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生態複雜多變,通過對相關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將現實決策與以往典型公共事件的各個時間段和維度做對照,探尋網絡事件背後的發展邏輯,分析相關因素對事件演變、發展、轉化的規律。通過歷史與現實的對比分析,對正在發生或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各類網絡事件進行趨勢研判和態勢感知,提升現實決策的系統性、即時性、科學性,提高輿情應對能力,提升輿情治理水平。
據微熱點大數據研究院統計,在2020年1月1日至11月26日期間,平臺共計收錄12802條公安熱點事件,微熱點案例庫詳細分析了其中138例典型輿情案例。下面就以公安輿情案例「司機單手飆車案」為例,來體驗大數據案例庫的特點。
【案例概況】
10月26日,一男子單手飆車的視頻引發廣泛關注。視頻中,男子邊開車邊拍視頻,甚至還有逆行超車、闖紅燈等行為。10月27日,@海門警方 官方微博發布「警方通報」稱已將視頻中男子抓獲。據媒體報導,11月3日該男子已被法院判處拘役2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4000元。據微熱點大數據研究院統計,在10月26日至10月31日期間,該事件網絡傳播熱度指數達10.78,全網信息量達到2.89萬條。「單手飆車」視頻對網民視覺造成了衝擊,助推了相關信息的傳播,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輿論的負面情緒,統計時間段內敏感信息佔比達62.4%,事件輿情風險較高。
【事件經過】
10月26日,一男子單手飆車的視頻引發關注。視頻中,該男子邊開車邊拍視頻,時速一度超過250公裡/小時,甚至還有逆行超車、闖紅燈等行為。後經網友辨認,這段視頻疑似是在南通市海門區廣州路上拍攝的。10月27日,事件經由央級媒體報導,引起廣泛關注。
10月27日晚22點26分,南通市海門區公安局@海門公安 官方微博發布警方通報稱:「10月26日,網民通過微博@海門公安,舉報一寶馬轎車在海門區廣州路段超速行駛並超越道路中間雙黃線、闖紅燈、拍視頻等行為。海門警方經調查,於10月27日將嫌疑人盧某龍(男,32歲,上海市人)成功抓獲。目前案件正在偵辦中」。
10月28日,@海門警方 再次發布微博稱,視頻中單手開車男子因涉嫌危險駕駛罪已被海門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經過警方兩次發聲,事件信息持續發酵,於28日10時達到信息量峰值。
11月4日,據媒體報導,在11月3日下午,海門法院在駐看守所支雲法庭開庭審理盧某龍犯危險駕駛罪一案,並當庭作出一審判決。盧某龍被判處拘役2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4000元。
【傳播分析】
經統計,在10月26日至10月31日期間,該事件全網相關信息量達2.89萬條,微博話題#單手飆車到255公裡司機落網#的閱讀量達2.3億,討論量為1.6萬。從信息走勢圖來看,該事件經歷發酵期、爆發期、衰退期三個階段,呈現出事件迅速發酵,輿情迅速平息的特點。發酵期、爆發期分別對應視頻被曝出、警方抓獲飆車司機兩個時間節點,在10月28日相關信息量超過2000條,隨後網民關注度下降,事件信息亦明顯下降,進入事件熱度衰退期。相關信息網絡傳播過程中敏感信息佔比達到62.4%,可見相關信息引發了輿論較大的負面情緒。
在核心傳播媒體中,@央視新聞 、@人民日報 、@新華網 等央級媒體的官方微博均對事件進行了報導或轉發,對事件傳播起到了推動作用,使得事件受到更多網民關注。經統計,@央視新聞 在10月27、28兩日發布兩條事件的相關微博,截至目前,兩條微博共引發近兩千次轉發、近三萬次點讚及三千餘條評論。
