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融化恐釋放病毒?不速之客還有更多

2020-12-17 科學闢謠

冰川來客遲早要來,不如抓緊時間做好訪客登記工作。

作者 | 於淼 西奈山伊坎醫學院 環境醫藥與公共衛生系

近期,一篇預印本論文指出青藏高原的冰芯中發現了許多未知病毒,結合全球變暖的大環境,很多人開始擔心:冰川融化後,會不會釋放這些被歷史冰封的「不速之客」?它們會不會對人產生危害呢?

本次採樣的古裡雅冰川(又稱古裡雅冰帽),位於青藏高原西崑侖山,因冰芯記錄的採集而知名 | 網絡圖片

無處不在的病毒:海洋輸出更勝一籌

這次研究使用的冰芯採自青藏高原的古裡雅冰川,其中一根來自冰川頂部,一根來自高原區域(山腰),最深一個樣本在冰川表面以下49米。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對其中的病毒與微生物進行分析,發現一些古老病毒,包括28種未知病毒。

這個結果並不令人驚訝。人類的文明史不是消過毒的,環境中其實長期存在各類病毒與細菌,除了冰川,在深海與高空都有。

過往研究表明,冰川冰芯樣品裡微生物數量大概為每毫升100~10000個細胞,而深海海水裡,每毫升含微生物數量在10000~1000000個,比冰川裡多得多。如果是更小的病毒,整體的數量級還要更高。

相比於相對清潔的冰川融化釋放的未知病毒,海洋大氣間的循環也在不斷輸送深海微生物到人類可接觸的環境中:病毒可以在熱鹽環流作用下從深海提升到海面,然後通過海面氣溶膠參與大氣循環甚至在其中進行變異,之後再通過大氣輸送到陸地上空通過降水衝刷到地面。當然,適應了高壓高鹽環境的深海微生物能不能在地表存活是另一個問題。

一些未知海洋病毒的顯微圖像 | Jennifer Brum, Sullivan Lab at Ohio State

人們的認知對於相對熟悉的風險會弱化,而對新產生的風險例如冰川融化會更為關心,特別是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伴隨冰川消融,未知病毒的釋放就是灰犀牛而不是黑天鵝事件,是一定會發生的事。(註:「黑天鵝」事件,指非常難以預測,且不尋常的事件,通常會引起連鎖負面反應甚至顛覆;「灰犀牛」事件指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更有可能,同等風險的事可能已經發生過了,只不過相對環境的瞬息萬變,人的認知理解是滯後的。

舉個例子,我們會使用大量紫外燈殺毒,但紫外線同樣是誘導基因變異的手段,使用紫外燈我們可以有殺菌的收益,也會有誘變出超級細菌的風險,行為的目的並不一定與事實符合。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有更多關於病毒的研究,對其可能造成的危險作定量估計。

單就這篇文章而言,其實並未涉及風險評估的部分,更多是通過宏基因組測序手段對新病毒進行了分類嘗試。論文作者還提供了一種比較靠譜的對樣本作抗汙染處理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切掉樣品表面,然後用酒精和清水各洗掉一層,這樣剩下的冰芯樣品就是「乾淨」的沒有外界汙染的了。對其測試,就可以知道裡面有沒有病毒,有哪些種類病毒了。

整體來說,該領域目前還處於研究的初期,對於實驗結果不用過度解讀。

自然記錄:南極冰川藏毒更久

看到「古老病毒」大多數人會感覺興奮,但更古老病毒應該封存在南極。因為冰川的形成需要有降雪成冰併到今天還能存在,地球上最符合這個條件的地方在南極洲。2017年《科學》雜誌曾報導過來自南極洲270萬年前的冰芯,這已經是當時能測到的最古老的冰芯,而科學家估計南極洲冰芯可能有最長3000萬年前的記錄。而對於其他常年冰雪覆蓋的地方,例如格陵蘭島或阿拉斯加,最古老的冰川也不超過10萬年。

