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前總理披汶·頌堪,華人,爺爺姓吳,來自潮汕地區。
但在二戰中,頌堪卻和日本結盟,鼓吹〝泛泰主義〞(也稱〝大泰國主義〞),極力打壓華人經濟和政治權利,消滅華人的文化特徵。對華人殺伐之狠,遠超任何一位泰國土著總理。
老一輩泰國華人,都對頌堪很忌恨。
二戰後,頌堪一度作為甲級戰犯,被捕入獄。但在美國過問下,頌堪被釋放,並重新擔任總理。他即刻對華人開始了二度打壓,迫使大批華人精英離開泰國。
然而,於整個泰國而言,作為甲級戰犯的頌堪,至今卻仍被泰人懷念。他的雕像和紀念館,遍布泰國大小城市。泰國新一代華人,也視頌堪為偶象,並不忌恨他。
一:〝泛泰主義〞旗幟下的披汶·頌堪。
頌堪於1938年首度擔任總理後,即拋棄使用了十五個世紀的國名〝暹羅〞,改稱〝泰國〞。頌堪認為〝暹羅〞是外來詞(取自梵語,意即〝黃金〞),不能突出國家的的主體民族。
頌堪認為,國家如果不能用主體民族命名,則有一天可能會被移民淹沒。當主體民族被移民淹沒後,泰國就成了其他民族的國家。用〝泰國〞為國名,是要國人時刻銘記,這個國家是泰族人的。
顯然,頌堪所指的移民,就是當時的華人。華人不僅對自己文化有自豪感,且完全掌控了當時的泰國經濟。
頌堪的御用文人,適時提出了〝泛泰主義〞,認為泰國的泰族人,寮國的老族人,緬甸的撣人,印度的阿洪人…從文化和種族上都屬於泰族的分支。頌堪的觸角甚至伸到中國,認為中國的壯族,傣族,侗族,黎族,在文化和種族上都與泰族同源。
頌堪和他的顧問們,在地圖上劃了一個大圈,認為未來的泰國版圖,應該把這些民族地區包括在內。
要突出泰人在泰國的主導地位,首先當然要打壓在泰國經濟上具統治地位,且人數眾多的華人。
1938年,泰國右翼思想家鑾威集·瓦他幹在朱拉隆大學發表演說,提到德國對猶太人的處置方案。瓦他幹認為,華人在泰國扮演的角色,同德國的猶太人非常類似,己嚴重威脅到泰人的生存。泰國也應該考慮,對華人進行肉·體上的消滅。
一時間輿論大譁,華社紛紛致電頌堪政府,要求作出解釋。
頌堪於是對華人發表講話,講話中既有安撫,也有威脅。頌堪說,華人必須明白,他們現在住在泰國,而不是中國。
他開始限制華人入境,使華人入藉變得極為困難,在華人中驅逐〝三·民主義〞信徒,關閉大量華校和華文報刊。至頌堪第一個總理任期結束時,泰國華文報刊由十家縮減到只剩一家。
頌堪要求華人孩子起泰名,用泰姓,說泰話,入泰國國籍。所有華文老師必須學四年泰語才能上崗。
頌堪要求所有中文的工商業門牌,全部改為泰文。
頌堪還對華人的工商業,進行了史無前例的打擊。劃定一大批最賺錢的行業,交給泰人專營,不許華人涉足。如菸草,石鹽,大米,石油,徵稅,宰豬,橡膠種植等等。一大批華企被迫賤賣。
華人經濟遭到致命打擊,一大批華人精英,被迫離開泰國。
為了實踐〝泛泰主義〞,在外交上,頌堪親近日本德國和義大利等法西斯國家。希望藉助日本的力量,收回被英法殖民者佔領的泰國領土,並奪取泛泰各民族所在的地區。
在泰國的東西邊,分別是法英殖民地印度支那和緬甸,泰國一直和它們有領土爭議。
為了獲得日本的支持,在頌堪授意下,泰國是唯一一個沒在國聯(聯合國前身)譴責日本炮製〝滿洲國〞的國家。
1941年,日軍突然登陸泰國。頌堪令軍隊放棄抵抗。同年12月21日,《泰日同盟條約》籤訂。泰國向英美中法等國宣戰,把自己綁上了法西斯的戰車。
有日本的支持,頌堪覺得統一泛泰地區的時機到了。他對泰國人說,戰後的世界,沒有小國,只有大國。泰國要麼被消滅,要麼消滅他國。
泰軍開始向〝泛泰民族〞所在的地區進攻。1940年,泰國和法國在媚公河發生激戰。在日本〝調停〞下,泰國獲得了柬埔塞的3個省和寮國的兩個省,包括吳哥窟所在的暹粒地區和寮國古都琅勃拉邦。
1942年5月,泰軍佔領緬甸的撣邦。
同期,日本人把佔領的馬來亞四個邦交給泰國。這塊土地約一萬四千七百平方英裡,讓泰國朝野欣喜若狂。
節節勝利的泰軍忘乎所以,向中華民國發動進攻。1943年2月,泰國機械化一師深入雲南西雙版納,以〝解放〞那裡的傣族〝同胞〞為由,很快佔領了打洛,曼傘,曼掌等地區。但這次碰到的對手完全不同。國民政府派出遠徵軍93師,把這支泰軍打得落花流水,逃出中國。
