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西風瘦馬——茶馬古道上最後的風景

2020-12-12 陽子的故事

古時,交通阻滯,對外交往困難,但卻阻礙不了中國人走出去的腳步。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在陸路上開闢了兩條對外通道,一條在北方,就是大家熟知的絲綢之路;一條在南方,被稱為「亞洲的天堂走廊」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一個有著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自古以來,地處高寒的康藏地區不產蔬菜,藏民族以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為主食,高脂肪,高熱量,需要喝酥油茶,分解脂肪,防止燥熱,補充維生素。酥油茶加了茶葉,每天都要喝,茶葉用量很大,藏區不產茶,都是從雲南四川陝西等地購進。同時,民間役使和軍隊徵戰,需要大量的騾馬,藏區出產良馬,內地經常大量購買。從隋唐開始,以茶馬互市為主要內容的古代商道出現了,藏區運出騾馬、毛皮、藥材等,再從漢地運來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品,橫斷山脈高山深谷間,運送貨物的馬幫來來往往,川流不息,成就了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明代文學家湯顯祖《茶馬》詩寫道:「黑茶一何美,羌馬一何殊。」「羌馬與黃茶,胡馬求金珠。」描述的就是當時茶馬交易市場繁榮的場景。

茶馬古道分南北兩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自雲南普洱和西雙版納,經西雙版納、普洱、大理、麗江、香格裡拉、德欽、察隅、邦達、林芝,到達拉薩。川藏道以四川雅安為起點,進入康定後,分為南北兩條支線,北線康定向北,經道孚、爐霍、甘孜、德格、江達至昌都,南線康定向南,經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貢至昌都,到達昌都,再通向拉薩等地。屯集拉薩的茶葉,經江孜、亞東,翻越喜馬拉雅山口,到了緬甸、尼泊爾、印度後,大量行銷歐亞,茶馬古道逐漸成為一條國際大通道。兩條主道沿途,密布著無數大大小小的支線、輔線,將茶葉輸往衛藏、康藏、甘藏和青藏的每一個角落,以滿足藏民族的生活需要。

山間鈴響馬幫來。遙想當年,古道上,山林中,村莊裡,那群疲憊的趕馬人,在馬鍋頭吆喝聲裡,趕著一隊隊馬幫穿梭而過,馬蹄揚起的灰塵,寄託著家人對他們的祝福和期待。馬幫累了,他們在村莊集鎮歇下來,給馬匹餵點飼料,補充一點日用品,趕馬的漢子們,喝兩杯小酒解解乏。今天,在雲南的麗江拉市海、劍川沙溪鎮、祥云云南驛、普洱那柯裡,還有很多茶馬古道遺址,特別是沙溪鎮,完整的寨門、戲臺、客棧、寺廟、街道、馬店,老式的鋪面、鐵匠鋪,整個是當年馬幫經過的樣子,原汁原味的保留著。

沙溪鎮在劍川縣東南部,距縣城32公裡,位於大理古城和麗江大研鎮之間。相較於前兩者,沙溪鎮的名氣不大,走進這座古樸的小鎮,你會發現,沙溪沒有麗江大理那種喧囂,多了幾分安靜,還有那種過去時光的回眸和沉澱。

寺登街是沙溪的靈魂與核心,是沙溪貨物交易的地方,被稱為「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集市」。寺登街有東南北三個寨門,西邊緊靠熬峰山無需寨門,東寨門通往大理地區,南寨門聯結西南兩方能通滇西鹽井,北寨門前往西藏地區。

二十年前,第一次去沙溪鎮,從斜著的東寨門進去,走過一條狹窄深長、兩邊是殘舊破損老鋪面的巷道,巷道盡頭就是四方街。四方街呈曲尺型,正街南北長約300 米,東西寬約100 米,東面有坐東朝西的古戲臺,西面是坐西朝東的興教寺,街中心有兩棵數百年的古槐樹。四方街延伸出去三條古巷道,街場四周及巷道兩旁是前鋪後店的土木結構建築,臨街臨巷的房子是商鋪,用來做生意或出租給別人,後面的房子和院落用作客棧和馬店,供南來北往的馬幫、客商住宿、存貨、關放馬匹。街道鋪面寫有修洋鐵壺、釘馬掌、剃頭的幌子在飄動,店前放置陳舊的木輪車、木椅、木桌,仿佛馬幫和馬鍋頭剛剛來過。

不知什麼時候,沙溪鎮的旅遊火了起來,寺登街走出大山,走向了大眾的視野,名氣越來越大。工作原因,我一次又一次的走進沙溪鎮,每去一次,感覺沙溪都有變化。房子多了起來,增加了幾條寬敞的街道,鱗次櫛比的茶館,叫賣土特產的小攤販,滿街道的飯館小吃,店鋪閃爍的霓虹燈,酒吧震耳的音樂聲,就連四方街的老店都在售賣全國都一樣的旅遊紀念品,感覺自己行走在大理麗江的街頭。

