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服務業發展 提升人民幸福感 住建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服務業...

2020-12-19 環球網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推進基於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補齊居住社區服務短板,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滿足居民多樣化多層次生活服務需求,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六部門發布《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的意見》。意見全文如下:

一、構建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

(一)明確平臺基礎功能。廣泛運用5G、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對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連結各類電子商務平臺。以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為支撐,打造物業管理、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應用,構建居住社區生活服務生態,為居民提供智慧物業服務。

(二)支持物業服務企業建設平臺。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工作規劃,加強平臺建設工作指引,在統一物業管理服務規範的基礎上明確數據共享標準,促進物業服務行業資源整合。引入政務服務和公用事業服務數據資源,利用CIM基礎平臺,為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提供數據共享服務。支持物業服務企業聯合建設通用、開放的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降低平臺建設運營成本,提高服務資源整合能力。鼓勵大型物業服務企業開放自有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功能,拓展服務範圍,為中小物業服務企業提供平臺支撐和技術支持。引導各類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加強與電商、科技、金融、快遞等第三方平臺互聯互通,實現資源對接、互補。利用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對物業服務企業及其從業人員進行信用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加強信用管理和信用評價,規範物業服務企業經營行為。

(三)保障平臺安全運營。嚴格落實網絡和數據安全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採用國產密碼技術,增強安全可控技術和產品應用,加強日常監測和安全演練,確保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網絡和數據安全。規範與第三方平臺合作,在數據安全、應用安全、網絡安全、應急處理等方面,制定安全管理策略,實現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計算資源和數據資源的有序共享。全面建立隱私數據保護機制,保障用戶知情權、選擇權和隱私權。

二、全域全量採集數據

(四)採集物業管理數據。以加強城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大力推進居住社區物聯網建設,對設施設備進行數位化、智能化改造,補齊數位化短板。對設施設備賦予唯一識別碼,運用傳感器、全球定位、射頻識別、紅外感應等裝置與技術,全面感知、識別和記錄水、電、氣、熱、安防、消防、電梯、水泵、照明、管線、變壓器等設施設備運行數據。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實時記錄物業服務動態信息。對物業服務基礎資料和檔案進行全面數位化。

(五)共享公共服務數據。通過數據集成、應用集成和平臺集成等技術手段,推動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與各類政務服務平臺、公用事業服務平臺相關資源、信息和流程的協同和共享。充分利用數據交互成果,為住房公積金、住房保障、就醫、就學、養老、供水、供電、供氣、供暖以及社區警務等各種應用場景提供動態需求信息。

(六)優化數據資源管理。依託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對多主體、多來源、多應用、多服務產生的數據進行全周期系統化管理。優化數據組織方式,按照用途、用戶、權限等維度對數據封裝打包,進行分布式文件存儲。鼓勵物聯網設備製造企業按照統一標準接入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並與CIM基礎平臺、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各類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實現便捷數據交互。

三、推進物業管理智能化

(七)推動設施設備管理智能化。提高設施設備智能管理水平,實現智能化運行維護、安全管理和節能增效。通過基於位置的服務(LBS)、聲源定位等技術,及時定位問題設備,實現智能派單,快速響應,提高維修管理效率。通過大數據智能分析,對消防、燃氣、變壓器、電梯、水泵、窨井蓋等設施設備設置合理報警閾值,動態監測預警情況,有效識別安全隱患,及時防範化解相關風險。監測分析設施設備運行高峰期和低谷期情況,科學合理制定設備運行時間表,加強節能、節水、節電控制,有效降低能耗。

(八)實現車輛管理智能化。加強車輛出入、通行、停放管理。增設無人值守設備,實現掃碼繳費、無感支付,減少管理人員,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車輛通行效率。統籌車位資源,實現車位智能化管理,提高車位使用率。完善新能源車輛充電設施,方便綠色出行。實時監控車輛和道閘、充電樁等相關設施設備運行情況,保障車輛行駛和停放安全。

(九)促進居住社區安全管理智能化。推動智能安防系統建設,建立完善智慧安防小區,為居民營造安全的居住環境。完善出入口智能化設施設備,為居民通行提供安全、快捷服務。根據居民需要,為兒童、獨居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必要幫助。加強對高空拋物、私搭亂建、侵佔綠地等危害公共環境和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分析,及時報告有關部門,履行安防管理職責。

四、融合線上線下服務

(十)拓寬物業服務領域。鼓勵物業服務企業依託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發揮熟悉居民、服務半徑短、響應速度快等優勢,在做好物業基礎服務的同時,為家政服務、電子商務、居家養老、快遞代收等生活服務提供便利。發揮物業服務企業連接居住社區內外的橋梁作用,精準掌握居民消費需求,對接各類供給端,通過集中採購等方式,為居民提供優質商品和服務。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促進物業服務企業由物的管理向居民服務轉型升級。

(十一)對接各類商業服務。構建線上線下生活服務圈,滿足居民多樣化生活服務需求。連接居住社區周邊餐飲、購物、娛樂等商業網點,對接各類電子商務平臺,為居民提供定製化產品和個性化服務,實現家政服務、維修保養、美容美髮等生活服務一鍵預約、服務上門,豐富生活服務內容。通過在居住社區布設智能快遞櫃、快件箱、無人售賣機等終端,發展智能零售。