在〝泛泰主義〞思潮和日軍加持下,大批華人抗日武裝遭到殺害和驅逐。頌堪甚至把十三個區設為軍事禁區,禁錮這十三個區的華人,要求他們限期離境。這是華人在泰國最艱難的一段時期。
二:〝甲級戰犯〞披汶·頌堪的二度崛起。
隨著日本在二戰中的潰敗,頌堪內閣倒臺。在英法追究下,頌堪作為二戰甲級戰犯被捕入獄。泰國歸還了侵佔的英法殖民地,把國號重新改為暹羅。這意味著頌堪〝泛泰主義〞的破產。
英法對頌堪的怒火,主要是二戰中頌堪和英法殖民地的衝突。位為日本的幫兇,有英法軍人被泰軍殺害。
美國人則超然得多,他們意識到,只有頌堪才能保證泰國的穩定。頌堪強大的手腕和個人魅力,能使泰國成為美國的穩固盟友。
1946年,在美國過問下,泰國最高法院釋放了頌堪,理由是頌堪結盟日本,完全是被逼的。
泰國民間也認為,在日本大兵壓境的情況下,泰國要麼滅亡,要麼同日本結盟,沒有第三條道路。
儘管頌堪骨子裡親日,但泰國高院釋放頌堪的理由,邏輯上也是正確的。
精明的頌堪也確實並非一味依賴日本。
二戰晚期,頌堪就秘密地向中美派出外交人員,暗中接洽。並同日本保持距離。
半依半就也罷,被逼也罷,頌堪同日本結盟,竟神奇地保全了泰國,讓泰國成為二戰中亞洲唯一保持主權獨立的國家。
泰國人認為,正是頌堪的委曲求全,換來了主權獨立的泰國。
頌堪的〝泛泰主義〞,亦頗鼓惑人心,為他的魅力加分。
1948年4月,頌堪重登總理寶座。
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國名重新改回為泰國,他把這視為自已的遺產。
為了加速對華人的同化,頌堪幾乎關閉了所有的華文中學,頒布了新的《保留職業條例》,作為泰人專屬的工作項目。大刀闊斧地剝奪第一代和第二代華人的經濟政治權力,使他們的入籍困難重重。
外交上則一邊倒地靠向美國。內政上作出了許多大膽的改革,為現代泰國奠定了基礎。
1932年,頌堪和他的戰友推翻了幾個世紀的君主專制,建立了更開明更有活力的君主立憲制。但鞏固君主立憲制的歷史任務,則是由頌堪完成。他甚至禁止國民在家中掛國王頭像。頌堪執政時,保皇黨人一直沒成氣候,泰王甚至無權指定王位繼承人。
頌堪實行的一系列文化立法和經濟改革,為現代泰國奠定了基礎。作為現代泰國的諦造者,沒有頌堪,泰國可能至今還有中世紀的體制中徘徊。
他敦促國會通過了《選舉法》和《政黨法》,加強了國會權威,充許政黨註冊,拓寬了選民投票的門檻,使20歲以上和沒有文化的人都有了參選資格。
他制定了保護工人的《工人法》,規定了最低薪資標準和每周工作時長(不得超過48小時),保證了工人的權益,體面和尊嚴。
他關閉了一千多家鴉片館,儘管這些鴉片館都有營業執照。
他廢除了新聞審查,充許公眾集會討論國事。
頌堪的悲劇在於,儘管他苦心積慮,試圖通過激活公民活力來壓制軍人力量,但最後還是失敗了。他被他曾經的追隨者,軍人集團首腦沙
力推翻,逃亡日本,客死他鄉!
結語:
頌堪是泰國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他以強大的個人意志,對泰國的國民性格和國家制度都進行了深度改造,讓一向慵懶的泰國人同西方文明結軌,在保留傳統的同時,又煥發出勃勃活力。
雖然背上了〝甲級戰犯〞的歷史包獄,但泰國人民都能諒解他,並感謝他在險惡的環境中保全了泰國。
二戰後期,覺察日本即將潰敗的頌堪,為了讓未來的泰國和西方交往中更有彈性,迅速辭職,繼承者立即加入英美陣營,調轉槍頭向日本宣戰。
頌堪個人則肩負著不堪的二戰遺產,承擔罪責,把泰國剝離在外,但他的泰國又神奇地同英美結盟,繼續屹立不倒。
頌堪不僅徹底地改變了泰國,也徹底地改變了泰國華人社會,成功地切斷了華人與母文化的紐帶,使泰國成為世界上對華人同化最成功的國家。
但頌堪對第一二代華人打壓極甚,對真正融入泰國的第三代華人,並無歧視條款,和泰人一樣對待,一視同仁。
頌堪說:〝既然華人不能回臺灣,也不能回中國大陸,我們就該照顧和幫助他們。〞
老一輩的華人仍把頌堪稱為華人的叛徒,但新一代華人不再忌恨他。儘管頌堪抹殺了華人身上的文化印記,但他們得以在泰國繁衍下來,沒有再受壓迫。
之後的泰國總理,都或多或少具有華人血統。這與頌堪的同化政策有關。
今天,被泰人完全同化的泰國華人,在東南亞華人中,經濟和政治地位最高。除了新加坡這個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