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孔雀公主"刀美蘭:為當今傣族舞蹈浮躁而擔憂【4】

2020-12-15 人民網

給舞蹈啟蒙老師們排序:爺爺排第一位

[刀美蘭]:在文工隊裡面,隊長給我取了新名字,就是刀美蘭。我說名字相當好聽,起了這個名字以後,他就說:「咱們要搞一個孔雀公主的舞劇片段,讓你演孔雀公主好嗎?」我說「刀隊長太好了,我來演。」我那時候12歲。我問刀隊長,這麼多好幾個小姐妹為什麼選我,他回答:「就你合適。」因為我的一招一式,一比,馬上他就覺得這樣好。

在我舞蹈藝術的啟蒙老師中,我爺爺排第一位,我爸爸第二位,我媽媽第三位,我奶奶第四位,第五位就是刀發祥老師,文工隊的老隊長,剛剛去世。後面就是毛相老師了。我到文工隊以後,刀發祥老師說了,「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傣家姑娘的梳頭怎麼梳,說話怎麼說,那一套一套的。本身你也是屬於皇族出身,小公主了嘛,這些禮節你都要懂。」我說,「我懂,刀隊長,我懂了。」

民族的傳統藝術就是民族的根

[刀美蘭]:我從小奶奶、媽媽都教我,走路的時候,不能大搖大擺。所以,傣家姑娘,坐有坐相,三道彎,裙子要擺好,盤在地上。一招一式,說話也好,背影也好,弄發也好,都是美的。馬上我就想起我在佛塔裡看的那個壁畫。雖然當年我沒有條件用相機拍下來,但卻留在我腦子裡。所以我的一招一式,一個背影,一個角度,全都是傣族風味,就是孔雀風味。好比喝水,孔雀喝完水,抖肩,我借鑑了,如果是光用面具一蒙著什麼也看不見,那不行的,全部借鑑了。我借鑑的比較多。不光是原汁原味,保持民族的根,這是非常重要。也就是剛才我所談的,民族的根在什麼地方,就是民族的傳統藝術,美的地方,傳神的東西,我們怎麼能夠保持它,能夠在這個基礎上發展、運用、提高。我的金孔雀、孔雀公主,我已經提升了。就沒有在那個面具上,圍著火盆跳,一天到晚跳那幾個動作,不可以。最後我跳的孔雀公主裡面,後來就是金孔雀飛到世界了,總理說的,「你們傣家人民的孔雀飛出去了」,我飛了。我借鑑了很多很多中國的優秀的東西。所以,孔雀孔雀就是這樣來的。所以,我要感謝我的父輩們,包括我的老師,包括我的民族文化,1300年的傣族人民的優秀文化的傳統。所以,在我身上,我也希望我能夠有機會在這方面和年輕一代們交流交流,我們是怎麼跳好孔雀舞,怎麼跳好傣族舞蹈,如果你沒有這樣,為技巧而技巧,為了轉圈而轉圈,內心的都是空虛的,表達不出來,真正的傣族人民的感情,你不管跳哪一個民族,你必須要了解它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風俗等等,我說這是根,一定要紮根。

傣族人民像孔雀一樣善良

[刀美蘭]:我們中華民族這麼多民族,56個民族,傣族是其中一個,是個和諧的民族,和孔雀一樣善良的民族。幾位中央領導到我家鄉去,對我說過,「美蘭同志,你們這個舞蹈,就是體現你們這個民族,怎麼那麼和諧。」我們的皇帝、皇族,到老百姓家脫了鞋上桌,跟他們聊天。所以,這個民族比較和諧,比較善良、好客。你們一到我們竹樓,首先最好吃的水果要拿出來。所以,我演孔雀,不是為了我個人在舞臺上顯示自己美,我在國內演出我是代表傣族人民,出國是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人民藝術家一定要有這樣內心民族的魂,體現在你每一招一式,一個眼神,都是代表一個民族的精神,體現一個民族的精神,民族的魂就在這兒,孔雀就代表這個,不是不死不活的,在那轉幾十圈,用眼花繚亂的這些來代替,我當年覺得,我們也沒什麼更多條件,就是兩個追光一追就完了,當時人民看了入迷,難以忘懷。

