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狀元、探花、榜眼在當今是什麼文憑?

2020-12-13 嗔痴說歷史

在古代歷史上,有一個十分歷史悠久的選拔人才的制度稱之為科舉制度,在悠久的歷史上,這項制度可以說帶給很多人幸運,同時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尤其是在科舉考試中的狀元、榜眼、探花,就更是顯得不一樣了。

正因為這三者的特殊性,所以很多人都十分好奇,狀元、榜眼、探花在今天相當於什麼學歷呢?雖然這個問題有些難以回答,不過我今天還是試圖從現實的角度來對這個問題進行一下闡述。

01科舉制度的興起

科舉制度是首創於隋朝,在唐朝時期得到完善,兩宋時期不斷發展,到了明清時期算得上是科舉制度的巔峰時刻了,這一制度在歷史上留下很多精彩的事跡,也培養出了很多古代的厲害人物。

不過就科舉制度本身的性質而言,並不是類似於今天的學歷考試,可是又與今天的高考之類的學歷考試有著一定的關係,要是單純從性質而言,科舉考試其實更加類似於今天的一些公務員考試,一旦考中之後,便有機會成為官員。

可是從形式上來看,科舉制度又類似於今天的高考,人人都可以參與,沒有學歷限制,公務員考試可是有學歷限制的,很多要求都至少是本科以上,有的甚至要求研究生以及博士,科舉制度在古代是沒有這麼多限制和要求的,就類似於升學考試,是走向人生下一階段的重要跳板,一旦成功,則可能改變一些自己的命運。

隨著科舉制度的逐漸完善,後來基本成型之後的科舉考試是這樣的,前前後後需要經過六次考試,才能最終確定出來狀元、榜眼以及探花。接下來我就分別來講一講這六次考試分別代表的是什麼。

參加科舉考試的第一次考試稱之為縣試,其中考中的學員稱之為童生,沒有考中的就沒有機會參加下一級別的考試了,只有童生才有機會進入下一級別的府試,府試能夠入圍的學員稱之為秀才,秀才參加第三級別的考試,也就是院試。

在院試中入圍的學員稱之為舉人,在明清之前,就算已經達到舉人的級別,還是不能做官的,需要繼續向前考試方可,而到了明清時期,實際上舉人也已經可以當官了,比如清朝時期的左宗棠就是舉人,一直沒有考中進士,但是他還是成為了封疆大吏。

舉人繼續參加第四級考試鄉試,在鄉試中入圍的稱之為汞士,第五級考試是會試,會試入圍的稱之為進士,不管是在明清還是明清之前,實際上進士都已經是有機會做官的了,甚至狀元、榜眼、探花實際上也是和進士差不多的,只是說他們是在進士中又進行了一次殿試,在殿試中成為一甲第一名的稱之為狀元,第二名稱之為榜眼,第三名稱之為探花。

當然了,在殿試中最後入圍的是有三甲的,分為一甲、二甲、三甲,其中一甲是最高等級,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這些都是在殿試中的入圍之人,雖然沒有成為狀元、榜眼、探花,但至少已經是榜上有名的了。

從這樣的過程來看,其實想要成為狀元,確實已經是絕對不容易的事情了,換言之你需要是全國第一名,才是狀元,要不然是沒有什麼機會的,足以見得狀元是多麼了不起,那麼狀元、榜眼和探花在現在相當於什麼學歷呢?

02狀元、榜眼和探花相當於什麼學歷

前邊已經說過,要是從考試的性質來講,其實科舉考試更加類似於今天的公務員考試,所以狀元就相當於是公務員考試中最好的崗位的第一名,榜眼就是第二名,探花就是第三名,他們三者是屬於同一個檔次的,只是排名不同而已,換言之就是三者都在一個單位,只是職位和待遇不同而已。

可是根據科舉考試的形式來說,與今天的升學考試還是有很多類似之處的,我們根據科舉考試的六個級別,可以和今天的升學考試來進行一下類比,這樣一來也就基本可以類比出學歷來了。我們今天的第一次升學考試就是幼兒園升小學的升學考試,我們就把科舉考試中的第一個級別縣試當成幼兒園升小學的門檻(很明顯這種類比是不準確的,可是我們忽略一切因素,單純根據等級來類比一下)。

第二級考試是府試,就把今天的小學升初中當成是府試,第三級別是院試,也就是今天的初中升高中的考試,只要能夠順利升學到高中,基本上大學是沒有什麼懸念了,和當初成為舉人之後有機會做官有相同之處。

第四級是鄉試,也就類似於我們今天的高中升大學,鄉試成績的好壞,直接決定你是否中進士(重點大學),要是成績好中了進士,以後的前途將會更好,要是成績不好也至少是一個舉人,還有機會繼續考試。

