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知府、道臺、巡撫、提督、總督都是什麼官?哪些官算封疆大吏

2020-12-11 文史書院

有網友很好奇,清朝的知府、道臺、巡撫、提督、總督,這些在清宮劇中常見的官職,到底都是什麼官?人們常說的封疆大吏,又究竟是什麼官?他們都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官?

這些官職都是清代地方官,要解答這個問題,必須了解清朝的地方行政機制。

清沿襲明制,行政區域主要分為省、府、縣三級,大概對應今天的省、市、縣。為了處理錢糧運輸和河道管理等事務,清代又在省和府之間設立一個叫「道」的地方行政機構。

省的長官是巡撫,道的長官是道臺,府的長官是知府,提督是省的軍事長官,而總督是一省或多省的軍政長官。下面,就為大家逐一解讀這些官職。

知府:在清代,知府是從四品官員,行政級別相當於今天的廳局級,主要負責一府的民政和司法,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市長。

道臺:道臺是正四品官員,地位略高於知府,行政級別應該是介於廳局級和省部級之間,主要負責或協助巡撫負責一府或若干個府的錢糧、河工等事務。根據職務的不同,道臺又分為不同的道臺,比如主管錢糧的,稱為糧道;主管河工的,稱為河道。道臺大概相當於今天的行署專員。

巡撫:巡撫的品級是從二品,不過,清代巡撫往往會加侍郎銜(比如湖南巡撫加戶部侍郎銜。加銜只是提高地位,並不掌握該頭銜的職權),若是如此,則是正二品官職,行政級別是不折不扣的省部級。巡撫主要負責一省軍政,相當於今天的省長兼軍區政委。

有人說,巡撫相當於省長兼軍區司令員,這是不準確的。清代巡撫,只有節制和監督地方軍隊的權力,沒有調兵權,所以,巡撫不等於軍事長官。順便說句,巡撫的職權比今天的省長兼軍區政委更大,因為清代省的面積大於今天的省。有清一代,省份最多時,也不過23個省和幾個特殊區。

提督:提督是從一品官,品級比巡撫還高,主要掌管一省軍事,它才相當於今天的軍區司令員。

你沒看錯,提督的品級比巡撫還高。但是,提督的地位卻不如巡撫,還要接受巡撫的節制。這是為何?原因很簡單,是清代以文制武的國策決定的。

總督:總督的品級是正二品,加尚書銜是從一品(比如湖廣總督加兵部尚書銜),加大學士銜是正一品(比如湖廣總督加文冤閣大學士銜),行政級別相當於今天的省部級至副國級(如果不加銜,從品級上看,只能算省部級)。

總督雖然加尚書銜也只是從一品,和提督的品級相同,但地位和職權卻遠遠大於提督。總督掌管一省或數省的軍政,職權可能是巡撫的幾倍,因此,如果僅從職權上而論,總督即使不加銜,也是副國級。

值得一提的是,總督和巡撫起初都不是地方官,只是朝廷派到地方的專員。

巡撫初設時,往往是在本省「往來巡撫」,與原一省民政長官布政司合署辦公。完成朝廷交代的任務後,便會返回京城復命。明代成化年間,巡撫與所有外官一樣,得攜家眷赴任,從而減少了巡撫與京師的瓜葛,其後便廢止了巡撫赴京議事的規定,使得巡撫成為地方要員。

總督最初是專為軍事而設立。為了便於指揮,不至於出現各自為戰的現象,朝廷派出總督「總領而督之」,節制和指揮各路軍隊。後來,隨著總督與地方聯繫的加深,它漸漸也成了掌管一省或多省軍政的地方大員。

總督品級和地位都在巡撫之上,但是,總督和巡撫並沒有上下級關係,他們都是直屬於朝廷。總督和巡撫一樣,對地方軍隊只有節制和監督權,並沒有調兵權。不過,特殊情況下,總督奉朝廷特旨,帶兵打仗也是常事。

總督、巡撫和提督,品級都是三品以上,是不折不扣的高官,又在地方上掌握大權,所以他們都被稱為封疆大吏。除此之外,清代的駐防將軍,比如盛京將軍、吉林將軍等,因為位高權重(正一品,負責駐紮地軍政),也被稱為封疆大吏。

