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記者 盧漳華 通訊員 韓超 圖/通訊員 何東方)在近期落幕的世界文旅產業博覽會上,中環達(廈門)生態科技集團參展樹種彩紅楊讓業內人士驚豔,吸引了大批觀眾和採購商。鮮有人知的是,這些五彩繽紛的彩紅楊母株均來自廈門市同安區褒美村。
近年來,同安區褒美村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多措並舉發展特色農業,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子。近日,記者來到褒美村,探尋彩紅楊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故事。
打造百畝種植基地 褒美村彩紅楊走向全國
驅車來到同安區褒美村彩紅楊母苗種植基地,只見成片種植的彩紅楊樹葉紅黃相間,延綿舒展,在陽光下顯出勃勃生機。
中環達(廈門)生態科技集團董事長(以下簡稱「中環達」)劉清華介紹,彩紅楊是美洲黑楊培育而來的新品種,由公司團隊經過10餘年的攻關取得專利,於2015年獲得國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種保護權證。
春季紅色、夏季多彩、秋季金黃……彩紅楊樹葉一樹多色,三季不同,全年彩色,觀賞期長,是優良的園林美化、彩化樹種;同時,彩紅楊極具生命力,無飛絮、抗蟲抗風抗旱,耐寒耐澇耐貧瘠,但凡能長草的非鹽鹼地均可生長,在市政公園、景區、公路、河道、湖泊、水庫等處得到了廣泛使用,市場需求量大、效益好,前景廣闊。
2017年下半年,褒美村村委會主任葉躍新偶然間了解到中環達正在尋找彩紅楊種植基地,他第一時間聯繫中環達,表達了合作意願。「經過考察我們發現褒美村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土地、氣候、陽光都很適合彩紅楊種植。我們希望與褒美村合作,打造一個新產業。」劉清華說。
在苗木專家的指導下,褒美村引進了近百畝彩紅楊苗木,打造了一個集高端彩紅楊苗木種植銷售、引進培育、科研推廣為一體的特色園區。如今,從褒美村培育出的彩紅楊逐漸走向全國各地。
「公司+合作社」模式 三年內將建成文旅網紅村
彩紅楊不僅裝點環境,還點亮了褒美村村民的新生活。葉躍新回憶,剛開始他讓村民拔掉此前種植的蔬菜,種上彩紅楊,村民都不理解,葉躍新只能耐心勸說。「要帶動村民增收,不能只盯著眼前,總要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葉躍新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很快,褒美村與中環達採用「公司+合作社」模式開始了合作共建:由合作社出土地,負責管理、養護;企業出種苗,負責技術指導、市場銷售,通過資金下村、人才下村、技術下村,發展彩色苗木新興產業,為地方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褒美村村民葉車水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一,他說,「彩紅楊以其鮮豔的色彩和豐富的季相變化,在南方園林彩色樹種中獨樹一幟,填補了南方常年彩色樹種的空白,我覺得彩紅楊未來前景廣闊。我種植了十幾畝彩紅楊,收益比種蔬菜高多了。」
短短三年時間,不少村民的「錢袋子」都鼓起來了。「彩紅楊生長周期短,易活易養,而且管護成本低,收益是原先種植蔬菜收入的十倍。原先觀望的村民紛紛申請加入種植。」葉躍新說。
下一步,褒美村計劃繼續擴大種植面積,依託彩紅楊項目,整合鄉村文旅資源,以點帶面、串點成線,打造一條鄉村特色旅遊動線,爭取三年之內把褒美村打造成適合觀光旅遊的彩紅楊網紅村,帶動全村村民增收致富。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