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港交所「菸草第一股」中煙香港連續第六個交易日上漲,且一舉創出了上市以來的最大盤中漲幅。
中煙香港早盤大幅高開逾10%後一路走高,午後拉出長上影,日內漲幅高達61%,最高報21.3港元,六日以來累計最高漲幅達155%;較發行價4.88港元高出336%。
IPO投資者若仍有中煙香港持倉,則每手淨賺逾1.56萬港元。
今日中煙香港成交量超1.05億,成交額18.39億,該股總市值一度突破130億港元,換手率約15.8%。目前中煙香港TTM市盈率(最近十二個月市盈率)為47,相比之下貴州茅臺TTM市盈率為34。
昨日中煙香港發公告稱,聯席全球協調人悉數行使15%超額配股權,涉及合共2500萬股股份,每股作價4.88元,額外所得淨額1.19億元。有關全球發售的穩定價格期於6月30日結束。超額配發股份將從7月4日開市起上市及交易。
證券時報旗下e公司援引行業分析人士表示:
新股炒的是速戰速決,小盤股疊加中煙概念催生中煙香港上市大漲。
低調的創收巨頭
中煙香港在招股書中談及「競爭優勢」時表示:「我們在目前所從事的業務領域為獨家營運實體。我們對供應商及客戶有強大的議價能力,且具有充足的現金流量。」
中泰國際分析稱,受國家菸草專賣制度規限,目前只有中國菸草總公司及其直屬公司獲得在中國壟斷經營菸草買賣的資格,短期內看不到市場競爭。
截至2018年底,中煙香港在香港僅28名僱員,員工總成本共計約2591.4萬元港元。按照2018年總收入70.33億港元計算,中煙香港去年人均年創收逾2.5億港元,人均薪酬92.55萬港元(約合82萬元人民幣)。
相比之下,港股「股王」騰訊員工2018年的薪酬成本共計421.53億元,人均薪資77.6萬元。
絕佳的基本面令中煙香港的公開發售獲得投資者熱捧,共收到約2.9萬份公開認購申請,超額認購近100倍,導致中煙香港的發行價最終以招股價區間3.88港元至4.88港元的上限定價,即4.88港元。
在6月12日上市首日,中煙香港盤中最高上漲19.06%,收盤漲9.63%。該股上市次日暴漲41%。
中煙旗下上市的獨家資本平臺
公開資料顯示,中煙香港成立於2004年,為中煙國際負責資本運作及國際業務拓展的指定境外平臺。
中煙國際為中國菸草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承擔著後者國際業務的管理和運營工作。中國菸草總公司則是中國唯一根據國家菸草專賣制度從事菸草專賣品生產、銷售及進出口業務的實體。
天風證券認為,中煙香港之所以能成為中煙國際旗下上市的獨家資本平臺,主要是因為中煙香港目前的進出口業務相對單一,不涉及到菸草定價生產,相對獨立:
從現有業務來看,進口菸葉為公司主要營收來源,2018年營收佔比達62%,毛利率為5.1%,並僅銷售給中煙國際;捲菸出口為公司第二大業務,2018年營收佔比為21%,毛利率為7.6%,主要是向免稅店運營商和捲菸批發商出售中國品牌捲菸;菸葉出口為公司第三大業務,2018年營收佔比為17%,毛利率為3.3%,主要將國內產自雲南、貴州、四川等地的菸葉銷售至海外捲菸生產企業或代理商;新型菸草業務目前主要是向亞洲地區客戶銷售MC、嬌子(寬窄)、COO 和MU+等品牌新型菸草製品,2018年營收為1690萬港元,毛利率為1%。
此外,天風證券提到,由於中國「統一領導、垂直管理、專賣專營」的菸草專賣制度,中煙集團率先將主營國外內貿易業務的中煙香港進行上市,參考日本菸草與菲莫集團的發展史,中煙香港上市後將有利於中煙搭建資本運作平臺,在未來進行更為廣泛而深入的海內外菸草與品牌布局。
從中煙香港的上市角度來看:
短期:借力資本,拓展優化境外銷售渠道。公司希望進一步拓展境外銷售渠道及市場,例 如將積極拓展新型菸草製品市場,同時繼續加強傳統捲菸的出口業務,提升盈利能力及服 務價值。長期:擴大獨家經營業務範圍,成為全球性菸草原料供應商。公司將適時考慮收購菸葉類 產品供應商、捲菸品牌、新型菸草製品品牌和銷售渠道等來提高市佔率及產品滲透率,進 而增加市場份額及全球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天風證券在6月19日報告中對中煙香港給出的目標價格是12 港元,目前中煙香港早已一騎絕塵,把這個目標價格拋在後頭了。
母公司是超級納稅大戶
那麼身為中煙香港母公司的中國菸草總公司,究竟有多賺錢呢?
根據中國菸草官網公開信息,國家菸草專賣局黨組書記、局長、中國菸草總公司總經理張建民在2019年全國菸草工作會議上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
2018年,菸草行業實現工商稅利總額11556億元,同比增長3.69%;上繳國家財政總額10000.8億元,同比增長3.37%;實現工業增加值7877億元,同比增長4.88%;全年實現菸農種煙總收入550億元,戶均種煙收入5.4萬元,幫助4.1萬戶貧困菸農實現脫貧。
而中國菸草總公司稅利總額已是連續三年破一萬億元人民幣,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納稅人」,且長期保持著第一納稅人的地位,其上繳財政收入佔全國財政收入中的佔比常年穩定在6%至10%之間。
從企業之間的橫向比較來看,如果選取去年7月《財富》雜誌評選的最新中國500強企業,會發現這500家上榜的上市公司全年利潤為3.48萬億元。那一年,中國菸草總公司的工商利稅總額為1.1145萬億元。
上榜的前14家公司2017年的利潤額加總起來為1.15萬億元,略超同期中國菸草總公司的工商利稅總額。要將近4個「宇宙第一行」工商銀行的利潤才能趕得上中國菸草總公司的工商利稅總額。
在納稅層面,2017年中國菸草的稅利相當於華為(710億元)的15倍。
與「黑色黃金」石油產業相比呢?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利潤總額為8462億元。
如果將「兩桶油」、「四大行」、「BAT」2017年的利潤相加,即中石油+中石化+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工行+中行+農行+建行=1.14萬億,才勉強超過中國菸草總公司的工商利稅總額。大約20個阿里巴巴才能趕得上中國菸草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