相關焦點

  • 揭曉:清朝知府、道臺、封疆大吏、提督、總督、巡撫分別是什麼官
    揭曉:清朝知府、道臺、封疆大吏、提督、總督、巡撫分別是什麼官上面的問題在一堆官職裡面混進了一個奇怪的東西,先把這個東西揪出來——「封疆大吏」。封建大吏並不是什麼官職,而是代指一省或者幾省的最高長官,屬於俗語一類。
  • 清朝知府、道臺、封疆大吏、提督、總督、巡撫都是什麼官?來看看
    提督。提督是一省的高級武官,節制全省的武裝力量,下設鎮、協、營、汛等單位。在沿海和沿江地區,還設有水師提督,專事掌管水軍。巡撫。一省的最高長官,也是綜理軍民要政。需要說明的是,雖然總督管理數省,但他並不是巡撫的上級,二者是平行的。道臺。"
  • 清朝的知府、道臺、提督、巡撫、總督,他們都是幾品官?
    清朝有很多的官職,不過最令人熟悉的還是知府,道臺,提督,巡撫,總督這些官職,不過對於幾個官職,有一部分人經常會把它們弄混,那麼這些官職分別都是幾品官呢?為什麼會這樣設立官職呢?說完了知府,來說一下知府的上級長官道臺,道臺這個官職是清朝獨有的,道臺這個官職是介於巡撫和總督以及知府之間的官職,道臺的官位品級是正四品,不過也有特殊的時候,在清朝時期駐外的道臺中二品和三品的也有,不過道臺這個官職一般都是同品級的官員兼任,這個官職的職責有時候分工也有所不同,有的時候作為專門負責督糧和糧儲道,也被稱為糧道,以及負責驛傳道,海關道,屯田道,茶馬道等
  • 此官職與總督平級高於巡撫,卻是最窩囊的封疆大吏,連知府都不如
    清代的封疆大吏中,普遍情況下指的是各省的總督、巡撫,可實際上各省提督也屬封疆大吏,只不過提督這個官地位比較尷尬,實權不及督撫,到了清代中後期以後,提督的地位更加被邊緣化,所以往往被人忽略。八旗駐防軍的最高長官為將軍,綠營最高長官為提督,按例八旗將軍和各省提督都是從一品大員,可是這兩者的實際地位相差卻很大。清代制度規定,各省督撫是無權幹預八旗駐軍的,理論上八旗將軍也不理地方政務。而提督卻歸督撫節制,名義上都是封疆大吏,事實上形同督撫的下屬。
  • 清朝的總督、提督、巡撫,誰的權力大?
    那麼,問題來了,在清朝這一歷史階段,總督、提督、巡撫之間的關係是什麼,誰的權力更大、地位更高?首先,對總督、提督、巡撫三者的關係來說,一般是總督>巡撫>提督,也即總督一般可以監督巡撫,而巡撫又可以對提督進行節制。不過,對於清朝朝廷,通過官職品級的調整,促使總督、提督、巡撫三者之間不完全是上下級的關係,而是讓三者互相制約和平衡,進而確保清朝皇帝可以掌握大權。
  • 都是封疆大吏,清朝的總督和提督,誰的官職更高,權力更大?
    ▲清朝職官品級一、總督總督主要分為三種地方總督是清朝最有權勢的封疆大吏,統管一省或數省的錢糧谷稅、軍民政經,節制提督。地方總督官階正二品,一般掛兵部尚書,督察院右都御史銜,升為從一品;有的掛大學士,升為正一品。
  • 都是封疆大吏,總督和巡撫哪個官職大?清朝究竟有幾大總督?
    在以清朝歷史為背景的電視劇中,我們總是能看到總督、巡撫這樣的官職名稱。那麼,總督和巡撫究竟哪個官職大?實際上,總督和巡撫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封疆大吏」。其中:「總督」在朝廷則為顯官、在地方則是一方軍政首腦,全稱是「總督某地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如: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負責統轄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官階一般是正二品,但如果總督同時身兼兵部尚書則可官居從一品。
  • 清朝時期,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權力更大?
    總督、巡撫、提督、總兵這些官職從明朝時就開始出現,至清朝各官職的設置、職責趨於完善,成為清朝官僚系統中的常設職位。然而將軍、都統在清朝官僚體系的職位與其他朝代大不相同。總督的作用是協調各省、各鎮關係,用文臣鉗制武將,統一事權,防止各省、各鎮政令不一,互相推諉。督撫同為封疆大吏,互相監督,防止地方割據,體現了中央對地方政治、軍事的控制權。清朝在邊疆或者軍事重鎮設置將軍,將軍為從一品武職。盛京、吉林、黑龍江、烏裡雅蘇臺、伊犁五大邊疆地區,因為不設督撫,將軍為本地最高軍政長官。
  • 清朝的撫臺、藩臺、臬臺、道臺都是什麼官?哪個臺的官最大?
    我們在看關於清朝時期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裡面的人稱呼一些官員為撫臺、藩臺、臬臺、道臺。這些被稱為「臺」的大人都是些什麼官呢?原來,這些「臺」並不是具體的官名,而是對某種職位官員的尊稱。有資格被稱為「臺」的大人中,級別最高的要算總督,之後依次為巡撫、學政、布政使、按察使、道員。總督在清朝為地方最高級別長官,總管一省或二三省軍政大事。「制臺」是對總督(正二品)的尊稱。但是,清朝的總督一般都會被授予兵部尚書兼督察院右都御史(從一品),因此總督會被尊稱為「部堂」。如果總督加太子少保銜,則會被尊稱為「宮保」。
  • 清朝最憋屈的官職,位列一品官銜比總督還高,實權卻還不如知府