從微博話題來看,網民討論圍繞司機落網及刑責展開。分析事件關鍵詞雲,「單手」「飆車」「視頻」「時速」「闖紅燈」等違反交規的重點詞語獲得廣泛關注,「江蘇」「海門」「南通」「開發區」等涉事地點被提及。同時,「警方」「交警」「警方通報」「抓獲」「嫌疑人」「落網」等詞語也被網民關注。此外,從「作死」「危險」「冷汗」等詞語體現出網民對涉事司機的態度。
從微博網民轉發、評論相關信息最常使用的表情來看,「怒」「話筒」「doge」等表情使用頻繁,可見輿論對於「司機單手飆車」一事的態度多以負面為主。此外,「允悲」「汗」「攤手」等表情同樣體現了網民對涉事司機漠視交通法規的不滿。
【輿論分析】
有18.69%的輿論認為警方抓獲涉事司機效率高,表示「正道的光,一天破案,鼓掌」,如知名搞笑幽默博主@牛神nddpg111 稱「當地的交警太厲害啦,這都能查出來,而且還這麼快就出來了」他還表示「只看到方向盤和超越其他車輛,沒有看到人,沒有看到車牌,這樣的都能被交警查到,交警查案能力令人欽佩」;有16.82%的輿論認為超速行駛太過危險,尤其涉事司機在超速行駛的情況下還出現闖紅燈、逆行超車等違法行為,對周圍的車輛和人群均構成了嚴重威脅。
此外,還有11.21%的輿論認為對涉事司機處罰較輕,如@山居圖A 表示「這下舒服了吧!為什麼駕照沒有扣分呢」;@無奈的小蛋糕 表示「這種人不終生禁止駕駛?」
【輿情點評】
從輿情風險來看,該事件在信息傳播初期存在一定的輿情風險。首先,由於「單手飆車的視頻」的流傳,強烈的視覺衝擊助推了相關信息的傳播,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輿論的負面情緒。其次,視頻傳播初期,事件並無調查處置情況的相關信息,部分輿論包含「希望知情網友能提供線索」「求擴散」等信息,助推相關信息的傳播。第三,相關信息引發央媒的關注,對相關信息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從傳播情況來看,該事件的信息走勢呈現「倒V」型。首先,本事件輿情爆發力較強,基於各項輿情風險疊加,令該事件具有較強的傳播性;10月27日晚間,警方抓獲涉事司機的通報,證實了事件的真實性同時引發媒體、各地警方官方微博、汽車自媒體官方微博等輿論發聲,加之警方於10月28日發布「涉事司機被刑拘」的通報,令相關信息在10月28日得到快速提升,爆發力度較強。其次,10月28、29兩日信息量佔統計時段信息量的八成,可見輿論對本事件的關注與討論時期較為集中,且相關信息量在10月30日已回落到2000條以下,並在之後依舊呈現下降趨勢,可見本事件逐漸退出輿論視野。該事件僅形成一個輿論波峰,且無長尾效應,可見輿論負面情緒得到緩解,警方處置情況獲得輿論認可。
從警方處置情況來看,通過全網信息走勢圖及輿論觀點剖析可見,警方處置獲得輿論認可。一方面因警方於輿情爆發前已經抓獲涉事司機,加之當地警方「一天破案」的速度,獲得了輿論的認可與稱讚。另一方面「刑事拘留」的處置結果也滿足了輿論「嚴懲涉事司機」的訴求,同時認為該處置對漠視交通法規和他人生命安全的人起到了警示作用。基於兩方面的原因,令輿論對警方處置較為認可,輿論關注度自然隨之下降,事件雖然具有較強的爆發力,卻也較快平息。但在法院予以判決後,出現了質疑判決結果的網民聲音,雖未引發大量網民不滿情緒,但仍建議對輿論態勢保持關注,以免引發其他次生負面輿情。
微熱點輿論危機案例庫圍繞爆發力度、傳播深度、風險強度和引導效度等四大維度,全面復盤輿情發展進程,將事件處置得失進行量化分析及梳理、總結,為涉事主體提供決策參考。
登錄微熱點「案例庫」查看完整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