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懂年度巨片《星際穿越》必看的15部科幻片

2020-11-27 網易娛樂

11月12日,影迷萬眾期待的《星際穿越》將在我國公映。我們選出15部最具代表性的太空電影,而曾經啟發過諾蘭的那五部作品也正包含其中。看過這些電影後也許你會更好的理解諾蘭的這部《星際穿越》。(文/方聿南)


11月12日,影迷萬眾期待的《星際穿越》將在我國公映。這一回,廣受推崇的神級導演克裡斯託佛·諾蘭將目光瞄準了人類文明的未來和廣袤的宇宙,謳歌了一段奔向天外坐標尋找全人類生機的無畏探險。一方面,影片形同一部紀實科教電影,所有細節都有據可依,毫無雷射槍和外星人入侵的花哨,另一方面,劇本基於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的時空穿梭理論,對於地外空間的想像極盡天馬行空,牽涉黑洞、蟲洞、廣義相對論、萬有引力等形形色色的理論,延伸出無盡時空中的無儘可能。正如《帝國》所評論的,這是一出超越想像的關於太空和時間的歌劇。當然,諾蘭雖牛,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接受採訪時,他透露有五部(《2001太空漫遊》《異形》《第三類接觸》《太空先鋒》《超時空接觸》)太空電影對自己創作《星際穿越》產生過影響。望眼欲穿的影迷們假如適當補習一下經典的太空電影,對欣賞和理解《星際穿越》,應該是大有裨益的。為此,我們選出15部最具代表性的太空電影,而曾經啟發過諾蘭的那五部作品也正包含其中。(文/方聿南)


《2001太空漫遊》(1968)

400萬年前,一塊神秘黑石啟發猿人的智慧大幅度躍進;公元2001年,黑石又指引人類升入太空,通過蟲洞進入宇宙深處,與智慧生命做進一步的接觸。作為一部科幻片,《2001》高度忠實於現實物理法則,並對30多年後的未來世界做出全方位的想像,庫布裡克聘請多位專家顧問,不惜工本力求盡善盡美,大到智能電腦的無孔不入,太空站的內飾,飛船航行的靜寂無聲,小到位數更多的電話號碼、信用卡的廣泛使用、語音識別功能,甚至能找到iPad的原型。片中的飛船和太空特效至今仍令人信服而震撼有加,它們更像是紀錄片中栩栩如生的現實影像,而不是虛構故事中的電影特技,在古典樂章的伴奏下,影像被烘託至超凡脫俗的境界。片中的情節和人物都被弱化,不以曲折跌宕的懸念來刺激情緒,追求的只是一種虛幻奇妙而回味無窮的體驗。結尾高度開放,將冥冥中主宰一切的智能生命化作虛無的留白,賦予觀眾巨大的思想衝擊力。


《人猿星球》(1968)

改編自法國作家皮埃爾·布爾同名科幻小說,著名懸疑電視編劇羅德·瑟林操刀劇本,講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故事:3955年,太空人喬治·泰勒的飛船墜落在一個未知的星球,這裡的人類臣服在類人猿的統治下,而猿類也和人類一樣有著等級制度。泰勒遭到猿類博士的百般迫害,藉助兩名猿類科學家的幫助,他證明了人類的文明成果,並逃出人猿控制。當他行走在海灘上,突然看到了坍塌的自由女神像,原來飛船經過蟲洞來到了2000年後的地球。上世紀60年代,冷戰的陰雲籠罩西方國家,片中影射人類通過核戰爭摧毀了自己,與冷戰思潮不謀而合,因而具有難以言喻的震撼效果。驚世駭俗的世界設定,「換位思考」的故事情節,晴天霹靂又意味深長的結局,給人以無窮遐想和反思,令全球颳起一陣人猿風,並一直持續到今年翻拍的《猩球黎明》。


《飛向太空》(1972)