相關焦點

  • 探訪"孔雀公主"刀美蘭:為當今傣族舞蹈浮躁而擔憂
    【編者按】她從未涉足舞蹈學校專修,但她卻在舞蹈的藝苑中採花釀蜜……人民網文化頻道來到刀美蘭老師家中,探訪這位有著「孔雀公主」之稱的著名舞蹈藝術家。刀美蘭老師從小與孔雀作伴、與舞蹈結緣,在她年幼尚未能站穩時,就光著小腳丫跟爺爺學跳舞,後來又得到父親的舞蹈秘傳,進入文工隊後,再得到母親的鼓勵,似乎她註定就是「孔雀公主」。這位出身皇族的「公主」在談及如何傳承傣族舞蹈時,表示為當今傣族舞太浮躁而擔憂,她認為傣族舞蹈的發展不能離開民族的根。
  • 探訪"孔雀公主"刀美蘭:為當今傣族舞蹈浮躁而擔憂【5】
    【談藝術創作】 [文化頻道]:我們了解之前您也沒有進過一天舞蹈學校,您之前的孔雀舞是怎麼學來的?為什麼想跳孔雀舞呢?但最主要就是民族的心,作為一個人民的藝術家、人民的舞蹈工作者,把自己民族、自己祖國的藝術展現出來,我覺得這個在我心中是第一位。你不管跳什麼,一招一式就代表什麼。孔雀有各種各樣的動作,比如孔雀喜歡跟你比美,漂亮的姑娘一去,穿花衣服,她跟你比美,傲得很,好像在說「你們沒我漂亮」。
  • 溫家寶總理與傣族舞蹈表演藝術家刀美蘭親切會面
    總理辦公室的會客室陳設簡單,卻書香四溢,生機盎然:一牆書櫃,幾個小沙發,牆角擺放著一株枝繁葉茂的巴西木,茶几上是一盆競芳吐豔的火鶴……    「您從事舞蹈藝術50多年了,塑造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舞蹈藝術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傣族舞蹈藝術的優美、輕盈、內秀、親和,為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的創新與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 傣族女子的孔雀舞,不是傣族傳統舞蹈,而是創新的民族舞
    傣族女子的孔雀舞,不是傣族傳統舞蹈,而是創新的民族舞在很多文藝晚會上,都少不了舞蹈表演,而孔雀舞自從楊麗萍跳火了《雀之靈》之後,就成了舞臺上的經典節目,很多晚會上都會有孔雀舞的表演。但是實際上,我們今天所認知的孔雀舞,和傣族的傳統舞蹈差別很大,嚴格來說,並不算是傣族人民的傳統舞蹈,而是近幾十年由各位傣族舞蹈家通過融合了其他民族的舞蹈和自己的創新後演變出來的創新民族舞。說起傣族舞的演化和源起,就不能不談到兩個人,一個是傣族的男性舞蹈家毛相,另一個則是女性舞蹈家刀美蘭。毛相所學習的是傳統的流行在德宏地區和緬甸撣邦的傳統傣族舞蹈——緊那羅舞。
  • 比楊麗萍更早的孔雀舞公主,迷得緬甸王子搶親,領舞東方紅舞蹈
    雲南作為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民族舞蹈也是雲南的一張名片,而說到民族舞蹈,自然也就想到了孔雀舞,想到孔雀舞當然離不開楊麗萍,然而早在楊麗萍之前,藏龍臥虎的西雙版納歌舞團裡就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孔雀公主」,更有著迷得讓緬甸王子搶親的佳話。
  • 刀美蘭:「金孔雀」一飛60年
    今年是著名傣族舞蹈表演藝術家刀美蘭從藝60周年,她用一種特別的方式來紀念:4月9日,走進曼掌村,進行「故鄉行」,與鄉親們一起跳起傣族舞蹈,參觀傣族傳統文化展演,共迎傣歷新年;4月10日,走進刀美蘭藝術希望學校,輔導孩子們練基本功,觀看孩子們表演舞蹈,鼓勵他們學好民族文化;4月11日,趕赴深山中的曼旦村,考察象腳鼓舞傳習所,與民間藝人交流傣族的文化傳承,並切磋舞技。
