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創意界和廣告界的人(不止港澳臺,是全球)對他的大名都很熟悉:臺灣包氏國際公司創辦人;先後畢業於美國最好的兩所設計學院(羅德島設計學院、加州設計藝術中心學院);曾任全美洲三大廣告公司之一的威登甘迺迪公司(Wieden&Kennedy)創意執行(他是那裡唯一的亞洲人);獲得廣告界最高類別獎項共計50多項;被《wallpaper》雜誌評選為對亞洲創意產業經濟帶有卓越貢獻的傑出人士,被《ARCHIVE》評委全世界排名第7的美術指導,並在2009年成為史上首位獲邀擔任坎城廣告設計評審的華人……但我們聊天時,談得最多的是如何設計家,他說將來如果為自己、為富豪設計私宅,一定將客廳和臥室設計得很小,那樣才便於親切交流,但是廚房和衛生家必須很大——衛生間必須有浴缸,甚至掛衣間,白天在外面穿過的衣服,是不可以掛回臥室的;廚房必須有很好的音效設備,他愛做飯,可是如果不能聽好音樂,「豈不和菲傭一樣了?」但他這些設計靈感,幾乎都來自他入住精品酒店的經驗。
行李&包益民
行李:經常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住過無數酒店,聽說你都是自己選酒店?
包益民:一定自己選,住旅館是很重要的體驗,酒店旅館是住、工作和玩聚集在一起的地方,我們的辦公室都儘量設計成酒店的樣子。
行李:都會選擇哪一類?
包益民:精品酒店多一些,它剛出來時,我花了很多時間去體驗。雖然後來開始轉向一些傳統品牌,比如四季、麗思卡爾頓,但我花在精品酒店上的時間最多。
行李:獨立品牌的精品酒店都很難找,你一般通過什麼途徑獲取信息?
包益民:我是行家嘛(笑),每一家精品酒店剛出來我就會知道。
行李:入住的第一家精品酒店是?
包益民:我住的第一家是設計天才Philippe Starck在紐約設計的Paramount,那是1980年,一般五星酒店的房價在200-300美元,但Paramout最便宜的房間只要90美元,它很破壞市場(笑),在時代廣場,位置好,設計好,價格也便宜。
行李:設計怎麼個好法?
包益民:房間很小,不到20平,可是什麼都有,什麼設計都放得好好的。比如他將洗手臺設計成紅色的錐形;床的靠背是一幅畫;床頭的燈設計成柱子的形狀,直接從天花板上垂下來;電視藏在衣櫃裡……我當時就想,一個人的家要是設計成這樣該有多好,後來我的家百分之百受了這個影響。
行李:精品酒店都講故事,第一家有怎樣的故事?
包益民:酒店老闆Ian Schuger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在70年代創辦了很有名的studio54,那時候安迪·沃霍爾等所有名人全去那裡玩,他掙了太多錢,卻忘了付稅(笑),就被抓進監獄去關了起來,但他出來後繼續酒店事業,想把以前酒店一樓的大堂做成大家都想來玩的地方,他也是第一個去找Philippe Starck來做設計的,所以他是很有前瞻性的。
行李:精品酒店是因為這樣才興起來的?
包益民:是,不過精品酒店很快就開始賠錢,因為設計本身還是不能取代服務。後來在很多人眼裡,精品酒店成了「bab service」的同義詞。在體驗完所有設計酒店後,我最終還是希望我的床很舒服,按鈴之後馬上就有人來。
行李:paramount的服務也很差?
包益民:Paramount的一大特點就是,它的所有服務員都是模特,所以長得都很好看,你進去後會很興奮,可是模特天生不是服務人的。即使在最基本的服務範圍內,他們也不回應我的要求,不理你,基本上一切自取,就是給你開個門。
行李:服務之外,後來精品酒店的設計如何?
包益民:後來的設計酒店,我覺得除了PhilippeStarck設計的之外,沒有一個好的。Philippe Starck設計的每一家我都住過。
行李:是以前就鍾情他,還是從這個酒店開始的?
包益民:是從這個酒店開始的,看到他在酒店裡怎麼處理空間,才真正對他完全佩服。他不是做酒店出身,在此之前,完全沒有經驗,我很佩服。其它設計酒店,無論燈,家具,椅子,都很醜,可是Philippe Starck本身也做設計,所以他的設計是有驚喜的,其他設計很難有驚喜,也沒有新意和品位,只是湊起來,整體感覺都沒有做對。
(天才設計師Philippe Starck設計的酒店作品,不論桌椅、床等具體物件的設計,還是整體空間的布局,以及對光的運用,都可細細把玩。)
行李:這30多年裡都沒有例外?