影片改編自波蘭科幻小說家萊姆的同名原著,太空人克裡斯前往索拉裡斯星球的航天站調查事故,駐守那裡的三名科學家之一已自殺身亡,其餘兩人也都魂不守舍,而克裡斯很快也產生精神幻覺,甚至遇到了已死去了十年的妻子。最後他發現,原來索拉裡斯星上的大洋竟是具有意識的智慧生命,航天站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大洋掃描了來訪者的大腦皮層後製造出的實驗品。相比常規的太空電影,本片的太空旅行不僅表現人類對宇宙疆域的開拓,更有對自身潛意識的深入探索。神秘莫測的大洋恰如一面鏡子,照出了人類內心的種種幻象,影片也重申了人以自身丈量萬物的習慣性和局限性。事實上,塔可夫斯基對此片並不滿意,他認為全片的主題在於內心,那層科幻的外衣完全是全無必要的。這種說法不能算吹毛求疵,然而,儘管《飛向太空》不是塔可夫斯基最好的電影,卻仍是太空電影中最深邃肅穆,最觸及靈魂的傑作之一。2002年美國導演索德伯格翻拍此片,成就不如原版。


《星球大戰》(1977)

《星球大戰》可說是生逢其時,70年代佔據好萊塢的仍是粗糲的現實主義風,為數不多的科幻電影多走悲觀厭世和恐懼反思路線。盧卡斯書寫了一個神話與英雄的傳奇故事,橫空出世,讓觀眾在如痴如醉中,與充滿憤怒和頹廢的70年代訣別,好萊塢從此跨入了一個五彩繽紛的新紀元。時至今日審視這個故事,依然令人興奮不已,邪惡殘暴的銀河帝國,年輕無畏的勇士遊俠,身懷絕技的長者,勇敢美豔的公主,舉止逗趣的機器僕從,形態各異的外星怪獸,呼嘯的飛船,恢弘的死星,各色視覺特效層出不窮。《星球大戰》啟發了好萊塢,讓他們發掘了新時代大製作的秘密公式,那就是奇觀式的視聽效果,青少年智力水平的劇情設置,配以美國傳統保守的主流價值觀,時至今日,這仍是絕大多數好萊塢巨片賴以吸金的固定搭配。《星球大戰》不僅深刻影響了後來拍攝的一系列科幻電影,而且對整個美國和世界流行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難怪裡根總統要用「星球大戰」為自己的戰略防禦倡議命名。


《第三類接觸》(1977)

1977年,《第三類接觸》與《星球大戰》一齊掀起太空科幻片的熱潮。與後者不同的是,這部斯氏經典沒有五彩斑斕的太空激戰和奇形怪狀的超級武器,它以二戰後沸沸揚揚的UFO劫持事件為話題,牽出一段人類與外星人充滿和平與善意的邂逅。影片採取多線平行的結構,單身母親吉莉安的孩子被外星人所吸引,並在一個深夜被劫走;電工羅伊被飛碟發出的光線燒傷後,腦中迴蕩奇怪的幻覺和神秘音符,並開始狂熱地尋找外星人;與此同時,一支法美聯合科學小組在世界各地尋找遺失的船隻、飛機,並解讀出外星人留下的線索;他們最終匯集在外星人的指定地點,見證巨型飛船的降落。片中最標誌性的也是這段高潮,科研人員與外星生命取得了溝通,採用的是宇宙共通的藝術形式——音樂。當外星飛船從小山背後緩緩洞現,時間仿佛凝固,每個人都抬頭仰望,場面猶如一種莊嚴的朝聖儀式。雙方的對話從生疏到熟練,最後共同演奏出一首氣勢不凡的交響樂,歷史性的一刻來臨,兩個文明之間激蕩出智慧的火花。


《星際旅行》(1978)

曲速引擎,蟲洞理論,超光速旅行,都是現實中物理學的重要課題,但大多數人對這些名詞的了解,卻是源於《星際旅行》。進取號的船員便是通過壓縮時空,航行在浩瀚的宇宙空間。不像它的那些續集,《星際旅行》電影首部曲最能繼承原版的探索精神。一團碩大無朋、無堅不摧的高能離子云,逐漸緊逼威脅地球的安全,進取者號的船員數次試探交鋒後,發現所要面對的竟是三百年前太空總署發射的航海家六號探測器。這一令人啞然失笑的真相,充滿了想像力與合理性,航海家六號被一個機械文明接收並改造後,重新送往地球,在歸程中,它積累了大量知識,進化出了自我意識,並迫切希望面見自己的創造者。正如人類將《聖經》和《物種起源》奉為典籍,正如每個孩子都會追問自己的來源,《星際旅行》反映的是所有智慧生物都孜孜探尋的話題:生命起源。


