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懂《瓦爾登湖》,看了美國課本講的方法,閱讀很簡單而……

2020-12-16 李秀筆記

多讀書,讀好書。大家好,歡迎閱讀我的文章:

《瓦爾登湖》是本很出名的散文集,在美國有「聖書」之稱。不僅中學課本裡面收錄有《瓦爾登湖》的節選,全書也是全美學生的必讀書目。自2016年開始,我國清華大學將其與錄取通知書一起贈送新生以後,《瓦爾登湖》更是受到學界追捧。

對《瓦爾登湖》的閱讀深度,文學愛好者們可謂評價不一。有人讚賞,也有人說,這書讀起來,好不容易讀了十分之一,才發現第一篇散文竟然只讀到一半!(註:全書共18篇散文)

對此,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美國課本講的方法

我曾經也覺得《瓦爾登湖》這書簡直,簡直了!直到有一次讀到了美國課本講的方法,那是一本美國的普通中學課本,其中有瓦爾登湖的第二篇《住處與目的篇》的片段節選,以及閱讀引導。

在閱讀引導中,首先要求讀者了解梭羅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快速現代化的時期。第二要了解梭羅的觀點,人類需要簡化自己的生活,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第三著重說明了梭羅的寫作風格和寫作目的,其寫作風格和寫作目的與一般作者有所不同。

梭羅的寫作風格

梭羅的寫作風格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段落組織方式:描述人們生活方式——提出一個問題——思考——結論,繼續描述人們生活方式——提出一個問題——思考——結論,再繼續描述人們生活方式——提出一個問題——思考——結論,由此重複循環,直至達到高潮(思維的頂點)。

文中幾乎任何一個段落,都有許多個這樣的問題組成。每一個問題,都能讓人琢磨好久。而大多關於人生的問題,可能並沒有確定的答案

梭羅的寫作目的

寫作風格其實是由寫作目的決定的,為了達到他的寫作目的,梭羅才採用了上述的寫作風格。梭羅的寫作目的,是讓人們對自己生活方式進行思考,感受當下。也就是說,他提出的那些問題,是需要人們在人生中慢慢思考的,不是讀一下就過去了。

出於讓讀者思考的目的,文中還使用了大量的雙關,甚至一個詞的多個不同意思。比如第一篇的英文名稱為Economy,其意思有多個。文中既有作者的林中生活收入-支出經濟帳目,也涵蓋了作者提倡的簡樸的生活態度,更是在開頭就開始講述人生的經濟學意義,人生的富足在於精神還是物質。

結語

基於上述美國課本的方法,再重讀《瓦爾登湖》,終於恍然大悟。在梭羅的時代,由於社會的快速變化,其主要講述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問題。因此讀書時,先由每篇散文的標題入手,了解每篇文章梭羅的主要觀點,包括人生和自然兩個方面的內容。然後,在心靈寧靜的時候,深入思考,感受寧靜,感受自己的心,尋找我們自己的瓦爾登湖

這書,哪裡是用來讀的!仔細想想,人類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經典名著,哪部又不是用來思考和感受的呢?

