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壇隱者張聖時:傅抱石先生唯一入室弟子

2020-12-10 手機鳳凰網

張聖時作品

初次聽說張聖時這個名字,還是今年山東金鄉老家的朋友告知的。說此人文學造詣、繪畫技藝皆爐火純青,少年時曾被著名文學家李廣田譽為「少年果戈理」,後來又成為傅抱石先生的唯一入室弟子。

張聖時先生生於1922年,山東省金鄉縣人。父親張義方,畫得一手好山水。母親姚敏芝,曾在濟南女子師範就讀,知書達理。就是這樣一個書香門第,為張聖時後來深厚的文學、繪畫造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張聖時10歲便開始跟父親學畫,14歲考入泰安省立三中,繪畫成績名列第一。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泰安省立三中解散,張聖時不得已回到了金鄉老家。不久,濟南失守,濟南省立第一中學校長李廣田帶領流亡學生行至金鄉縣,便收留了這個對前途充滿了迷茫和嚮往的孩子。從此,張聖時一直跟隨李廣田,輾轉流亡到達四川。

1946年夏,國民政府教育部保送張聖時入中央大學學繪畫,張聖時因為有教育部推薦,原本可以直接入學,他卻非要試試自己的實力,參加了招生考試,結果以優異成績入校,從此也與傅抱石結下了不解之緣。

據張聖時本人回憶錄記載以及傅抱石長子傅小石(著名畫家)回憶,1944年張聖時在重慶看了傅抱石的畫展後,尤其是傅的畫作《陽關圖》後,便一直決心要跟傅抱石學畫。1946年秋季開學後,張聖時便帶著自己在《中央日報》上發表的《傅抱石之畫藝》這篇稿的剪報去初拜傅抱石。但他不知此文刊出後,傅抱石也已看到,並重刊於《上海報刊》作為自己畫展的介紹材料。當時,傅抱石還不認識張聖時,曾向夫人念叨過寫這篇文章的是哪裡的大手筆呢?所以傅抱石一見張聖時便破例收了這位入室弟子,也是唯一一位。學習期間,張聖時曾代筆傅抱石寫稿《中國山水畫之寫生》、《中國畫之理解和欣賞》等,幫助校訂傅抱石所著的《石濤上人年譜》。張聖時大學期間發表的文章有《一幅名畫的解釋》等,發表的繪畫作品有《法國藝術家與巴黎公社》、《王維與韓斡》等。

張聖時不但是傅抱石大師的弟子,同時還是傅抱石的私人英語翻譯、傅小石的英語家教。傅小石回憶說:「我父親畫畫從不讓人看,大都是酒後閉門作畫,但只要張聖時在,總是把他叫到案前,傳其真諦,不但手把手傳畫技,更是常傳其畫魂。」傅抱石對張聖時學畫要求極為嚴格,要求張聖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畫千張畫,畫畫要形神兼備,如果形都沒有了,哪裡還有神呢?憑著童年時即打下的深厚功底和不俗的悟性,張聖時很快得到傅抱石先生的真諦。1950年,他畢業後被分配到南京文工團,白天畫主席像,晚上,他就在宿舍畫自己的山水與人物,很快便有幾張在《新華日報》上發表。到了1952年,在傅抱石的影響下,張聖時的畫已經名聲大振。

退休之後,他「隱居」於小城金鄉,像恩師傅抱石一樣處世不喜張揚;所以他在世時,很少有人知道他。在生活困窘時,他為死去的老人們畫過遺像。另外就是為親戚、同學、朋友作畫。他曾經為同學王琦、平野、吳寒石等作過畫,畫過像(油畫)。有熟人見他生活儉樸勸他賣畫創收,他說:「年紀這麼大了能安穩地過溫飽生活足也,畫畫只是我生活的樂趣,再說手眼都不靈了又畫不好,怎能換別人的錢?」

不幸的是,這位早年雄姿英發的有志少年,經歷了太多的坎坷和磨難,他的隱居給我們留下了很多遺憾和惋惜。2006年6月,張老因病於山東金鄉縣去世,所留畫作少之又少。其同學王琦、學生傅小石等友人得知張聖時去世的消息,感到悲痛無比。

