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三國中的天才軍事家,為何結局悽慘?

2020-12-18 文史春秋錄

三國是一個璀璨的時代,這個時代裡誕生了關羽、張飛、呂布、周瑜、陸遜、張遼這樣的絕世名將,他們任意一人放在別的時代都能成為一方巨擘。自關羽這代名將相繼離世後,三國實質上也進入了大後期。這個時代魏蜀吳三方勢力都面臨著人才斷層的問題,蜀漢僅有姜維一個人撐臺面,東吳則有諸葛恪、陸抗支撐,曹魏則是司馬師兩兄弟,鄧艾、諸葛緒、鍾會等少壯派將領。最終曹魏靠著絕對的實力碾壓蜀漢、殲滅東吳完成統一。

很多朋友不理解,鄧艾作為親自攻滅蜀漢的將領,又對司馬氏忠心耿耿,按理來說結局應該很好才對。但實際上卻被夷三族,令人想不通!其實鄧艾固然有才也不會反叛,但他輸在了出身,或者說他輸給了時代。

鄧艾其人

鄧艾是荊州新野人,他出生的時代新野已經被曹魏奪走,曹操又下令將戰區的老百姓往北邊遷徙,所以鄧艾從小生活在南陽城外的移民區。因為資源分配不足,那個時代的移民區崇尚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孩子們從小就開始搶食,甚至搶衣服!鄧艾比較老實,患有嚴重的口吃,身體又非常弱小。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活下去,他靠的是腦力、眼力,而不是武力。

曹魏很喜歡從移民區徵兵,鄧艾長大以後順利成為一名士卒,因為看起來木訥又被安排去徵收、押運糧草。某一次曹魏士兵多向老百姓徵糧,鄧艾看不見和戰友起了爭執,最後被戰友圍毆。這一幕被路過的司馬懿看在眼裡,司馬懿覺得鄧艾應該是個不錯的苗子,打聽到鄧艾的身份後任命他做一個小官。

脫離士兵隊伍後,鄧艾發現大大小小的官員們都比自己有文化,特意模仿古人挑燈夜讀。他的做法很快被當地一個大戶欣賞,大戶出資供他完成學業,資助他很多書籍、用品。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鄧艾開始接觸兵法,每次去不同地方執行任務總會指著當地的地形說,假如我是個將軍,那我一定會在這個地方紮營,從這個地方地方攻擊絕對可以打勝仗!同僚都認為鄧艾開玩笑不以為然,鄧艾也不介意。

後來魏明帝曹叡召集天下智力商討如何提高國家糧食,鄧艾根據汝南地形、戰略價值寫下了一篇極其富有建設性的文章,司馬懿看到後再次想到了這個小人物,於是提拔鄧艾為汝南太守。鄧艾按照他的計劃實行,僅僅兩年時間,汝南當地的糧食收成翻番,司馬懿又任命鄧艾為兗州、豫州兩地的屯田都督,兩年時間後當地收成繼續翻番!司馬懿驚訝鄧艾的能力,隨即把他調任雍涼做南安郡太守,鄧艾也就是這個時候接觸軍事,成為司馬家的家臣。

因為司馬懿的信賴,再加上鄧艾早有軍事準備,一上任後果斷插手軍事,也沒人覺得不妥。蜀漢大將軍姜維曾經出兵隴西,雍涼都督郭淮認為姜維目標是西涼,只有鄧艾一針見血指出姜維要攻略南安郡,提前命人布防。幾日後姜維大軍果然到達安南城下,鄧艾因為早有防禦成功擊退姜維。戰後鄧艾成為郭淮副手,有調動兵馬的權力。第二年姜維繼續北伐,鄧艾得知消息後提前帶領魏軍駐紮在落谷上方,還沒等姜維反應過來鄧艾居高臨下攻打姜維,一戰殲滅2萬蜀軍,這也是姜維北伐以來損失最慘的一場戰爭。戰後鄧艾榮升為將軍、雍涼副都督。

洞察鍾會陰謀被殺

司馬昭掌權後開啟滅蜀之戰,由鍾會為主帥、鄧艾、諸葛緒為副帥共領18萬大軍伐蜀。鄧艾強攻下漢中,姜維只能退守劍閣。鍾會連續功劍閣不破士兵多有損傷,一度想撤軍。鄧艾認為蜀中精銳已經聚集劍閣,益州必定空虛!親自率領1萬士兵走陰平小道進入益州腹地,當場在綿竹斬殺諸葛瞻,寫信逼迫劉禪投降。劉禪不清楚鄧艾兵力,恐懼鄧艾兵鋒,果斷向鄧艾投降!

