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王玲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
丁志傑(金融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畢自強(國際經濟貿易學院99級碩士研究生)
虞姍姍(外語學院06級日語專業本科學生)
國際金融危機:培養對外經貿人才的活教材
王玲: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格外引人關注。危機提醒我們仍需要花大功夫去研究金融理論、金融市場中的規則,我們需要水平很高的金融人才。有「危」就有「機」。我國現擁有二萬億美元的外匯,我們可以走出國門到世界去購買能源,過去人們常說「made by China」,但現在有人卻說「owned by China」,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金融人才的需求每天都在提高。
丁志傑:這次國際金融危機首先衝擊的就是中國涉外經濟,這對培養涉外經貿人才的經貿大學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是機遇。我們要繼續保持自己的國際化優勢,同時加強高端複合型人才培養,我們的學生不僅要懂實務更要有理論積澱,不僅要了解中國國情更要熟悉國際規則,以適應中國經濟崛起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
王玲:我們亟須的是國際金融方面的專才,比如金融理論人才、金融法律人才、金融監管人才、貨幣專才、匯率專才、股市專才、理財專才、金融衍生品的設計和營銷人才、金融創新人才。
事實上,金融專才和金融體系的創新人才、國際經貿創新人才應該是有思想、有能力、有創新精神的。這樣的人才,在知識結構上應該是跨學科的,他應該不僅懂經濟學,還應懂管理學、法學、社會學、心理學、語言學;在能力結構上強調複合知識和專業技能。
我們學校正在進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進一步解放思想,優化學科布局,加強各個學科之間的溝通。同時加強拔尖人才的培養,創設「經濟學士榮譽班」,讓最優秀的教師去培養最優秀的學生。學校還讓更多的教師到國外接受先進理念,提高教師的國際化水平和創新能力。
丁志傑:對在校大學生來說,國際金融危機是一本活教材。危機中經濟活動高度濃縮,各種訊息撲面而來,讓我們能更直觀地觀察紛繁複雜的經濟現象,更透徹地理解經濟運行,在現實中實實在在地感受所學的知識。我們應該關注危機,從危機中汲取養分。人們正在重新審視傳統的經濟理論,親歷危機的學子們肩負著未來經濟學革命的使命。
畢自強:國際金融危機是全球面臨的大事件,我們應當給予全方位的關注。之所以強調一個全面性,是因為我們不僅僅關心危機對自己就業前途所帶來的影響,而且要關心它對於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世界,我們整個人類歷史進程所帶來的影響,並且應當以此樹立遠大志向,甚至調整人生坐標。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應該說給我們學習經貿的同學提供了一次少有的研究素材。我們以前學到的知識都是前人對以往規律的總結,經過老師的講解,灌輸給我們。現在面臨的這場危機是全新的,前人書本裡沒有的,它有可能顛覆我們以前學習的一些經濟學原理和思想。當前世界可能需要新的經濟學理論來指導。
虞姍姍:我們不僅要看到國際金融危機使得一些受衝擊產業人力資源需求減少,更要看到擺脫危機最需要人才。人類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需要人才,只不過不同的時期需要不同的人才。我們在校大學生應該有這種意識。學營銷學的人知道,成功的商人會洞察社會需求,然後生產商品,所以他的商品會順利銷售出去。我們是不是可以學會自我營銷呢?先看一看當前環境下國家和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然後按照要求自我提高各項素質、本領去迎合時代的需要。這一點對於未畢業的學生來講至關重要。
如果這次國際金融危機能夠讓在校大學生感到壓力,加倍努力學習,錘鍊打造自己,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對外經貿大】寄語
●趙忠秀(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博導)
博覽、歷練、佇立全球化潮頭。
●張新民(國際商學院院長、博導)
實力決定質量,質量贏得尊嚴。
●張漢林(WTO研究院院長、博導)
學貫中西精華,志存民族復興。
●黃勇(法學院博導、中國反壟斷法專家)
