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序民,正其制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概括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這些顯著優勢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的根本保障,是「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也是堅定「四個自信」的基本依據。為幫助廣大讀者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會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進一步堅定製度自信,本報觀察版自今日起刊發「解碼顯著優勢」系列專版。今天刊發的3篇文章,圍繞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為什麼具有顯著優勢、如何在深刻認識顯著優勢中增強制度自信、怎樣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等問題進行探討。
深刻把握顯著優勢的根源(人民觀察)
陳金龍
核心閱讀
■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以及關於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的基本原理,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這是其具有顯著優勢的一個重要源泉。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好不好、優越不優越,中國人民最有發言權。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從13個方面系統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深刻揭示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為什麼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堅定製度自信,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要講清楚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源自何處。
源自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
從根本上說,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優勢源於理論優勢。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以及關於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的基本原理,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
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一科學理論告訴我們,在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中,要堅持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繫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黨科學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推進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正確分析矛盾,克服極端化、片面化,運用辯證思維,既明確必須牢牢堅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則,又部署推進位度建設的重大任務和舉措,堅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銜接,統籌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統籌制度改革和制度運行,堅持總結歷史和面向未來的統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創新的統一、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統一,從而讓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更加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
歷史唯物主義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這一科學理論表明,建設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要掌握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結合起來觀察,把社會基本矛盾作為一個整體來觀察,全面把握社會的基本面貌和發展方向。我們黨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引,讓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僅適應現階段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而且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趨勢,通過不斷完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推動社會生產力不斷向前發展,實現物的不斷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在堅持和完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我們黨牢牢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各方面制度和國家治理更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事實表明,正是得益於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才能實現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有機統一、科學性與人民性有機統一,從而具有顯著優勢。
源自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這是其具有顯著優勢的一個重要源泉。
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在幾千年歷史演進中,中華民族創造出燦爛的古代文明,形成了關於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例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操守,「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改革精神,等等。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形成和發揮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顯著優勢提供了深厚文化根基。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等,開創性地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制度。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帶領人民積極推進黨的領導體制和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軍事體制等方面的改革,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國家治理體系的活力和效率不斷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總結我國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的制度演變、制度創新,特別是深入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人民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實踐成果、制度成果,並將經過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方針政策上升為制度。同時,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把握新時代改革開放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這一新的內涵和特點,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深刻把握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發揮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顯著優勢提供了堅強保障。
源自深得人民擁護
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好不好,關鍵要從基本國情來認識,用實踐效果來檢驗,以人民感受來衡量。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好不好、優越不優越,中國人民最有發言權。
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國國家制度深深植根於人民之中,能夠有效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力。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深深植根於中國人民偉大實踐,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注重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切實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及時回應人民需求和關切。「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1952年的679億元、1978年的3679億元,增長到2019年接近100萬億元。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應變局、平風波、戰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機,長期保持國家政治和社會大局穩定。2018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實現全民醫保。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保障我國創造出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推動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體現了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體現了黨的群眾路線的豐富內涵,深得人民擁護,能夠最大限度地凝聚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黨治國理政的強大合力,因而具有顯著優勢。
時代在不斷發展,實踐在不斷深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不斷增長。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新時代國家治理的新任務新要求,只有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才能不斷發揮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並在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堅定製度自信。
(作者為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華南師範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顯著優勢強化制度自信(大家手筆)
顏曉峰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系統概括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本質內涵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成果,是在近代以來艱辛探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中、在我們黨帶領人民建立和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從根本上說,歸因於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為社會生產力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為社會活力增強提供廣闊空間。歷史和實踐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有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才能最大程度發揮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的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在歷史、國際、實踐的比較中增強的,是在人民的擁護支持中鞏固的,是在制度逐步完善、成熟、定型中提升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是堅定製度自信的基本依據。我們要在實踐中充分發揮這些顯著優勢,為制度自信夯實基礎、打牢根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就是從制度建設和制度實踐層面固本強基、堅定製度自信的過程。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在這一轉化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充分彰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顯著優勢充分發揮,制度自信也隨之增強。同時應當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尚未成熟定型,需要不斷發展完善。通過制度改革和制度創新激發制度活力,不斷賦予治理體系新的生機和活力,就能不斷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治理能力轉化為治理實效,又會成為堅定製度自信的新動力。
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要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和利益固化藩籬,加快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新時代改革開放能否取得成功,深層次體制機制矛盾和問題能否順利解決,直接關係到制度自信能否鞏固和增強。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為強大牽引,增強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自覺性,繼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必將不斷堅定我們的制度自信。
《決定》第一次系統描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圖譜」,對制度建設進行總體謀劃、系統安排,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必將大大促進我國國家制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提升與治理效能的增強。制度自信源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顯著優勢的最有力證明,也將為制度自信提供最有力支持。
制度自信的核心問題,是對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矢志不渝的信念,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不移的信仰。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黨作為百年大黨,如何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遠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如何實現長期執政,是我們必須回答好、解決好的一個根本性問題。」我們黨作為執政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途命運與黨的前途命運密切相關,必須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宏觀視野和總體構建出發回答好這個「百年之問」。《決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這賦予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建設以初心和使命這一靈魂,將黨的思想建設與黨的制度建設統一起來。
(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大學基地研究員)
激發制度活力 創造制度動力 形成制度合力
讓整個制度系統得到充分優化(大勢所趨)
宇文利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的根本保障所在,是「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所在。充分發揮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探索和開創的。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中排在第一位。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應對大變局、把握關鍵期,都需要充分發揮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尤其要把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發揮好。必須按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關于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重大部署,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完善黨領導各項事業的具體制度,包括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完善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健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制度,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是,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充分發揮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就要把制度和治理體系扎紮實實建立在社會生產、社會實踐的各個領域,貫徹落實到我國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著力處理好制度和治理體系內部組織結構、價值目標與功能耦合的關係,處理好結構優勢、功能優勢的關係,找到具體制度機制之間的結合點與平衡點,解決好不同制度機制之間協調配合問題,最大程度激發制度活力、創造制度動力、形成制度合力,讓整個制度系統得到充分優化、各項制度的價值功能得到充分發揮,不斷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充分發揮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習近平同志強調,「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要強化制度執行力,加強制度執行的監督,切實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事實證明,只有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強化制度執行力,加強制度執行的監督,才能充分發掘制度潛力、發揮制度優勢,推動中國之「制」更好轉化為中國之「治」。首先,發揮制度對發展目標的保障功能,以提升制度執行力確保發展目標如期實現。其次,依據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政策對治理實踐的規範、支撐、導向、引領和保障作用。再次,不斷提高領導幹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領導幹部是制度執行的主體,是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關鍵少數」。領導幹部要學好制度、用好制度,堅定製度自信,不斷提高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能力,努力提升執行制度的能力,帶動各方面共同努力,切實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讓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作者為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