《異形》(1979)

《異形》是一代觀影人集體的銀幕噩夢,其巨大的成功,在之後幾十年內催生出多部續集、前傳和外傳。但沒有一部能像首部曲,用單純的恐怖來俘獲觀眾,即使在30多年後的今天,依然令人手腳冰涼,掩面破膽,尖叫連連。70年代末正是冷戰高峰,處於核子陰影籠罩下的人們,被精神壓力壓得疲憊不堪,猶如群體幽閉恐懼症患者。《異形》點中了當時觀眾的恐懼死穴。開篇鏡頭從浩瀚的宇宙空間,移到大量金屬牆壁和管線搭建出的狹長、空曠、陰冷的飛船內景,籠罩著一股孤寂、無助、壓抑的氣氛。正像宣傳標語所說,在太空中,沒人能聽到你的尖叫。從頭至尾,這種絕望情緒一直瀰漫在畫面中,通過外太空將幽閉空間恐懼症千百倍放大。影片對成年異形神出鬼沒、始終難窺全貌的處理手法,頗得《大白鯊》的精髓,增加了懸念效果。它向觀眾揭示,比起兇猛強大的異星怪獸的追獵,真正的恐懼來自不設防的內心,來自人性的軟弱,來自於孤獨處境下的絕望無助,來自於面對未知時的彷徨難安。


《太空先鋒》(1983)

菲利普·考夫曼改編湯姆·沃爾夫所著的同名小說,運用大量模型布景和特殊效果,拍出這部規格恢弘的航空史詩《太空先鋒》。影片以上世紀50-60年代的美蘇冷戰為背景,集中描繪了第一批美國航天員的誕生歷程。故事主角均有真人做原型,經過層層考核選拔出的七名太空人,在經過嚴苛的訓練後,相繼完成數次太空任務,成為舉國英雄,成功地使美國在與蘇聯的太空競賽中保持了領先地位。本片的看點並不在廣漠的宇宙,而表現一群雄心壯志的太空人如何努力適應太空環境的訓練。沃爾夫為創作小說,曾花大量時間考證這七名主角太空人的日常生活,所以高度忠於小說的電影亦可作為一部精準詳實的紀錄片來欣賞。劇組採用大量模型還原冷戰初期的各色飛行器,並穿插了不少紀錄片段,一切細節皆有據可依。片名直譯是《真材實料》(the right stuff),指飛行員互相認可的一種使男人無所畏懼的特質,通過影片描述的航天之路,他們完整地詮釋了這份令人熱血沸騰的質地。


《星際之門》(1994)

考古學家在埃及發現一具奇異的「星際之門」,軍方認為這是某種地外先進科技,於是派出一組小分隊進入考察,他們在另一邊遭遇了來自遙遠星系的生命,自稱為太陽神並以暴政統治遠古的埃及,在小分隊的領導下,被奴役的人民開始了抗爭。有趣的是,片中的故事背景,既可以視作對既定歷史常識的一種顛覆,數千年前的古埃及被外星人統治,金字塔則是外星文明的產物等等;與此同時,天空高懸的三個月亮,似乎又在暗示主角其實是穿越到平行宇宙中的另一個地球,而星際之門是一種穿梭太空的便捷工具。模稜兩可的巧思給人驚豔之感,也值得回味咀嚼,反倒是日後的「破壞狂」導演艾默裡奇,在動作戰爭方面表現得差強人意,大場面流於公式化的刻板。不論如何,影片開創了將考古、太空航行、時空穿梭相結合的科幻亞類型,之後派生出三部美劇和多部電視電影,熱播超過15年,搭建起龐大的世界觀,共同組成科幻迷津津樂道的「星門」文化。


《阿波羅十三號》(1995)