▲參考資料:1.《瓦爾登湖》英文原著 2.美國中學語文課本

歡迎關注、點讚、轉發。

相關焦點

  • 《瓦爾登湖》,需要重生的閱讀
    今天很多人說三生三世如何,1928年沈從文就說:知道你會來,我會等。後來他又說:我就這樣一邊看水一邊想你。這樣的概念,一代人接著一代人都會傳承下去,打動人的內心。有了《瓦爾登湖》,很多人說讀不懂。雖然我曾經用「閱讀《瓦爾登湖》需要讀者接受過良好的教育」這樣的一句話來做引領,卻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對人們負債的批判,是經濟預言還是講述歷史
    《瓦爾登湖》作為一本「非虛構」作品,梭羅也在開篇就重點強調了,他寫的都是真實的,並非杜撰或道聽途說。這段敘述,說明當時美國人面臨的負債問題確實嚴峻!「我們都知道」這句話,說明當時的人們生活艱難,是件眾所周知的事,而且像「過去」一樣。而艱難的原因,來自負債。
  • 最後陪伴海子的書:讀懂《瓦爾登湖》,才能真正讀懂「面朝大海」
    如果要想讀懂《瓦爾登湖》,就要先了解它的作者亨利•戴維•梭羅身上的三個標籤,自然主義、極簡主義梭羅出生在19世紀上半葉,他所處的年代正是美國經濟由農業時代轉型於工業時代的初期,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盛行,而快速的開發也造成了環境的汙染以及對於自然的遺忘。原本就熱愛自然的梭羅,在這種環境的充斥下,反而像現代人一樣更加嚮往田園生活。
  • 經典閱讀:《瓦爾登湖》的精神內核
    《瓦爾登湖》的精神內核 文三曉 要讀懂一本書,既要讀懂它所產生的時代,也要讀懂作者的經歷!從這個意義上講,《瓦爾登湖 》既屬於梭羅也屬於19世紀的美國。在一個即將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時代裡,田園牧歌和安貧樂道是對資本主義社會崛起的反抗,在工業文明的滾滾洪流中,瓦爾登湖就像一小塊世外桃源一樣守護著自由的理想,田園牧歌總是能打動人類內心沉寂已久的心弦,這種共鳴來自於人類對工業文明的排斥和厭惡!
  • 讀懂了《瓦爾登湖》,你就讀懂了梭羅
    導語:《瓦爾登湖》這本書是19世紀美國散文學家梭羅寫的,19世紀的美國正處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物質飛速發展,人的思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有代表意義的就是「超驗主義」的出現,它的核心觀點是人能超越感覺和理性而直接認識真理,認為人類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個縮影。
  • 讀懂了瓦爾登湖,你就讀懂了梭羅
    導語:《瓦爾登湖》這本書是19世紀美國散文學家梭羅寫的,19世紀的美國正處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物質飛速發展,人的思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有代表意義的就是「超驗主義」的出現,它的核心觀點是人能超越感覺和理性而直接認識真理,認為人類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個縮影。
  • 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靈魂所需,每人心中的瓦爾登湖風清月朗
    ,看湖水微瀾,和鳥獸作伴。《瓦爾登湖》講的其實就是梭羅的一場生活實驗。1845年7月4日,他獨自一個人搬到了瓦爾登湖畔,開始過一種遠離塵囂、離群索居的簡單生活。他得以獲得大量閒暇,用來閱讀、寫作和欣賞瓦爾登湖的風光。他在這裡住了兩年兩個月零兩天,《瓦爾登湖》記錄的就是他這段時間的生活和思考。他說:「你能從圓心畫出多少半徑,生活就有多少種方式。」「人們交口稱讚和認為成功的生活,無非是生活的一種而已。
  • 讀懂梭羅的《瓦爾登湖》,林中隱居,僅有對自然的熱愛是不夠的
    梭羅,不僅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哲學家,其哲學思想在美國的影響力,甚至大於愛默生,因為梭羅更是一位實幹家,廣受人們的熱愛。梭羅以瓦爾登湖畔的林中生活驗證了超驗主義,某種意義上看,可以認為他掌握了真理。初讀《瓦爾登湖》,經常會被梭羅優美的自然景色描述所吸引。湖水非常美麗,變化著七彩的顏色;鳥兒在唱歌,魚兒在水中遊蕩泛起漣漪。再讀此書,會發現這些自然風光的描寫只是整個《瓦爾登湖》一部分,除自然觀察外,對於社會的批評和哲學思想才是本書的重點內容。《瓦爾登湖》中讀上去難懂的部分,也正是梭羅對社會的批評,以及其哲學思想。
  • 《瓦爾登湖》中的閱讀觀 | 章魚讀書群出品
    ,讀的時候簡單容易讀過之後就什麼都不記得了,因為這些知識和信息沒有於你腦中的其他信息產生連結,游離的散點是遺忘的重災區。,谷歌去理解,當時也質疑過自己的方法,因為見效慢,是不是在閉門造車呢? 知識的積累從閱讀到思考再到輸出才是一個完整的閉環。要讓你的思考成果流動起來。 簡單來說好的閱讀應該是這樣的,拒絕老少鹹宜的讀物,專啃不好嚼的骨頭,接受事倍功半的事實,還有,你不是唯一的聖人。 瓦爾登湖這本書,這些年零零散散的看過一些裡面的字句,之前買來的書卻從不曾讀完。
  • 《瓦爾登湖》| 暢銷百年的心靈聖經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創作的散文集,亨利·戴維·梭羅是美國作家、哲學家,超驗主義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廢奴主義及自然主義者。它是讀者最多的散文經典,經典之處表現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將它和《聖經》評為「塑造讀者的二十五本書」之一,其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超驗主義思想的一個典型表現。