南極洲藍冰區(通過地質運動來到地表的古老冰川)分布。| H. Fischer et al. Clim. Past 9, 2489–2505 (2013)

這篇文章使用的冰芯來自於 520 到 15000 年之前,相比地質時期動輒百萬年的時間跨度,還不算特別古老。根據形成時間來看,這部分冰芯累積的是第四紀全新世的病毒或微生物,更直觀地說,這部分病毒曾經與我們的智人祖先在同一歷史時期共存過(但不一定接觸過)。

雖然這可能是我們第一次檢測到它們,但卻不一定是第一次跟它們打交道。我們對環境的認識其實非常有限,一方面分析方法需要進步,另一方面是存在「未知的未知」。大自然在地球上埋伏了很多線索,冰川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冰芯樣品可以返溯幾萬到幾十萬年前大氣環境的樣子,是歷史的一個斷面。這樣帶有時間戳的線索可以讓我們了解病毒的演化過程,但很可能這些病毒在今天其他環境介質裡也存在,只是還沒有被研究人員關注到。所謂「新」,指的是我們的發現時間而不是其出現的時間。

理性探討:病毒毒性究竟如何?

那麼,如果冰川縮小真釋放了未知病毒,其毒性會如何呢?人類基因組計劃檢測到了人類大概2萬個基因,然而基因只是DNA序列裡有功能的那一部分,人類基因組裡其實還保留了大量的所謂「垃圾信息」。在這些垃圾信息裡,有相當一部分被認為來自於病毒。據估計,人類基因組裡大概有10萬個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片段(已嵌入細胞基因組中可遺傳的病毒片段),佔了人類基因組總序列的8%。

病毒只能通過宿主生存,對其最有利的進化策略不是把宿主幹掉而是整合到宿主的DNA裡去表達,甚至都不用表達,安靜地複製就好。因此,人類個體是「我」,也是「我們」,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可能無數次被病毒襲擊,但通過疾病表現出來的卻可能是生存策略上的「失敗者」,例如馬爾堡病毒,在發展中國家致死率可達100%,但爆發後一個區域的人都死光了也就無法繼續傳播了。

最成功的病毒已經學會與人體和平共處了,例如流感病毒,較高的傳播能力與較弱的致死率可以讓其每年都形成一次人群間的流行。另一個正在發生的病毒侵襲出現在澳大利亞的考拉身上,但這種逆轉錄病毒卻並未讓考拉患病,只是整合進了考拉的基因組進行複製。

宿主死亡後,病毒也就成了環境中的顆粒物,蛋白外殼其實對惡劣環境並不耐受,或者說其耐受的惡劣環境是人為定義的,人們習慣的環境參數對於這些外來戶可能是致命的。

科普讀物《病毒星球》,揭示了病毒的廣泛分布 | 來自網絡

當我們看到未知病毒,沒必要特別往病與毒方向考慮,正如細菌有鼠疫桿菌這類有害菌,也有輔助消化的有益腸道菌群,病毒也存在有益病毒,比如,很多腸道菌中寄生的噬菌體實際在幫助我們抵禦外來有害菌種。而且病毒為物種多樣性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基因庫,相比於高等生物相對穩定的內環境,病毒的基因突變速率要快很多,在侵染過程中可能成為物種滅絕的推手,但也很可能為宿主提供應對生存危機的外來援助。

當前疫情流行,人們對病毒持負面態度,但具體到病毒本身是沒有態度的,它們只是在不斷通過對環境的適應來複製延續自己,所以也許是「不速之客」,但目前需要更多證據來說明其(病毒群體)危害,甚至是優點。進化很多時候是一把雙刃劍,經常有得有失,比如,患有鐮刀型血紅細胞貧血症的患者就對瘧疾具有免疫力,在沒搞清楚其毒性前,對未知病毒的風險需要謹慎考量而不是因為名字就產生恐懼。

