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變成「媒體谷」,又一場古登堡印刷大革命

2020-11-22 RFID世界網

  年初,PBS著名的系列紀錄片American Experience將最後的焦點放回到美國矽谷,在一期82分鐘的特別節目中講述了曾經的仙童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和英特爾創始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8位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們,他們涵蓋醫學、電子、冶金、光學工程以及化學領域。

  「八叛逆(The Traitorous Eight)」的故事發生在幾乎半個世紀之前,當時這八個人的老闆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肖克利,肖克利就像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的前輩,專橫而又固執,這八位學者忍無可忍,憤然離開了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譯者註:肖克利曾怒不可遏地的指責他們是「八叛逆」,也正是The Traitorous Eight的由來)。

  當時一個員工離職是件非常令人震驚的事情,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他們被稱為「叛徒」了。那個時候,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很重要,公司也會給你提供一份可以持續終身的工作。正是這種矽谷「叛徒」文化的興起,促使越來越多的人離開工作的公司而去創業。

  紀錄片還展示了矽谷與美國國防部千絲萬縷的聯繫。在當時,來自軍方的投入成為矽谷很長一段時間內的重要風險資本。

  這期紀錄片最後以20世紀70年代英特爾發布4040微處理器來結尾——正是4040處理器的發布正式宣告了「數字時代」的來臨。而正是在同一時間,記者Don Hoefler在Electronic News雜誌中首次提出了「矽谷」這個名字。

  如今,這個由8位科學家一手開創的「矽谷」早已今非昔比,最重要變化就是,矽谷現在已經基本上不再製造半導體晶片。在矽谷五十年的發展歷史中,幾乎每隔五到十年就夠得上改個名字了。

  80年代,伴隨著數以百家的個人電腦公司,還有眾多爭奪區區10%市場份額的硬碟公司紛紛出現在矽谷,它變成了個人電腦世界,可以叫做「PC Valley」;而到了90年代,網際網路的崛起使它變成了「Network Valley」,或者叫「Communications Valley」,在舊金山又誕生了一個「多媒體峽谷(Multimedia Gulch)」。

新矽谷:一切都關乎「媒體」

  今天的矽谷,已經搖身一變成為「媒體世界」(Media Valley),Google 和 Facebook都是其中的代表。對這些公司更準確的描述,不是網際網路企業,而應該是技術驅動的媒體出版商。與此同時,致力於開發媒介技術以及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創業公司也在大量湧現。

  英特爾生產的晶片,也許描述成「媒介處理器」更為貼切;蘋果以及其他PC廠商的產品,本質上就是媒體硬體平臺,為各種形式的媒體提供了土壤。

  而且,矽谷締造的巨大傳媒產業已經將紐約的傳媒產業遠遠甩在身後。矽谷已經變身為一架由大量先進的媒體技術裝備的大型「古登堡印刷機」。

從活字印刷到「比特化」印刷

  500年前,古登堡的偉大創新普及了活字印刷術(movable type);而矽谷的新時代「古登堡」則基於程序化出版(programmable type),程序化了的媒體,能夠生產出任何類型任何格式的媒體內容,並實時更新。

  這個大型的古登堡機器還可以微縮化、口袋化,使得任何人都可以以極小的成本生產任何內容。

  網際網路就是一項先進的出版技術。在網際網路發展的第一階段,任何內容一經生產,就可以通過瀏覽器向各種計算機屏幕進行傳播;而在新媒體時代,內容生產方式發生了改變:瀏覽器和接入網際網路的APP另一端都能夠「反向」傳播內容。我們接通了網際網路的另一端,另一端也變成了媒介。一句話,如今的網際網路變成了「雙向媒介」。

  如果你同樣驚嘆於網際網路的第一層變革,那麼請你繼續拭目以待。我相信,接下來,「雙向性」的網絡還將以你想像不到的方式再次令你尖叫!未來,充滿革命性和創造性的空間就在這裡,矽谷已經在行動。(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1

