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2020-12-14 南通網

庚子之初,新型冠狀病毒突襲武漢,並迅速波及全國,於是宅家,讀書,重溫《鼠疫》,別樣滋味在心頭。

《鼠疫》是法國當代哲學大師、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阿爾貝·加繆的代表作。小說描繪了一場鼠疫災難發生的全過程。故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阿爾及利亞的海濱城市阿赫蘭,一場由死老鼠引發的疫情在小城蔓延,接二連三的鮮活生命消逝,政府採取措施,消毒、監控、隔離,直至封城,整個城市陷入絕望與死亡之中。面對突發的災難,被困城裡的人們不得不直面靈魂的拷問,因為身份不同,信仰各異,他們做出各自的選擇,承受著不同的命運。

主角裡厄醫生是一個有擔當的人,第一個對鼠疫有警覺的人,是他的堅持促使當局採取措施。疫情來臨時,他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救死扶傷的戰鬥中,完全置個人安危於度外,無暇照顧生病的妻子,他堅信「只要看到瘟疫給人們帶來的不幸和痛苦,只有瘋子、瞎子或懦夫才會放棄鬥爭。」他身上閃耀著理智、執著、信仰等人性光芒,不論遇到多少艱難險阻,決不退縮,肩負起崇高責任,頑強地與鼠疫戰鬥到底。他的精神影響著周圍的人,有更多的人投入到抗擊鼠疫鬥爭中。

朗貝爾是巴黎一家媒體的記者,因封城而滯留阿赫蘭。疫情剛暴發時,他置身事外,認為自己不屬於這裡,不顧一切地想要逃出城與愛人相聚。得知裡厄的妻子正在離這裡幾百公裡的一家療養院療養後,他主動要求參加衛生防疫組織。當出城計劃快要成功時,他選擇放棄小我,追求大我,積極參與抗疫,等到勝利,重新獲得了所有失去的東西。

塔魯是檢察長的兒子,因為旁觀父親給一個罪犯判了死刑,內心充滿了罪惡感,離家出走後,意外來到阿赫蘭。他認為鼠疫是大家的事,每個人都要承擔責任。他將身邊的人動員起來,組建志願組織,始終與裡厄並肩作戰,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雖然失去了生命,但獲得了內心安寧。

帕納魯是基督教的忠實捍衛者,他從宗教世界觀出發,認為鼠疫是上帝對人的懲罰,是罪有應得,唯一的辦法就是一切聽憑上帝的安排。在事實的感召下,他也參加衛生防疫組織,面對無辜的孩子備受折磨,他忍不住禱告:「上帝,救救這孩子。」最終,信仰上帝的他不幸成為鼠疫的犧牲品。

科塔爾是一個有劣跡的被追捕者,疫病使他暫時逃脫法律的懲處,他如魚得水,利用災難大肆斂財。當疫情過去,他再次陷入絕望,做出向人群掃射的瘋狂行為,落得被警察打倒在地鋃鐺入獄的下場。

還有許許多多像格朗那樣,在抗擊鼠疫的鬥爭中堅守崗位,埋頭工作的普通人。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疫情終於消退,阿赫蘭重新開放。

《鼠疫》雖說是加繆虛構的鼠疫流行、即將毀滅全城的象徵故事,但其嚴格真實的細節描寫,讓我們禁不住要把它當作紀實來讀。聯想今年新冠肺炎,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一場疫情,打亂了全國十四億人的生活節奏,隔離、封城、戴口罩、勤洗手、測體溫、宅家成了高頻詞,無數逆行者挺身而出,奔赴沒有硝煙的戰場。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人人都是命運共同體,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我們終將取得戰「疫」勝利。

掩卷沉思,不少災難都是人類的行為所引起的,不是天災,是人禍。我們不僅要在疫情洶湧時眾志成城,更要時刻保持警惕,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呵護平安,因為「也許有一天,鼠疫會再度喚醒它的鼠群,讓它們葬身於某座幸福的城市,使人們再罹禍患,重新吸取教訓。」

