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繼五龍潭公園免費之後,
從今天起,
夜遊趵突泉公園實施半價,
靈巖寺風景區門票降為40元。
9月30日,濟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上發布的消息,為深入貫徹國家、省市關於降低國有景區門票的相關文件精神,按照濟南市政府《關於貫徹落實魯政發(2018)24號文件進一步擴內需補短板促發展的實施意見》(濟政發[2019]13號)「逐步降低國有景區門票總體價格」工作部署,經研究,決定調整我市部分景區門票價格。
趵突泉公園部分夜間時段(4月1日至10月31日18: 30-21:00;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僅雙休日18: 30-20: 00),門票價格由40元/人次調整為20元人次。
靈巖寺景區門票價格由50元/人次,調整為40元/人次。五龍潭按照市政府統一部署,取消門票收費,免費對外開放。
本通知自2019年10月1日起執行,有效期至2024年9月30日。
趵突泉公園
趵突泉公園因趵突泉而得名,它是5A級景區天下第一泉景區的核心組成部分。
趵突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據史書記載,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會齊侯於濼」,「濼」即趵突泉。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說:「濼水出歷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湧若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始稱此泉為趵突泉,亦有「檻泉」「娥英水」「溫泉」「三股水」等名。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發,噴湧不息的特點。
趵突泉周邊的名勝古蹟枚不勝數,尤以濼源堂、娥英祠、望鶴亭、觀瀾亭、尚志堂、李清照紀念堂、滄園、白雪樓、萬竹園、李苦禪紀念館、王雪濤紀念館等景點最為人稱道。
靈巖寺
靈巖寺位於濟南市長清區萬德境內,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佛教聖地,以其悠久的宗教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馳名於世,素有"遊泰山不遊靈巖,不成遊也"之說。
靈巖寺始建於東晉,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歷史。該寺歷史悠久,佛教底蘊豐厚,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並稱"海內四大名剎",併名列其首。
闢支塔是靈巖寺的標誌性建築,聳立於千佛殿西側。原塔始建於唐天寶十二年,現存的塔重建於宋代淳化五年,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闢支塔為有9級12簷,高55.7米。石築基座上刻有40幅精美浮雕。此塔第一層至第三層為重簷,其餘各層都為單簷。塔尖的鐵蓮剎由復缽、相輪、圓光、仰月、寶珠組成,八根鐵鏈自寶蓋垂下,由九層塔簷上的八尊金剛相牽,精巧絕妙、聳入雲端,遊客每到此處都要觀賞良久。北宋文學家曾鞏曾吟詩讚曰「法定禪房臨峭谷,闢支靈塔冠層巒「。
自闢支塔沿幽靜的紅石小路、西行不到500米,是靈巖寺的墓塔林。林內有墓塔167座,碑刻81座,其中還有五座喇嘛塔。
靈巖寺墓塔林為石砌,是規模僅次於嵩山少林寺的第二大墓塔林。唐代慧崇塔,慧崇是貞觀年間靈巖寺住持,他將靈巖寺從甘露泉西遷至今址,創建了千佛殿、御書閣等,功績赫然。該塔高5.3米,寬3.74米,石砌方形,單層。門拱處鐫以火焰狀半圓形浮雕。東西兩面為飾門,仕女憑門半掩,門上雕刻獅頭、武士、飛天、樂伎等圖案。浮雕大都已殘破不全,但仍能看出其極其精美的做工。塔頂為重簷,以石板疊澀外挑,塔剎由露盤、仰蓮、寶珠組成。整座塔體顯得格外古樸渾厚。塔壁上刻有明代高僧釋真可的《禮慧崇塔》詩。
千佛殿,它是靈巖寺中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大的主體建築。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創建的,宋代擴修,現在殿宇為明代的建築,雖然自創建以歷代重修,但現在仍保存著唐宋的建築風格。
千佛殿內有四十尊彩塑羅漢像,塑法精湛,栩栩如生,歷來為世人所稱道 。其中三十二尊塑於宋治平三年(1066年),八尊補塑於明萬曆年間(1573一1620年)。塑像手法側重於寫實,重在體現每尊羅漢的個性與特點,重在刻畫出羅漢的內心世界,以形寫神,以神表情,以情現心。
此外,羅漢動作瞬間的衣褶變化,織物的質感,都表現的準確而生動。更為有趣的是這些塑像竟然和真人一樣有腹腔,腹腔內還有用絲綢做的五臟六腑,以及銅幣、墨書題記等文物。清末學者梁啓超來此遊覽後讚譽為「海內第一名塑」,並親筆寫下了碑碣。
攝影:王琴、王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