  • 美國教授談隔離:重讀《瓦爾登湖》正當時
    如果你正在考慮讀什麼書來打發時間,你會輕鬆地找到各種書單,列滿了關於疾病、孤獨和簡單生活的五花八門的書籍。但你很難找到一本兼具了這些主題的書。 亨利·戴維·梭羅是美國著名散文作家、詩人和哲學家。作為一位寫過三本有關梭羅著作的作者,我強烈推薦《瓦爾登湖》,這是梭羅1854年寫作的作品,記錄了他在麻薩諸塞州康科德鎮郊外樹林中的獨身生活。
  • 讀《瓦爾登湖》——為生活做減法,為思想做加法
    譯本序《瓦爾登湖》的英文原名是walden , or Life in the Woods,翻譯成中文是《瓦爾登湖,或林中生活》,也可翻譯成《瓦爾登湖,又名林中生活》。1.關於梭羅《瓦爾登湖》的作者亨利·戴維·梭羅 ( Henry David Thoreau , 1817——1862),傳統辭書中關於他的介紹大多是美國作家、哲學家,還有博物學家。梭羅,從根本上講是作家,主要寫散文,也寫詩。
  • 《瓦爾登湖》:多少人喊著看不下去,卻又被書中的極簡世界吸引!
    他就是極具世界影響力的美國思想家——亨利·戴維·梭羅。28歲的他,獨自一人來到距離康科德兩英裡的瓦爾登湖,並在此建造一座小木屋住下。梭羅在瓦爾登湖湖畔,生活了兩年零兩個月。他將在這裡生活期間的許多思考,和見聞寫下,寫成一本書《瓦爾登湖》。
  • 東湖夜讀·為你講書|《瓦爾登湖》:幸福的人懂得生活在此刻
    編者按講讀一本好書,分享一段感悟。荊楚網聯合湖北省圖書館在每周六晚推出「東湖夜讀·為你講書」欄目,邀請講書人分享閱讀心得,將書中的精彩娓娓道來,將那些與好書邂逅的故事,與您分享。內容簡介《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創作的散文集,描繪了他在瓦爾登湖畔獨居的兩年多時間裡的所見、所聞和所思。
  • 不知道如何學習古典文學?閱讀順序很重要,研究方法很簡單
    但是,作品順序如何選擇是一個大學問,選對了事半功倍,選錯了事倍功半,所付出的辛勞和獲得的效果都有非常明顯的差異。介紹兩種學習方法,會對古典文化的學習大有裨益。我們現在所自以為很簡單的文言文基本都是來自於明清兩朝,尤其是明朝,很多內容都會被選入初高中課本。為什麼呢?因為這兩個朝代的文言文最接近現代,比較好懂,稍微增加一點知識儲備,理解起來非常容易。但是,再往上看,唐宋的文字明顯就比明清更為晦澀一點。
  • 看完《瓦爾登湖》這15句,明白為啥是清華校長力薦的「必讀經典」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盧梭在受到愛默生影響之後,提倡回歸本心,親近自然的產物。作者為此在瓦爾登湖隱居生活兩年所寫出來的一部著作。這是一部成為超驗主義經典作品,被公認為是最受讀者歡迎的散文著作。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瓦爾登湖》裡最經典的15句話,讀懂這15句話你就會明白,為什麼這是清華校長力薦的「必讀書目」。1.生命並沒有價值,除非你選擇並賦予它價值。沒有哪個地方有幸福,除非你為自己帶來幸福。2.充滿自信地追求你的夢想!去過你夢想中的生活。當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簡單,宇宙的法則也會變得簡單。
  • 看完《瓦爾登湖》這15句,明白為啥是清華校長力薦的「必讀經典」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盧梭在受到愛默生影響之後,提倡回歸本心,親近自然的產物。作者為此在瓦爾登湖隱居生活兩年所寫出來的一部著作。這是一部成為超驗主義經典作品,被公認為是最受讀者歡迎的散文著作。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瓦爾登湖》裡最經典的15句話,讀懂這15句話你就會明白,為什麼這是清華校長力薦的「必讀書目」。
  • 讀懂人生的苦難和幸福,並不一定要去瓦爾登湖
    多年前梭羅為了探索人生的奧秘,讀懂人生的苦難和幸福,他放棄了城市的繁華生活,獨自來到了瓦爾登湖,過起了一種隱居式的生活。梭羅來到瓦爾登湖的目的很簡單,他不是為了追求富裕的昂貴的生活,相反,他是想來到這裡過一種最簡單最親近的,最貼近大自然的生活。在繁華的大都市裡生活了很多年,他在內心裏面已經有些厭倦了,他想追求一種非常純真的,最貼近內心世界的生活方式,所以他來到了郊外的瓦爾登湖。
  • 《瓦爾登湖》:我們不必過從眾的生活,也不必過與世無爭的生活
    梭羅不斷地描述他走向自給自足的旅程,同時努力教導為什麼簡單更好。在我看來,《瓦爾登湖》不是一個故事。梭羅不是要講故事。這本書是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的指南,這種生活方式早已被現代世界所遺忘,但在許多方面都被梭羅描述得很美好,後世不少人也覺得那種生活很美好。 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寫得多麼有說服力,能讓你注意到每一個字,這樣你就能理解它。
  • 你看不懂的《瓦爾登湖》
    全書以散文形式撰寫,需要很有耐心一字一句的閱讀,否則你會錯過很多梭羅在瓦爾登湖遇到有趣的動物、美麗的風景以及梭羅想向世人證明的真理。很多人(多年前的美國也一樣)奮鬥一生(吃苦一輩子)只為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車子、孩子教育金、養老金、奢侈品,把珍貴的生命耗費在這些身外之物上。用我們自己的青春歲月一一填埋,值得嗎?表面上是我們佔有物質,實際上是物質侵吞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