  • 刀美蘭自揭舞蹈秘密 難忘毛相、刀發祥兩位恩師
    1980年,刀美蘭隨雲南歌舞團赴泰國訪問演出,在曼谷與失散多年的父親相聚。父親含著淚水站在舞臺的側幕條旁,看她表演獨舞《金色的孔雀》,激動地說:「波(傣語:父親)還要教給你一套。」父親教的是傣族古老的男式拳舞。這套拳舞一招一式的身韻,促成刀美蘭創作了《勇士之舞》。父親的講述,讓她知道了傣族舞蹈的精髓:「天上飛,水上漂。麂子蹬,馬鹿跳。」
  • 提起孔雀舞大家就想到楊麗萍,可大家還記得第一代孔雀公主嗎?
    刀美蘭1944年出生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宣慰街,爸爸和爺爺均是能歌善舞之人,她也從小就表現出了對舞蹈的天賦,小刀美蘭經常自己呆立在壁畫前,一面看,一面想,一面模仿壁畫中各種栩栩如生的姿態,一舉手、一投足地比划起來,並記在腦海裡。
  • 提到傣族孔雀舞只知道楊麗萍,你就真的OUT了
    孔雀舞傣語發音「嘎洛勇」「嘎南洛」或「梵洛勇」,意為孔雀跳,主要模仿孔雀飛奔下山,漫步森林,飲泉嬉水,追逐嬉戲以及拖翅、曬翅、展翅、開屏、飛翔等動作。孔雀舞流布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瑞麗、潞西及西雙版納、孟定、孟達、景谷、滄源等傣族聚居區,其中以雲南西部瑞麗市的孔雀舞(傣語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
  • 傣族民間最負盛名的傳統舞蹈——傣族孔雀舞
    傣族孔雀舞是我國少數民族中最負盛名的傳統型舞蹈,它在我國雲南省自治州瑞麗、潞西及西雙版納、孟定、孟達、景谷、滄源等各地的傣族聚居區域流傳,其中以雲南西部的瑞麗自治州的孔雀舞最具代表性。傣族有近兩千年的文化史。
  • 刀美蘭:我與傣族舞蹈同成長
    父親默默地、含著淚水站在舞臺的側幕條旁,看我表演獨舞《金色的孔雀》。父親深感無比欣慰之後,激動地對我說,「波(傣語:父親)還要教給你一套」。父親教給我的是,傣族古老的男式拳舞。這套拳舞一招一式的身韻,促成我創作了受到專家肯定、觀眾喜愛的《勇士之舞》。
  • 靈動的傣族孔雀舞
    舞蹈作為現代化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活動之一,對於我國國民精神文明的進步有著較大的作用。傣族孔雀舞是我國傣族人民最喜愛的舞蹈之一,同時也是我國傣族人民幸福、吉祥、友善、美麗的象徵。傣族孔雀舞的動作特徵是非常輕快的,並且在輕快的同時蘊含有較為穩健的特點。看過孔雀舞的觀眾都覺得其十分靈動。
  • 傣族民族舞蹈與服飾
    傣族民歌曲調節奏靈活優美抒情。德宏民歌曲調鮮明重音突出,西雙版納民歌滑音裝飾音較多,瑞麗山歌活潑爽朗各有特色。舞蹈種類很多,動作及內容主要模擬當地常見的動物的活動,在此基礎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來源於孔雀優美動作的模仿,也來源於傣族美麗動人的傳說。著名舞蹈家刀美蘭因表演孔雀舞而聞名中外。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無領對襟袖衫,下穿長管褲,以白布或藍布包頭。
  • 國科大藝術中心舉辦 「傣族舞蹈藝術發展」專題講座
