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蕩四十年 · 從國禮看新中國外交

2020-12-21 環球網

巧借桌球中美和,縱橫騰轉願興國。

利同日本交流廣,天下開闔勢遠播。

【環球網 記者 王玉磊】國際交往中,互贈禮品的環節必不可少。在國際交往中,互贈禮品的環節必不可少,為準備一份得體的禮物,國家領導人之間的互贈禮物更是經過了周密思考,奇珍異寶、特有動物、個人肖像,這些贈禮悄然記錄下雙方的關係。互贈禮品,是外交禮儀的一部分,國與國之間互換特有產品,並以此向對方表達敬意,也折射出種種寓意、人情,耐人尋味。

隨著國力增強和經濟發展,中國接連主辦的一系列大型主場外交,為推動全球性合作注入了強勁動力。近年來,中國接連主辦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以及亞信峰會等,就國際安全和經濟發展等一系列區域性和全球性問題提出了中國方案,促使國際社會在中國的主導下凝聚起共識,讓世界各國真切領略到了中國的責任擔當與工作效率。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贈送過哪些外交禮品?我國領導人如何選擇外交禮品,而這些外交禮品又呈現出怎樣的特色及發展歷程呢?

巧借桌球中美和:「桌球外交」促中美關係破冰

當時中國和美國彼此處於敵對狀態,兩國之間沒有外交關係。來到日本名古屋參加第31屆世界桌球錦標賽時,按照慣例,中國選手不應主動向美國人打招呼。

美國19歲的大學生選手科恩在訓練館誤上了中國隊的班車。正在尷尬之間,莊則棟從大轎車後排走上前對他表示友好,並把隨身攜帶的小禮物送給科恩。那是一幅杭州織錦黃山風景。莊則棟說:「這個送給你。」

「美國選手科恩在訓練館上了中國隊的車。」消息閃電般傳到了體育館的新聞中心。科恩下車的時候,記者蜂擁而來,科恩被閃光燈照得睜不開眼。他拉住莊則棟,兩人靠在一起讓記者拍照,然後握手告別。

莊則棟沒有想到這就是「桌球外交」的關鍵一著,他只是對上錯車的美國運動員表示友好,卻在無意中做了過河卒子,成為毛澤東、周恩來手中舉起又落下的妙著,把「解凍」信息傳了出去,大洋彼岸的尼克森總統又在恰當的時候接招回應,促成了中美關係大破冰的局面。

後來,中美兩國桌球隊互訪轟動了國際輿論,成為舉世矚目的重大事件,被媒體稱為「桌球外交」。從此結束了中美兩國20多年來人員交往隔絕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隨即取得歷史性突破。1972年2月21日,尼克森訪華,中美關係終於走向了正常化發展的道路,並為後來新中國的國際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縱橫騰轉願興國:周總理高招運籌新中國外交

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其中互贈禮物成了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國物是維護國際關係的最佳物證,正如現代人為了一段感情的維繫想破腦袋一樣,國禮的標準也非常嚴格,要投其所好,送禮送得精準,也要避免過於貴重,在選國禮方面,周恩來是一位高手。

1949年,周恩來開始親自運籌新中國外交。聯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說:「與周恩來相比,我們簡直就是野蠻人。」他是傑出的外交家,通過他的外交活動,新中國開始走向世界,而世界則透過周恩來,看到不一樣的新中國。

在任新中國總理的20多年裡,周恩來收到的國禮有4000件,但總理一件都沒留下。如今,國人從一件件藝術精品和民族瑰寶中,依稀能見周總理在新中國外交史上的魅力和影響。

利同日本交流廣:中日互訪深入交流友誼升溫

中國外交贈送的禮品大多是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的物品,其工藝、其氣質都凝聚了中國古往今來的瀟瀟灑灑的精神風採,一方面,也成為了新中國時代多段國際交往的見證,當年中國的半個世紀以來的外交歷程。

中日兩國是鄰邦,但近代以來,日本在1894年、1931年、1937年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侵華戰爭,這一時期是中日兩國關係史上最黑暗的時期,雙方在尋求邦交正常化的過程中也遇到很多的問題,1972年9月25日,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訪問中國,雙方發表《中日聯合聲明》,才標誌著中日邦交正常化。

2008年5月6日,28件以「和樽」為首的鈞瓷作品帶著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抵達日本,成為中日兩國政府和人民的友好使者。

