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阿帥
"勤儉節約"一直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大部分中國人都講究"防患於未然"。在"飢不果腹"的時代,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到了吃上面,畢竟吃都吃不飽,怎麼有經歷去想別的事情呢?不過,在改革開放之後。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幾乎每家每戶都過上了好日子,再也不用擔心"吃不飽穿不暖"。
在大家有能力掙錢的時候,就會有存錢的意識。畢竟都是苦過來的,對花錢方面十分保守。大家也秉承著:"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信念,一直都是勤儉節約。雖然說錢不是省出來的,但省一點沒壞處,慢慢的就可以積少成多了。
不過,雖然說以前人們都喜歡存錢,但是現在的年輕人似乎根本就沒有存錢的意識。大多數人不但不存錢,還變得"負債纍纍"。大家都依賴於超前消費,總是"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完全沒有勤儉節約以及存錢的覺悟,還有很多人喜歡攀比,總是想比別人穿得好、吃得好,但是並不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而是通過各種借貸軟體來滿足自己花錢的"欲望"!
現在大部分年輕人都比較崇尚國外的"超前消費",完全意識不到手中有錢的重要性。不過,今年年初的突發事件給很多"月光族"都"上了一課",在年初全國人民都出乎意料地迎來了長假。很多人都後悔沒有存些錢"以備不時之需",在家裡很多人意識到了賺錢和存錢的重要性,也體會到了"豬的生活"並不容易。
大家都感受到了原來不去工作,並不像想像的那麼幸福。可能剛開始還覺得挺不錯的,但是時間一長變得"入不敷出",就知道了不上班沒有收入的痛苦。尤其是對於那些有信用卡、花唄、借唄、以及房貸的人來說,更是苦不堪言。
通過年初的"疫情"敲響了民眾儲蓄意識的"警鐘",而金融業近年來發展特別迅速,市場上有很多理財產品。儘管理財產品的回報率高於銀行存款,但出於安全考慮,很多人更傾向於將錢存入銀行。長久以來,人們都覺得去銀行存錢不但安全還安心,除此之外還能獲得一定的收入,所以銀行也是大家十分信任的地方。
如今,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說,能在大城市"紮根"是大家的夢想。畢竟,城市越大工資也就越高。在這個時候,有些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不上班,每個月靠利息生活,需要存多少錢才足夠呢?
眾所周知,如今物價飛漲、房價飛漲也都增加了我們生活各方面的成本。而且就業壓力也很大。儘管許多人的夢想是"提前退休",但他們必須有足夠的資金來實現這一夢想。如果想要每個月都靠銀行利息生活,一個月想要拿到4000元左右的利息,可以存100萬一共存10年,利息才差不多可以達到這個數額。
當你想要儘快實現這個原因,那麼就需要存更多的錢在銀行。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存錢其實也有"技巧"。大家不要再傻傻地去銀行存定期了,銀行職員曾經表示:聰明人都會選擇去這個"時間段"存錢,這樣一來,利息就會有所提升。
我們去銀行存錢的時候,我們需要知道,每個銀行的利率都不盡相同。一般情況下,有些小地方銀行為了吸引客戶,都會用加息的方法吸引人前來存款,而且利率高於國有銀行。因為本地小銀行有指標等要求,如果想獲得更多優惠,最好在這三個"時段"存款。
這三個時間段分別是:月末、季度末、年末
這三個時間段中年末利率相對來說會比以往更高,要知道很多家庭在年底會有額外的消費需求,比如買車或買房還有買年貨。在這個時候,大部分人都會去銀行取不少錢出來。這樣一來對銀行來說,很多指標都會受影響。
有句話叫做"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所以去銀行存錢也是同理。當我們在銀行缺錢的時候去存錢,那麼自然就有了"談利息"的資本。實質上,如果存款超過一定數額,確實有可能與銀行"談利息"。平時,不同的銀行對這一數額都有規定,有的銀行可能要達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才能"談利息"。
這是在平時銀行不缺錢的時候,規定就會很多,但在月末、季度末和年末則不同。這三個時間段正是銀行考核業績指標的時候,為了達到考核指標,部分地方銀行也是有可能會降低標準的。當然等你在銀行每個月能拿4000元利息,相當於多了一份"工資",你的生活條件就變了。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益處多多的。
所以說,現在在這個時代,想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就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並且好好努力工作,只有自己不斷地變優秀,才能獲得更多的財富。人一旦變優秀,就會有更多的機會等著你,畢竟,你若盛開蝴蝶自來!那麼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
(本文系爾東商業觀察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爾東商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