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與整體:時代語境下的共青團改革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和國家的發展作出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也意味著共青團工作站在了新的起點。改革開放以來,以市場競爭為主導的資源配置方式,不僅打破了計劃經濟時代的社會關係格局,也改變了共青團的外圍環境。從黨的建設角度考量,作為共產黨助手和後備軍,共青團有著「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之稱。然而,在市場經濟的潮流下,黨的中心工作和政府職能都在發生改變,逐步形成了以市場為中心的格局。共青團系統也逐步出現了「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的趨勢,因此共青團改革勢在必行。
必須從大局視野認識共青團改革,要認識到這一舉措是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以2015年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和中共中央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為標誌,本輪共青團改革正式拉開序幕。2017年8月26日,在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召開兩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群團改革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各群團組織要結合實際,緊緊圍繞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直面突出問題,採取有力措施。」同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正式指出:「推動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發揮聯繫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這標誌著在黨的最高層次會議上明確了群團工作改革的方向。
鏡像與現實:理論探索與夢想小鎮團情
根據《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精神,共青團改革要去除「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就是要通過「去四化」的改革舉措達到「強三性」的改革目標。餘杭區的夢想小鎮團建即是一項具體實踐。「特色小鎮」是浙江對創新經濟發展的一種有益嘗試。「夢想小鎮」坐落於杭州市餘杭區,是浙江首批「特色小鎮」之一,涵蓋了網際網路創業小鎮和天使小鎮兩大區塊。其中,網際網路創業小鎮重點鼓勵和支持青年創辦電子商務、大數據、雲計算等網際網路相關企業;天使小鎮重點培育和發展科技金融、網際網路金融等金融服務體。截至2018年4月,夢想小鎮共有在職「創客」5612人,其中35周歲以下青年4609人,團員青年2848人,青年人數佔「創客」人數比例達82.1%,團員青年人數佔青年人數比例達61.8%。小鎮團委下設四個村團委,分別為網際網路村團委,天使村團委,創業大街團委和創業集市團委,各團委又以企業、樓宇、孵化器為單位建立37個團組織(含團總支、團支部),基本實現組織全覆蓋。具體而言,夢想小鎮嘗試通過工作項目化破解機關化,避免出現「空轉」;通過工作扁平化破解行政化,避免出現「慢轉」;通過工作社會化破解貴族化,避免出現「寡轉」;通過工作主題化破解娛樂化,避免出現「亂轉」。
應對與舉措:立足夢想小鎮的特色團建
夢想小鎮第三產業興旺,青年人口密集,小鎮青年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因此做好夢想小鎮的團建工作,緊密有效聯繫青年,對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按照中央群團改革會議精神,在團餘杭區委的具體指導下,夢想小鎮立足自身實際,在推動團建工作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夢想小鎮堅持一體化運作,使黨團互聯互通。一是組織建設一體化。以孵化器為基本單元,以「掛靠建、聯合建、社團建」為補充,構建起「小鎮—專業村—孵化器」三級團組織主架構,並成立夢想小鎮黨群工作委員會,強化統籌協調功能。二是制度覆蓋一體化。現已初步形成黨群共建夢想基金管理制度、雙向互動項目形成制度等6項制度。並通過試運行不斷去粗存精,形成可供複製的群團工作制度。三是區域聯動一體化。按照區域化群建的概念,成立由夢想小鎮、杭州師範大學、倉前街道等14個單位組成的區域共建委員會,共建單位相互開放活動陣地、相互通報活動信息,實現資源共享。
夢想小鎮突出網際網路特色,及時與青年互動。一是線上線下「聯起來」。開發群團信息管理系統,將5612名「創客」信息錄入系統並及時更新,團幹部通過手機便可實時掌握成員信息。二是微信平臺「曬出來」。開發「夢想紅色驛站」微信公眾號,推動團組織和幹部曬活動、曬業績、曬服務,打造零距離的網上團組織。三是手機APP「活起來」。開發夢想小鎮APP,為人與人、人與組織的互動聯繫搭建平臺。通過APP,創客可以互通合租轉租信息、轉讓閒置物品,也可以一鍵報名參加活動或發起活動,打造小鎮共青團組織的「夥伴圈」。