相關焦點

  • 藝壇隱者張聖時
    □文\嶽增敏  張聖時先生生於1922年,山東省金鄉縣人,10歲便開始跟父親學畫,14歲考入泰安省立三中,繪畫成績名列第一。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泰安省立三中解散,張聖時不得已回到了金鄉老家。
  • 孫其峰先生入室弟子王秀琪金文書法近作
    王秀琪先生乃當代書畫大師孫其峰先生入室弟子,秀琪先生少年既拜入孫先生門下,數十年來追隨孫先生左右受教頗多。王秀琪先生近照此四幅書法作品為王秀琪先生近作,集金文篆之,唯其文字年代不同而風格迥異。
  • 著名國畫家張聖時繪畫賞讀:揮筆弄彩向天說(圖)
    王奎章 孫清華  「昔日少年果戈理, 傅抱石入室弟子,張恨水早期知音,中國抗日遠徵軍少校翻譯,1946年教育部保送中央大學藝術系高材生」。  這是印在《張聖時紀念文集》封面上的五句話,這五句話中的任何一句,拿來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幾乎都會成為立世顯名、光環四射的桂冠。
  • 張世忠的書法水平如何,他是啟功的入室弟子嗎?
    原來題目是這樣的:啟功先生的入室弟子張世忠的書法如何?我是一人。入室弟子這個名頭,容易引起爭議。啟功先生到底有沒有入室弟子,還有張世忠的書法水平如何?入室弟子大概是指:特指與師父親近且有成就的弟子。啟功到底有沒有收過入室弟子,啟功到底收過多少個弟子,這些只有啟功先生和當事人知道。上圖這張照片,張世忠和啟功先生確實在一起。啟功先生為人較為和善,現在大部分照片都是笑臉迎人的,後輩來了他也不太會拒人千裡。
  • 著名花鳥大家江文湛先生入室弟子——李智明先生作品集錦
    當代著名花鳥畫大家江文湛先生入室 弟子,漢中市書畫院院長,漢中市美 協副主席兼秘書長,蜀漢畫院名譽院 長,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先生的寫意花鳥
  • 中國百年巨匠一代宗師黃胄入室弟子潘文博與弟子武天慶藝術之緣。
    中國百年巨匠一代宗師黃胄先生以畫驢聞名世界。黃胄入室弟子潘文博與弟子武天慶藝術之緣。師承於黃胄入室親傳弟子潘文博大師門下,並得到黃胄入室弟子徐復生大師親傳指導,主攻黃胄大師世界聞名之作驢和人物。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禮一級書畫家,黃胄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張大千大風堂軼凡書畫院副院長,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齊白石藝術研究院河北省分院院長。
  • 劉海粟入室弟子趙楷《梅劉秦詩傳》出版
    原標題:劉海粟入室弟子趙楷《梅劉秦詩傳》出版  在紀念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誕辰120周年之際,由北京梅蘭芳紀念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上海秦怡藝術館等單位聯合舉辦的《梅劉秦詩傳》出版座談會26日在北京舉行。
  • 入門弟子,登堂弟子,入室弟子,有什麼區別?
    當然,由於拜師的早晚,與師父相處的時間,乃至與師父情義的不同,雖然拜了師,但弟子間還是有區別的。總的來說,弟子有三種:入門弟子登堂弟子入室弟子拜了師就算進了門,都可稱弟子,這種弟子稱為入門弟子。拿教書授徒的孔子來說吧,弟子之多,史載三千之眾,這三千弟子中大多屬於入門弟子。平常也就是上課時來聽聽課,下課就走人,私下並沒有過多交往,更沒有一對一的私授。另外入門弟子,也是對初拜師學生的稱謂,意為方進師門,學藝不精。
  • 傅金鈴嫡傳劉玉傑先生收王立峰入室弟子儀式在國際齊白石藝術研究中心舉行
    位於市中心城區的中山東路418號的齊白石藝術研究中心華北辦事處,廳內正中央懸掛著一條紅色的橫幅;傅金鈴嫡傳劉玉傑先生收王立峰入室弟子儀式,紅布黃字的橫幅下,整牆面掛著棗紅色的圍簾。現場襯託出熱情洋溢,喜慶歡樂的氣氛。
