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陳說石,今天來給大家分析一塊木那場口的翡翠原石,這是一塊種質較差的料子。就是拿來作為案例給大家分析一下,種質差的翡翠原石的皮殼特徵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看下圖,這一塊翡翠原石的皮殼看著,第一眼的感覺,就不是很好。怎麼不好法呢,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說說,第一,皮殼看著,是否有一種很疏鬆的感覺。如果你覺得是,那說明你對翡翠原石皮殼的緊松程度有了一定的認知。如果感覺不定,不知道是緊或是松,那說明你對翡翠原石的皮殼還沒有了解過。這就需要你多看,緊緻皮殼與疏鬆皮殼的對比。看多了,你就能找到感覺了。第二,可以仔細看著這一塊翡翠原石的砂粒都是較粗的,而且有種發泡的感覺,說明這砂粒也較疏鬆的,緻密度差。對於這麼皮殼的話,內部將會伴隨著很多的小細裂的。
好了,分析完了這皮過特徵之後,我們就可以判斷這一塊翡翠原石的種質是較差的,只能停留在豆種這個級別的了。那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塊翡翠原石在壓燈狀態下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看下圖,在原石皮殼不同部分壓燈下看,其表現都是不太一樣的。看第一張圖的話,光色泛黃,只有皮殼之色,這就說明了這一部位以下,會是一種偏白底的肉質。第二張,第三張,壓燈下,光色都會偏青色,說明這一部位以下,會是一種青底色的肉質。總體看來的光感幾乎都是差不多,沒有給人一種較強烈的感覺,也就是光感較渾濁。這也就說明了,種會是較嫩的。
好了,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塊翡翠切開以後會是怎麼樣子的?看下圖,可以看到這樣的品質的確較差,肉粗,棉多,底子差。整體的感覺就是很疏鬆,不緻密。但是有底色,這種的底色就是所謂的豆色。但是晶體顆粒很粗,晶體之間不緊密,種較嫩。對於這種豆色類型的翡翠原石,在市場上是很多的。這類型的特點就是種嫩,小裂多,棉多。做出來的成品,價值也不會高。當然,這一塊翡翠原石,有底色的部位的話,種水還是可以的,肉質也是可以的。但就只是一點點而已,並不會對整塊翡翠原石的價值有所提升。
最後,我們再來壓燈看看,都會有什麼樣的表現?看下圖,在壓燈下看,可見底色較濃。但是晶體顆粒較粗,但是看著光感好像不錯,這只是由於壓燈在這一塊翡翠原石肉質最好的區域。就是帶底色的部分。這一塊翡翠原石變種比較厲害,所以,可以看到邊緣的部分都是偏白的,而且水頭也很短,水分不足。這樣的子料子,我建議也不要去玩,其價值不高。但是對於學習來說,是有很大的學習價值的。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