(十二)提升公共服務效能。推進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與城市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對接,促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向居住社區延伸,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對接房屋網籤備案、住房公積金、住房保障、城市管理、醫保、行政審批、公安等政務服務平臺,為政務服務下沉到居住社區提供支撐。對接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醫療、教育等公用事業服務平臺,為居民提供生活繳費、在線預約等便民服務。鼓勵物業服務企業線下「代跑腿」「接力辦」,助力實現公共服務線上「一屏辦」「指尖辦」。

(十三)發展居家養老服務。以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為支撐,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通過線上預約,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保潔、送藥等生活服務。對接醫療醫保服務平臺,提供醫療資源查詢、在線預約掛號、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醫保信息查詢、醫療費用報銷等醫療醫保服務。加強動態監測,為居家養老提供安全值守、定期尋訪、疾病預防、精神慰藉等服務,降低老年人意外風險。

五、推進共建共治共享

(十四)加強黨組織對物業工作領導。依託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加強社區黨組織對物業工作的領導,促進黨建引領下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協調運行機制有效發揮,推動物業管理與基層治理的深度融合。通過「指尖上的黨務」促進社區黨建工作。

(十五)促進城市管理下沉。對接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實現城市管理進社區。暢通居民投訴舉報網絡渠道,結合城市管理線下執法,有效治理私搭亂建、侵佔綠地、亂堆亂放、張貼小廣告等違法違規行為。把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作為城市管理政策宣傳、政策解讀、信息發布、輿論引導、執法結果公示的重要窗口,方便居民開展政策諮詢、提出政策建議、實施政策監督,增強居民對城市管理工作的認同和支持,推動居民參與城市管理,營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良好氛圍。

(十六)發動居民共建共治共享。通過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調動居民參與居住社區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網上議事廳」,引導居民參與互動,不斷完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暢通電子投票渠道,對重大事項進行表決。公開利用業主共有部位開展停車、廣告、租賃等經營收支明細及入帳情況,以及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使用及結存信息,接受居民監督。組織居民開展線上線下形式多樣的居民互助、鄰裡守望活動,共同締造美好家園。

六、加強領導統籌推進

(十七)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省級住房和城鄉建設、工業和信息化、公安、商務、衛生健康、市場監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完善協作機制,細化職責分工,建立保障措施,指導各地推進物業服務企業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各地要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各方力量,整合利用已有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整體謀劃、系統推進,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

(十八)分期分批組織實施。按照先試點探索、後全面覆蓋的模式,區分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和老舊小區等不同類型,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綠色社區創建、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等工作,以點帶面、分類推進,逐步提高物業服務智慧化水平。2021年,各省(區、市)選擇部分基礎條件較好的城市開展試點。在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總結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經驗,加快推進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實現居住社區生活服務線上線下融合,推動城市提質增效,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商務部

