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017年爆款劇井噴之後,2018年的劇集市場,顯得冷清。6月就要來了,卻還沒有誕生現象級劇集。哪怕是戲骨聚集、受到很多觀眾認可的《愛情的邊疆》《和平飯店》等,都遠未達到爆款的標準。新京報記者盤點2014年至2018年的熱門劇,即網站播放量破百億,電視臺收視率破1的劇集,從數據的角度來看2018年爆款劇稀缺的原因。
2014年的《武媚娘傳奇》開創了網臺聯動爆款劇的先河,韓式平眉妝容、服裝造型的後期特效、瑪麗蘇質感極強的劇情,在網絡引發了大量話題和熱議。隨後的《羋月傳》《錦繡未央》等劇都是這種路線。《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孤芳不自賞》等劇則稍有差別,雖然女主角的瑪麗蘇光環依舊,但男主角的存在感也極強。
2018年原本有兩部該類型的重磅劇集,周迅主演的《如懿傳》和範冰冰主演的《巴清傳》,這兩部劇年初就屢次傳出要播的消息,但5個月過去了,仍然沒有任何定檔消息。
知名劇評人李星文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對劇集來說,只有網臺雙屏播出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近些年真正的爆款都是雙屏播出。但具備購買能力的五大衛視受限於黃金檔古裝劇配額的規定,難以消化所有該類劇集。
開年至今,五大衛視播出的古裝劇寥寥無幾。北京衛視的《琅琊榜之風起長林》,收視平平。《烈火如歌》成了網播劇,播放量沒破百億。
雖然古裝、玄幻劇在百億點擊量俱樂部中一騎絕塵,但從整體數據看,都市劇並沒有太落下風。2014年至今的17部爆款劇中,古裝、玄幻和現代都市的劇集數量分別是9部和7部,現代題材也有《人民的名義》這種收視率高達3.661的現象級劇集。
2018年的兩部爆款劇《戀愛先生》和《談判官》也都是現代題材劇集。但縱向對比所有現代題材爆款劇的搜索熱度不難發現,《戀愛先生》和《談判官》在爆款劇中也處於劣勢。《談判官》的微博指數雖然處於領先,但話題多是關於黃子韜和楊冪兩位流量主演。而此前的現代題材爆款劇,大多引發了針對相關社會議題的討論。《人民的名義》不用說,引發了涵蓋面極廣的討論。《歡樂頌》系列則引發了關於貧富、階級、原生家庭等諸多話題的討論,以情感為主線的《我的前半生》,引發了女性奮鬥的討論。
而《戀愛先生》和《談判官》均受到了「劇情、人設過於懸浮,不接地氣」的批評。從觀眾的批評中不難看出,曾經一度流行的偶像劇瑪麗蘇模式,已經越來越難以取悅當下的觀眾。現代題材劇集如果不能突破「懸浮」的難關,恐怕難以誕生真正的現象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