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佛教的四大聖地指的是藍毗尼、菩提伽耶、鹿野苑和拘屍那。
藍毗尼是佛陀的誕生之處。位於東印度林苑地處古印度拘利與迦毗羅衛之間,是以善覺王夫人藍毗尼命名的。它位於今天的尼泊爾境內。
菩提伽耶是佛陀的成道之處。又被稱為菩提道場,為佛陀成正覺的地方。其地原在古印度摩羯陀國伽耶城南方。現在,在今天印度的比哈爾南部的布達葛雅。佛陀經歷苦行以後到達此地,於畢缽羅樹下證悟,所以稱為菩提樹就是覺悟的樹之意。伽耶城至今仍有許多遺蹟,如:大覺塔、菩提樹、金剛座和石欄。此外還有許願場、佛陀行經處、成道沐浴處等是佛教史上的寶貴遺產。
鹿野苑是佛陀初轉法輪處。在今天印度的瓦拉那西市的沙爾那斯。8世紀初,唐玄奘西遊時曾到於此。鹿野苑在13世紀先後遭到回教徒和印度教徒的破壞盡成廢墟。今天的苑中寺院林立有中華佛寺、緬甸佛寺、印度教古物保存所、耆那教教堂等。佛教的古物館裡藏有千年的佛像及各類法器等都是珍貴的遺物。
拘屍那是佛陀涅槃處。拘屍那的具體位置眾說紛紜。一般多指迦斯阿,因為在此地發現了涅槃堂。
二 佛教的四大名山指的是五臺山、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四大名山又稱為四大道場。
五臺山在山西五臺縣,方圓300公裡,五峰高聳,頂上卻平坦如臺所以叫五臺山。盛夏不知炎暑又叫清涼山。在《寶藏陀羅尼經》記載文殊菩薩的住處為五頂,名清涼山。所以自古以來便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菩薩主智慧,所以每年五月份後眾多佛教徒徒步大小朝臺就是為了朝拜菩薩開智慧。傳說順治皇帝便在此出家。五臺山名寺眾多,歷代皇帝行幸不絕。
普陀山位於浙江省定海舟山群島。唐大中年間有一印度僧人在此自焚十指,而親睹觀世音菩薩現身說法,所以普陀山稱為觀世音菩薩道場。觀音菩薩代表無邊的慈悲。著名的寺廟有普濟寺、法雨寺和慧濟寺。每年春夏之交來進香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是江南香火最盛的佛寺。
峨眉山位於四川峨眉縣。方圓五六百公裡,有三大主峰,主峰萬佛頂海拔3099公尺,有70多寺院,其中伏虎寺、報國寺、金頂等極為有名。因為晉代時蒲翁見普賢菩薩顯現,而稱為普賢菩薩道場。普賢菩薩代表願行。
九華山位於安徽青陽縣。山有99峰,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公尺。山中景色別致秀美,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宋朝高僧傳》記載至德初年諸葛節來此見地藏修苦行。遂建立禪宇,後金覺喬(新羅國王金氏族人即地藏菩薩化身)貞元十九年圓寂於此。故九華山有地藏菩薩道場之稱。地藏菩薩代表孝親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