生活中充滿著各種競爭。「競始擇,爭而和」。競是一種動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擁有開闊的視野、多樣的選擇,才會收穫更多;爭是一種提升,目的不是排斥別人,而是包容與整體完善。望同學能以這種競爭的態度面對人生。
【對外經貿大】精神 外貿人才的搖籃(薛榮久)
北京市朝陽區元大都遺址古城牆的北面種有許多年代久遠的柳樹。惠新東街上,低垂的柳枝一邊撩動著往來行人的髮絲,另一邊掩映著一塊精緻、安靜的土地,那兒就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對外貿易人才的搖籃。
踏進校門,草坪上「UIBE」四個字母最先映入人們眼帘,這是貿大英文名「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的縮寫,這四個字母見證了路旁人來人往,見證了惠園的春華秋實。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百業待興,國家急需對外貿易人才,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1951年外經貿大學的前生即高級商業幹部學校應運而生,成為新中國成立後培養對外經貿人才的首創大學。風風雨雨的58年過去了,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和綜合實力的日益壯大,貿大也經歷了更名及合併等一系列改革,期間貿大人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從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使貿大逐步形成了兩個鮮明的辦學特色――國際化辦學和複合型人才培養。
1978年後,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外貿發展突飛猛進,學校迎來美麗的「春天」。打開國門,不是一句空話。經濟發展層面有經濟特區,高等教育層面,貿大走在了時代的前列。「請進來,派出去」的戰略正體現了國際化辦學理念,改變了以往學校封閉的發展格局。邀請大批外國的專家教授來校授課講學;引進國外新的學科和教學模式;派遣大量青年教師出國深造進修,或講學,或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具有海外學術背景的教師佔總數的40%;與近百所國外大學或科研機構進行交流,……20世紀70年代,學校首先從事GATT研究,參與中國恢復GATT締約方地位活動,1991年成立國內大學首家GATT研究會,後更名為WTO研究中心,2001年成為國家人文社會科學百所研究基地之一。幾代貿大人的堅韌拼搏、團結奮鬥,使得貿大欣欣向榮,蒸蒸日上,成為一所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高等學府。
20世紀50年代,被稱為「外貿黃埔第一期」的畢業生,成為外貿部和外交部的領導和骨幹。60年代的畢業生,紛紛擔任外貿公司要職和駐外商務參贊。70年代的畢業生,多數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先行者,在經濟特區創業,走出國門,開始跨國經營企業。80年代的畢業生中,湧現出許多對外經貿事業的創業者和經理人。90年代畢業生,更是率先成為中國儒商的重要群體……
回憶過去,貿大人因為貿大歷史而倍感驕傲。看今日,堅持特色,開放辦學,寰宇英才。
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強盛,有國際化的辦學理念作背景,學校在培養複合型人才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一大批基礎好、口徑寬、具備多種專業技能的貿大複合型人才也從惠園啟程,奔向世界各地的著名學府深造研修,奔向外貿領域第一線。他們憑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流利的外語,深受政府、國內外經貿企業、跨國公司、金融機構、研究機構等一致好評,被稱為「上手最快」的學生。
惠園雖小,卻極富有包容力。五百餘畝的惠園中每年約有2500多名外國留學生。北京奧運會,他們為中國加油,汶川大地震,他們為中國助威。他們作為使者,將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貿大有輝煌的過去,貿大有充滿希望的今天,就業層次比例遙遙領先,引中外師友齊讚嘆。貿大還將有更多的精彩等待一代又一代的貿大人去開創、去續寫。撫今追昔,我為獻身的貿大教育事業而自豪。切望領導,遵循規律,突出特色,教研並重,務實創新;冀我教師,珍重師德修煉;勉我同學,莫愧貿大二字。
【對外經貿大】記憶 佔座也瘋狂
若問大學帶給我的最大震撼,非佔座莫屬。
開學第一天,我滿懷著蓄積了一個假期的激情早早來到教室,以求得個風水寶地,順順噹噹地拿下第一節高數課。前腳邁進了教室,後腳便開始了躊躇。前幾排的桌子早已被花花綠綠的書書本本覆蓋,昭示此桌有主。嘆嘆嘆,新學期新氣象,原來佔座也瘋狂!
