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魯迅故居,隱含了魯迅先生怎樣的審美?跟隨筆者一起探索

2020-12-17 夜行雨

上海魯迅故居現就位於上海市山陰路上的大陸新村9號。建築外形具有魯迅故鄉民間住宅的傳統風格,這是一座磚木結構,紅磚紅瓦的三層樓房,故居坐北朝南,走進黑鐵皮大門,是一個小花園,種植桃樹、紫荊、石榴等花木,由此可見,魯迅先生現實是分外喜愛安靜與花木的。走上臺階,就是會客室。中間擺著西式餐桌。西牆放著書櫥、手搖留聲機和翟秋白先生去江西瑞金時贈給魯迅的工作檯。走過玻璃屏風門,便是餐室,餐室正中放著廣漆八仙桌,四周是四隻烤花圓坐椅,西牆角是一隻雙層碗櫥和四隻圓凳,東牆放著衣帽架。由屋內陳設可以看出,在當時社會背景下,魯迅先生的生活狀況,他僅靠微薄稿費收入維持家庭生活,生活艱辛不易,所以這件件陳設也不足為奇。

二樓的前間是魯迅的臥室兼工作室,朝南窗下放著書桌和陳舊的藤椅和一隻鏡臺,想起當年魯迅當年身伏書桌,寫出了許多叫敵人膽顫心驚的文章。他在搖晃的藤椅上沉思,許多雜文就在這裡誕生,靠東牆是一張黑鐵床,床上的薄棉被、印花枕頭,均按原樣布置。鏡臺上陳列著外國版畫。一幅周海嬰出生16日時的油畫像掛在山牆的五鬥櫥的上端。南窗糊著彩色玻璃紙,窗下是書桌,桌上放著文具、菸具和花具1936年,魯迅重病纏身,仍在這裡堅持寫作,宋慶齡女士知道後,語重心長地給他寫了一封信,後來魯迅就在這張鐵床上不幸逝世。梳妝檯上掛著一個舊時的日曆牌,日曆撕到1936年10月19日那一天。臺上的鬧鐘,指針對著5點25分,這些珍貴的物件,成為人們永久的紀念。

三樓前間有陽臺,在海嬰與保姆的臥室,除一張大床外,室內陳設簡單。後間是客房,放著簡單的臥具、桌椅和書櫥,在這裡魯迅掩護過瞿秋白、馮雪峰等共產黨人,家具絕大部分是原物,保存完好,每一件家具,都見證先生在那個時代下對時代做出的努力和付出,或許我們只是文人,可依然執筆為器,與不諳世道做出自己的對抗。魯迅先生在如此簡陋的條件下,依然創作出了大量的傳世精品,為後人紀念和讚嘆。不禁想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或許品德高尚的人都喜歡幽靜的生存環境,並不為金錢所迷,應該就是知足,所以常樂吧。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相關焦點

