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多忙記得給父母打個電話,記得常回家看看。
01
今天的熱搜是有個新聞對我感觸很深,99歲的曹爺爺像個孩子一樣對著鏡頭啼哭:「自己有四兒兩女,一直以來,夫妻倆都住在大兒子的空房子裡。之前孩子們先後請過六七個保姆來照料生活,但自己和老伴都不滿意,直到2年前請到了胡女士。後來子女聽到一些傳言將保姆強辭了。」
曹爺爺教師出身,還是書法名家,經濟獨立,保姆費由他自己承擔。因為滿意,老人主動給保姆漲了工資。去年曹爺爺做手術,還額外給了8000,以防萬一。
今年3月,曹爺爺的老伴先走一步。老人好不容易走出悲傷,前不久,大兒子突然把保姆回掉了!曹爺爺:老伴兒死掉,保姆也辭掉了,四五天了,我一生沒有這麼孤獨,到揚州來沒有過過這個日子。
曹爺爺說,他找其他兒孫想把保姆請回來,不料遭到反對。
為什麼曹爺爺家人一定要辭退保姆啦,據說是聽到鄰裡之間傳出一些風言風語!
曹爺爺的家人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現在的確有一些心懷不軌的人利用老人的孤獨套取老人的財產。但是曹家的子女還是該坐下來好好商量,拿個章程。畢竟,老人開心、樂享晚年,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為了孩子付出一切甚至生命,如果年老體衰了,想要的不過是家人的陪伴。
02
龍應臺在《目送》裡寫到她在機場送兒子,等待兒子登機前的回頭一瞥,但卻始終沒有等到。
於是漸漸的明白了「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當我們只留給父母一個背影的時候,是否也想過,日後我們老去,我們的子女可能也只會留個背影給我們...
曾經看到一則消息,如今還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安徽一名獨居老人不慎摔倒,無法起身,不會說話,就這樣光著身子攤在陽臺上,吃力地敲打洗臉盆求救,4天後才被人發現。
而他住在同城的子女,已經20多天沒有回家,也沒有一個電話。
我無法想像,老人該有多絕望,如今炎熱夏季,白天溫度超過30度,晚上寒露溼重,這4天對他來說,一分一秒都是煎熬。
所幸,這位老人命大,雖然說兒女雙全都不及一個盆管用,但終究是獲救了。
而有的老人,就沒那麼幸運了。 那位寫好遺書從容赴死的南京奶奶,兩個月後才被鄰居發現。
像這類令人寒心的事件,從來就不是個例。
小的時候,總有一種錯覺,覺得父母生來就是那時我們看到的樣子,他們沒有當過兒童,也不會變老。
而殘酷的現實是,我們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父母的衰老,有時只需要一個瞬間。當父母漸漸老去,他們突然戴上老花鏡,腰也變得佝僂起來,走起路來慢吞吞的,烏黑的頭髮一大半成了花白,再也沒有往日的意氣風發了。
當父母老了,身體和智力漸漸下降,絮絮叨叨重複一件事,請耐心聽他們說;父母連智慧型手機都不會用時,請耐心教他們;父母生病了,住院了,請侍奉在旁......一如往昔父母對待兒時的我們。
包容老去的父母,就像兒時父母包容你。 03
有個作家曾感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世上最傷感的事,大概就是父母傾盡一切撫養我們長大,而我們只能望著父母老去的背影,漸漸遠去。
茫茫世間,每個人都是孤獨地來去。如今老齡化已成為社會常態,老人為孩子付出了一卻,也請孩子善待老人。
人生尚可之時,多帶父母出去走走,多帶他們去見識這個世界,不是在你有充分時間的情況,也不是在你有足夠金錢的時候,而是在你人生尚可之時。
趁父母身體還健康,腿腳還靈活,多帶父母出去走走。
作為兒女,能給父母付出愛的時候,請不要吝惜,因為他們,才是你們今生最大的債主。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別讓父母在生命最後的時光苦苦等待。「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最大的憾事,趁父母尚在,常回家看看,告訴他們:「您養我長大,我陪您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