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分別在頭版刊登國務院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的消息。《中國證券報》刊文指出,進一步通過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發放小微企業無擔保信用貸款、減少銀行收費等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上海證券報》刊文稱,京東數科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所謂讓利,更大程度體現在金融機構給企業貸款的利率下行。對於1.5萬億元的讓利規模,他認為,貸款利率下降一定幅度,讓利就會很可觀。市場人士還認為,以上政策出臺,意味著本月22日LPR報價小幅下行的概率在增加,即儘管本月MLF利率不變,但商業銀行可能下調報價加點。《證券時報》刊文指出關於創業板改革過渡安排的消息。根據最新上市規則,創業板首隻財務風險類*ST股最快將出現在明年一季度,一般業績不好的公司傾向於較晚披露業績,因此出現在3、4月份的概率較大。
LPR改革帶動,存款利率市場化效果初現。近期商業銀行各期限存款利率均有所下行,其中3年期、5年期等中長期限存款利率的下行幅度相對較大,5月份環比降幅均超過了5個基點。一些中小銀行2020年以來已經多次主動下調存款利率。在銀行存款利率下行的同時,貨幣市場基金、銀行理財等市場化定價的類存款產品利率也有明顯下行。6月16日,天弘餘額寶、微信「餘額+」的7天年化收益率分別為1.44%、1.46%,較年初分別下降了99個、113個基點。上周3個月人民幣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為3.78%,較年初下降37個基點。(上海證券報)
抗疫特別國債今日招標發行,個人可以購買。首批抗疫特別國債將於今日招標發行。財政部國庫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個人投資者可以在交易所市場、商業銀行櫃檯市場開通帳戶,參與抗疫特別國債分銷和交易。此外,發行通知中公布的抗疫特別國債的繳款帳戶只接受記帳式國債承銷團的承銷繳款,不接受個人轉帳。同時,抗疫特別國債與一般記帳式國債相同,不可提前兌取,可在二級市場交易,交易價格根據市場情況波動,盈虧由投資者自負。(上海證券報)
醫藥股高歌猛進,創業板指衝擊前高。醫藥股昨日高歌猛進,疫苗、抗病毒、中藥等子板塊中多隻個股漲停。醫藥股自今年以來持續走強,龍頭股迭創新高。統計數據顯示,近60隻醫藥生物股已經創出歷史新高。A股三大指數周三窄幅整理,收盤悉數翻紅,成交量較周二有所放大。其中,創業板指收盤點位距離今年以來高點2293.46點僅1.3%。(上海證券報)
今年來多家銀行觸發穩定股價措施。其中,上海銀行、蘇農銀行、浙商銀行、鄭州銀行穩定股價措施實施完成;長沙銀行、成都銀行、郵儲銀行發布穩定股價方案;渝農商行去年公布的穩定股價方案,已於今年5月實施完畢,但不久後該行再次觸發穩定股價措施啟動條件,並相應發布穩定股價方案。(上海證券報)
資管巨頭接踵而至,外資布局A股全面提速。全球知名投行摩根史坦利昨日建議全球投資者增持A股,資管巨頭貝萊德、路博邁和富達於今年上半年相繼提交中國公募牌照申請,北向資金今年以來淨流入總額超過900億元人民幣。種種跡象顯示,隨著中國經濟體量迅速提升,以及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布局中國市場已成為全球投資者的共同選擇。(上海證券報)
中國太保GDR在倫交所掛牌上市。在滬倫通正式啟動一周年、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即將開幕之際,中國太保昨日通過上海與倫敦兩地連線的「雲上市」儀式叩開倫交所的大門,成為首家在上海、香港、倫敦三地上市的中國保險企業。發行價格為每份GDR 17.60美元(相當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基礎股票收盤價均價的90.1%),募資總額為18.106億美元。(上海證券報)