1970年4月,太空船阿波羅13號在登陸月球途中,一個氧氣罐爆炸導致船艙失去氧氣、動力和導向,三位太空人面對前所未有的考驗,他們必須在僅剩的四天內重返地球。該片取材自真實事件,依據是當事人的回憶錄《與月球失之交臂》改編。該次登月飛行雖然失敗,但飛船的返回本身在美國太空探索史上卻具有深遠的意義。作為高度寫實的太空片,影片要在「完全劇透」的情況下營造出戲劇懸念,並避免航空術語的堆砌,以達到通俗大眾。《阿波羅13號》完成了上述挑戰,以精緻的細節和克制的情緒,呈現了一場扣人心弦的太空歷險。為了追求影片的真實感,攝製組完全在休斯敦航空中心拍攝實景,並且將一部波音707改裝成航空飛機,用於演員體驗太空人時的失重狀態。飾演太空人之一弗洛爾的是兩屆影帝湯姆·漢克斯,開拍前他研究了任務錄音和大量文字資料,還惡補了物理學課程,出色的表演讓真正的弗洛爾也極為讚賞。


《超時空接觸》(1997)

《超時空接觸》虛構了一次人類接觸地外文明的奇特經歷,雖耗資不菲,特效出眾,但絕非炫耀視聽效果的爆米花。影片充分運用各種富於象徵性的畫面,表現出極高的科學素養。開篇氣勢恢宏的三分鐘長鏡頭模擬了無線電信號的旅程;按照外星人圖紙建造的交通工具,以及其航行的過程,是對人類受精孕育新生命的一種比喻。片中科學的成分遠大於幻想,即使幻想元素也都建立在現有科學認知的基礎上。每一處科學概念的闡述,不但細微而且合情合理,推動劇情無可替代。這很大程度要歸功於影片的小說原著者、已故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科學與宗教,哪個更接近世界的真相?如此嚴肅的議題,搬上銀幕極可能淪為沉悶的說教,更別提以結論服眾。然而本片不但找到了這兩個爭鋒相對的觀點之間的交集,更拍出了豐富的娛樂性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軌跡。朱迪福斯特飾演的女科學家,克服重重挫折一圓太空之夢,與「父親」重聚以及意味深長的演說,均令人難以忘懷。


《迷失太空》(1998)

影片改編自60年代同名美劇,背景設定與《星際穿越》頗有相仿:公元22世紀,地球環境極度惡化,人口飛速膨脹,食物消耗殆盡。為拯救瀕臨毀滅的人類,宇航局計劃前往外星球上開發新家園,羅賓遜一家被選中擔任前鋒部隊的使命,而陰險狡猾的史密斯博士也混上了飛船,懷著強烈的報復心企圖進行破壞。影片耗資近億,特效十分出色,飛船遠徵,外星地貌,異形蜘蛛,智慧機器人,時空隧道,充滿驚險,恐怖,懸念,探秘,幽默與溫情,娛樂元素繽紛多彩,但劇作的拼貼上欠缺精心,有點像多集電視劇的雜拌,力圖面面俱到,新鮮熱鬧之餘,也讓人抓不住重點,只是一堆刺激視覺的特效大雜燴,缺少一種啟發好奇的科學精神。直到後半段,父親為拯救家人墜入時間旋渦,和長大後的兒子相遇,二人在誤會和爭執中取得彼此的諒解,並攜手化解了危機,才展現出一絲新意。這段混雜時間錯位與親情救贖的情節也與《星際穿越》不無重疊,不妨期待諾蘭更技高一籌的處理吧。


《火星任務》(2000)

這是一部大膽展望人類未來的硬科幻電影。2020年,宇航指揮中心調遣四名太空人,前往火星調查一次災難事件並營救倖存者,營救組也在途中遭遇險情和犧牲,剩餘成員抵達火星與倖存者會和,他們一同進入火星人留下的遺址,得知一個驚人的真相:是火星上的史前巨災開啟了地球文明的起源。片中的一切情節,都不是無根據的天馬行空,而在試圖預言未來星際旅行的真實藍圖。主創遵循先科後幻的原則,先構思科學事實,再編織虛構的驚險故事。拍攝中全程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擔任技術顧問,無論是宇宙飛船和火星探測儀的外觀與內部陳設,全觸摸式的交互界面,功能強大的電腦作業系統,都根據NASA準備未來登陸火星的前瞻而創作。此外,影片還將引發過全球轟動的「火星上的人臉」等熱門話題編進故事中,更增添了情節的現實肌理。全片科幻內核的質地十分堅硬,堪稱《2001:太空漫遊》之後最有科學依據支撐的科幻片。