不止病毒:冰川裡來客還有更多

其實從冰川裡過來的客人並不單是病毒,還有大型運輸船。近些年來由於北冰洋冰川融化,北極航道有可能從季節性航線轉變為常規航線而不再需要核動力破冰船。由於地球是圓的,極地航道在經濟上存在很大的優勢,直接穿越極地,可大幅降低海運通航成本。

經濟發展作為內在動力,在事實上推動了物種遷移與入侵,為物種傳播提供了快速通路。舉個例子,大型航船的壓載水倉事實上促進了很多物種入侵事件,例如美國五大湖的斑馬貽貝泛濫就是壓艙水的釋放引發的。因此,物種入侵的風險會伴隨航線縮短而提高。這其中當然也包括病毒傳播風險。

被斑馬貽貝侵蝕的船隻螺旋槳 | waterfrontrestoration.com

假設未知病毒釋放在無人區,那麼其最終還是會以另一種形式沉積而無緣跟人類接觸,但如果氣候變化開拓了人類活動範圍,路過冰川消融的遠洋貨輪可能成為風險載體,將未知病毒送到其可以生根發芽的地方。

目前我們一直缺少對未知病毒的公共醫療負擔的經濟評價,一條航線的開通所提高的經濟收益是否可以對衝公共醫療危機帶來的經濟衰退風險,眼下是無法回答的問題,因為我們對未知病毒的了解還是太少。不過就已知的物種入侵事件而言,相比後面的損失,初期的獲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總之一句話,冰川裡的來客遲早要來,但不必恐慌,我們只是需要些時間與研究來做好訪客登記工作。

(責編 高佩雯)

參考資料:

[1] 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03.894675v1

[2]www.sciencemag.org/news/2017/08/record-shattering-27-million-year-old-ice-core-reveals-start-ice-ages