包益民:唯一的例外是紐約的MerserHotel,它是我最喜歡的設計師Christian Liaigre的作品,非常棒。鄧文迪和默多克在1999年結婚前後幾個月都住在這家酒店,後來還請ChristianLiaigre設計了他們的公寓。
行李:聽說你很喜歡德國的設計,德國沒有你喜歡的精品酒店?
包益民:有一家很喜歡的,那是在很久以後,我去柏林,大家都說Sehotl Hotel是柏林最好最漂亮的設計酒店,是Kalad Fill的作品。我去住了以後才知道,在第一家精品酒店之後20年,這真的是所有設計酒店裡最漂亮的。它的整個牆是綠色,綠色再和灰色、金色搭配在一起,很少見的一種搭配。大多精品酒店都設計得過冷,但是這一家很華麗,又很優雅、時尚,我那時候才知道,原來很成熟的人,見過世面的人,他下手真的很不一樣,非常老練。當然可能也是因為我年紀大了,不會再追尋很花俏、很表面的設計。大多設計師在做室內設計的時候,他都只是想圓自己的夢,可是他並沒有太多人生體驗,所以沒辦法做出好產品。
行李:你本身並不做酒店設計,怎麼會花這麼多心思在精品酒店上?
包益民:是,但是我從事創意產業,我有一個想法,你必須要去消費,才能從消費裡了解人家怎麼服務、怎麼買、怎麼包裝,了解了這些,你才真正了解市場。我是從牙刷、指甲刀,到幾萬塊的燈,沒有什麼不買的。所以我到任何地方,只要給我3分鐘,我就可以買東西。
行李:買回來扔得也多吧(笑)。
包益民:對,我就是《玩具總動員》裡那個小主人,所以我很糟糕。但是我在這一二十年買東西的過程中,找到了真正適合我的東西,我曾經買過100件襯衫,才知道哪件適合我,最後達到無惑,這是非常棒的一種感覺。所以這幾年我買得越來越少,因為喜好比較穩定,也因為我真正喜歡的也越來越買不起。
行李:這個過程會反過來影響你自己的設計嗎?
包益民:當然會,結果就是我自己不設計了(笑),因為人家都做得比你好。但是我開始很想要體驗設計帶來的好處,然後把它帶到我們自己的作品中來,我們會讓別人來為我們做設計。
行李:你常說要找全世界最好的人合作,對於尋找這樣的人,有怎樣的經驗?
包益民:這就是我擅長的啦。比如你和人爭論哪個最好,一般都很難有結果。可是如果你去過70家餐廳,而我去過700家,我們爭論的感覺就會很不一樣。找最好的人,除了真正是最好的,還包含了找最合適的人的意思,我讀大量雜誌,所以了解各行各業的人,他們以前做過什麼,現在在做什麼,看多了之後,我就可以預知他們未來會做什麼,會做成什麼。
行李:你自己也做好幾本很成功的雜誌,你覺得一本好的旅行雜誌(或其他平臺形式)應該是怎樣的?
包益民:首先要有良心,因為雜誌介紹的東西我們都會去,如果很糟的話怎麼辦?然後要真正有觀點,比如安縵在北京開了一家酒店,你不能告訴我它有幾個房間,是誰設計的,它很溫暖,來吧。這不是很好的觀點,我希望要分析它為什麼會在這裡,它和北京的關係是什麼,它存在的目的是什麼,它和其它安縵的差別在哪裡?你沒錢的時候,是不是還要住安縵?安縵對旅館的定義是什麼?這是需要很多智慧來分析的。還有,永遠要很棒的照片,我看旅行雜誌時很享受照片,因為它可以把我帶到很夢幻的地方。我不見得一輩子去得了印度,但如果能夠看到印度最漂亮的照片,也還是蠻好的。
(很少標榜自己設計,但也許堪稱設計最成功的酒店集團:安縵Amanresorts,它成功地在全世界形成了自己的粉絲群體:安縵癮君子。大到選址,小到一盞射燈,每家酒店的所有設計都必須經由總部設計師決定。)
行李:它們會對你選擇出行地很有影響?
