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印章篆刻藝術重新火起來的?

2021-03-01 長沙集郵文化傳媒

點擊上方藍色小字,關注長沙集郵文化傳媒

中國藝術文化精彩紛呈,印章篆刻藝術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門類,在古代,它的現實作用巨大,是個人的身份表明,有些時候更是至高無上的權利象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很多文人更將印章篆刻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示人,逐漸地使這種工具成為了日常生活中大家品賞的藝術品。

戰國時代就有銅印章了,這一時期的印章一般稱為古璽。其中戰國格言璽為中國現存的最古印章。《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已有關於使用印章的記載。今可確證的先秦古印多屬戰國時期,遺存古璽約有6000餘方,分官璽、私璽兩大類。戰國古璽其風格就是粗曠豪邁,印文用大篆。

比如中國郵政發行的J.135M《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二次代表大會》紀念郵票的小型張周邊印文:傳舍之印。(傳舍相當於古代的郵舍或驛舍,供驛長、驛夫以及往來官吏休息食宿。)

秦漢時期是印章篆刻藝術發展的最高峰。秦代壽命很短,匆匆十五年,留下的印跡不多。但漢代是篆刻史上最輝煌的時代,有大量的印章傳世,其中的許多傑作,我們今天反覆觀賞仍然十分耐人尋味,不得不為之嘆服。漢代的印章在秦印的基礎上進一步規範化,形成了四平八穩、正大光明的風格。

中國郵政於2006年發行的2006-23《文房四寶》一套四枚郵票中的右下角就呈現了漢代篆刻的藝術風格。

魏晉以後,印章篆刻藝術逐漸凋零,到了唐宋,官印多採用刻板的九疊篆文字。唐宋官印大多採用九疊篆,所謂九疊篆,就是線條多次曲疊的篆文。印章藝術開始走向下坡路。中國郵政發行的1996-21《西夏陵》一套四枚中4-1陵臺的背景篆刻圖案,就呈現了九疊篆的篆刻風格。

在印章篆刻發展史上,明清印章與秦漢印章並稱中國印章水平的兩大巔峰,對後世印壇產生重要影響。和秦漢時期以實用性印章為主調不同,明清時期以藝術性印章為主調。該時期由文人篆刻主導,是印章從實用性邁向藝術性的關鍵轉折期。

比如說吳昌碩的篆刻印章,吳昌碩是篆刻界的一代宗師,杭州西泠印社成立時被推為首任社長,是當時公認的印壇領袖。中國郵政發行的T.98《吳昌碩作品選》一套八枚中,8-8就展現了吳昌碩高超的篆刻藝術。

印章篆刻是一種擁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老的藝術,從秦漢一直延用至今的權威的信物,曾一度被人們視為雕蟲小技,而今又重新崛起,傲然挺立於藝術之巔。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的發布,把它的形象傳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世界更多的人認識這種中國獨有的藝術表現形式。