同年,應日本政府邀請,作為「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中方派遣的又一個大型團組,以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盧雍政為總團長的中國青年代表團一行300人,於2008年11月10日抵達日本,11月19日返回北京。在東京參加「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日方閉幕式後,代表團分為7個分團,分赴日本各地,與日本各界進行深入交流。

天下開闔勢遠播:海內外聯動走中國外交之路

新中國的外交怎麼幹?2017年11月10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發表主旨演講時堅定地表示:「中國人民講求以和為貴、協和萬邦。我們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做世界和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之錨。」

同時,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禮品選擇上,能體現該國歷史特色與文化底蘊的禮品最受歡迎。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文化大國,我國擁有一大批的極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瑰寶。其中,瓷器、絲綢、茶葉、阿膠被並稱為「四大國禮」,刺繡、書畫、景泰藍等藝術精品也常被當做國禮贈送。這些國禮不僅將具有民族特色的禮品展現給全世界,而且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相關焦點

  • 珍貴國禮價值連城 見證新中國外交風雲
    1974年2月尚比亞總統卡翁達贈送給毛澤東的紅銅茶具。這套茶具的造型在尚比亞國內家庭中比較常見。     目前,中國國際友誼博物館收藏的90餘件國禮精品正在地質博物館展出。此次展出的禮品來自世界五大洲32個國家,都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外交活動中接受的國務禮品。
  • 激蕩四十年 · 熊貓外交
    從1957年到1982年的26年間,我國一共向9個國家贈送了23隻大熊貓。中國國寶大熊貓,當之無愧的成為了增進我們與世界友好邦交的「外交大使」。其實,熊貓外交由來已久。在唐朝武則天、唐玄宗時期,它就作為禮物隨著日本的使者跨越重洋。據日本《皇家年鑑》記載,早在武后垂拱元年(685年),臨朝稱制的太后武則天就曾送給日本天武天皇兩隻「白熊」和70張「白熊」毛皮。
  • 電影《國禮》公映 揭秘湘繡與新中國成立的歷史往事
    1949年5月7日,身為中共黨員的周竹安由中共中央社會部派遣,帶著無線電報務員趙翰林、工作人員章林專程從上海飛抵長沙。1950年8月,由長沙市刺繡同業公會籌備組出版的《湘繡專輯》這樣記載:「1949年5月,銅官陶工周生茂介紹上海刺繡買家周竹安在裕豐繡莊秘密定繡史達林畫像。」
  • 新中國外交70年的光輝歷程和基本經驗
    70年風雨兼程,70年波瀾壯闊。新中國外交70年年史詩般的歷程,凝結著我們黨堅持不懈推動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成果,對於我們是一座思想寶庫,給我們留下了重要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基本經驗。新中國成立後的70年,在外交上走過了一條極不平凡的道路。
  • 《外交風雲》:國際舞臺上的新中國
    【文藝觀潮】   作者:易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外交風雲》首次以電視劇的方式全景式地展示了新中國的外交歷史,以1949年新中國誕生為起點,以1976年毛澤東第二次會見尼克森、指明中美關係曲折發展的方向為終點
  • 國史講堂:新中國70年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砥礪奮進
    ·回首新中國70年曆程,國際風雲激蕩,中國外交走過了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們今天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總結新中國外交70年的時候,展望未來,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任重道遠,砥礪前行,我們相信,也期待著,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同時,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的徵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 高考歷史知識點: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1、另起爐灶:不承認國民政府的外交關係  2、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清除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勢力  3、一邊倒:倒向社會主義陣營  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籤訂  (三)新中國的外交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原則的提出:1953年12月,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就西藏問題談判時提出
  • 外交·國禮/黃氏建盞:中國——古巴建交60周年國禮建盞
    2020年正值中國與古巴建交60周年,9月28日,國家領導人分別同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 記勞爾·卡斯楚、古巴國家主席迪亞斯-卡內爾互致賀電,熱烈慶祝兩國建交60周年。