包益民:會呀,我在世界各地跑來跑去,如何選擇餐廳、酒店、目的地,都會參考它們的推薦,如果能給我一個地方的觀點,這是很重要的。
行李:有人將你的雜誌《PPAPER》和「臺客」列為臺灣最重要的話題,「臺客」是對本土文化和鄉土情懷的回歸,《PPAPER》卻是當地青年對國際創意工業的期許。
包益民:是,有鄉土情懷很重要,可是國際視野也重要,有時更重要。臺灣很可憐,因為它是一個島,不像中國大陸,有這麼大的後院,對世界有一種宏觀的控制性和主導性。我記得1990年第一次來紫禁城的時候,完全被嚇住了,這麼大的廣場,全世界恐怕絕無僅有吧。臺灣人膽子很小,它沒有要侵略世界的野心,所以它是非常不世界觀的,就是因為這樣我們雜誌才會紅。你在全世界走了一圈以後,要正視自己的不足。
行李:以前採訪葉錦添時,他說有一些世界公民,每到一個新地方時,瞬間就可以直接變成當地人,他們是世界各地的精靈。而另一些人,有點像鄉下人,在新地方要花很多時間才能適應。
包益民:葉錦添因為走得很多,有世界性的廣闊視野,又對中國深有研究,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以全世界的尺度來衡量和考驗的,所以他的舞臺、他對自己的壓力,都是很國際性的,但是臺灣就沒有這種國際性的壓力。
行李:經常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推廣同一品牌,做推廣時,會考慮區域差異嗎?
包益民:沒有,我在任何地方都用同樣的文案。我不能比中國人更了解中國,也不能比西班牙人更了解西班牙,我對臺灣文化也不是很了解,但我知道,每個人都希望明天更好,需要愛,被愛……我也不需要在地化,本土化,但是我知道所有地區之間共通的地方,找出這些共同點,用這些做我所有創意的來源。
(採訪所在的杜革酒店,坐落在北京東城區南鑼鼓巷街區,是胡同裡非常有特色的一家精品酒店,我們在這裡為包益民拍下了兼有冷、暖色調的個人照。)
包益民:臺灣創意教父,活躍於藝術、設計、房產、時尚、城市規劃及娛樂等領域。
採訪、整理:Daisy
採訪地點:北京杜革精品酒店
照片提供:王坤、林德建
統籌:賴國平
謝謝你們耐心閱讀到這裡,下期見。
下期Travelling with
白先勇:著名作家,出生桂林,幼時在重慶養病,後在南京短停,上海流連,又經香港輾轉,在臺北成長,後來去美國求學,在加州常住……他的一生都在旅居,在兩本成名小說《臺北人》和《紐約客》裡,道盡鄉愁。
【查看】如果你是新近加入的行李粉絲,回復喜歡的文章編號,就可自由回看,如回復「7」,就能查看第7期行李「賈樟柯:我只要不結伴的旅行」。
行李TravellingWith 回顧:
1. 小鵬:「Dreamer」這個稱呼比「職業旅行者」更得我心
2. 基德:萬裡追星者
3. 芳芳:畫筆旅行,挽時間之狂瀾
4.法屬留尼旺:走,看火山去,正噴著呢
5.Tina:把「班夫山地電影節」帶入中國的人
6. 顧桃:北方森林的記錄者
7.賈樟柯:我只要不結伴的旅行
8.白萱兒:大理藝術沙龍女主人
9.葉永青:人生如河流,走走停停
10.朱英豪:大部分人跟這個世界都交流不成功
11.趙揚:建築就應該有普世意義
12.花而:1000家酒店的「超級試睡員」
13.張喬陽與許路:梅裡雪山下的兩種情懷
14.樂妍:我的工作就是帶明星滿世界玩
15.向京:旅行是給自己放下身份的機會
16.周雲蓬:隔著山水握一握手
17.老古:茶人都是旅人
18.老鬼:音樂和旅行都是活在當下
19.菜菜:不辭職也可以走遍世界
20.慈城:你最應到訪的古城
21.上官小乖:32歲也可以有間隔年
22.悟空:只愛高山不愛海
23.214國道:中國最美的景觀大道(上)
24.214國道:中國最美的景觀大道(下)
25.孫東純:環球間隔年旅行
26.野夫:大理沒有愛情
27.老極:在火星上光屁股跑個步
28.洪啟:憑什麼一說新疆就緊張?
法國留尼旺島7天5晚香草法式浪漫假期
15天免籤
1價全包
↓「閱讀原文」:查看完整行程和報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