相關焦點

  • 世界印刷史上的傑作:《古登堡聖經》有多精美?
    論精美程度,《古登堡聖經》直追當時費時費力的手抄本,古登堡依照傳統手抄書的樣子成就了世界印刷史上的傑作,「是一部至今都很少有書籍能超越的大師級作品」。有人說它的價值足以裝備一個現代化的圖書館,這話一點也不誇張,1978年,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以370萬德國馬克(約合200萬美元)買下一部全本,自1707年失去向世人展示自己驕傲的原始版本後,美因茨就沒擁有過完整的《古登堡聖經》。
  • 1455年2月23日 古登堡活字印刷《聖經》出版
    德國15世紀傑出工匠和發明家古登堡因創始歐洲活字印刷術,被作為西方的畢升。古登堡原名約翰內斯?拉登,後來他根據家中父親莊園的名字,自稱古登堡。
  • 誰啟發了古登堡?是中國的雕版印刷嗎?
    很顯然,古登堡沒那麼多錢,他只好四處借貸。可他從什麼時候起,有了活字印刷的構想?先來看他之前雕版印刷在歐洲的發展。現存最早且有年代可考的歐洲木刻版宗教畫是印刷於1423年的聖克裡斯託夫(St. Christoph)與耶穌像,繪聖克裡斯託夫背著手捧十字架的年幼的耶穌渡水,圖的左下角出現了來自中國的水車,下面有兩行文字,意為無論何時見聖像,均可免遭死亡之災。
  • 科學說話:為什麼古登堡被譽為活字印刷之父,而不是畢升?
    技術說話:為何讓活字印刷普及的是古登堡,而不是中國?如果要問對人類社會最重大的發明有哪些?活字印刷必定是其中之一,因為它傳播了文化、普及了教育、繁榮了社會,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最早的活字印刷記載是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裡面提到畢升發明了泥活字,後來又有人發明並應用了木活字。雖然中國最早發明了活字印刷,但直到清朝中期,活字印刷影響力遠遠不如雕版印刷,後者仍然在國內佔據壟斷地位。反觀西方,古登堡在1450年發明第一臺活字印刷機後,活字印刷很快風靡全歐洲,並成為全世界公認的活字印刷之父。
  • 古登堡10個不為人知的事實
    在一場關於公元紀年第二個千年內對世界影響最深人物的評選中,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和《時代》雜誌沒有把票投給愛因斯坦、莎士比亞、牛頓或者尼古拉•特斯拉,而是給了這個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很模糊的名字——約翰內斯•古登堡。
  • 古登堡,改變世界五百年的極客
    古登堡留世的遺產只有一樣: 活字印刷機 在科技媒體將無數個手機應用冠上「顛覆」並濫用「顛覆」一詞的時候, 歷史上關於古登堡的文字記載並不多,傑夫的資料主要來自三本書: 德國字體設計師艾伯特·卡普(Albert Kapr)的傳記《約翰·古登堡:其人其發明》(Johann Gutenberg: The Man and His Invention) 約翰·曼(John Man)的《古登堡革命:印刷如何改變歷史進程》(The Gutenberg
  • 職場故事: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古登堡經濟原理或許不適用了
    大家好,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說一說美因茨的一位印刷商,約翰尼斯古登堡(Johannes Gutenberg),在15世紀中葉率先在歐洲使用了活字印刷。當時印刷廠已經投入使用,但由於每頁都要刻滿文字,因此印刷速度非常慢且操作費力。
  • 古登堡印刷術
    古登堡印刷術可以說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發明。它標誌著人類掌握了文字信息的大批量複製技術,從而使得知識、思想和宗教有了更多的傳播的載體,對世界的文化,尤其是西歐的文化的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首先,古登堡印刷術從根本上改變了圖書生產的條件及圖書的物質形態,帶來了書價的降低和書的相對平凡化,從而使得書不再是奢侈品,不再錯誤百出。
  • 小說《矽谷是個什麼谷》:講述矽谷華人的十年沉浮
    《矽谷是個什麼谷》,虎皮媽著灕江出版社2019年8月  近日,由灕江出版社出版、描寫中國第一代技術移民生活的小說《矽谷是個什麼谷》在北京發布,作者虎皮媽為讀者講述了新書的創作過程和矽谷生活,並分享了有關海外生活的經驗。
  • 古登堡還是福斯特?
    在中國,大家都知道,是宋朝的一位農民畢昇於公元1041-1048年間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比國外的印刷術發明早了好幾百年,這是毋庸置疑的。而筆者前面提到的「是誰發明了印刷術」這個疑問,主要是針對西方印刷領域的。在西方,人人都認為是約翰.古登堡發明的印刷術,但為何他的搭檔約翰.福斯特將他告上法庭,而且還贏了這場官司呢?