  • 「三大政策」與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外交
    隨後,中共中央於1949年1月和3月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與七屆二中全會,制定和公布了有關新中國內政外交的一系列大政方針。尤為引人矚目的是,中共領導人明確表示,新中國在對外政策方面將實行「另起爐灶」、「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三大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把中華民族洗雪近代屈辱外交的百年夙願變為現實,表明了中國人民掌握自己命運的決心和意志,也為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外交鋪設了穩固的基石。
  • 《外交風雲》講述新中國外交史 柔軟表達厚重主題
    如此莊重的主題下,《外交風雲》用創新的表達和敘事意外推開了年輕觀眾的心門,紛紛表示「太不容易了我的國」,「邊看邊查資料」成了新的觀劇習慣。在該劇編劇馬繼紅看來,做一部能讓「三代人一起看的劇」,是一部真正合格的正劇應該做到的。  ■開墾外交題材處女地  《外交風雲》的編劇任務之所以交到了馬繼紅手中,其實並不偶然。
  • 國禮背後的外交故事
    但是每一件背後都有一段珍貴的外交故事。作為我國唯一一家收藏外交禮品的專題博物館,國際友誼博物館收藏來自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禮品近2萬件,國際友誼博物館館長做客中國訪談,講述國禮背後的外交故事。2009-08-26 13:10:21中國網: 張館長,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
  • 國禮背後的故事:揭秘那些年我們迎來送往的國禮
    阿拉法特看後欣喜溢於言表,當場親吻了一位中方禮賓司的女處長,表示感謝。這種特製的禮品往往收效頗好。比如2009年歐巴馬總統來訪,中方贈送給他的國禮是一幅刺繡作品《歐巴馬總統合家歡》,工藝出自著名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沈秀」。胡錦濤主席用十多分鐘的時間如數家珍般地向歐巴馬介紹作品的創作過程與藝術特色。
  • 新中國外交舞臺的「將軍大使」
    原標題:新中國外交舞臺的「將軍大使」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向國外派出了20位將軍大使。這一批「將軍大使」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了新中國外交官的風採,贏得了所駐國人民的友誼和尊敬,耿飈將軍便是其中突出一員。
  • 《外交風雲》背後|從戰場到外交:新中國第一批將軍大使
    近日熱播的電視劇《外交風雲》中,有這樣一段情節:中南海勤政殿外,一群人透過窗戶上用鉛筆戳出的小洞注視著一場儀式。這些人是新中國即將派出的第一批大使,躲在這裡,是為了觀看羅馬尼亞首任駐華大使如何向毛澤東遞交國書。
  • 新中國70年外交的三個歷史性階段及其成就
    回顧新中國70年的外交歷程,總結不同時期我國外交的歷史性成就,有助於發展新時代的大國外交,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發展。  維護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安全外交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0年,世界格局是美蘇兩極格局。二戰後出現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尖銳對立和冷戰。
  • 從熊貓外交到葬禮外交
    新中國成立後,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一直都處在東西方冷戰的大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服務國家利益,新中國的領導人抓住一切機會、採取一切必要的手段發展對外交往。下面這些外交故事,不僅體現了我國外交的原則性與靈活性兼備的特點,也反映出我國領導人堅定不移維護國家利益、靈活處理外交事務的立場和謀略。
  • 電影《國禮》簡評:民族的氣血與擔當
    在過去的許多年裡,主旋律電影由於諸多原因,在觀眾中形成了刻板印象。但是從2017年開始,許多主旋律電影的成功讓我們對這類型電影有了新的認知。中國電影在歷史人物塑造上也經歷了從「臉譜化」到「個性化」,再到「市場化」的過程,主旋律電影也開始緊跟時代潮流,更加貼近年輕觀眾。
  • 珍貴國禮見證新中國外交風雲 件件價值連城(圖)
    珍貴國禮見證新中國外交風雲  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雪夫贈給毛澤東的孔雀石首飾盒,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主席吳奈溫贈給王光美的紅寶石項鍊,朝鮮勞動黨中央總書記金日成贈給李先念的銀火鍋……目前,中國國際友誼博物館收藏的90餘件國禮精品正在地質博物館展出。
  • 鈞藝四十年 孔相卿把「銅系青藍釉」寫入藝術史
    4月20日,第十五屆中國-東協博覽會指定國禮「華泰尊」在河南禹州舉行了盛大的首發儀式,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孔相卿作為「華泰尊」的創作者出席了儀式,雖然已經連續13年為中國-東協博覽會製作國禮,但對於「華泰尊」,孔相卿有著更特殊的感情,因為,遍身銅系青藍釉的「華泰尊」是孔相卿四十年來的藝術巨獻!
  • 紀念改革開放40年,SMG推出《激蕩四十年》等大型紀錄片
    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在這一特殊的年份,作為廣電主流媒體,上海廣播電視臺全力打造了包括紀錄片、影視劇、全媒體實景黨課、系列報導、音樂會等在內的一系列改革開放重大主題項目,將與觀眾、聽眾們一起,回顧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隆重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