不知何時起,佔座現象在大學中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還記得上學期期末考試發生的一幕。天還沒亮,緊閉的圖書館大門前面早已聚集了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只見他們面帶倦容,難掩睡意,在寒風凜冽中瑟瑟發抖。沒辦法,早起的鳥兒才有食物吃,早來的人們才有位坐。他們往往懷抱著一摞書,當然更多的是一些舊雜誌,抑或是廢報紙,從數量來看,身肩的任務艱巨而繁重啊!在此刻,這些被遺忘在垃圾箱角落的物品倒成了最好的「佔座武器」。「千呼萬喚始出來」,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出現了,面對如此壯觀之景,他異常平靜,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只見他熟練地打開大門,然後矯捷地躲到了門後,人群便在那一瞬間如脫韁的野馬,從那狹小的門口湧入,勢不可擋。誰知,激烈的競爭才剛剛開始。有狂奔向樓梯的,有緊守住電梯的,可見大家早已心有所屬,目標明確,直奔理想之地。顧不得形象,來不及歇息,佔領上風,見座即佔。不一會,圖書館的桌子上瞬間成了書的海洋。
開始,初到的新生會被這般驚悚場景所雷到,但漸漸地也加入了佔座的大潮。儘管偶爾會發生「武器」丟失,「惡人」侵佔之事,但大家不曾氣餒,反而愈挫愈勇!「我的大學我作主,明朝看我來佔座!」
周而復始,日復一日,佔座的場景也這麼持續上演著。有人說,它是大學裡不和諧的音符,不道德的一面。但我覺得這不失為大學的一大特色,同學們的求學熱情也可在其中顯現。每當我費盡心思,經歷早期之痛和奔跑之累後,終於找到一處聊以學習的座位時,心中充溢著的是滿滿的喜悅和成就感!
終於我知道,在大學裡,佔座也瘋狂!(安然)
【對外經貿大】記憶 水房裡外
東門水房在貿大生活中所佔的地位是非同小可的。
水房坐北朝南,門前是一片草坪,水房的西邊是浴室,東邊是鍋爐房和學校一些部門的辦公室。水房外西邊的架子上、地上永遠擺滿了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水壺。早晨出門上課之前將水壺放在架子上,中午或晚上下課後打好水拎回宿舍,晚上就有了水喝,也可以用這水洗臉、洗衣服。水房裡面也有水壺架子,冬天的時候當然比較擠,放在外面水就會變涼,所以大家都搶著放在水房裡面。但美中不足的是,水房每天晚上九點是要關門的啊――上自習的同學又要上到十點多,萬一要是水壺被鎖在水房裡,或者放在外面忘了拎回來,那可就慘了。不但要忍受口渴的折磨,還要用衛生間那涼冰冰的水洗臉,這可是完全不能忍受的。貿大的女孩子多,論嬌嫩是比別的學校要嬌嫩一點的。
大家都把壺放在外面,就免不了要丟的。雖然大家都在壺上寫了自己的姓名、寢室號,丟壺的情況還是每天都在上演。學校論壇上就有了很多抱怨、怒罵的聲音。可是日子還是要繼續過下去,丟了壺,抱怨幾句,買了新壺,還是照樣的放在水房外面,還是照樣的提心弔膽。下了課、下了自習回來,在一片水壺的海洋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隻,拎上滿滿一壺開水回到宿舍,感覺像是拎著沉甸甸的生活。在這給人一種沉甸甸的感覺的生活背後,水壺也有著俏皮靈活的一面。看那水壺上面寫的字,有直接寫姓名和寢室號的,是最平常的一種。有寫完這些之後還在壺蓋上畫點小貓小狗小兔子的,遠遠望去,壺的海洋中自己的那一個在哪裡呢?找起來真是頭疼啊,一回身看到小兔子的長耳朵在其中分外醒目,當真是歡欣雀躍的。也有除了姓名寢室號外還寫上一兩句話的,有「求求你不要拿我」――溫柔可憐型的;有「偷壺者殺無赦」――這是脾氣暴的MM,倒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打水要刷卡,又演繹出了無數動人的故事。時常便在論壇上發現了「尋借我E卡打水的可愛MM」一類帖子,且不論成功了多少,只說水房裡的邂逅是多麼浪漫――於千千萬萬人之中碰到了剛好也來打水的你,於幾十個水龍頭之中遇到了剛好站在我身邊的你,在氤氳而來的蒸汽中鋪染了一種若有若無的喜歡……
冬天的時候,會有貿大最可愛,也是最招人喜歡的小傢伙們在水房中取暖,它們就是生活在惠園之中的一群小貓,水房的暖水箱想必是它們最喜歡的過冬之地了。它們懶懶地臥在水箱上面,撓撓這撓撓那,眯起眼睛曬曬太陽,目送打水的同學趕去上課,想來心裡也是十分愜意的吧。(李夢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