[3]www.discovermagazine.com/planet-earth/we-are-viral-from-the-beginning

[4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794577/

[5]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5/04/150430170750.htm

相關焦點

  • 北極發現新病毒,存活時間超過4萬年,隨凍土層融化恐將釋放!
    北極發現新病毒,存活時間超過4萬年,隨凍土層融化恐將釋放! 我們大多數人都了解,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對於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汙染,二氧化碳的增多產生了溫室效應,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了一些冰層開始融化
  • 如果氣候變暖繼續下去,冰川裡的古老病毒會被釋放嗎?
    根據最新的報導,南極大陸上已經有15%的冰川出現融化現象,基於之前有科學家在西伯利亞地區的永久凍土中發現了休眠長達3萬年的古老病毒,很多人想知道冰川的融化是否相當於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大量未知病毒從此得到解凍,通過流水、空氣等途徑感染自然生物,進而感染人類。如果設想的這一幕在未來上演了,人類能夠應對得了嗎?
  • 萬年前古老病毒釋放, 1.5萬億噸冰川融化...
    要知道, 南極擁有「世界冷極」「世界風極」和「世界旱極」等一系列的極端稱號最低溫度為-89.2℃年平均氣溫為-50℃而此時此刻, 它的溫度竟然達到了驚人的20.75攝氏度而氣溫上升帶來的自然就是大面積的冰川融化
  • 南極大陸冰川融化,將釋放神秘古老病毒?全球變暖帶來的空前危機
    南極冰蓋也是地球奇觀之一,這幾千萬年前形成的大陸,不僅儲存了全球95%以上的永久性冰川、72%以上的淡水資源,而且還像一部無字天書,深藏著許多極其寶貴的自然科學信息。這裡不但最純潔、最美麗,而且,也最冷酷、最神秘莫測。在南極東方站北部有一個大冰川,這個冰川厚度達4200米。
  • 南極冰川融化,遠古病毒或將重現地球,科學家對此感到十分擔憂
    不過,也有人認為,溫室效應沒有什麼不好的,畢竟,這可以幫助我們將南極地區的冰川融化掉。眾所周知,南極冰川中佔據大量的淡水資源,大約是全球淡水資源總量的70%,如果南極冰川全部融化掉,或許可以有效的緩解水資源匱乏的問題。
  • 地球兩極冰川融化,遠古病毒復甦與2020年的新冠病毒是否有一定的...
    眾所周知,北極的冰川因全球變暖而極速融化。與其同時,就在前段時間,一則驚天的消息傳了出來: 因冰川的融化,被冰封在冰川之中的遠古病毒復甦! 其內容,小編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能夠確定的是,冰確實可以凍住病毒很久不會死亡,這也導致了該消息的一定可信性!
  • 全球變暖所致,挪威冰川不斷融化,1500年前的箭頭被發現!
    現在地球上的我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應該就是全球變暖給我們帶來的影響了,在我們看來這不過是簡單的冰川融化而已,很多人都表示漠不關心,事不關己,其實全球變暖帶來的不僅僅是冰川的融化,而是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就像是曾經在西伯利亞地區,在冰川融化之後裸露在地表上的病毒。
  • 冰川融化速度加快 盤點全球冰川現狀
    以下是一組有關全球冰川現狀的照片:1、南極冰川融化速度加快這是一幅美麗的南極風景圖,遠處有皚皚的雪峰,天空有奇妙的雲彩,還有近端的海岸冰川。科學家們認為,冰川融化的直接原因是空氣和海洋海水的溫度上升。海水比冰顏色暗,所以吸收了更多的陽光,而這又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
  • 南極發現史前病毒:人類撞見病毒的境況為什麼很殘忍?
    隨著最近幾年來,冰川融化,那些病毒潛伏在冰川融化的潺潺流水中,向人類社會流淌過來。人們卻不知道這樣一個鐵的實現:史前冰川融化,史前古老的病毒被釋放出來!危險正向人們襲來!冰川融化釋了史前病毒?最近十幾年來,地球上的環境問題談論最多的是「溫室效應」。說是由於人類生產和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過多。二氧化碳包裹了地球,讓太陽陽光照射地球表面之後的巨大熱量被二氧化碳遮住,造成地球表面溫度上升,引發地球兩極和高山大川覆蓋的冰川,特別是史前冰川融化。這些史前冰川融化,讓那些史前冰川下面潛伏的病毒被釋放出來,禍及人類社會。
  • 南極冰川驚現史前病毒,全球變暖真的會打開潘多拉魔盒嗎?