  • 紹興是文明古城,也是魯迅先生的故居,魯迅故裡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這是自己第二次去魯迅故裡,去了不知道又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故事?進入城區直走中興路,經過十幾個紅綠燈,就到了魯迅中路,也就是魯迅故裡。魯迅故裡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佔地50公頃,是原汁原味體驗魯迅先生筆下人物,感悟魯迅先生從小生活的真實場景。由魯迅先生當年生活的故居、祖屋、三味書屋、百草園、周家新臺門、壽家臺門、土谷祠、風情園等等一系列古宅古蹟組成。是紹興保存最完好,最具水鄉古城風格、江南風情韻味的歷史街區。
  • 來上海參觀「魯迅故居」,了解他成長曆程,進一步認識魯迅先生!
    魯迅就是這樣珍惜時間一生。我有幸去參觀了位於上海山陰路——魯迅的故居,今天就讓我來和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魯迅生前的故居會是什麼模樣。魯迅故居是一所北京普通的小四合院。從建築到空間陳設,都是比較簡樸的。站在魯迅故居的後院裡朝遠處望,看到的是樓房和遠處灰濛濛的天空。
  • 參觀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故居,如願了,很開心
    夜深了,泡完澡,洗去一天的疲乏,撕開上海帶回的萬壽齋的條頭糕,端一杯剛煮好的金獎肉桂,走進書房,打開電腦。。。上個月在上海時就有想法去魯迅博物館走走看看,結果念頭開了小差溜走了,就沒去。在北京,我沒有此念,它卻在無意間,抬頭遇見了。
  • 天青色等煙雨,魯迅先生的故居在等你
    眾所周知,魯迅先生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魯迅先生生前所居住的地方現在現已成為重要的人文博物館。今天的天氣是陰雨連綿的感覺,略帶傷感的天氣可以暢遊魯迅先生的故居,追溯那段舊時光裡難以忘記的回憶。
  • 上海魯迅公園、多倫路、魯迅故居、馬戲城、陸家嘴、東方明珠遊記
    一、上海魯迅公園旅遊景點推薦魯迅公園,原名虹口公園,為了紀念魯迅先生而重新命名。1936年,魯迅先生在上海去世,葬於世界公墓。1956年,在魯迅逝世20周年之際,魯迅的陵墓從萬國公墓遷到了魯迅公園。魯迅先生的陵墓在公園的一個角落裡,這裡安靜而莊嚴,墓碑花崗巖上刻有「魯迅先生墓」的六個大字,是毛主席的筆跡,墓地上有一尊魯迅先生的銅像。魯迅公園建得很早,早在19世紀末,它是隸屬於公共特許產業局的四川路(現為川北路)外的一個靶場。後來,一些公園在1905年建成並開放,它最初被稱為「新靶場公園」,1922年更名為虹口公園,由於體育場地廣闊,經常被軍隊和警察用作訓練和遊行場所。
  • 北京-魯迅故居
    :紹興、廣州、北京、上海。北京的魯迅故居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北街19號。坐地鐵來此地是最方便的,地鐵2號線阜成門站下,B口出來左轉即是阜成門內北街。可見盡頭的魯迅故居。1927年受「清黨」運動影響魯迅被迫離開廣州前往上海租界避難。上海的九年多是魯迅的高產時間。小說、散文、雜文、翻譯作品頗多,同時他參與領導了「左聯」的工作。
  • 一代文豪——魯迅先生
    除此之外,一方面,魯迅一直在探索主體滲入小說的形式。由此可見,魯迅把翻譯與社會變革及國民命運聯繫在一起。其二,帶有受眾選擇性的啟蒙翻譯觀。魯迅明確將「譯文讀者」納入到翻譯研究中。他提到:「我們的譯書,還不能這樣簡單,首先要決定譯給大眾中的怎樣的讀者。將這些大眾,粗粗地分起來:甲,有很受了教育的;乙,有略能識字的……」。在此,魯迅對譯文讀者進行了分類並指出針對不同的讀者採用不同的翻譯方法。
  • 芮海林散文力作推送:訪魯迅先生故居
    訪魯迅先生故居圖文/芮海林編輯/磐石早就想拜訪魯迅故居了。初夏,我們利用一個雙休日,乘坐「西安一一寧波」的列車,四小時後,在紹興站下車,我們不顧旅途的疲勞,,冒著綿綿細雨,信步走進了魯迅先生的故居。現在,在東昌坊口,遊客漫步在魯迅天天走的石板路上,可見兩旁民居粉牆黛瓦,錯落有致;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魯迅祖居每天遊人如織;魯迅筆下的鹹亨酒店、恆濟當鋪、土谷祠、三味臭豆腐等,原汁原味地呈現在遊客面前……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原名姓周,名樹人,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橫眉冷對千夫子,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更是早已深入人心
  • 魯迅故居:中國作家的聖地
    、北京、杭州,去得最多的是上海和紹興。一到紹興,我便直奔魯迅路而去,那時魯迅故居邊上有個魯迅紀念館,是1973年建造的,在當時是算一座氣派的大房子,好像有三四層,按照魯迅先生的生平,一層一層分階段,運用大量的圖片、文字和實物,向參觀者展示。參觀了魯迅紀念館後,再到魯迅的故居轉一轉。雖然一般把魯迅故居和展廳統稱為紀念館,但我覺得魯迅故居才是原汁原味的東西。
  • 上海魯迅故居這天暫停開放,請注意!
