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2020-12-19 四川新聞網

全國婦聯日前作出決定,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7月25日人民日報)

她幾十年如一日堅守滇西深度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為幫助困難家庭孩子通過知識擺脫貧困,創辦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女孩圓了大學夢,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她義務擔任福利院院長近20年,成為130多個孩子的「媽媽」;她長期帶病工作,將工資、獎金和社會捐助診療費等100多萬元全部用於興教辦學……一段時期以來,張桂梅的事跡深深地感染、打動著我們,從她的身上我們讀懂了什麼叫無私奉獻,什麼是園丁情懷,什麼是蠟炬品格,什麼是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

人民至上、心有大我。張桂梅17歲隨同姐姐從東北來到雲南支邊,經歷丈夫病逝、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罹患肌瘤等人生坎坷,沒有被磨難打倒,更沒有糾結於個人命運多舛,而是心無旁騖、無怨無悔地堅守在邊遠地區的三尺講臺,不僅義務兼任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成為眾多孤兒的「愛心媽媽」,而且四處奔波募捐辦起免費女子中學,投入全身心幫助山村女孩圓上學夢。「不管怎麼著,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們後面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是對我最大的安慰。」把山裡娃當成自己的孩子,像母親一樣傾其所有去撫育、培養,這就是深植於一個普通教育者內心的家國情懷,這就是替黨和政府分憂、為社會盡責的初心和使命擔當。

執著奮鬥、無私奉獻。「華坪女高」辦學質量不斷提高,至今有1645名女孩相繼走出大山、邁進大學,可張桂梅的身體卻每況愈下,患上了肺氣腫、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10餘種疾病。她曾經堅定地承諾,「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她甚至在病重時向前來看望的領導提出,「我情況不太好,能不能讓民政部門把喪葬費提前給我,我想看著這筆錢用在孩子們身上。」她沒有自己的家,就住在一間學生宿舍裡;她堅持對每個學生家訪,把文化擺脫貧困理念帶進大山;已經無力站上講臺上課的她,每天都會準時從鐵架床上爬起,忍著全身的疼痛把每一層樓道的電燈點亮。這就是教育戰線執著、忘我的「燃燈者」,這就是傾注畢生心血照耀山村女孩追夢路的一盞明燈。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發展教育事業,教育工作者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主動放棄在城市工作機會,紮根深山17年,矢志不渝奮鬥在鄉村教育一線,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河南省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張玉滾;紮根離家300多公裡外竹山縣柳林鄉公祖村扶貧5年,獲得「中國好人」稱號的江漢師範學院副教授金梅……長期以來,多少張桂梅這樣的教育工作者,為了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為了幫助學子們圓夢未來,甘願「化作春泥更護花」,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勤勉敬業、立德樹人,燃燒自己、照亮未來,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贏得社會的讚賞和尊敬,他們的園丁情懷、師德風範,也必將激勵更多人做教育戰線的奮進者、教育強國的踐行者。(作者:範子軍)