站在沙溪這個茶馬古道千年文化的凝結點上,我再也找不到馬幫的身影,聽不到馬鍋頭的吆喝聲,悠遠沉靜的心境被攪得碎碎的。

走出東寨門,門外一片開闊地,順著田野,沿著那條叫黑惠江的小溪往南走,幾分鐘就到了玉津橋。遠山,炊煙,田野,溪水,古橋,還有石拱橋上徜徉的羊群,仿佛一幅定格了的田園山水畫,透著一種寧靜與深邃,把心淋得潮潮的。

有那麼一剎那,時光靜止,我穿越回到了過去。

相關焦點

  • 抖音古道西風瘦馬歌曲介紹
    古道西風瘦馬這首歌很好聽,聽這歌詞大家肯定也都有點感觸,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歌。
  • 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
    古詩詞品讀:天淨沙·秋思元代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譯文天色已是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悽厲的哀鳴聲。小橋下流水譁譁作響,小橋邊有一莊戶人家炊煙嫋嫋。古道上一匹瘦馬慢慢走過來,迎著西風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亮,從西邊落下。在悽寒的夜裡,孤獨的旅行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 古道、西風、瘦馬,雲南沙溪古鎮:一個被世人遺忘的古村落!
    沙溪,坐落在雲南大理劍川縣西南部,這個古鎮深受茶馬古道的影響,踏入古鎮的那一刻,我們仿佛就已經領略到曾經的發展、壯大、繁榮、衰落,如今,茶馬古道又以新的面孔出現在遊客面前,成為旅遊界的新寵兒。沙溪是多麼適合散心的地方,遊客不多,安靜,風景優美,這一直是我嚮往的生活。在日落時分,漫步在石板路上,旁邊是潺潺流水,時不時還會吹來微涼的山風,這時候你只想把腳步放慢,把心靜下來,深深呼吸一口氣,感受天人合一的奇妙之感。黃昏下的黑惠江,多了幾分柔和,在不遠處,是一座承載無數商幫夢想的玉津橋,仿佛在無聲地訴說這座千年古鎮的繁榮與興衰。
  • 古道西風瘦馬,到麗水看浙江最美古道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的這一首《天淨沙.秋思》,不知在多少人的心間種下了「古道情結」。漫步在悠悠古道上,仿佛穿梭在時空之間,從塵封的歷史中走來,路過現在,又邁向未來。如果你也有「古道情結」,請隨我來。
  • 天天新聯,出上聯,古道西風走瘦馬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古道西風,寂寂天涯。 枯藤老樹,瘦馬昏鴉。 小橋流水,竹籬人家。 在詩人的筆下,不只寫出了秋的蕭瑟寒涼,更道出獨步天涯,難解心頭悲苦寂寥的無奈心情。
  • 古道西風瘦馬 小橋流水人家
    牧童牽牛從東橋古道走過。周嬌南 攝    芳草萋萋,流水淙淙,水漫石隙,魚蝦戲草。沿著那屯村舊村址的小路走約兩分鐘,便在大水橋水庫畔看到一條由數百塊石條堆成的石路,這就是東橋古道。古道長約200米,寬約2米,純石塊石條埋設而成。歷經歲月的洗禮,如今凹凸不平,個別路段石塊深陷泥土,任芳草蔓延。    古道西側是那屯東村的舊村址。據村民介紹,舊村落傍水而居,水豐魚肥,田地肥沃,林峰水秀。明清時期,「那屯前」大溪谷的舊日風光曾吸引了眾多徐陽文人雅客前來探幽避暑。
  • 上聯:古道西風吹瘦馬,歡迎賜下聯
    化用古人的句子出一上聯:古道西風吹瘦馬作者/肖連成(筆名,笑雨)出句:古道西風吹瘦馬 (肖連成)對句:簡釋:熟悉馬致遠《天淨沙.秋思》的友友們應該知道,這個上聯是來自這首小令其中的「古道西風瘦馬」這個句子,我著一「吹」字,化作一聯,歡迎感興趣的詩友、聯友們一展才華,奉賜下聯。總體來說,這個上聯出句不是很難,你想出對句了嗎?
  •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 描寫夕陽的詩句: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作品賞析  [寫作背景]一位遠離故鄉的遊子,流落天涯,在蕭瑟的秋日黃昏獨自漂泊。此曲正是以這樣的畫半輩子切入,表現了「秋思」。而此情此景應該就是作者當時的真實境況。  [註解]  昏鴉:黃昏時的烏鴉。  古道:古老荒涼的小道。
  • 古道西風瘦馬 到麗水括蒼看最美古道
    張韜 吳慧慧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的這一首《天淨沙.秋思》,不知在多少人的心間種下了「古道情結」。漫步在悠悠古道上,仿佛穿梭在時空之間,從塵封的歷史中走來,路過現在,又邁向未來。如果你也有「古道情結」,請隨我來。麗水既有被評選為「浙江十大經典古道」和「浙江最美森林古道」的括蒼古道,也有蒼嶺古道、畲鄉古道等其他經典古道,來麗水,遊古道,定不會讓你失望。