(作者單位:江蘇如通石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相關焦點

  • 敬畏生命 敬畏自然
    記得讀過臺灣著名散文家張曉風的散文《敬畏生命》,這是一篇關於生命與死亡的話題,生活中看似尋常的植物借風傳遞種子延續生命的自然現象,卻讓作者內心起了波瀾。「我不能不被生命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投資所感動。
  • 敬畏生命並感恩自然
    自然創造了生命,人類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並不能徵服自然。人類應該珍愛生命而順應自然!自然界中相互依存的生物鏈(動物、植物、細菌和病毒)維繫著物種間的自然平衡。為了人類更好地生存,人類就更應該主動並自覺地維護著這種自然平衡的!
  • 關注|馮正霖: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
    民航局局長馮正霖表示,民航人都是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逆行者,要大力弘揚和踐行當代民航精神,以「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為內核,切實增強敬畏意識,深入推進作風建設,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全力確保民航安全運行平穩可控,為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終勝利貢獻力量。民航局副局長李健、董志毅、呂爾學、崔曉峰出席會議。
  • 敬畏生命作者:果多堂
    敬畏生命文/果多堂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讓我們永遠保持一顆敬畏之心保持一顆感恩之心天地有自己的規矩萬物有自己的法則舉頭三尺有神明懂得敬畏是為人根本一個人心存敬畏身正所正言有所歸行有所止>知道自己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做事規矩 真誠不突破底線和原則人如果不敬畏生命就會變得輕浮 不屑任意妄為比如開車要有敬畏之心
  • 敬畏自然話題(作文素材)
    —《騎行在天際》漫漫新藏線,綿延五千裡從新疆葉城到聖城拉薩,兩架自行車,劃出了一道美麗的彩虹西藏,是說有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人最好的歸宿當晨曦第一縷朝陽照亮布達拉宮的金頂時,虔誠質樸的藏民,臉上泛著高原紅,口中默念六字真言,十指合一,面向布達拉宮,長跪不起      然而,對於千萬像我這樣的漢族青年,沒有藏人那種隨著出生便深深絡印在骨子裡的信仰,為什麼還會對西藏情有獨鍾呢?
  • 《敬畏自然》練習題與答案
    因此,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們徵服的對象,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做我們的美味佳餚,而首先應該把它們看做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應該敬畏它們,就像敬畏我們自己一樣。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6.這一段文字中,作者得出的結論是什麼?
  • 敬畏生命不辱使命,敬畏規章只爭朝夕,敬畏職責不負韶華
    今年四月,馮正霖局長在民航安全運行形勢分析會上強調指出,要將「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作為民航作風建設的內核,結合「抓作風、強三基、守底線」安全整頓活動,增強「三個敬畏」意識,弘揚當代民航精神,推進安全從業人員作風建設,確保民航運行安全和健康發展。
  • 敬畏生命 敬畏職責
    2020年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醫務人員衝在了第一線,用生命詮釋職責,以實際行動捍衛「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他們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是我身邊的平凡英雄。
  • 肺炎疫情警醒我們:敬畏生命不僅是敬畏生死,更是敬畏生命的過程
    在危及所有人生命健康的疫情面前,我們終於親身體悟到了一個人生命最大的意義,就是健康快樂幸福地活著!活著就是美好的,健康快樂地活著就是最幸福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們所擁有的唯有生與死之間生命的過程。我們無法決定生與死的時刻,無法拉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提升生命的質量。