鍾會作為魏軍的主帥,被鄧艾拿下功勞自然不開心。再加上目前手上有18萬大軍,姜維手上也有6萬蜀軍,實際上已經掌握天下一半兵馬。野心膨脹的他打算在蜀地割據反攻曹魏。隨即動用武力抓捕鄧艾父子,寫信告訴司馬昭鄧艾父子叛變,後來擔心鄧艾路上跑路又派人將他殺害,也就在這時候司馬昭下令殺害鄧艾三族人。可憐這個曹魏最能打、功勳最卓越的大將竟然就這樣被夷三族,實在令人寒心。

出身平民沒人願意支援

鄧艾的死和鍾會有直接關係,但鄧艾家族被屠戮,則和時代有關係。要知道那個時代是門閥士族把控的時代,士族之間相互聯姻,推薦,你好我也好,一起壟斷朝廷。鄧艾能夠從一介平民逆襲成將軍,實際上是逆時代發展,早已經不被主流認可,只不過是當權者司馬懿刻意提拔鄧艾才沒人敢說。司馬懿死了,鄧艾的保護傘也就沒了。

還有一個就是他搶走了鍾會的功勞。鍾會是誰?他的父親是鍾繇,是曹魏三代重臣,連司馬懿都要給鍾繇面子。可以說那個時代除了司馬氏之外,就鍾氏最大! 鍾會明擺著搞死鄧艾,自然沒人幫鄧艾這個平民說話,更不會支援他,所以才有了這種悲劇。

小結

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鄧艾其實是很可悲的。他的軍事能力是後三國時期頂級存在,就這樣的人應該是一個國寶,把他供起來才是。但因為出身的問題成為了他的弱點,甚至是他的索命符!

僅僅因為出身問題就要抹殺一個功勳卓越的大將,這樣的時代該有多黑暗?突然想到了那句話,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鄧艾的能力就像這塊玉佩一樣,一個無權無勢的匹夫拿到了,那就要死。這不是能力強不強的問題,也不是匹夫有沒有罪的問題。而是那個時代病了!與其說鄧艾的死是被鍾會、司馬昭殺死,不如說鄧艾是被時代殺死。

