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年一度亞洲杯,由於恰好安排在世界盃預選賽前進行,因而對亞洲足球最新的發展動向和實力變遷有著相當敏感的預兆意義。上屆亞洲杯於地處西亞的黎巴嫩舉行,東亞三強中日韓卻歷史性地係數打進4強,並由日本隊完成了奪冠使命,昭示著已經維繫20年的東西亞對峙局面發生了有利於東亞的傾斜。果然,2年後的世界盃上,韓國和日本大放異彩,而西亞兩大龍頭之一的沙特隊卻忝列32強之末,伊朗隊更早在預選賽階段就被淘汰。
剛剛結束的本屆亞洲杯小組賽階段的24場比賽揭示,亞洲足壇東風壓倒西風的大趨勢沒有改變,甚至更加失衡。但在此大背景下,西亞內部卻發生了劇烈的換位遊戲,原先屬於「第三世界」的約旦、巴林、阿曼包括伊拉克等小或弱國徹底顛覆了沙特等傳統強隊的領導地位。至於這場革命是否會衝擊整個亞洲足球大格局,即將進行的八強賽將給出初步的答案。
大治世:東亞領跑各大版塊
統計數據顯示,在小組賽階段總共24場比賽中,有7場賽事發生在東亞的中日韓與西亞的伊朗、科威特、卡達、阿聯、巴林、約旦和阿曼之間,東亞三強取得了4勝3平,進10球失2球的絕對優勢。這份統計數據或許與人們的實際感受不盡一致,在實戰中,東亞的優勢似乎沒有那麼大。比如,首輪比賽東西亞全面接火,東亞方面雖然取得了1勝2平的優勢,但實戰中,中國對巴林之戰打得難分難解,2比2的結果恰當地反映了場面的均勢。韓國隊大打攻勢足球,卻對約旦隊富有層次和彈性的防禦體系無可奈何,雙方互交白卷的結果顯然意味著韓國的失分。日本1比0戰勝阿曼隊的結果更具有欺騙性,全場比賽,名不見經傳的阿曼隊居然壓著日本隊猛攻,日本隊幸虧門將川口能活的超水平表演才保住勝果。隨軍的日本記者稱,這幾年還從沒見過日本隊在亞洲球隊面前這麼被動過,即使是對韓國。
然而,不管是一邊倒還是不佔優勢,比賽結果最具有說服力。東亞球隊能夠把優勢化為勝勢,又能在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取得理想結果,這本身就反映了這些球隊的成熟。這方面日本隊最具有代表性,儘管大部分主力都沒有來,但日本隊仍然表現了超強的駕馭比賽的能力,是列強中踢得最為放鬆的。難怪不論是亞足聯的專家還是博彩公司的操盤手,都把這支打折扣的日本隊視為奪冠的最大熱門球隊。
沙特隊與日本隊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且不說那些沒有來的主力是否真的具有強勁的實力,如果沙特還是一支傳統強隊的話,那就不會因為幾個人的進退而失去強者風範。現在的沙特隊,既無奈烏茲別克的牛皮糖,又扛不住伊拉克的生猛衝擊,因此沒有人會為它的過早淘汰而叫屈。烏茲別克是16強中惟一3戰全勝的球隊,這多少挽回了上屆亞洲杯被日本隊8球大敗所造成的名譽損失。但中亞足球是否會因此重新崛起,還存在很大變數,畢竟,區區3個進球就得到9分,且這3個球中的2個來自34歲的老將卡西莫夫的任意球,這樣的「崛起」顯得蒼白了點。
印尼隊首戰擊敗卡達隊,一時讓人以為鐵樹開花,隨著比賽的進行,人們才發現,這個難得勝利,只能說明西亞舊勢力確實衰得不輕,而不能表明東南亞球隊已經雄起。印尼3場比賽進3球丟9球,泰國更只進1球卻9次失守,東南亞足球的孱弱已無須言表,更甭談南亞足球了。
依託強大的綜合國力,藉助於職業足球聯賽,東亞足球越跑越快,甚至到了令其他地區高山仰止的程度。當然,所謂東亞足球,主要指的是日本和韓國,至於中國,雖然小組賽成績讓人滿意,比賽質量卻難說完滿,與日韓還存在境界性差距。
小亂局:西亞足球改朝換代
與其他地區足球格局的波瀾不驚相比,西亞足球可謂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此前,西亞的10來個國家,其足球水平和底蘊大致分為三個層次。沙特和伊朗是西亞的兩大代表性球隊,它們既領銜西亞各國與東亞足球的長期對抗,又包攬了亞洲足球的大部分榮譽。科威特、卡達和阿聯構成了西亞陣營中的第二方陣,它們間或取得一次亞洲冠軍或一張世界盃入場券,更多時候是對東亞球隊展開強硬阻擊。其他球隊歸入西亞的第三世界,通常在歷次大賽中扮演陪太子讀書的角色。
本屆亞洲杯,以巴林、約旦和阿曼這「西亞三小」為代表的弱勢力開始了全面顛覆西亞足球傳統格局的大革命,新生的伊拉克足球也被歸入弱勢群體中。據統計,在西亞球隊之間進行的5場比賽中,新勢力取得了2勝3平的優勢,而它們對抗東亞強隊的成績也普遍好於舊勢力。這些新勢力球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比如球員構成不僅年輕,而且整齊,不像伊朗等隊,球員間存在著年齡、資歷和理念等方面的巨大鴻溝。因此,「西亞三小」大都鬥志旺盛、富有團隊精神,整體性非常好。在比賽,它們並非一味採取弱隊打強隊慣用的防守反擊戰術,巴林對中國,阿曼打日本和伊朗,特別是伊拉克隊,幾乎每場比賽都與對手展開宏大的對攻戰,不僅讓世人徹底改變了對這些球隊的偏見,更為本屆亞洲杯帶來了一縷清新的空氣。
值得指出的是,「西亞三小」雖然國力微小,卻都聘請了來自歐洲的外籍教練。伊拉克隊雖然由本土教練指揮,根基卻是由德國人斯坦吉所奠定。在兩次洋教練下課事件發生之前,參賽的16支球隊中的12支都由外教執教或任顧問,但其效果卻不盡相同。有意思的是,下課事件都發生在沙特、卡達這些舊勢力球隊,而新勢力球隊的教練班子已經保持了兩、三年的穩定期。
亞洲足球需要歐洲傳教士來啟蒙和扶貧,但先進理念和方法要能根植於貧瘠的土壤,必須有合適的氛圍並得到悉心呵護。然而在亞洲的大部分地區,在急功近利支配下,人們迫切希望外籍教練能帶來陽光,卻使他們大都處於「被縛的普羅米修司」狀態,只有在那些小國,格哈裡、馬卡拉們才擁有自由的空間。或許,這就是西亞足球新舊勢力大換位的內在根源。(來源:體壇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