    馬老師為同學講解民族文化對傣族舞蹈的影響  「同學們知道現在傣族分布在我國哪些地區麼?」馬老師在講座的開頭就向同學們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西雙版納!」傣族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民族,最早發源於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併流的區域,現廣泛分布於我國西南地區以及東南亞、南亞的多個國家。傣族在不同國家的稱呼各不相同,但都自稱泰。在建國前,國內的傣族其實也叫泰族,而在做民族認定時,周恩來總理為了將國內泰族與國外泰族區別開,給泰字加了一個單人旁而為傣,意為人民的泰族。
  • 5位舞蹈界的老前輩,刀美蘭陳愛蓮趙青白淑湘戴愛蓮,你喜歡誰?
    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幾位舞蹈界的老前輩,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位,刀美蘭。她出生於1944年,今年已經74歲了。傣族姑娘刀美蘭在15歲的時候就為周總理表演過舞蹈,她善於跳孔雀舞,被觀眾親切的譽為「金孔雀」,是中國舞臺的第一個『孔雀公主』,曾受到過總理的高度讚賞。她曾出使過十幾個國家表演,贏得很高的讚譽!第二位,趙青。她1936年出生,今年已經82歲了。
  • 傣族舞蹈之孔雀舞
    這是傣族人民最為喜聞樂見的舞蹈,流傳於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 富饒美麗的傣鄉,素有「孔雀之鄉」的美稱,過去每當晨曦微明或夕陽斜照時,常見姿態旖旎的孔雀翩翩起舞,因此,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是吉祥、幸福、美麗、善良的象徵。每逢佳節,傣族人民都要雲集一堂,觀看由民間藝人表演的根據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以及佛經故事等編成的孔雀舞及表現孔雀習性的舞蹈。
  • 由《孔雀》說孔雀舞
    早在一千多年前,傣族就已經流傳著許多孔雀舞的優美傳 說,召樹屯與楠木諾娜的故事就是其一,在歷史文獻《華陽國 志》《山海經》《南詔野史》《蠻書》等,都對孔雀、孔雀舞有 「常浴千江」「巢人家樹上」 「婚娶長幻舞,吹蘆笙為孔雀舞」 的記載。這些傳說故事和文史記載都說明了傣族人_十分喜愛孔 雀,並在幾百年前甚獲更久遠的時期就己經創造了孔雀舞這種優 美的舞蹈形式。
  • ...賈作光、趙青、崔善玉、陳愛蓮、阿依吐拉、莫德格瑪、刀美蘭
    *賈作光 滿族,舞蹈表演家,編導藝術家,中國現代民族民間舞的奠基創始人,北京舞蹈學院創建人,有「東方舞神」 *崔善玉 朝鮮族,是集表演、創作理論為一身的當代著名中國朝鮮族舞蹈家,代表作《長鼓舞》《響板歡歌》《頂水舞》。
  • 西雙版納傣族民間舞蹈特色探析
    其中,孔雀舞是人們最喜愛、 最熟悉,也是變化和發展幅度最大的民間舞蹈之一。在傣族聚居的壩區,幾乎月月有「擺」(節日),年年有歌舞。傳統的孔雀舞,過去都由男子頭戴金盔、假面,身穿有支撐架子、外罩孔雀羽翼的裝束,在象腳鼓、鑼、鋩、鑔等樂器伴奏下進行舞蹈。舞蹈有嚴格的程式,其中有豐富多樣、帶有寓意的手形與各種跳躍、轉動等舞姿,伴隨著優美的「三道彎」軀體造型,塑造孔雀「林中窺看」「漫步森林」「飲泉戲水」和「追逐嬉戲」等神態和自然情景。
  • 從巫術到文化 | 孔雀圖騰與傣族舞蹈
    所以傣族人在舉行孔雀圖 騰信仰的儀式吋,通過舞蹈的形式,努力把自己裝扮成本氏族所崇拜的圖騰形象,以此來與神靈進行溝通交流、傳達心願,其意義就在於保證本族風調雨順、人畜兩旺、避免災難降臨。因此,與其他民族相似,傣族孔雀舞蹈的最初形式是原始巫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