    遠古病毒,顧名思義,正是存在於數萬年前的病毒種類,它隨著冰川或者冰河世紀的到來。隱藏在這些寒冷的地表之下,一旦氣溫升高,這些病毒會隨著冰川融化或者海平面上升重現於世。
  • 幾萬年前古老病毒或被釋放
    隨著南極氣溫的逐年升高,南極冰層不斷融化,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釋放出了從未記載過的古老病毒或細菌,對於當今的人類來說,勢必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這樣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2016年,由於氣溫升高的影響,西伯利亞地區的凍土層融化,使75年前的一頭感染了炭疽桿菌孢子的馴鹿屍體裸露了出來,直接導致了炭疽桿菌孢子的釋放和傳播,最終使西伯利亞爆發了一場殺死2000多隻馴鹿、致96人入院治療的炭疽熱。
  • 南極冰川驚現史前病毒,全球變暖真的會打開潘朵拉魔盒嗎?
    野生動物更是成為人類懷疑的重災區,而後有人懷疑會不會是遠古病毒。遠古病毒,顧名思義,正是存在於數萬年前的病毒種類,它隨著冰川或者冰河世紀的到來。隱藏在這些寒冷的地表之下,一旦氣溫升高,這些病毒會隨著冰川融化或者海平面上升重現於世。2015年的時候,科學家就發現了永凍土融化的情況,並找到一個史前秘密,最終發現永久凍土層也開始躁動不安。
  • 冰川融化後 大量文物自行出土
    近日,瑞士瓦萊州的歷史博物館展出瑞士南部冰川融化後出「水」的大量文物。儘管考古學家對氣候變化造成的毀滅性損失感到遺憾,但許多人承認,氣候變化創造了了解幾千年前的山地生活的「機會」。據英國《每日郵報》的最新報導,有人在挪威融化的冰川裡發現了具有千年歷史的東西
  • 冰川融化怎麼辦?科學家建議「蓋被子」保保寒
    尤其是中國的山地冰川在數量上以小冰川(面積小於1平方公裡)為主,佔到冰川總數的80%。數量眾多的小冰川應對氣候變暖,尤為脆弱。如不加人工幹預,一旦小冰川呈現全面消融,則難以逆轉最終消亡的現實。 首先,冰川大量消融,勢必造成全球海平面升高。
  • 36人被感染,新冠病毒登陸南極!病毒若封在冰川中將成巨大隱患
    南極一直以來都被稱為世界上最純淨的一片土地,在今年新冠疫情中也是如此,一方面南極氣候極為寒冷,不利於病毒的生存,另一方面,由於此地人跡罕至,這也使得病毒很難傳到此地。不過本周,新冠病毒最終還是抵達了南極大陸。
  • 南極發現神秘病毒
    東方網4月2日消息:據青年參考報導,繼俄羅斯、法國、比利時科學家在南極大陸發現了具有生命形態的細菌、病毒、真菌類微生物後,美國科學家立即就「神秘病毒」的發現發出警告:隨著南極冰川融化速度的加快,當全球氣候變暖到一定程度時,這種未知病毒會立刻復甦並四處散播,地球上成千上萬的物種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 爆笑漫畫:全球變暖融化了冰川,也融化了北極熊生存的希望
    爆笑漫畫:全球變暖融化了冰川,也融化了北極熊生存的希望,而熊寶鬧著吃「生魚片」? 爆笑漫畫:全球變暖融化了冰川,也融化了北極熊生存的希望,而熊寶鬧著吃「生魚片」?
  • 7月再現30度高溫,「封印」病毒可能大規模釋放
    同時高溫現象還在導致更多的海冰出現融化,從而引發整個地球的海平面也在不斷上升之中。如今的北極圈已經是什麼狀態?上面我們也說了,北極圈在6月創下了罕見的高溫天氣,號稱北極圈「最寒冷的村莊」,突然飆升出來一個38度的極端性高溫,創下了北極地區的歷史紀錄。
  • 有網友問: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有網友問: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可能性為100%,因為現在已經監測到了海平面的上升。冰川融化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全球淡水資源的重新分布,一些地方變得缺水,一些地方卻時常發生洪澇災害。地球上的淡水資源佔全部水的2.5%,其中的87%又是難以利用的冰川等淡水水體,在過去的幾十年,溫室效應逐漸嚴重,全球溫度有一定的上升,大量冰川融化,海平面已經有了一些上升,侵蝕著更多的陸地,這已經是正在發生的事實,而不是推測。
  • 科學的探索者:冰川融化加快,沿海城市將提前被淹沒
    而在南北極的冰川在逐漸升高的溫度之中融化,以此抬升了海平面的高度。在科學家們的統計中,冰川融化的速度呈幾何倍數的增加,這也就意味著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遠超我們的想像,沿海城市將提前被淹沒。據美國的科研組織數據統計分析顯示,1979年到1989年這十年之中,每年南極冰川都會融化400億噸,而最新的數據則顯示,從2009年到2017這八年裡,這個融冰量已經達到了原先的六倍以上,這也就意味著冰川融化已經成了不可挽回的趨勢。而南極的冰川美融化3610億噸,海平面就會上升10釐米。也就是說現在全球的海平面在不斷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