達男方家後,由男方家人打開箱子,男方再根據壓箱錢的數額雙倍的把錢進箱子裡。
  • 我國農民風俗習俗多,那麼結婚,在農村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在我國農民,人們特別講究些傳統的風俗習慣。而結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在農村結婚尤其隆重,風俗習慣也特別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在中國古代,婚娶就已經有許多成套的規矩了。首先,婚姻兩字,是昏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