  • 唐傑忠是劉寶瑞入室弟子純屬無稽之談
    在實授徒弟當中以入室弟子和師父師娘的關係最為親密。可什麼才算入室弟子呢?劉先生的弟子們也不遺餘力地傳承著恩師的表演藝術。單從知名度來看,唐傑忠無疑是眾師兄弟裡響噹噹的大蔓。在很多媒體報導和曲藝評述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麼一種說法,「唐傑忠是單口大王劉寶瑞先生的入室弟子」。這實在是對歷史的扭曲訛傳!
  • 作為齊白石第一個入室弟子,李苦禪的國畫,氣度大、格調大
    李苦禪是齊白石第一個入室弟子,也是白石老人平生最得意而屢加揄揚的高足,他稱:「人皆師餘手,英也奪我心。」「英也過我」,又稱其畫:「雪個先生無此超縱,白石老人無此肝膽。」李苦禪讓白石老人如此厚愛的弟子,齊門中似乎唯有李苦禪一個。齊白石對別人的畫是很少恭維地,對弟子則更不需要。李苦禪如未得其心傳,齊白石是不會如此激賞的。這裡雖不排除老師對弟子的厚愛和獎掖成分,但有一點是確鑿無疑的——李苦禪的畫確實不同凡響。
  • 文徴明入室弟子居節竟以窮死
    文徵明入室弟子居節書法墨跡欣賞居節,字士貞,一作貞士,號商谷、西昌逸士,吳(今江蘇蘇州)人。少從文徵明遊,書、畫為入室弟子。山水畫法簡遠,有宋人之風。鴻冥先生侍史。文徵明入室弟子居節行書墨跡(高清)
  • 「入室弟子」與師生交往的危險空間
    這兩起事件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師生的非正常交往發生在家中,學生成為了教師的「入室弟子」。從微信記錄看,陶崇園對於教師進入家中的「召喚」/「命令」言聽計從,對師生交往正常邊界的毫不了解,不小心進入了師生交往的危險空間。 雅思貝爾斯將有史以來的教育歸納為三種類型。
  • 入室弟子是什麼?張旭為什麼把書法傳給顏真卿?
    進了這個門還不行,還要成為我們過去大家都知道登堂入室,登堂是弟子在外是學生,登堂是弟子入世叫入室弟子,那才有可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的看待你。入室是什麼?室其實古代的時候就是專門晚上休息的地方,不是自己的孩子,誰能夠進父母的房間,是不是有這麼一個做法?如果讓你入室的話,你就是他的入室弟子,就像他自己的孩子,所以他有可能把這個傳給你。僅僅是這樣還不行。
  • 文徴明入室弟子居節竟以窮死!
    文徵明入室弟子居節書法墨跡欣賞居節,字士貞,一作貞士,號商谷、西昌逸士,吳(今江蘇蘇州)人。少從文徵明遊,書、畫為入室弟子。山水畫法簡遠,有宋人之風。鴻冥先生侍史。
  • 劉新陽:蔣錫武先生《藝壇》的京劇精神
    蔣錫武先生是我景仰的前輩學者,我與錫武先生的因緣可以追溯到自己的高中時代。1994 年經浙江省京劇團朱雲鵬先生介紹,我開始訂閱蔣先生主編的《藝壇》,由此我與蔣先生開始了前後20 年的交往。 《藝壇》中刊發了劉曾復、吳小如、葉秀山、蘇國榮、袁良駿、張古愚、劉乃崇、蔣健蘭、吳同賓、徐城北、朱復以及陶雄、高盛麟、拙翁、汪曾祺、周作人、石揮、翁偶虹等一批大家、名家的文章,內容厚重且又實在。這使我對這本來自武漢市藝術研究所的《藝壇》肅然起敬,並決定長期訂閱《藝壇》。但翻遍了雜誌卻沒找到刊物的郵發代號,於是我寫信給蔣先生詢問訂閱和購買往期《藝壇》事宜。
  • 中國楊氏太極第4代嫡傳楊振鐸喜收39名入室弟子
    中國楊氏太極第4代嫡傳楊振鐸喜收39名入室弟子 2002年7月22日21:27  新華網   稿件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太原7月19日電(記者 劉礪平)今天上午,中國傳統楊氏太極拳第四代嫡傳人楊振鐸先生在山西 太原愉園大酒店舉行隆重的收授入室弟子儀式
  • 欣賞齊白石入室弟子婁師白的花鳥作品,耐人尋味!
    婁師白(1918年6月2日—2010年12月13日),原名婁紹懷,曾用名婁少懷,是齊白石的入室弟子,14歲就在齊白石先生家中學習詩、書、畫、篆刻,直至白石先生逝世,長達25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