    上海魯迅故居暫停開放公告尊敬的各位觀眾、市民朋友:為配合專項工作需要,上海魯迅故居擬於2020年10月16日(周五)暫停開放一天。上海魯迅紀念館2020年10月9日上海魯迅紀念館地址:虹口區甜愛路200號電話:021-65402288參觀時間:9:00—17:00(16:00停止入場,逢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上海魯迅故居地址:虹口區山陰路132弄9號電話:021-56662608參觀時間:9:00—16:00(周一不開放,國定假日除外)交通路線
  • 魯迅先生的一生是怎樣的?
    魯迅先生的一生是怎樣的?很多人都是知道魯迅的,尤其是看過他文章的人,幾乎他的文章現在能夠出現在初中或者小學的課本上,因此知道魯迅先生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了。魯迅的一生是求索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為喚醒民眾而求索,為伸張正義而戰鬥。
  • 雲遊名人故居第五站——魯迅故居
    5月31日(周日)下午14:00,人民文學出版社「回到文學現場,雲遊大家故居」系列直播活動帶您「雲遊」第五站——北京魯迅故居!、鳳凰縣文物保護事務中心、鳳凰古城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老舍紀念館、蕭紅故居、魯迅博物館 「雲遊」第五站——魯迅故居直播時間5月31日14:00拍攝地北京注意!!!
  • 大文豪魯迅先生是怎樣育兒的
    大文豪魯迅先生是怎樣育兒的平時,讀魯迅先生的雜文和小說相對多一些當時,魯迅48歲,中年得子的魯迅先生是個相當有愛的爸爸。兒子周海嬰剛出生的時候皮膚紅紅的,魯迅先生給他的愛稱是 「小紅象」。大概太愛孩子吧,魯迅先生親自給海嬰洗澡,而不讓護士插手。誰知,孩子反倒給折騰得感冒了。魯迅先生只好乖乖讓賢給護士小姐。
  • 【魯迅的七堂語文課】講座預告⑥|《回憶魯迅先生》 樊新強/蔡斌...
    一提起魯迅,這些符號化的稱號就會浮現在我們的腦海。 那麼,我們了解生活中的魯迅嗎?魯迅愛穿什麼衣服,什麼鞋,愛吃什麼零食、什麼飯,愛抽什麼香菸、喝什麼酒,愛看什麼電影,交什麼友? 想知道魯迅生活中的這些細節嗎?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可以告訴你。 蕭紅是以怎樣的視角、怎樣的筆調來敘寫生活中的魯迅的呢?魯迅先生又是如何看待蕭紅的呢?
  • 「魯迅先生也是看不盡的畫」,上海魯迅紀念館展館藏美術品
    澎湃新聞記者 陸林漢「魯迅先生是一本讀不完的書,看不盡的畫。通過這些美術作品,可以發現魯迅是豐富而多元的人,有著非常深厚的精神世界來供現代的藝術家去探索。」展覽現場據悉,自1951年上海魯迅紀念館建成後,1956年起,紀念館便與上海美協合作,邀請藝術家創作了一批與魯迅相關題材的作品。上海魯迅紀念館相關負責人表示,「魯迅先生是一本讀不完的書,看不盡的畫。通過這些美術作品,可以發現魯迅是豐富而多元的人,有著非常深厚的精神世界來供現代的藝術家去探索。」
  • 上海老街道名人故居扎堆,魯迅在這裡逝世,卻少人知
    在上海市虹口區有一條名叫山陰路的街道,在這條全長只有651米看似普通的街道裡,卻藏著魯迅、瞿秋白、國旗設計者曾聯松這些名人故居,可謂臥虎藏龍。走在山陰路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陸新村9號的魯迅故居,魯迅先生於1933年開始在此居住,直到1936年去世。
  • 魯迅先生是怎樣死的?
    魯迅先生是怎樣死的?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薩胖。也許大家都不知道,魯迅先生死於誤診。一般認為,魯迅是死於肺結核晚期,其實不是如此。魯迅先生連26小時也沒有支持過去。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一些學者獲得了魯迅的醫療資料,尤其是3月拍攝的X光片。經過幾十名專家的分析,認為魯迅先生之所以迅速死亡,關鍵在於日本醫生須藤的誤診。
  • 不朽的魯迅先生
    十月革命對魯迅思想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從這時開始,他熱情支持新文化運動,用自己的文學創作,「與前驅者取同一步調」,同陳獨秀、李大釗等為代表的進步知識分子融合在一起,在戰鬥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後來,通過他對中國社會的深沉觀察,同時革命者的鮮血也擦亮了他的眼睛,使他從一個進化論者進到階級論者,從一個民主主義者成長為共產主義者。
  • 日本漢學家眼中的魯迅先生
    他向魯迅提起了周作人,說他「是北京文壇領袖,發表過很多富有韻味的小品文」,「魯迅臉色一變道:周作人怕是要沒落了」。還有一次,讓小川見識了魯迅的「不好說話」。也是在內山書店,魯迅正在店堂中坐著,創造社詩人穆木天進來,挑了幾本書,然後過來跟魯迅打招呼,「魯迅卻扭過臉去,根本不搭理」,而小川知道倆人是認識的。後來內山老闆告訴小川,說穆木天的轉向,令魯迅不齒。
  • 蕭紅在魯迅先生生命的最後兩年裡做了什麼?
    1934的冬天,蕭紅與蕭軍從青島啟程去上海正式拜見魯迅,蒙受魯迅的關懷與幫助,在上海蕭紅煥發了更大的活力。一段時間裡的蕭紅是魯迅家登堂入室的常客,魯宅的生活似乎也獨向其開放,蕭紅偷偷地記住了許多魯迅以為沒有記住的事情。她從日常生活細節出發,細膩而動人地展現了魯迅偉大而平凡的生活,讓人看到了這位文聖世俗生活中的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