第五級是會試,就類似於今天的本科生考研究生,這一個考試難度不大,基本上只要能夠考中進士,在會試中都是不太容易被淘汰的,和今天考研究生有相似之處,第六級就是殿試,也就相當於今天的研究生考博士。

殿試入圍分為三甲,就與博士區分學校和級別待遇一樣,狀元、榜眼、探花是一甲的前三名,就類似於今天博士中成績最好的前三名,這些人通常都是中科院之類最好的研究機構中的成員,換言之,就是說古代的狀元、榜眼、探花,實際的學歷類似於今天的博士學歷,只是他們是博士中最優秀的三名而已。

03結語

雖然說科舉考試與今天的學歷考試有很大的區別,可是我們結合社會的現實來分析,會發現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要是古代沒有科舉考試,今天沒有高考這些考試,那我們普通人哪有機會改變命運呢?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相關焦點

  • 古代狀元、探花、榜眼,在現代是什麼文憑?說了你別不信!
    古代狀元、探花、榜眼,在現代是什麼文憑?說了你別不信! 科舉製成熟後分為六級:童生(第一級縣試)、秀才(第二級府試)、舉人(第三級院試)、貢士(第四級鄉試)、進士(第五級會試)、探花(第六級殿試第三名稱探花)、榜眼(第六級殿試第二名稱榜眼)、狀元(南宋以後,殿試第一名稱狀元)。
  • 古代考上狀元、榜眼、探花能當什麼官?
    通過殿試被錄取的考生被劃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稱號,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稱號。獲得狀元、榜眼、探花功名的學子,是科舉考試這個「金字塔」中最頂端的人物。尤其是狀元,真正可謂是精英中的精英。
  • 古代狀元、榜眼、探花相當於現在啥學歷?為何中探花比狀元還興奮
    而考中會試的全部都叫做貢生,顧名思義,就是進貢到朝廷裡參加殿試的考生,但第一名例外,叫會元,其實和其他貢生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古人喜歡第一區別稱呼,討個彩頭而已。這些貢生接下來面對的直接就是皇帝了,考場在皇宮大殿,主考官是當今聖上。
  • 狀元、榜眼、探花是怎麼來的?
    狀元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殿試進士的第一名。它為什麼叫「狀元」而不叫別的呢?原來,唐朝的科舉考試結束後,要由主考官將錄取檔案交到門下省,再由門下省寫成狀子,呈報給皇帝恩準,這份狀子裡的頭名當時叫「狀頭」。這本是朝廷官員在完成例行公事時使用的專用術語。後來人們覺得「狀頭」太不雅,於是改稱「狀元」了。
  • 狀元、榜眼、探花的歷史由來?
    狀元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殿試進士的第一名。它為什麼叫「狀元」而不叫別的呢?原來,唐朝的科舉考試結束後,要由主考官將錄取檔案交到門下省,再由門下省寫成狀子,呈報給皇帝恩準,這份狀子裡的頭名當時叫「狀頭」。這本是朝廷官員在完成例行公事時使用的專用術語。後來人們覺得「狀頭」太不雅,於是改稱「狀元」了。
  • 古代的狀元為什麼叫狀元?探花、榜眼是怎麼來的
    今天咱來把狀元這個詞的由來跟大家說一說,包括這科舉裡的那些名詞,什麼探花、榜眼、進士跟您來聊一聊。科舉裡邊那些個稱謂我首先說這個進士,過去在中國古代尤其是明清兩朝,應考人就是想參加科舉的人首先得參加每年一度的鄉試、府試、院試,要參加三試。
  • 古代的狀元、榜眼、探花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看完就知道了!
    狀元、榜眼、探花是我國古代考科舉考試中進士的前三名,並不是官職。你可以理解成現在的國考中的前三名,你也可以理解成全國高考成績的前三名。因此狀元只是進士考試的第一名,說明他取得了進士身份,可以當官了,至於當多大的官,視情況而定。
  • 狀元、榜眼、探花是咋來的,三者之間,為何考生們獨愛「探花」
    狀元最初的名稱叫做狀頭。這一名稱主要是源於唐朝的科舉考試,在考試結束之後,會有專人將這些考試成功人的一些相關信息送到到皇帝的面前,而在最前面的則是考試第一名的人,也許是在當初狀頭的名稱並不高雅,然而最後改名成了狀元。榜眼的由來相對於狀元的名稱稍微要晚一些,據相關歷史的記載,這一名稱的出現可能在北宋時期。
  • 我國歷代狀元榜眼探花書畫作品遼寧博物館展出
    人民網瀋陽12月27日電 (記者何勇)狀元,榜眼,探花是我國封建社會特有的文化。歷代狀元、榜眼、探花書畫作品將於2007年12月28日在遼寧省博物館展出,此次展覽共展出從宋代至清代的81位狀元、榜眼、探花所創作的書畫精品合計135件/組,較為系統地詮釋了中國古代獨具特色的科舉文化。
  • 古代中探花為什麼比中狀元還開心?因為探花有幾樣狀元沒有的東西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通過考試選拔官吏和儲備人才的一種制度,從隋唐開始,到清代結束。前後延綿了1300多年,是世界上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科舉制度的實行,使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通過考試獲得施展抱負和才華的機會。「十年寒窗苦讀,只盼金榜題名時。」