  • 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筆下的秋天,是一幅空茫寂寥的寫意畫
    每當秋風來臨之際,總是憂思湧上心頭之時。歷史的長河為後世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悲秋名篇。古人寫「秋思」的詞句中有兩篇堪稱經典,一為範仲淹的《蘇幕遮·懷舊》,一為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前者吐露了江南之秋的黯然銷魂,後者道出了塞北之秋的蒼茫雄渾。
  • 沙溪:這個「20年前的麗江」,卻是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避世古鎮
    的確,在雲南有宜人的氣候、美麗的風景、原生態的美食,更有遠離塵囂的慵懶,而毛線今天要推薦的,便是雲南為數不多寧靜的古鎮——沙溪鎮。沙溪鎮位於大理劍川縣東南部,距縣城32千米,地處大理、麗江、香格裡拉三大旅遊區之間,東南與洱源縣交界,西北與劍川縣彌沙、羊岑、甸南相鄰。居住有漢、白、彝、傈僳、納西等民族,其中白族為主要民族。
  • 你說:西風更烈,來不及吟誦古道瘦馬
    《念想……》文/柳舞西風你說鏡子圓了圓的腮邊又擠進一朵黃花你說衣帶寬了寬的無悔又多了一些尺碼你說西風更烈來不及吟誦古道瘦馬只剩下只剩下天空寂寞裝不滿被思念蹂躪紅腫了的彩霞……文/柳舞西風主編:柳舞西風編輯:半畝花田顧問:風舞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一幅行走的秋思圖
    《天淨沙• 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大致說來畫卷是這樣的:時已深秋,一位遠離故鄉的「斷腸人」還在天涯漂泊,他騎著一匹瘦馬,冒著寒涼西風在荒涼的古道上奔波,不知哪裡是他的歸宿。那糾纏著枯藤的老樹上,已經有烏鴉在那裡棲息。又到黃昏了,一條溪水從小橋下流過,小橋那邊的人家,依然不是他的家呀!
  • 中國的6個古道,難於上青天的蜀道在內!最後1個是成語典故!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在中國,有哪些美麗的古道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1、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絲綢之路上有夏特古道、烏孫古道、車師古道、樓蘭古道、蕭關古道等重要路段。2、茶馬古道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 西非紅海海岸。
  • 茶馬古道雕塑,文化內涵深厚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茶馬古道分陝康藏(川藏線)、滇藏線兩路。茶馬古道雕塑,馬駝貨物銅雕,馬幫人物雕像
  • 茶馬古道雕塑,在歷史久遠的茶馬古道上傾聽馬幫的鈴聲漸響
    說到茶馬古道,人們總會想到茶馬古道的古茶樹,湯色紅潤,香氣誘人,回味甘甜種種。殊不知其更要深刻的意義:它見證著中國乃至亞洲各民族間千百來因茶而締結的血肉情感;茶馬古道是民族遷徙的走廊,它為人類尋找永恆的家園提供了許多實證茶馬古道是佛教東傳之路;茶馬古道是世界文明的主要通道,在茶馬古道上,多元文化開始融合。
  • 走進這個京西古村落,體味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
    京西古道如一張大網橫縱門頭溝全境, 道路多而且長, 這些古道主要有商運道、 站在古道上放眼遠眺, 層巒疊嶂,西風如幕, 依稀馬蹄聲碎,情境交融, 悠悠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 《川藏·茶馬古道》:古道背夫的家國情懷
    舞劇《茶馬古道》,擷取川藏茶馬古道上特有的「背夫」形象,以上世紀30至40年代抗戰時期為背景創作。《川藏·茶馬古道》劇照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背夫們在峭壁上一步步「背」出了川藏兩地的血脈交融之道,用生命譜寫了民族團結、愛國奮進的華章。
  • 《雪中悍刀行》老黃就是一副古道西風瘦馬圖,他想在畫中添上什麼
    《雪中悍刀行》老黃就是一副古道西風瘦馬圖,他想在畫中添上什麼 | 文 三隻眼讀史《雪中悍刀行》裡寫到「古道西風,一匹骨瘦如柴的黃馬被拴在樹上,……幾隻黑鴉聒噪得讓人心煩。一個不起眼老頭兒慢悠悠從樹背後轉過來,繫緊褲腰帶,一臉無奈」,看到這裡,腦海中不禁勾畫出一副「古道西風瘦馬圖」,一如元代馬致遠的詩句,讓人揪心啊。一劍動四十州的劍九黃在北涼王府當了個馬夫,滿身的馬騷味,到老還缺了門牙。為了追求一位女俠,拋了打鐵的行當,從一個鐵匠成為劍道高手劍九黃,最後卻連一個村姑都看不上他,真是人生沒有最慘只有更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