瞄準科創板!吉利汽車宣布籌劃回歸A股。6月17日晚間,吉利汽車發布公告:董事會批准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及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吉利汽車方面表示,關於本次A股發行的具體方案及時間表,將在履行內部決策程序,履行監管部門相關批准、審核、註冊等程序後,及時向市場披露。(上海證券報)
兩家生物醫藥企業叩門,科創板受理陣容擴至347家。兩家來自新三板的生物醫藥企業相逢於科創板的「考場」前。6月17日晚間,上交所受理澤生科技、諾泰生物的科創板首發上市申請。隨著生物醫藥行業「報考隊伍」的再壯大,科創板受理陣營目前已擴容至347家。(上海證券報)
百家公司擬定增「補血」逾千億。截至6月17日,發布實施4個月的再融資新規,已激發逾百家A股上市公司拋出定增預案,擬募資補充流動資金合計超千億元。據統計,共有425家公司發布定增方案,涉及金額超5800億元。在投行人士看來,過去幾年,部分公司因資金緊張過了一段苦日子,如今政策鬆綁,儘快通過定增「補血」為理性之選。(上海證券報)
餐飲業遭遇「三文魚衝擊」,復甦明顯加快。正在復甦的餐飲行業遭受突如其來的新疫情襲擊,不少經營日料生魚片的餐廳消費額頃刻間下滑過半。疫情之下,靜待覆蘇的餐飲業會否遭遇二次衝擊?深圳烹飪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永中表示,以深圳為例,目前餐飲業上座率恢復到疫情前的八成左右,尤其從4月中旬開始,餐飲業復甦的速度明顯加快。劉永中還認為,這次三文魚事件影響部分生鮮食品,主要是日料餐廳,對餐飲行業整體影響有限。「只要北京疫情有效控制,不往外擴散,預計年底餐飲業可以恢復到疫情前水平。」(證券時報)
面值退市隊伍擴容,*ST美都作別A股。*ST美都6月17日晚間公告,公司6月17日收到上交所終止上市決定。今年以來,除了*ST美都之外,已經有包括*ST天寶、天廣中茂等多家上市公司因為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而觸發麵值退市條件,已經或即將退市。截至6月17日收盤,包括*ST兆新、ST慧業和*ST當代等在內的逾80隻個股組成了「1元股軍團」。不論是*ST鵬起、*ST中天等股價已經跌破面值的品種,還是數量眾多的1元股大軍,後市都面臨著面值退市的壓力。(證券時報)
明星基金經理「帶貨」威力大,又有權益基金一日售罄。今年的基金髮行市場非常火爆,一日售罄、百億規模不斷出現。昨日,擬由信達澳銀基金權益投資總監馮明遠管理的信達澳銀研究優選基金受到資金追捧,一日售罄,啟動末日比例配售。業內人士認為,明星基金經理和績優產品可幫助基金公司積累渠道、口碑優勢,加強投研團隊建設、紮根產品做出業績是公募提升募資能力的根本。(證券時報)
創業板註冊制「開閘」,企業上市路徑多元化。本周起,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正式「開閘」。根據《創業板首發辦法》,無論公司是否盈利,無論是傳統類型公司還是紅籌架構的公司,只要符合上市要求均可上市。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新規則的落地,使得原來很多無法在國內上市的優質公司有了新的上市融資渠道,創新企業的IPO路徑更趨多元。(中國證券報)
「入摩」兩年 外資超配A股意願漸強。2018年6月,A股「入摩」正式生效,至今已滿兩年。從數據來看,截至2020年6月17日,北向資金淨流入超6000億元,格力電器、美的集團、中國平安等9隻個股被買入超百億元,9隻個股在這期間的平均漲幅達48.87%。與此同時,MSCI主題指數基金表現亮眼,最高收益達83.70%。(中國證券報)
京東二次「敲鐘」上市募資近300億港元,創港交所上半年募資紀錄。京東集團將於6月18日在香港二次上市,發行價定為每股226港元,全球發售募集資金淨額約為297.71億港元。假設超額配股權獲悉數行使,將額外募集資金淨額約45.08億港元。這會成為港交所今年上半年以來的最高募資額。(中國證券報)
(謝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