《衝出寧靜號》(2005)

該片是好評如潮卻遭腰斬的熱門科幻劇《螢火蟲》的電影版,電視劇原班人馬盡數回歸,故事背景則比原劇宏雜的多。前職業軍人科姆與一幫船員駕駛走私飛船寧靜號,在宇宙中過著逍遙無羈的日子,自從一對兄妹搭載上船後,麻煩就接踵而來,一切線索都指向一個被廢棄的行星米蘭達,船員們逐漸揭開了埋藏在這顆星球下的罪惡往事,同時發現自己身處兩股龐大勢力的夾擊中。導演喬斯·韋登的創作靈感來自南北戰爭小說《殺手天使》,因此這曲太空歌劇與眾不同,從視覺到配樂,具有大量美國西部片的風格,主角還使用一把老式的左輪手槍,堪稱華麗的未來主義與古典美的交融。片中500年後的星際聯邦還混雜奇異的中國元素,角色口中不時冒出幾句中文對白,也是一大特色。加大投資的電影版具有更炫目的槍火激鬥和飛船鏖戰,「通靈女」瑞文一角的武術身手彪悍利落,高潮以一敵眾的精彩打鬥十分養眼。


《地心引力》(2013)

《地心引力》充滿了實驗性,故事高度凝練,全片就是兩個太空人在極端不利的環境下逃生,後半段甚至演化成女主角單人脫險。它用動畫片的手法和樣式拍攝真人電影,對長鏡頭的使用達到肆無忌憚的地步,更完美地模擬了人眼主觀視覺的經驗,尤其開場14分鐘驚豔無比。而另一方面,《地心引力》又是高度復古的,對於沒有上過太空的觀眾,觀看該片是最接近親身遨遊太空的體驗。沒有各種華麗的科幻元素提醒你這是電影,只有純粹的高度基於現實打造的宇航景觀。它將電影帶回到100多年誕生初期的本質,你可以完全拋開一切,包括懸念的鋪設,演員的表演,故事背後的思考空間等,專注於一個再原始不過的大俗套:英勇的主角、艱險的環境、無數次的最後一分鐘營救。它把觀眾帶入虛構的時空,激發出最逼真的心理反應。每一次碎片來襲,繩索斷裂,氧氣耗盡,都令人目不轉睛,手心捏汗,肌肉緊繃,呼吸暫停。返璞歸真,最簡單原始,也最能叩動人心。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專稿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星際穿越》來襲 百視通展播"盜夢""太空漫遊"
    為此,百視通IPTV、OTT、百視通微信電視平臺近日聯合上線兩大電影專題——《天才導演諾蘭》和《影史五大太空科幻片》,集中展播《盜夢空間》、《蝙蝠俠》三部曲、《致命魔術》等一系列諾蘭佳作,放送《2001太空漫遊》、《地心引力》等影史經典太空科幻片,更有精彩紀錄片《穿越蟲洞》解讀高冷物理知識。
  • 從《星際穿越》開始科幻片越來越火,這些科幻常識你知道嗎?
    近幾年科幻片越來越火,《星際穿越》《火星救援》《地心引力》《降臨》《超體》《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等等,科幻已經成為人們最喜歡的電影題材之一。作為科幻迷,不得不知道凡爾納、阿西莫夫這些奠基科幻的大師。下面無二君來分享一些科幻知識,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閱讀以下,張張姿勢。中外所有科幻小說中故事時間跨度最長的作品是哪部?
  • 什麼才是影史穿越「爽文」,15部經典科幻片就夠了!《終結者...
    15.初始者 Primer (2004)花7000美元能拍出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可以體會一下這片子給你帶來的奇妙感,絕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實驗電影,看辦公室社畜如何宣布自己要打破常規。14.終結者 The Terminator (1984)小時候看施瓦辛格,就是部恐怖片,沒人能逃得過追殺。13.時空戀旅人 About Time (2013)生活中總有讓人後悔的事,越細枝末節越讓人耿耿於懷。
  • 看懂《星際穿越》必備的物理名詞
