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薩迦派在歷史和宗教方面的貢獻,達賴和班禪都對薩迦法王十分尊重,一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仍然允許他們獨自管理後藏薩迦地區(今薩迦縣)。」在陳宗烈諸多攝影作品中,有一張專門為薩迦法王拍攝的。
圖為薩迦派第27代法王——13歲的阿旺貢噶塔欽,抱著元朝皇帝頒賜的金印。攝影:陳宗烈 翻拍:孫健
「薩迦」藏語意為灰白色的地方。因北宋熙寧六年(1073)昆•袞卻傑波(1034一1102年)在後藏薩迦縣薩迦寺弘法得名。薩迦派分由血統、法統兩支傳承。元代以後,薩迦派內又出現俄爾、貢噶、察爾3個支派。此外,薩迦派的重要寺院還有四川德格的更慶寺,青海玉樹的結古寺、稱多縣的尕藏寺,拉薩林周縣的那爛扎寺,今錫金境內的結蔡寺等。
薩迦派採用昆氏家族世代相傳的傳承方法。代表人物有薩迦五祖。初祖貢噶寧波(1102?—1158)、二祖索南孜摩(1142—1182)、三祖扎巴堅贊(1147—1216)、四祖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1182—1251)、五祖八思巴•洛追堅贊(1235—1280,薩迦班智達侄子)。
1244年,薩迦班智達應蒙古皇子闊端邀請,帶著侄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吉赴涼州會談,為元朝統一西藏作出了重要貢獻。後來,八思巴被元世祖忽必烈封為國師、帝師,領總制院事,管理西藏地方政教事務,封八思巴的弟弟恰那多吉為白蘭王。
1267年,西藏建立薩迦派政教合一地方政權,在元中央王朝的支持下,薩迦派勢力大增,其寺院及勢力波及到康區和安多各地,對元朝皇室亦有重大影響。與此同時,薩迦派內部的矛盾亦逐漸發展。1324年,薩迦寺分成細脫、仁欽崗、拉康、都卻4個拉章,各領屬民、土地。1351年,薩迦派在西藏的掌權地位被帕竹噶舉派的大司徒絳曲堅贊取代,薩迦勢力日漸衰落。明成祖時,封薩迦首領為大乘法王,薩迦派僅保有薩迦附近一小片領地,其首領稱薩迦法王。
圖為薩迦派第27代法王——13歲的阿旺貢噶塔欽在大臣們的簇擁下上朝。 攝影:陳宗烈 翻拍:孫健
「在上世紀50年代,那裡還保持了很多元朝的習俗和儀式,薩迦法王需要每天上『早朝』,聽取下屬匯報工作。因為當時薩迦法王年幼,由攝政大臣來輔佐。另外,小法王有一位出家為尼的姐姐,十分聰慧,也會輔佐小法王。」 陳宗烈當時聽說薩迦地區屬於薩迦法王自由管轄的地方,特意去了那裡一探究竟。
「1957年,我去薩迦地區採訪,正好遇到薩迦法王上朝。小法王看到我拿著相機,很感興趣,主動要求我替他拍張照片。」陳宗烈說,「小法王拿出元朝皇帝始祖忽必烈賜給他祖先的金印,印上用八思巴文刻著『白蘭王印』四個大字,小法王說這是他的傳家寶。」(中國西藏網 記者/孫健)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