  • 上海書展|「海派文化」與「矽谷精神」碰撞出了《矽谷是個什麼谷》
    受百萬粉絲熱捧的虎皮媽說,這幾天她攜新書《矽谷是個什麼谷》來到上海書展,講述中國第一代技術移民的生活。  《矽谷是個什麼谷》是一部描寫矽谷華人十年沉浮的長篇小說,曾在多個微信公眾號上連載,受百萬粉絲熱捧,近期由灕江出版社正式出版上市。
  • 畢昇率先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為何國際上公認的卻是德國人古登堡
    作為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是我們國人的驕傲。然而這一重大發明,為何在國際上得不到廣泛的認可。反而後起之秀的德國人古登堡,卻被國際上認為是活字印刷之父。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首先是地理因素。我們都知道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人在宋朝時的發明。由於當時沒有網際網路,也沒有智慧財產權保護。
  • 法國大革命為什麼會轉化為一場文化大革命?
    今天阿平要講的是法國大革命為什麼會轉化為一場文化大革命?要談論這樣一個問題,我以為有把「文化大革命」這樣一個術語加以規範的必要。所謂的「文化大革命」,我以為就是一種企圖依靠進行文化層面的革命而創造一種全新的文化以及這種文化的的行為載體即作為個體的人的革命。
  • 世界發展簡史:約翰古登堡,法庭裁定活字印刷發明權,歸於他本人
    為此,古登堡在斯特拉斯堡多待了好幾年秘密進行著這些實驗。他最後一次住在斯特拉斯堡的記錄可以追溯到1年。直到1448年,他才回到故鄉美因茨,並在那裡成立了一家印刷廠早在古登堡式印刷術還停留在構想階段之前,活字印刷技術早已在中國使用了很長時間。中國人畢昇早在1040年便首次發明木版活字印刷技術。
  • 紐約蘇富比將拍賣8頁古登堡聖經,預計成交價最高達70萬美元
    原標題:紐約蘇富比將拍賣8頁古登堡聖經,預計成交價最高達70萬美元   6月19日,紐約蘇富比將拍賣8頁古登堡聖經,預計成交價在50至70萬美元間。   古登堡聖經是西方第一部用活字印刷的重要作品,由德國發明家約翰內斯·古登堡製作於1455年。古登堡聖經的內容為拉丁文,當時共印刷了180本,估計有49本流傳至今。儘管活字印刷的出現使得印刷更加便捷準確,但由於插圖和裝訂還是由人工完成,180本古登堡聖經也各不相同。
  • 古登堡計劃——全世界的圖書館
    《古登堡計劃——世界免費的圖書館》(Project Gutenberg)2016年,電影《哈利·波特》女主角英國演員艾瑪·沃特森行走在閱讀路上 古登堡計劃,新式精神驛站 開啟一場圖書分享公益活動>飲一杯閱讀的溫柔 書架上總有一些已經寂寞很久的圖書書,只有被閱讀,才有其價值找到更多懂書的人,這個過程叫做分享古登堡計劃
  • 印刷術史話:從雕版印刷技術到現代工業化印刷技術
    今天的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印刷工廠,全世界幾乎有小一半的書都在中國印刷。但是和很多行業一樣,中國是印刷大國但並不是印刷強國。小到家庭用印表機,中到單位用雷射印表機,大到印刷廠的印刷設備,甚至印鈔廠的大量印刷設備也是進口的。  現今全世界包括我們中國通行的印刷方法又都淵源於歐洲發明的金屬活字印刷。那麼歐洲活字印刷又是怎麼發明的? 它與中國古代的印刷術有無淵源?
  • 從唐傳承千年的凸版印刷: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如此這般,一頁才算印刷完成。印刷完成後,將所有活字拆解,更易於保存,下一頁內容又可以重複使用這些活字再撿字排版。四、泥、木活字為什麼沒有得到廣泛使用?五、鉛活字印刷雖然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比歐洲古登堡的鉛活字印刷早幾百年,但古登堡的鉛活字印刷技術,對歐洲及至世界的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 歐洲社會的巨大變革,古登堡印刷術的興起對文藝復興有何影響?
    自14世紀到16世紀時期,在歐洲的大陸上發生了一場載入史冊的翻天覆地思想文化的運動,即名為文藝復興,這也是歐洲從黑暗的中世紀向現代化過渡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在此期間的主要核心是人文主義,此類精神在該時期廣泛的傳播,其中的宗教的改革也由此取得了很大的實質性得進展。
  • 古登堡的禮物與網絡正能量 ——評《分享經濟時代:新經濟形態,分享...
    、《極客古登堡》。在《分享經濟時代:新經濟形態,分享什麼,如何分享》中,這位見解獨到的科技樂觀主義者聲稱,如果人們太痴迷於保護網絡上的個人信息,那麼將錯失因分享這些信息所帶來的重大機遇。同樣在關注現代生活結構中「公共人的衰落」,比起理察·桑內特的悲觀論調,賈維斯明顯要積極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