原標題: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相關焦點

  • 姬延軍: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半根草去
    今天的《做人民滿意教師》系列報導,一起認識延安中學高級教師姬延軍,了解他相信學生、喚醒學生、依靠學生、發展學生的教育理念,和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人生。
  • 徐傑: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徐傑: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2020-07-27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明光逸夫小學教師湯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她向學校主動提出加帶藝體、常識課,將原本常被擠佔、甚至不上的音體美等課程都正式開設起來。雙休日她更是閒不下來,騎上自行車到學生家裡去家訪、輔導。  作為一名班主任,湯麗善於總結,勇於創新,科學管理,不斷探索。她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當成班級管理的主旋律,力爭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獨當一面的「領導」,旨在通過「勞動之星」、「進步之星」等評選,樹立標杆,激發學生的進取心。
  • 昌邑文山名師遲映: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平 濰坊報導在無數的教育格言中,昌邑市文山中學化學高級教師遲映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做題出現失誤一定程度上是審題不明白造成的,所以我要求學生逐字逐詞地讀題,並勾畫關鍵點。」在教學中,遲老師有意識地引入一些探索性問題,教給學生動手做、動腦想、大膽猜、嚴格證、多訓練、勤鑽研的研討學習方式,交給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思考問題的方法。
  • 武岡二中黃翠雲老師,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學生眼中的好老師】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記黃翠雲老師學生眼中的好老師 黃老師是我們的英語老師。她留著一頭利落的短髮,臉上總是掛著和藹的微笑,眉眼間總是飽含別樣的溫情。疫情網課期間,她也毫不抱怨,而是認真學習操作流程,不耽誤我們的進度。育人不止,臨難不退,不忘亦不悔的,是她的師者擔當。課後,她一絲不苟,孜孜以求。每堂課的備課筆記,她都一筆一畫地寫在教案上。每張試卷的生詞,她都會摘錄下來,便於我們理解。試卷中涉及到的課外知識,她都會仔細查詢,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給我們聽。我們的每一項作業,都有她認真批改的痕跡和鼓勵的話語。
  • 24歲美女教師,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還讓6個人重獲新生
    就讓我們帶著對美女教師的讚美與留戀,送女孩最後的一程:24歲美女教師,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還讓6個人重獲新生。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多日治療不見好轉,9月29日早上,沈倩的病情卻突然加重。老家的醫院治療無效,父母趕緊將她轉院送到重慶醫大附二院江南院區治療。然而,天不作美,病魔無情。9月30日晚,中秋節前夜,雖然經院方全力搶救,仍無力回天。
  • 濰坊奎文區聖卓實驗學校 高風俊: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專欄:優秀教師高風俊,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十七年來,一直奮鬥在教學第一線,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腳踏實地地做好一個教師的本職工作,認真完成校園領導交給自己的各項任務,虛心向各位老教師和優秀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
  • 老師面向全校學生宣誓: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楚天都市報9月10日訊(記者 張屏 通訊員 王彩霞 丁天懿)今晨8時許,光谷一小的教師們面向學生們宣誓:「以德立教,有教無類,熱愛每一名學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教師。」因為有雨,全校每班學生是在教室觀看的這段宣誓視頻。
  • 威海市南海高中名師王芳,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對學生,王老師捧著一顆愛心來。「愛學生」是教師靈魂深處的堅守,「愛滿天下」則是一個教師人生的最高境界。二十多個春秋,年齡變了、環境變了,但王老師熱愛教育的心卻從未改變。喚醒學生身上一切美好的東西,激勵他們揚帆遠航是王老師的不懈追求。
  • 宜秀區大龍山鎮總鋪社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宜秀區大龍山鎮總鋪社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 山東師範大學王成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申濤 濟南報導  「我考的安富二中,被錄取了,明天去報名吖。」隔著手機屏幕,王成新都能感受到這份撲面而來的喜悅,除了喜悅更多的是一份欣慰。
  •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記我國著名婦產科專家葉惠方
    原標題: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葉惠方一生以醫載道、救助蒼生,是醫學大家,也是道德楷模。   「我要留下來」   葉惠方曾說:「一個人不能選擇歷史,但可以選擇自己的追求。」她一生追求的,是光明與奉獻。   1934年,葉惠方考上燕京大學,後在協和醫學院就讀。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金牌銷售」背後,是對扶貧的用心與堅定
    猶太人有句名言,叫做「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如果豆子沒有賣出去,他們就會加入水讓它發芽,幾天後就可以賣豆芽,如果豆芽賣不動,那麼乾脆讓它長大些賣豆苗,如果豆苗賣不動,再讓它長大些,移植到花盆裡當做盆景,如果盆景賣不出去,那麼就再次移植到泥土裡,幾個月後它會結出許多新豆子,一粒豆子變成成千上萬顆豆子,這不是更大的收穫嗎?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在「知行合一」中守初心擔使命
    只有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覺,擔當使命才能更加堅定。  「知行合一」關鍵在「行」。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從來都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始終體現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中。黨員幹部初心變沒變、使命記得牢不牢,要由群眾來評價、由實踐來檢驗。
  •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走一片雲彩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過一句話:「花朵的事業是美麗的,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但我願做一片綠葉,綠葉的事業是默默地垂著綠蔭的。」中辦的同志就要有這種綠葉精神。這種綠葉精神就是一種甘於奉獻的精神,有些人覺得自己當公務員收入不高,約束又多,同在企業工作或下海經商相比犧牲了很多,認為這就是奉獻了。不能否認對於個人來說這是一種奉獻,但對於黨的事業和人民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
  • 縣職教中心教師胡淑芬: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胡淑芬認為,作為一名老師,應該帶著一顆 「愛心」去工作,讓學生覺得你是真正地關心他,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他們犯了什麼錯誤,也就容易接受你的教育,很快加以改正。這種愛,有對學生思想形成的正確引導,更有對學生生活上實實在在的關心。       胡淑芬說,教育學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這就需要足夠的耐心。
  •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
    □本報記者曹國宏通訊員興漢東林朝甫    >>>帶妻扶貧    他把家真正地安在了這裡    四月的唐河縣大河屯鎮李灣村被繁花綠野環抱,一切都是靜謐和美好的樣子。    4月20日,周一。
  • 濰坊市北海學校實驗學區教師耿燕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入職10年來,她堅信「教育的本質就是發現每個孩子的特質和潛能,並幫助其成長。」一直以「中西合璧,幸福卓越」的教育理念為靈魂,潛心研究,勇於創新,默默無聞地為一批又一批學生的健康成長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個教育人平凡而感人的讚歌。查理·芒格說:「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才是我們可有作為的。」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綱舉目張」
    會議指明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未來發展方向,強調「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這是對成渝地區「兩中心兩地」戰略定位的清晰概括,又是順應時代發展大勢、遵循客觀經濟規律賦予成渝地區的更高奮鬥目標。一個區域或地區對戰略定位的把握準確與否,直接決定了這個區域或地區的發展成敗。
  • 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半根草去 ——追記一級語文教師、市六中政教...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在三次講臺上,潘豔波用生命詮釋的「為師之道」,讓莘莘學子感懷至深。他不忘教書育人初心,勇擔立德樹人使命,在教書育人這塊精神高地上,譜寫出一曲平凡而卓越的樂章。1974年,潘豔波出生在嶽陽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從小就養成吃苦耐勞、淳樸善良的性格。1997年8月,他從嶽陽師專(現為湖南理工學院)中文系畢業後,分配到嶽陽市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