    喜歡看清宮劇的朋友,一定對清朝的一些官職不會陌生,尤其是在皇帝手下做事的一些大臣,還有各地的封疆大吏,都是經常「出鏡」的人物。比如說總督在清朝,那就是「高官」的代名詞,我們知道巡撫算是一個大官了,畢竟掌管著一個省,但是總督卻同時掌管著兩三個省,甚至在特殊時期,有些總督能同時管著五六個省。
  • 清朝最憋屈的職務是什麼?位列從一品與總督比肩,實權還不如知府
    提及「封疆大吏」一詞,想必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這並非具體官職,而是指古代一省或多省的最高領導官員。「省」這個概念源於元朝行省,對應的封疆大吏就是元朝時的行省平章政事,以及明清時期的巡撫及總督。
  • 清朝的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級別差不多,分工大不同!
    總督:總督是地方上最高大員,堪稱封疆大吏,官階為正二品,實際操作中,總督一般會加掛尚書、大學士等從一品甚至是正一品的品階。但是邊疆和清朝發跡的幾個省份,由於不設總督,所以駐防將軍們不僅負責軍務,事實上也要行總督之實,軍政民政都是最高領導。比如盛京、吉林、黑龍江、伊犁、烏裡雅蘇臺這五個地方,就都是將軍轄區,沒有總督。
  • 清朝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尚書、總督、巡撫都是什麼官?
    在觀看影視劇的時候,不免會聽到一些清朝的官職的名稱,例如常常聽到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巡撫、尚書等等。「尚書」放在今天相當於什麼?和珅、紀曉嵐到底是多大的官?明晰一些清朝的官職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劇情。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清朝的官職。
  • 老照片:晚清的文臣武將,有知縣、提督,也有巡撫、總督
    很有排面的晚清大臣。1886年,醇親王奕譞奉慈禧太后之命巡視北洋水師,途徑天津海光寺與時任直隸總督、 北洋大臣李鴻章及正紅旗漢軍都統善慶合影留念。山東巡撫張曜。張曜並非通過科舉考試走向仕途,而是參與鎮壓捻軍和太平天國有軍功獲得拔擢,一步步成為封疆大吏。
  • 清朝的總督,提督和巡撫中,誰的權力最大?
    清朝的封疆大史中,總督兼管軍政和民政,而提督偏軍政,巡撫偏民政;總督一般是提督的上級,巡撫可節制提督,而總督與巡撫之間管轄內容略有不同,因此各管各的事,互不參與對方事務。巡撫的官銜為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後為正二品。可見總督的官銜略高於巡撫。通常提督官銜為從一品。從品級看總督與提督官銜相當,略高於巡撫。
  • 正三品的按察使,實際有多大權力,為何屬於封疆大吏?
    在很多人的傳統印象中,每個省只有1位封疆大吏,那就是高高在上的巡撫大人。但是在清朝統治時期,每個省並不是只有1位封疆大吏,都是有4位,分別是巡撫、提督、按察使和布政使。其中,按察使的品級最低,但也是一般人得罪不起的任務。
  • 從一品總督和正二品巡撫,作為封疆大吏,誰的權力更大?
    但並沒有徹底形成,在清朝入關之後,總督和巡撫才逐漸成為地方上的封疆大吏,而且管轄區和職權範圍也逐步固定。我們看一下總督,清朝總計有9位總督,例如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等等。總督一般掛兵部尚書或者兵部侍郎的頭銜,屬於從一品或者正二品文官。在官場上,一般稱呼總督為「部堂大人」或者「制臺大人。」總督一般管理兩三個省,例如陝甘總督,負責管理陝西和甘肅等地區。
  • 總督、提督、巡撫,誰的地位更高?權力更大呢?
    在清朝相關的影視劇中,總督、提督、巡撫是比較常見的三個官職,並且,在很多人看來,總督、提督、巡撫都是封疆大吏。按照介紹,提督,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為武職官名,負責統轄一省陸路或水路官兵。而就總督來說,《清史稿·職官志三》中記載:「總督。從一品。
  • 清朝的制臺、撫臺、臬臺、藩臺、道臺、府臺、學臺都是什麼東東?
    制臺就是總督的別稱、撫臺是巡撫的別稱、臬臺是按察使的別稱、藩臺是布政使的別稱、道臺是各道道員的別稱、府臺是知府的別稱、學臺是各省學政的別稱。下面我分別細講:一、制臺總督與撫臺巡撫制臺大人指的就是總督。總督是中國明清地方軍政大員,節制一省或數省軍務的大吏,所以又被稱為總制、制軍,臺是敬詞,是古代對人的尊稱,如臬臺,道臺,臺甫,兄臺等詞就是如此,因此總督又被尊稱為制臺。因巡撫一方面總攬一省之軍政,故而巡撫又稱為撫臺,為表尊稱,所以叫撫臺大人。
  • 總督巡撫、藩臺臬臺、道臺、學政,如何區分
    在全國各省分別設有巡撫,除了江蘇巡撫駐蘇州外,其他都在省城。  清朝地方官員對總督(或巡撫)、布政使和按察使統稱為三大憲。總督一般又簡稱為制臺、制軍,巡撫則簡稱為撫臺。制臺和撫臺我們現在都比較好理解。  藩臺、臬臺  清朝的布政使和明朝有所區別,明初布政使是地方官的一把手,和按察使、指揮使並列第一,分管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