相關焦點

  • 閒談古代印章與篆刻藝術
    花押印作為印章文化的一種獨特樣式,有著自身獨立的藝術語言。花押印融書法、圖案為一體,是印章藝術形式的一大開拓。無論是種類、形制、形式還是藝術風格等,要比其他類型的印章相對豐富一些;特別受文人雅士的喜愛,在印章史上有著自己特殊的地位。
  • 方寸之地 氣象萬千——中國的印章與篆刻藝術
    唐宋以後,官方印章在登記和規範的制約下,逐漸趨於整齊僵化。與此同時,作為文化藝術的主體,文人士大夫開始關注並參與到印章的創作活動中,使這門從前主要是由工匠承擔的技藝,加入了人文意味,由此使中國印章藝術實現了一次完美的升華——演變為一門中國文化特有的篆刻藝術。
  • 中國的印章與篆刻藝術:方寸之地 氣象萬千
    在印章藝術上,漢代的印人們將印章自身的形制特點與漢字形體的結構規律有機地結合起來,利用印面的方寸之地,將所要安排的字形作出各種藝術化的改造處理,從而創造出一種端莊穩重、飽滿雄渾的風格面貌,推動中國印章藝術達到春秋戰國古璽之後的又一個高峰。漢代官私印章的使用十分普遍,製作數量相當大,因而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巧和穩定的面貌。
  • 中國篆刻:中國書畫篆刻藝術家張德勝先生篆刻印章藝術欣賞
    中國篆刻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因以製作印章為主,又稱印章藝術。篆刻藝術作為國粹之一,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形成了一以貫之、厚重的悠久傳統。其融萬千氣象於方寸之間,深受歷代文人墨客所鍾愛。篆刻興起於先秦,盛於漢,衰於晉,敗於唐、宋,復興於明,中興於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 中國印章篆刻藝術
    在欣賞書畫作品時,先從印章欣賞入手,從印章中來識別書畫家的學識與修養。篆刻藝術若根據入印字體歸納,總格局不外乎大篆、小篆、摹印篆三種。除姓名字號用章外的其餘印章都稱為閒章。一枚好的閒章,除了讓人玩味,還是篆刻家和書畫家水平高低的無聲自我展現。故有「閒章不閒」、「閒章玩味」之說。
  • 藝術|篆刻與印章藝術:歷經千年傳承,了解古人心中的三千世界
    乾隆的田黃三連印章印章作為一種傳統藝術形式,從材料的選擇、製作到字體的呈現,都具有非常豐富的美學表現。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logo就是從篆刻之中產生的,這是篆刻影響當代設計的一個極致表現。這種相同的雅好,串聯起來的是幾位懷著赤子之心的藝術家,跨越數十載的友誼與交往。篆刻:水墨畫中盛放的花!· 印章是一種「好玩」的藝術 · 在以石為印之前,古代文人君子便知道以青銅、象牙、牛角、金銀為印材。
  • 書法篆刻:什麼是印章的「味」?
    維根斯坦在《哲學研究》中認為,觀察一個外觀形象,從根本上說就是把它看作像什麼的問題,這是「從屬於意 願的。」觀趙、吳二人印,就達不到這一目的。他們的作品中會有比較大的確定性、完整性,而隱喻、暗示傾向較弱,便缺乏存在一個巨大的「空場」來供主體的想像力自由地馳聘。
  • 印章篆刻藝術史
    原標題:印章篆刻藝術史   中國的印章最初是用在制陶工藝方面。古人在石制或陶製的印面上雕刻花紋,先在溼潤的泥坯上鈐蓋出印跡,然後燒製成陶器。這類原始陶印在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多次出土。進入青銅時代後,印章的材質也轉變為銅製。
  • 黃惇:方寸之地 氣象萬千——印章文化與篆刻藝術漫談
    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只有中國的印章在歷史進程中從實用轉向藝術,今天稱之為篆刻藝術。漢代以後,紙張替代了簡牘,印章封檢制度退出了歷史舞臺,實用印章改變了往日的使用方法,以朱色塗於印面鈐打在紙上,醒目鮮亮。當書畫家、收藏家開始將印章鈐於書畫作品上,一扇通往藝術的大門被打開。
  • 中囯印章篆刻藝術
    在欣賞書畫作品時,先從印章欣賞入手,從印章中來識別書畫家的學識與修養。篆刻藝術若根據入印字體歸納,總格局不外乎大篆、小篆、摹印篆三種。 除姓名字號用章外的其餘印章都稱為閒章。一枚好的閒章,除了讓人玩味,還是篆刻家和書畫家水平高低的無聲自我展現。故有「閒章不閒」、「閒章玩味」之說。
  • 篆刻藝術與書法息息相關,但它也有自己的歷史,印章由此而來