    享受《星際穿越》帶來的視聽震撼之餘,很多觀眾也抱怨沒有看懂劇情。觀眾看不懂,也不是因為不愛動腦筋,而是知識儲備不夠,對片中的基本物理概念缺少了解。我們就將片中涉及的科學術語和現象做一番簡單的科普,只要十分鐘,助你毫無障礙理解《星際穿越》。
  • 《星際迷航》精彩片花
    《星際迷航》是美國關於太空科幻系列片為數不多的一支,從1979年第一部問世至今,已過去了整整二十年,前來觀影的團友們都興奮異常,而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對星際系列的熱衷……
  • 細說《星際穿越》:看懂這部電影,只需要看懂這幾個詞
    但與其他科幻電影不同的是,《星際穿越》中,沒有滿天飛的飛船、沒有奇怪的外星人、沒有地球與外星球的對抗,有的只是每一個獨立的個體之間的本質聯繫。這也導致《星際穿越》本身存在著較大的爭議,作為一部科幻片,卻沒有給到傳統科幻片的爽感。同時,著眼於人與人之間的本質,讓電影主題變得有些虛而不實。
  • 關於《星際穿越》不為人知的6個秘密!
    今天要聊的這部《星際穿越》,來自大名鼎鼎的:評分網站霸主、亡妻俱樂部VIP、米其林三星燒腦主廚、時間の傀儡師、電影膠片的守護者、「好萊塢最後一位作者導演」,英國編劇、導演兼製片人,克里斯多福·愛德華·諾蘭!
  • 此生必看的20部經典科幻片,你都看過嗎?別留遺憾
    今天我就索性把這幾十年來最經典的科幻片做成一個片單(一共20部),一起來感受下這些腦洞大作。可能有漏的,歡迎留言補充。》(Star Trek,又譯作《星際旅行》等)由5部電視劇、1部動畫片、12部電影組成,是最受歡迎的科幻系列之一。
  • IMDb評影史最佳十大科幻片,《星際穿越》僅排第三,第一無懸念
    科幻片,建立在科學上的幻想和虛構,腦洞大開地去探討外星球、外星生命、超能力、時間旅行…… 迄今為止,最受歡迎電影類型之一。創作者插上了「科幻」這雙翅膀,想像力可以更加天馬行空。百年電影史,從1902年《月球旅遊記》到1927年《大都會》,從1968年《2001:太空漫遊》到2017年《銀翼殺手2049》,誕生了不勝枚舉的經典科幻片。
  • 《星際穿越》點映口碑報告 現象級神片將誕生
    《星際穿越》將於11月12日登陸中國內地,影片也被貼上諸如「近十年最出色的科幻片」、「年度神作」等眾多頭銜標籤,全部媒體預言:「現象級神片即將誕生」。11月9日,《星際穿越》在上海百麗宮影城IMAX影廳舉行了媒體超前點映場,近百名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應諾蘭導演「遠洋邀約」,率先體驗這場超越人類認知極限的星際航旅。超前點映後,有關《星際穿越》的討論聲量在中國媒體圈「病毒式」擴散,影片也被貼上諸如「近十年最出色的科幻片」、「真正意義上的科幻片」、「年度神作」、「浪漫史詩」、「太空情書」等眾多頭銜標籤。近乎全部的媒體預言到:「現象級神片即將誕生」。
  • 《星際穿越》真科學假高冷? "燒腦"大片漏洞不少
    這部以太空穿梭和時空旅行為題材的科幻片,因為觸及了大量物理學前沿理論,被不少科幻迷奉為「燒腦神作」,但也因為這些理論太過枯燥、高冷,嚇退了一些對科學理論本就不感興趣的普通觀眾。   《星際穿越》上映前後,各種專門為該片所作的「普及帖」藉助社交媒體廣為傳播,甚至有人提醒觀眾,最好先「補課」再進電影院。可是就在這兩天,有影迷在觀影后大呼「上當」,覺得這部影片其實並沒有傳說中那麼艱澀難懂。
  • 《帝國》年度50部佳片,《星際穿越》不如《銀河護衛隊》
    今次挑選了號稱是英國銷量最高的電影雜誌《帝國》(Empire)評選的年度最佳50部電影。這個雜誌據說口味比較大眾一些。榜單上大部分是熱門片,也有小成本製作以及紀錄片。50部中,你看過幾部?(小編粗略算了一下,近半在國內上映過或者有僅供學習交流的資源。)《少年時代》電影海報。1.