  • 科舉考試前三名為什麼稱為狀元、榜眼、探花?
    我們在電視上都經常能看到,前三名稱為狀元、榜眼、探花。比如小李飛刀李探花就是科舉時候的第三名。那麼科舉考試的前三名為什麼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呢?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科舉考試有很多等級的。一般是四級,童生試,考過了就稱為秀才了。之後就是鄉試,考中了就是舉人。鄉試的第一名稱為解元。唐伯虎就是那個地區的會試第一名,所以被稱為唐解元。
  •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狀元、榜眼、探花,這幾位區別是什麼?
    由高及地排名依次是 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貢士>舉人>秀才 。中國科舉制度,大致可以分為6級。依次是縣試、府試、院試、鄉試 、會試、殿試。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殿試在會試後當年舉行,應試者為貢士。貢士在殿試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試由皇帝新自主持,殿試畢,次日讀卷,又次日放榜。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 五狀元、五榜眼 、五探花,誰最強?探花不輸狀元,榜眼最弱
    NBA前三順位一直是天賦的代名詞,按道理來說,狀元的能力應該最強,但是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水貨狀元。我們今天來組一套2003年及以後的全狀元、榜眼和探花的陣容,看看哪套更強。這套狀元陣容要是在一起,真是威力無窮。
  • 盤點NBA最強狀元與榜眼,探花毋庸置疑!
    在NBA的歷史長河中,出現過很多的狀元郎。其中有打出超高水準的,也有許多「水貨狀元」,當然在眾多的狀元郎中,最強的狀元小編認為是詹姆斯,無論是個人實力、統治力、商業價值等等各個方面,詹姆斯可以說是都有不錯的價值,而他無疑是NBA歷史上最強的狀元,那最強的榜眼和探花又是誰呢?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
  • NBA選秀狀元、探花、榜眼,真的是是從中國科舉考試命名而來的?
    NBA的選秀前三甲被稱為狀元,榜眼,探花,但其實NBA並沒有狀元,榜眼,探花的NBA的狀元對應第一輪第一順位NBA的榜眼對應第一輪第二順位NBA的探花對應第一輪第三順位而中國的狀元,榜眼,探花以前專門指殿試取中的前三名進士,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
  • 狀元多縣令,探花多駙馬,為何?原來探花這一點狀元也比不了
    高中狀元,從古至今都是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事情,十年寒窗苦,一朝成名天下知,高中狀元對於讀書人來說,甚至可比天降巨財還要讓他們心動。 仿古代的高中狀元
  • 旅遊雜談,狀元、榜眼和探花三者由來你知道嗎
    若想搞明白「狀元、榜眼和探花」三者由來我們還是到桂林市靖王府旅遊一番,實地參觀當地人文歷史古蹟就會有答案。桂林是首批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世界自然遺產的桂林山水,也是世界旅遊組織推薦最佳旅遊目的地之一,目前已經接待世界200多位政要。
  • NBA有史以來最強的狀元,榜眼,探花都該是誰?
    狀元,榜眼,探花,就是選秀的1—3號位。哪支球隊能籤下任意一個,球隊未來都充滿了可能性。當然也有不少水貨,但是前3順位的潛力和實力,肯定高於同屆其他球員,這絕對是毫無爭議。NBA選秀已經有很長歷史,每年都有狀元,榜眼,探花出現。
  • 狀元榜眼探花哪個成材率高?
    狀元榜眼探花哪個成材率高? NBA(1949年8月正式更名)自1950年開始選秀以來,一共選出了70位狀元、榜眼和探花,雖然能被前三名選中的新秀們都是天賦異稟,但並不代表就一定能在NBA立足並成為巨星,讓我們來盤點下歷史上被前三順位選中的球員們,看哪個順位的成材率最高
  • 狀元、探花和榜眼是中國的叫法,在美國,NBA選秀前三名怎麼叫?
    眾所周知,NBA是當今世界最熱門也是最頂尖的籃球聯盟,裡面匯集著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籃球好手,是無數籃球運動員夢寐以求的籃球聖地,在NBA中每個賽季都會有一次NBA選秀,而我們中國一般把選秀的前三名稱之為狀元、榜眼、探花,那在NBA中是怎麼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