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玉濁清
老人說的「餓死不吃嗟來食,窮死不娶活漢妻」,是什麼意思?
有志氣的人自古以來都不缺少,即便在貧苦的農村,也不能夠小覷人們的志氣,他們的性格也比較剛硬,從這樣一句俗語中就足以看得出來:「餓死不吃嗟來食,窮死不娶活漢妻」。
這句話從表面來理解就是告訴人們,寧願餓死,也不吃別人施捨來的食物,寧願窮死也不娶別人的妻子。當然這只是淺顯的道理,其實這句話還有一定的典故,曾經在戰國時期,鬧過很嚴重的饑荒,有一個人慷慨施捨,準備好飯菜來給那些飢餓的人吃。可是此時就有這麼一個人用衣袖蒙住自己的臉,很明顯自己已經餓得昏昏沉沉,無力支撐。於是好心人便讓他過來吃東西,只不過口氣輕蔑了一些,而此時這個人卻說正因為他不吃別人施捨的東西,才落得如此田地。最終拒絕施捨而導致餓死。
其實這個人特別的有骨氣,不願意讓別人施捨給自己。農民也是想讓我們從這句話中吸取一定的道理,告誡人們,人活在世一定要有骨氣,有尊嚴,做人做事都要堂堂正正。不過有的時候懂得利用資源和審時度勢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連生命都沒有了,空有抱負,骨氣和尊嚴又有什麼作用呢?
而「漢妻」指的就是別人的妻子,或者是離過婚的女人,要知道古代人們把貞潔看得比什麼都重,如果女子一旦離婚,很可能是因為做了一些不檢點的事情,或生活方面不出彩,所以才被逐出家門導致離婚。那時候的男人寧願娶不到媳婦也不娶這樣的女人。除此之外,結了婚的女人很可能會生過孩子,和前夫有孩子方面的牽扯,有些感情是講不清道不明的,難免結婚之後還會受到牽連,這樣糾纏不清也會擾亂現任婚姻,反而讓人們陷入苦惱當中。為了避免這種糾纏,也為了避免給自己徒增煩惱,所以男人寧願沒有妻子,也不願意娶這樣的女人。
不過縱觀如今,似乎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而這句話似乎放在如今也不再適用了。畢竟隨著社會的發展,男女比例失調也相對比較嚴重,有很多單身漢的存在,而二婚女子反而還成為了香餑餑,那可是炙手可熱的人物,有人想娶還娶不到呢!所以有的時候我們也要對這些俗語用正確的三觀來對待,取其精華為己所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