    中國篆刻藝術史簡論篆刻藝術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相結合,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現的一門藝術。是將漢字書法的美,與章法表現的美、刀法展現的美及金石自然美為一體,以獨立欣賞的表現性藝術。篆刻藝術從明清流派算起已有 500年的歷史,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發展而來的。古代印章以獨特的風貌和實用藝術的表現性,為篆刻藝術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所以,篆刻藝術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篆刻藝術與書法藝術一樣,經歷了一個由實用藝術轉化為純表現性藝術的歷史過程。
  • 張德勝(中國篆刻)印章藝術作品欣賞—方寸之間
    中國篆刻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因以製作印章為主,又稱印章藝術。篆刻藝術作為國粹之一,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形成了一以貫之、厚重的悠久傳統。其融萬千氣象於方寸之間,深受歷代文人墨客所鍾愛。篆刻興起於先秦,盛於漢,衰於晉,敗於唐、宋,復興於明,中興於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 日本匠人將篆刻藝術重新賦予了實用價值
    我們大家眾所周知,日本的篆刻藝術與中國是一脈相承,不少日本篆刻藝術家將中國比作娘家,與中國不同的是,今天的日本藝術家們已經將篆刻賦予了實實在在的使用價值。現在我們國家的篆刻已經變成了一種純粹的藝術形式,失去了日常使用價值,隨著時代的需求升級,由機器製作的現代化印章,早已取代了過去手工刻制的印章,除了書畫作品上需要傳統的手工篆刻印章以外,再無其他正式用途。
  • 學習篆刻打基礎:不被篆刻人重視的隋唐宋元,印章界究竟發生什麼
    (「凝式」)落款印當然跟鑑藏印不一樣,落款印是在蓋章者在自己本人創作的書畫作品上加蓋的印章。正因為要在自己的作品落款中使用印章,藝術水準不高的落款章對於文人本人來說,是沒面子的事,因此,他們就越來越追求落款章的藝術性,並儘量講究它與書畫作品的統一協調。
  • 新春走基層|小印章篆刻大幸福!曲阜印章篆刻迎來新轉機
    大年初三這天,曲阜的篆刻匠人們就早早開工了。對他們來說,這樣的忙碌已經好多年沒有過了。一手持刀,一手握印,誠信篆刻,幸福忙年。天剛蒙蒙亮,曲阜林前社區的篆刻師傅張國亮就帶著年輕的徒弟們,舉行開工前的祭拜禮。
  • 印章的種類二篆刻講堂四十六
    在春秋戰國時期,鳥蟲篆就在青銅器上流行起來,後來被引入了印璽之中,但是初始之時還不夠完善,直到西漢初葉這種文字才漸漸的完善。如今我們在很多出土的西漢印中,可以看到很多印文文字自然流暢,左右呼應,方圓兼備的鳥蟲篆印章。鳥蟲篆印章特殊的風格,特殊的文字一直慢慢不斷的延續發展,直到今日,仍被廣大印人所鍾愛,我們如今可以從很多篆刻大師的作品中找到鳥蟲篆印的身影。
  • 篆刻印章,於方寸之間顯氣象萬千
    篆刻印章簡介:篆刻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指雕刻印章的藝術。因刻印時先在印材上作篆字,再加鍥刻,故稱篆刻。印章,信也,權也。古往今來,印章是權力、身份的象徵;是責任、信用的體現方式,更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心愛之物。篆刻印章,一般用刀刻於石、牙、角、木等印材上;金屬印章,則多先刻印模,然後鑄成。秦印、漢印為公認的篆刻藝術之源,明、清兩代出現眾多篆刻流派。
  • 篆刻:印章的起源及其材質
    印章篆刻作為中國的一項民族傳統藝術,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在經歷了時間和傳統文化的洗滌後,印章被賦予了除藝術外的更多的內涵。
  • 印章絕不僅僅是拿著刀刻幾個字的事情,它是篆刻文化藝術的濃縮
    很多人說到篆刻就會想到印章,也有很多人說到印章就會想到是篆刻。其實不是的,印章只是篆刻文化藝術中的一部分罷了。篆刻文化藝術也不僅僅只是印章一種表現形式。對於很多篆刻愛好者來說,篆刻的學習是是從一枚印章開始的。
  • 篆刻印章收藏識別常識
    其實篆字不過是古人的平常字體,因為時代變遷才使它演化成了現在人們日常書寫、閱讀的字體,但印章印文,特別是閒章、書畫用的藝術印章,卻始終習慣沿用古人的篆體。 傳世明清印章,歷經摩挲,其局部自然使用特徵明顯,傳世包漿開門,入手時一目了然。有些作偽者用氨水清洗,或用水煮、火烤、浸泡藤黃水等等來製造舊氣。一般情況下,建議用溫水或牙膏塗抹清洗一下,待它晾乾後,再進行細緻觀察,比較容易識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