  • 獨家策劃|騷年,我們來聊五毛錢《星際穿越》吧
    由此可見,文科生未必就不能理解硬科幻,而理科生也不一定就那麼熱愛本片,所以,你有沒有看懂、喜不喜歡本片,跟你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並沒有必然聯繫。  問題二:你覺得這個片子感人嗎?  父女親情是《星際穿越》的情感主題,馬修麥康納死裡逃生,坐在屏幕前回看二十多年兒女成長曆程的那一段,讓很多人深受觸動,流下熱淚。
  • 必看十部科幻電影
    《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是2009年開啟的新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也是該系列第13部大銀幕作,是由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美國天空之舞製片公司聯合出品《太空運輸》《太空運輸》是由Ivan Engler執導,Giles Tschudi等人主演的一部科幻片。
  • 《星際穿越》在線觀看,《星際穿越》在線觀看,泥巴影音
  • 《星際穿越》時隔六年,重映依然火爆,這部影片為何這麼經典?
    時隔六年,《星際穿越》又再次在大陸重映,對於這部電影的討論熱潮再次掀起,不管是影片中的五維空間還是星際航行,至今都讓很多人覺得讚嘆,而諾蘭這樣一位導演也確實讓人佩服。很多人都說,諾蘭的電影最大的特點就在於看不懂,或者是看好幾遍才能懂,今年8月份,《星際穿越》在大陸的重映,又讓很多觀眾再次踏入影院,這樣一部神作可能在很多人心中都是經典,那這部影片為何如此經典呢?
  • 2014「年度神片」《星際穿越》本周上映
    N海都網記者 唐偉平 海都網 訊本周的雙11檔期眾多類型影片扎堆上映,其中算得上大片的當屬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該片於本周二在中國內地上映,首日票房報收3730萬元。 《星際穿越》被稱為2014年度最受矚目的科幻巨製,由派拉蒙投資1.65億美元攝製完成。
  • 《火星救援》延續科幻大片熱潮 尊重科學才是好科幻片
    幽默易懂的《火星救援》被認為是好萊塢科幻片中的「異類」,但不難發現《火星救援》的成功與《地心引力》《星際穿越》一樣,那就是以尊重科學作為最大前提。這樣的風格一改以往科幻片烘託出對宇宙的絕望感和緊張感,反而讓觀眾能更投入電影情節。有觀眾評價該片時不忘拿出了此前同樣在中國掀起熱潮的《星際穿越》作比較,「與《星際穿越》不同,《火星救援》的最大特點就是安守本分。沒有那麼大的野心,沒有刻意煽情,沒有上升到全人類的高度,也正是這種踏實讓本片在娛樂效果上令人滿意。
  • 25個問題,你看懂「星際穿越」了嗎?
    25個問題,你看懂【星際穿越】了嗎?via 欺負小熊貓25個問題,你看懂【星際穿越】了嗎?6. 電影中涉及哪些自然科學原理?又有哪些大膽的藝術加工(不完全符合科學原理)?據我所知,藝術加工是:1、真正蟲洞存在與否未確定,且目前假說理論認知上,穿越蟲洞時蟲洞應該會坍塌。
  • 好萊塢必看的20部電影,每部都會給你視覺上的衝擊
    《穿普拉達的女王》,2007年上映的一部歐美劇情片,是女性必看的電影之一,電影由內而外地透露出女性的無限魅力以及能力。《星際穿越》2014年上映的一部科幻電影,喜歡科幻片的觀眾絕對不可錯過的一部片子,該片的導演是著名導演諾蘭。《狂怒》2014年上映的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講述了在1945年二戰即將結束之時,同盟國軍隊發動的最後一輪戰爭,而幾名坦克手在攻擊反抗中將執行一項死亡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