衛生健康委

市場監管總局

2020年12月4日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評論員:提升家政服務業規範化職業化建設水平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提升家政服務業規範化職業化建設水平(評論員觀察)居民健康意識和消費理念逐步升級,健康監測、居家護理新手段新模式新產品不斷湧現,推動家政服務朝著精細化、專業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如何提升家政服務業規範化、職業化建設水平,成為一道現實課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我國生活性服務業需求激增。我國目前有2.54億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4000多萬失能、半失能老人。在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的背景下,養老看護、康復護理服務等需求日益增長。
  • 沐風櫛雨發展路 服務業領航新時代
    江蘇服務業規模總量持續攀升、綜合實力不斷增強、行業結構不斷優化,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服務生產和造福民生作用凸顯,有力地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一、規模總量穩步提升,發展成為第一大產業新中國成立70年,是服務業快速成長的70年。經過70年的發展,經歷萌芽成長、調整起步、啟動發展、穩固發展、深化突破和結構優化六個階段,江蘇服務業發展進入新時代。
  • 中國服務業發展分析:2017年服務業佔GDP比重超五成
    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0%,高於全國GDP增長1.1個百分點,連續5年增速高於第二產業。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比上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今年1-2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8.0%,比上年12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快0.8個百分點,服務業繼續領跑國民經濟增長。
  • 大竹縣服務業發展大會召開
    11月27日,大竹縣服務業發展大會在縣群眾文化藝術中心召開。市商務局局長熊長虹,縣委書記李志超出席並講話。縣委副書記、代理縣長何長華主持會議。會上,與會人員觀看了大竹縣服務業發展專題片。李志超、熊長虹、何長華等向獲得促進服務業發展的鄉鎮、部門、商會、協會、服務業企業代表授牌頒獎。李志超指出,近年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把推動服務業發展作為抓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關鍵抓手,搶抓機遇爭主動,蓄勢突破提能級,奮力開創了全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 居民生活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內容是什麼?
    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完善政策促進體系,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引導居民生活服務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發展能力。堅持重點突破和統籌協調相結合。針對居民生活服務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環節,創新支持方式,探索新的發展途徑,著力解決制約居民生活服務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統籌推進居民生活服務業區域、城鄉、行業和業態間協調發展。
  • 《2020北京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發展報告》發布
    7月28日,在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主辦、北京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協會承辦的新基建引領北京軟體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了《2020北京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發展報告》,詳細解讀過去一年中,北京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所取得的進步和成果,為新基建、新消費同頻共振下共謀軟體產業發展之道提供了高價值參考,引起了業界的熱烈反響。
  • 以深化服務業開放合作促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強調「大力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全球創新要素,深化對內對外開放,吸引跨國公司設立區域總部」等。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是我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現代服務業新高地的重要保障。
  • 杜希雙:服務業發展提質增效
    2019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強化「六穩」舉措,大力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新動能持續壯大,幸福產業蓬勃發展,服務業發展潛力不斷釋放。
  • 《廣州市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意見》新聞發布稿 - 廣州市人民...
    為加快我市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經市政府同意,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聯合出臺了《廣州市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三個方面的情況。一、制訂出臺《意見》的背景一是發揮市場配置人力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 如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聚合部門職能 助推服務業發展
    2015年,新組建後的如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按照實現服務業經濟提速、比重提高、結構提升的發展目標要求,以促發展、推轉型、保質量為要求,聚合部門職能助推全縣服務業提速發展。一是制定發展規劃。廣告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創意經濟中的重要產業。
  •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 推進農業「接二連三」
    通訊員 鄧磊 攝核心提示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需加快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市,推動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推進農業「接二連三」,提升產業體系綜合競爭力。今年,重慶將堅定不移推動大數據智能化創新,抓好智能產業、智能製造和智慧城市發展,推動支柱產業升級換代,增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推進先進位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
  • 再開放推動營口服務業創新發展
    營口是全國46個「流通領域物流示範市」之一,營口是國家財政部、商務部「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市」,這意味著營口發展服務業的環境日趨優化、區位優勢凸顯。  疊加的「示範」、「試點」眷顧下,營口市委、市政府堅定地把推進服務業創新發展作為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大舉措。
  • 宜賓市服務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當前,宜賓交通人正按照「一機場、一港口、一水道、六鐵路、六高速」的總體要求,全力打造長江上遊川滇黔結合部綜合樞紐而努力奮鬥,這也為宜賓發展物流和現代服務業創造了良好的先決條件。市、縣兩級統計部門要抓住經濟普查的有利機遇,加強服務業統計。靈活運用調查方法,儘量滿足多方要求,為制定服務業長遠規劃和相關政策以及宏觀調控提供客觀依據。對於重點行業的統計調查,要進一步加強與幾個大主管部門和翠屏區統計局的溝通交流,定期召開重點行業培訓會,規範被調查單位的統計基礎工作,提高統計業務水平,共同推動重點行業統計監測工作再上新臺階。
  •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提升社區物業服務水平促進現代物業服務業...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推進「兩聚一高」新實踐和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把服務居民、造福居民作為物業服務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提高居民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為目標,以提升居民滿意度為根本,通過強化法治建設和行業監管,推動物業服務專業化、標準化、優質化,加快實現物業服務行業從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物業服務管理水平和行業發展水平
  • 內蒙古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擴大文化創意消費市場規模
    我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規模小、功能弱、水平低,對工業化和農牧業現代化發展的支撐性不強。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深入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重要舉措,也是有效激發內需潛力、擴大社會就業、改善人民生活的客觀要求。
  • 以高質量生活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
    服務消費支出比重上升是經濟社會發展、人們生活品質上升和社會文明程度提高的表現形式。高質量發展生活服務業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的產業基礎。第一,依託現代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和數位技術,通過打造網際網路+旅遊、智慧旅遊、數字景區等手段提升旅遊業能級;以數位化、融合化、個性化和本土化為原則導向高質量發展文化服務產業,促進健康向上的文化服務消費,涵養社會文明,提升人民身心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 後小康社會推進農業農村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也有利於帶動農村培育便民生活圈、完善服務圈、繁榮商業圈、優質就業圈和活躍創業圈,夯實農村民生保障,提升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影響仍在發酵並呈現較大的不穩定不確定性。為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要把發展農業農村服務業放在突出地位,藉此推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發展農業農村服務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 嘉興南湖區部署服務業發展目標任務
    原標題:南湖區部署服務業發展目標任務   3月22日下午,嘉興南湖區召開服務業工作會議,分析研究當前全區服務業發展形勢,謀劃部署下一步如何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區委副書記、區長徐軍,副區長蔡立新等參加會議。
  • 北京91條政策工具助力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北京11月24日電 (記者 鮑聰穎)為服務北京市企業更好地在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戰略機遇下發展壯大,進一步推動北京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在總結第一批政策工具指南經驗的基礎上,聚焦金融服務業、科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商務服務業
  •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甘肅省「十二五」服務業發展規劃的...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推進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重要時期,為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服務業繁榮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根據《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甘政發〔2011〕21號),特制定本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