夢想小鎮做優常態化服務,為青年分憂解難。一是推動服務窗口化。梳理黨群各部門職能,形成了19項服務清單,明確服務流程。二是推動服務品牌化。團委牽頭開展以創業先鋒營、創業咖啡吧、創客學院、中國青年網際網路創業大賽等四個品牌活動為主的「創青春」系列活動。三是推動服務平臺化。引進20家中介服務機構,入駐服務大廳窗口輪值辦公,為創客提供代跑代辦和免費諮詢服務。
夢想小鎮推行分眾式服務,讓青年來唱主角。一是依託社團供給服務。圍繞創客的多樣化需求,已成立10個不同類型的社團組織,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活動,使團組織更接地氣、社團更有方向。二是發動群眾志願服務。小鎮「創客」熱心公益事業,對志願服務活動認同度較高,引導組建了6支志願服務小分隊。三是圍繞需求訂製服務。在APP上開設「活動」專欄,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把青年最需要服務方案收集上來、以青年喜歡的活動形式組織實施。每個「創客」都可以在欄目裡提出建議並邀請他人「打Call」,如果支持數突破200,則該項建議可列入團工作計劃。
夢想小鎮探索多元化參與,跟青年商量著辦。一是落實「1+100」聯繫群眾制度。明確專職團幹部每年直接聯繫群眾不少於100名,走訪企業不少於50家。並在APP上開設「實地走訪+實時記錄+實績排名」功能。二是接受群眾工作評議。推行網上述職制度,試行服務評價指數。在微信公眾號上開設網上述職版塊,小鎮團組織每半年開展一次網上述職,接受群眾投票。同時,通過點讚率、信息閱讀量等指標評價活動質量和工作成效。三是動員青年制訂公約。積極引導創客參與公共事務管理。2017年10月,發起了「小鎮公約」徵集、研討活動。通過線下討論、線上投票的方式,最終確定第一版《夢想小鎮公約》,折射出小鎮的獨特文化和小鎮青年的價值追求。
舊題與新解:新時代團建工作的幾點思考
基於夢想小鎮團建的實踐,還存在幾個問題。
一是共青團思想引領有效性問題。「把思想裝進青年的腦袋裡」,過去難,現在更不容易。夢想小鎮「群團聯建」機制較為完善,群團組織共同開展工作的協同機制較好,但不少青年反映,即使參加了活動,也沒有意識到是共青團組織了這次活動,更不會想到「團組織為什麼要開展這樣的活動」,很多服務類活動難以激發青年的「團員意識」。
二是共青團如何有效聯繫並組織青年的問題。在夢想小鎮,存在著不少團員青年脫離團生活、團組織比較久,團員意識比較弱,對團組織的認同感不強的情況。如何匯集起廣大青年的智慧與力量,有效提升兩新組織領域團組織的組織力、戰鬥力,是共青團的現實難題。
三是如何一勞永逸地破解共青團「四化」問題。共青團改革精神要求在團內破除「四化」,尤其是破解「行政化」,一些團幹部的官本位思想還會在較長時期裡一定程度存在。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理論特徵,新時代的團建工作必須要基於這一根本認識。當前,做好基層團建工作,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一是全面從嚴治黨舉措下的政治生態風清氣正,為團建工作營造了極為有利的政治環境基礎。二是黨對共青團改革的強力推進,從實現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賦予本輪共青團改革緊迫感。三是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是當前共青團工作最為鮮明的時代特色,廣大青年擁有無比廣闊的實踐舞臺。做好基層團建工作,要善於運用時代的「春風」,對舊題嘗試新解。
第一要注重思想引領方法,堅定青年理想信念。用好共青團思想引領陣地的平臺,藉助主題團日、團組織生活會等載體,用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團員青年認識不清晰、理解不到位的問題答疑解惑。就夢想小鎮的實踐而言,要藉助青年社團等青年組織,通過他們了解小鎮青年興趣、情感、社交方面的實際需求,把思想宣傳方式與小鎮青年需求結合起來。小鎮團組織要善用「大數據」,繼續運用好「集贊」「榜單」等青年心聲收集新方式新途徑,及時掌握小鎮青年思想動態,寓教於無形,藉助網際網路平臺精準發力,最大化實現思想引領的效果。
第二要全面從嚴治團,提振青年精氣神。2017年初,團中央印發《關於新形勢下推進全面從嚴治團的規定》,要求從嚴管好團幹部、從嚴管好團員、從嚴管好團組織。就小鎮的實踐而言,之所以團組織存在感不強,就是從嚴治團的舉措沒有完全到位,團組織長時間缺乏有效聯繫青年的機制和渠道。破解之道就是要有效提升團組織的影響力,最大程度採集青年需求,最近距離貼合青年感受。要善於捕捉青年需求,小鎮團組織要善用「外力」,可以藉助孵化器負責人、各公司創始團隊和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通過他們了解小鎮青年在創業、職業發展乃至生活方面的普遍需求,以此作為設計開展活動的重要依據。要通過從嚴治團,規範基層團務,引導團員青年以各自喜愛的方式參加團的基層組織生活,喚醒他們的集體意識,提升他們對集體活動、集體行動的好感和熟悉度。
第三要堅持以青年為中心的改革思想,把推進團改事業與促進青年成長並舉。改革要以青年為中心,讓青年強大,讓青年知道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團組織要為青年提升能力創造條件,要在開門辦團的指引下打造開放的組織構架,切實破「四化」。要加強同企業、社會組織的對接合作,為青年參與社會實踐開疆拓土,讓青年在社會實踐中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就夢想小鎮的實踐而言,要以項目化運作為紐帶,以品牌化運作為依託,打破公司壁壘,積極爭取黨政資源,挖掘團內資源,整合社會資源,加強資源的統籌和對接,為服務青年凝聚合力,讓青年有更大的施展舞臺,充分體現「夢想小鎮」的精神氣質,展現小鎮青年的風採面貌。
(作者系團杭州市餘杭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