  • 名師讀書 | 敬畏生命,親近文字——我讀《敬畏生命》
    陳老師抓住《敬畏生命》一書的文字特點,進行了解讀。《敬畏生命》自然卷是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張曉風作品精選少年版之一,以自然風貌為首,譜寫著她對土地的眷戀,自然的虔誠,生命的敬畏。她的多篇作品入選中小學語文課本及閱讀教材。本卷中的《行道樹》被選入人教版語文七年級課本。張曉風在浙江金華出生,抗戰時期搬至重慶,南京。8歲隨母親一起赴中國臺灣,畢業於東吳大學。
  • 敬畏!生命
    使人不得不敬畏於天地之博大,生命之純美。存在之難能可貴,精神之不屈不撓,感念蒼茫之大千,珍惜存在之不易。觀其形,想其象,嘆謂之憾,蔚然尤異,特別是其間有株古槐,知是天火所災,幾個壯漢才可合摟的樹身,被火燒得只剩半圈皮枝,然而卻在村皮外圍卻生發了綠綠的翠條,嫩生嫩生地乳芽悠然而向上搖曳於暮色之中,佇立其間,即就是鐵石心腸的人,他都得敬畏,敬畏,敬畏……
  • 化石文化思想·敬畏生命
    我們熟知,化石是遠古生命的遺體、遺蹟和遺物,是生命誕生、存在和進化的實錄。就是這些實錄,告訴我們幾萬年,幾百萬年,幾千萬年,幾億年,乃至幾十億年的生命的信息。這些信息告訴我們,沒有上帝創世,沒有女媧造人,生命就來自我們身邊的自然。
  • 劉一秒 敬畏產品 敬畏顧客 敬畏員工
    宗教必須通過心生敬畏,來影響眾生。只要不尊重,一切已結束,不畏懼就沒有辦法深入,就像人對宇宙蒼生如果沒有敬畏,一切就都不存在了。所以,人必須得又敬又畏。  在公眾的文化心理中,敬畏是一個重要基礎,但這也正是當下國人最稀缺的一種情感。「敬」是對生命價值的態度,而「畏」則意味著對生命的警示和自省。敬畏既是首要的道德準則,也是一種生命意識。
  • 和田機場舉辦「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主題演講比賽
    (通訊員 王維)為認真貫徹落實機場集團關於開展「三個敬畏」主題演講比賽活動的通知,進一步增強全員安全意識和遵章守規意識,營造「消除事故隱患、築牢安全防線」的安全生產月活動氛圍,推動「三個 敬畏」宣教活動不斷引向深入。近日,和田機場舉辦了以「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為主題的安全生產月演講比賽,來自機場10個一線生產部門的14名選手參加了比賽。
  • 照護者的光輝,敬畏生命,敬畏愛情,敬畏人性
    再就是經常摔碎東西,像酒杯、餐盤什麼的;更嚴重的是她已經無法看懂帳單上的內容了,並且記憶開始出現混亂…雖然剛開始,凱博文和瓊都刻意淡化了這些顯而易見的問題,只是單純地認為這是自然老化的進程,畢竟瓊當時還不到六十歲,而凱博文九十歲高齡的母親,都沒犯難到這種程度。
  • 瘋狂的瑪莎拉蒂沉寂了——敬畏生命敬畏法律
    不懂得敬畏生命敬畏法律的人,終將受到應有的懲罰。—02—8月14日,河南永城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正式發布了關於瑪莎拉蒂撞寶馬事件的情況通報:永城市人民檢察院以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對犯罪嫌疑人譚某某、劉某某、張某某批准逮捕。
  • 我們應該是人定勝天還是敬畏自然
    我個人覺得還是更應該敬畏自然,我們人類也只是大自然裡的組成的成員。我們對於大自然的真實的了解也只是片面的,大自然裡還有許多奧秘和科學知識需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和探索。 大自然裡是多彩多姿的,大自然裡的各種生物也是豐富多彩的,而人類只是大自然其中裡面的一員。
  • 敬畏生命,從身邊開始
    敬畏生命,這應該是常識,然鵝,現實中,有諸多事件曝光出了,我們有不少人對生命是極度的漠視。 比如說,9月28日廣西羅城,舞臺上正在表演舞蹈,只見一位演員突然倒下,周圍與她一起跳舞的眾多演員,竟然無視突發意外,而是繞開倒在地上的演員,繼續表演著。
  • 「我們開學了」敬畏生命,敬畏科學,敬畏文化:開學第一講,貴陽中天...
    校園廣播裡,王非以別開生面的方式,聲情並茂地向同學們開始了新學期第一講:敬畏生命,敬畏科學,敬畏文化  親愛的2020屆的初三同學們:  這場災難,讓我們停下追逐的步伐,懂得敬畏生命。   疫情的出現,就像一口警鐘敲出一聲巨響,讓驕傲的人類看到了自然面前自己的渺小,看到不僅僅只有人類才擁有生命神聖的光輝。
  • 從敬畏生命做起
    為了這些至高無上的利益,公民應該毫不猶豫地放棄個人利益,直至犧牲自己的生命。應該說這樣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訴求,從總體上說依然是正確的。我們國家根本的道德準則是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雖然我們從不否認個人、個體生命、個人價值的存在,但始終把它放在與國家、集體利益統一的位置上。當二者發生矛盾和衝突時,還是強調個人利益服從國家、集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