相關焦點

  • 三國天才軍事家鄧艾滅了蜀國大功一件,為何結局會那麼慘?
    那麼三國天才軍事家鄧艾為何結局那麼慘鄧艾在戰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作戰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其偷渡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
  • 謀事者上,謀人者下,等待滅蜀功臣鄧艾的為何是個悲慘的結局
    引言:到了三國的後期,眾多良臣猛將的去世,戰場上少了不少謀士間的鬥智,也少了很多猛將的廝殺。但在三國鼎立的後期,鄧艾、鍾會、姜維間的戰場上鬥智鬥勇為三國末世譜寫了另一種精彩紛呈的歷史。有著非凡天分的軍事天才鄧艾是滅蜀的頭號功臣鄧艾喜歡軍事。每見高山大川,都要在那裡勘察地形,指劃軍營處所,遭別人譏笑也不介意。公元263年,曹魏皇帝曹髦不堪司馬昭大權獨攬,帶領宮中奴僕數百人想要誅殺司馬昭結果被反殺。
  • 鄧艾的逆襲之路,是如何從一個放牛娃成為一個軍事奇才的
    提起鄧艾,我們都知道他是三國後期最出名的三個當世名將之一。關於鄧艾的生平,也是一段有趣的故事,至於他在滅蜀戰爭中最後一場精彩的操作,更是被列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傑出的一例。鄧艾作為三國後期著名的軍事家,可以說在指揮藝術上是不輸諸葛孔明和司馬懿的。
  • 屯田有功的鄧艾,後來又在戰爭中建立功勳,最後結局卻很悲慘
    在古代中國的漫長歷史進程中,有過很多不同的發展時期。其中最著名、被後世的人了解最多的發展時期恐怕就是歷史上的三國時期了。這一時期的長度雖然還不到一百年,卻發生了太多太多的重要歷史事件,也出現了大量的歷史風雲人物,他們在這個亂世之中抓住了自己的機遇,成就了一番足以揚名於天下的成就。
  • 三國傳奇英雄鄧艾,出身平平,蜀漢卻栽在他手上
    或許了解的真的不多,因為這一個人物在三國演義當中的出場率並不高,而和《三國演義》內容恰恰相反的是,真實歷史上的鄧艾,真的可以說是強大的如同開了掛一樣,尤其體現在三國的中後期,當鄧艾的才能真正的被發掘出來的,幾乎所有人才真正的看清楚,原來還有這樣一個人物是如此的耀眼。
  • 蜀漢帝國滅亡終極解碼:鄧艾堪稱軍事天才,諸葛亮之子或為水貨?
    筆者認為,雖然馬邈剛剛經歷敗仗,損失慘重,但鄧艾同樣狼狽不堪。鄧艾縱然有神鬼難測的軍事能力,依靠那2000疲卒,怎麼可能攻下天險江油關?所以,馬邈的投降絕不是什麼「不得已」。強者運強,自古而然。馬邈不戰而降,使鄧艾絕處逢生。鄧艾的軍隊在此補充了給養,並把陰平小路的諸軍接到了江油,向成都進發。
  • 蜀國滅亡之後,鍾會鄧艾姜維三大天才,為何被衛瓘一舉全滅
    其中,還有一位特殊人物——衛瓘,以監軍的身份監督鄧艾、鍾會,代理鎮西將軍軍司,統兵一千人。蜀國滅亡之後,鍾會鄧艾出現異動,其中鍾會密謀造反,割據蜀國故地為王,但這兩人掌兵20餘萬,而衛瓘僅有一千兵馬,雙方兵力嚴重不對稱,為何最終衛瓘卻一舉除掉他們兩人?
  • 一位被世人遺忘的戰神,三國群英之魏國鄧艾
    不過其實在三國的歷史中,也是有著一位實力極其強大,但是卻由於身處魏國再加上缺少一定的普及而被遺忘掉的傑出人物,他就是三國後期的名將鄧艾。很多人也許對這位大將不是很了解,因而也就對他的成就缺乏了很多的認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三國後期的這位名將鄧艾。
  • 諸葛瞻率領的蜀漢御林軍,佔天時地利,為何敗給鄧艾兩千殘兵
    鄧艾偷渡陰平,攻克綿竹,諸葛瞻父子都戰死沙場。鄧艾率領一兩千疲憊之師,再加上新投降的蜀軍,戰敗了諸葛瞻所率領的大批御林軍,也是三國時期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了。那麼為何諸葛瞻打不過鄧艾的疲憊之師,這裡面究竟有著什麼原因?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鄧艾所率之師雖疲,卻都是精挑細選的精兵強將,戰意十足,士氣高漲。
  • 為何王睿與鄧艾做的同樣的事,結局卻天差地別?——三國那些事
    王濬說:「我害怕鄧艾滅蜀最後被殺的事出現在我的身上!不得不說啊。」 當初鄧艾奇計滅蜀,對眾人誇耀他的功勞,貶低其他將軍,被眾人所忌,最後被鍾會誣告為謀反,落得鄧艾極其餘子全部被殺。 鄧艾與王睿的做法,看似一樣,都是在不停的陳述自己的功勞, 不過結局卻有著天壤之別,鄧艾被殺,王睿卻升官。
  • 鄧艾成功偷襲成都後,都遭遇了什麼事?他的結局為何這麼慘?
    為什麼他的結局會這麼慘呢?出身低微,太尉賞識:鄧艾是三國後期的名將,他的出身非常貧寒,而且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隨母親成為屯田部民。但難得的是,鄧艾自幼家境雖然很差,但母親卻努力讓他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使他成為最有見識的放牛郎。隨著年齡的增長,鄧艾逐漸成為能文能武的青年。
