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精彩場景註定成為永恆,有些閃光瞬間總能長駐人心。
歷經一個「加長版」的國慶中秋假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帶來的喜悅與震撼仍未退卻。從「一眼千年」的感觸,到「盛世盛景」的抒懷,再到人們紛紛慕名前來,讓應天門這一文旅打卡地「紅上加紅」……在河南洛陽舉辦的這臺文化盛宴,已然超乎關注度暴增的飄紅指數,照亮的是「古今輝映、詩和遠方」的洛陽氣質,開啟的是千年古都的自信之門。
就在不久前,一篇題為《一扇門,重啟神都遺失千年的自信》的網文,引發廣泛共鳴。誠然,庚子年中秋夜,以應天門為縮影,拂去千年塵埃,潑灑時代濃墨,千年古都捧起一汪情與思的映月洛水,撐起一葉新時代的舞榭歌臺。應天門宮闕重樓飛簷,中州路車水馬龍霓虹,二里頭、牡丹花、東方紅……集文化底蘊、山水之美、時代脈動於一身的「洛陽元素」撥動全球華人心弦,央視秋晚所折射的「最美洛陽」,硬核正是一個城市的從容與自信。
有人說,當今中國,說起形容一座城的最美詞眼,「古今輝映」算一個。其最終的指向,不只是城市外在的印記和標籤,更是文化的內核和靈魂。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不能離別的精神家園,更是洛陽的底蘊所在、優勢所在、魅力所在,塑造著一座城市的光榮和夢想。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千年古都」所承載的,是華夏之源、國色天香、河圖洛書展現的文明盛景,是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代表的開拓創新,是絲綢之路、大運河、萬裡茶道講述的交流傳奇。進入「十三五」,洛陽從新發展理念的火爐中汲取暖意,於副中心建設的浪尖上奮勇爭先,令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發光發熱,讓文化自信成為城市發展的動力之源。內在的文化,將這座城市「古」與「今」相連,在重現心靈原鄉、滿足精神需求的同時,激發一種「煌煌河洛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澎湃動力,向著更廣闊天地奔湧而去。
這是一脈「文」的古今輝映。通過保護固態、傳承活態、發展業態,洛陽推動「老三篇」向「新三篇」轉變,「東方博物館之都」彰顯厚重底蘊,「隋唐城遺址公園」重現神州盛景,「二里頭夏都遺址」追溯華夏之源。就像應天門一樣,多少滄桑,幾經沉潛,這扇門縮塌為黃土下的殘垣,成為洛陽文旅產業「有說頭、沒看頭」的尷尬縮影。而通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活化利用,如今的應天門,再現「隋唐第一門」雄姿,於中秋夜牽引億萬觀眾夢回隋唐盛世。「洛陽能夠拿出來說的內容實在是太多!」央視秋晚總撰稿楊啟舫「幸福的煩惱」,是河洛文化時代價值的生動註腳,更是對洛陽文化傳承、弘揚、創新的充分肯定。
這是一座「城」的古今輝映。面對轉型發展的陣痛,這座城市也曾跌入發展低谷,「千年古都」從洛陽人口中說出來,有焦慮和壓力,更有不甘和激情。從古都復興的人民夙願中汲取智慧、凝聚力量,洛陽把文化自信刻印於城市向前的每一段徵程,持續深化「9+2」工作布局,強化進取、拼搶、攻堅「三種精神」,掀起建設副中心打造增長極發力都市圈形成新引擎新熱潮。「洛陽創新」賦能「嫦娥」「蛟龍」「墨子」,時遷物換、革故鼎新的開拓精神激蕩;「四河五渠」水清岸綠,遊園、「樂道」移步換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態智慧閃爍;「洛玻」強勢回歸,「格力」走向神州,商賈胡貊、天下四會的開放氣質再現;「地鐵時代」「立交時代」降臨,都市圈「朋友圈」擴大,十省通衢、天下之中的都市氣魄揚起……這座城,正以全方位的深刻變革,標註出全新的歷史坐標!
一輪明月照古今,詩和遠方在洛陽。這樣的古今輝映,是文化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彼此加持,是古代輝煌和今日作為的上下呼應,是時代夢想和砥礪奮進的相互成全,它向上源於文化傳統的傳承創新、文化精神的浸透滋潤,向下奔騰湧動、呼嘯向前,激蕩出「城之自信」的澎湃心潮。
「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歷史的錨,說到底是拋向遠方的。站在決勝全面小康的歷史節點,跟隨民族復興的時代步伐,緊握副中心建設的機遇使命,我們要讓洛陽優秀傳統文化舒展「生活場景」、激活「價值基因」,更好地熔鑄於「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把文化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用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文化成為戰勝前進道路上風險挑戰的重要力量源泉,壯闊鋪展新時代「富有洛陽特色的高質量發展」的迤邐畫卷。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重整行裝再出發,「古今輝映」的洛陽,必將從容抵達一個又一個「詩和遠方」。(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