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說,最近突然大家都喜歡買橘子。
不是朱自清附體,而是都在玩 iPhone 稱重的一個玩意兒。
嗯?那麼神奇?是什麼原理?
好奇心爆炸的機哥,馬上去搜了一下。
果然,x音x博一大堆的人在玩,各種花樣都有。
用 Apple 去稱 Apple,甚至還能精準到小數點後兩位。
嗯哼,這可蘋果 308g。
放到電子秤上確定一哈。
320g!雖然有誤差,但已經十分接近。
要知道,iPhone 只是一臺手機,而不是專業稱量的機器。
老規矩,機哥也找到這個稱重的「軟體」,發現它是一個網頁。
但無論機哥放蘋果還是橘子,都是無動於衷,依然顯示 0.00g。
沒辦法,只好找到開發者,看看他的開發文檔。
不看不知道,一看就嚇到。
原來這玩意,用的是被蘋果拋棄的 3D Touch 技術來進行測量。
這位小哥發現,3D Touch 所受的壓力,跟物體的重量成正比,而且非常線性。
也就是說,找到 3D Touch 的壓力指數,通過轉換,即可得到物體的重量。
但是嚯,這個方法存在一定的誤差,但相對較少。
嗯哼,後面就是通過多組測量,計算,找到這個轉換的數值。
最後就發布了這個網頁版,利用 3D Touch 測量的小玩意。
有趣的事,肯定少不了機哥。
So,較真的機哥還找到了電子秤,打算測一測這位小哥的算法,看有沒有那麼神。
機哥這個六號線橘子在電子秤上測得 144g。
網頁版的 3D Touch 真的不好搞,經常誤觸。
搞了幾分鐘,機哥才放好橘子。
嗯哼,145.92g,雖然有誤差,但也非常接近的說。
這種事情,最重要就是嚴謹。
機哥還拿了蘋果和土豆來測試。
蘋果真實重量是 216g。
用 3D touch 稱重則是 221.93g。
誤差出來了,但也屬於能接受的範圍。
後來這個滿臉滄桑的土豆出場了。
208g,這個土豆炸成薯條肯定很不錯。
3D Touch 上顯示 211.78g。
嗯?這怎麼回事?
機哥嘗試把土豆擺弄一下體位,發現每次的重量都不一樣,相差還頗大。
原來,罪魁禍首是「多點觸摸」。
如果被測量物長得太參差,就會觸發這個「bug」,導致錯誤。
不死心的機哥,決定看看有沒有類似的應用。
你別說,還真給機哥找到了。而且早在 2015 年已經開發完成,重點是,居然是國人開發的。
但它的稱重方法,跟上面的有點不一樣。
首先放一個勺子,然後通過 3D Touch 測得勺子的重量。
然後再減去重量,使其平衡。
通過這個方法,就能把一些不能「觸屏」的物品,也能通過 3D touch 稱重。
小哥還特意做了幾組對照實驗。
每組對照,都能準確稱出對應的重量,沒有絲毫誤差。
但是,機哥說但是嚯。
機哥滿心歡喜,準備了好幾個勺子測試,出問題了。
無論怎麼擺放,這勺子的重量就是測不出來。
即使換了勺子,也一樣。
So,機哥決定直接上。
稱出來的重量,一下子是 60g,一下子是 184g,完全沒有一個穩定而精準的數字。
嗯哼,所以 3D Touch 稱重這玩意,娛樂娛樂就好,別太當真。不過話說回來,iPhone 11 Pro都沒了3D Touch,這不就有點血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