  •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鄧艾篇(上)
    三國良將系列之鄧艾(上)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本期要講的人物,是三國後期最著名的將領之一,鄧艾。唐代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設廟祭祀,三國武將共有八位,其中魏國兩位,分別是張遼與鄧艾,可見鄧艾的歷史地位之高。
  • 三國名將鄧艾為什麼瞧不起對手姜維?
    紛紛擾擾的三國在名將鄧艾逼近成都的時候,精彩的舞臺就開始落下帷幕,落日的餘暉照耀這個三國時代的名將,散發著最後的光彩。大廳中的人群突然安靜,接著一陣哄然大笑,交雜的稱讚聲紛沓而來,主公的英明神武響徹大廳。當然也有一些有識之士陷入了沉思中,作為同時代分屬不同陣營的傑出名臣將才,鄧艾為什麼會看不起姜維呢?
  • 鄧艾——備受司馬懿提攜,最後結局悲慘竟是因為兒時的苦難!
    一直都覺得三國時期的歷史,有一種悲壯而有力量的獨特魅力,就好像是人類混沌初開之時的那種感覺,到處一片混亂與狼藉,但是在混亂與狼藉之中,卻又蘊藏著深深的有力的生機與希望。三國時期的亂,給了無數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翻身的機會,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蜀國的建國君主,劉備。
  • 鄧艾滅蜀之後就被處死,司馬昭為何這樣對他,而且無人替他伸冤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聊三國後期魏國大將鄧艾的故事。鄧艾這個名字我們可能都不太熟悉,他就是在司馬家族控制了魏國時期的大將,其中他最為出名的地方就是攻滅了蜀國。結束了近六十年來三國鼎立的局面,但就是這樣一個功勳卓著的人在滅蜀之後就被處死了,司馬昭為何要這樣對他呢?
  • 三國中,兩個經典的寒門名將就是呂蒙和鄧艾!沒有士族的支持!
    三國中,兩個經典的寒門名將就是呂蒙和鄧艾了。因為能力突出分別受到孫權和司馬懿賞識而建立卓著的功勳。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
  • 養牛的鄧艾,和鐘鳴鼎食的鐘會,三國末期,二士相爭的局面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似乎也為曾經波瀾壯闊的三國時代打上了一個句號。再很多人的眼中,有著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三國才是三國,他們走後,三國便不再有著往日的激情和。對於看《三國演義》的人是這樣,對於研究三國歷史的人也是這樣,諸葛亮的落幕,不僅僅是他個人了離開,更是一個時代的落幕。然而就在我們所有人都以為三國時代就要悄無聲息地進入司馬氏的時代,突生異變,鄧艾和鍾會這兩位魏國的士子,帶來了不一樣的結果。
  • 在三國中,鄧艾出謀偷渡陰平贏得蜀國,為何最終還被司馬昭賜死?
    在三國的時候天下紛亂,但天下總不會一直是分離的,在一次非常重要的戰爭中魏國還是滅掉了蜀國,從劉備去世之後這個結局也算的是大家都能預料到的,劉禪沒有才能遲早蜀國是要會在他的手裡面。小編認為,在魏國蜀國最後一場戰役之中鄧艾這個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當時魏國對蜀國兵分兩路發起進攻,鄧艾作為魏國的大將軍他負責西邊這條路,他這個人的作戰經驗比較多料到如果從陰平這個地方偷偷的直接到達涪城,蜀國的人肯定派人去救援涪城我們就能趁著這個好時機繼續發起進攻。
  • 鄧艾為何能進武廟?除了偷渡陰平外,此戰績在後三國時期僅他達成
    不得不說,此次出兵徵戰,司馬昭是經過了仔細的研究,畢竟當時由於蜀漢內部的內寵黃皓與右大將軍閻宇勾結,導致姜維往沓中,為此,司馬昭打算用鄧艾鉗制住姜維,讓諸葛緒斷陰平橋,切斷姜維後路,同時用鍾會進攻沒有蜀軍主力的戰略要地漢中。如此一來,魏軍既可以圍困姜維,讓姜維無法返回漢中,導致漢中空虛,魏軍可就此佔據漢中,以避免消耗糧草與士兵強行攻關。
  • 鄧艾滅掉蜀國功高蓋世,堪稱一代名將,為何卻身死族滅?
    三國後期,雖不似群雄逐鹿之時群星薈萃,但其中卻也不乏柱石之才;而其中魏國大將鄧艾更是其中翹楚;鄧艾治軍嚴整,將才卓越。鄧艾一生北化匈奴,南敗文欽,偷渡陰平,滅蜀挫吳,可以說是魏國後期最閃亮的將星。但他最終卻被人陷害而死,家族也遭受連累,為何一代名將會慘遭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