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剪紙 大情懷—抗擊疫情 晉州市周家莊學區在行動

2020-12-17 澎湃新聞

小剪紙 大情懷—抗擊疫情 晉州市周家莊學區在行動

2020-04-12 1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春風吹遍魏徵故裡家鄉美,巧手剪出萬裡河山中國紅!為了更好地傳遞正能量,大力弘揚眾志成城的抗疫精神,晉州市周家莊學區北捏盤學校的高文杰老師,用自己的剪紙手藝展現愛國情懷,弘揚非遺文化,為這場防疫戰注入一股微薄的藝術力量,她以剪作筆,與病毒作戰,為抗疫助力,把希望和祝福安放在紙間,讓每一份感動剪刻出一幅幅心中愛的接力與傳遞!

高文杰老師1988年畢業於河北元氏師範學校,後進修於石家莊師範專科歷史系。自幼受家父影響喜愛繪畫藝術,後跟從晉州市剪紙名家劉義娥老師,在教學之餘不忘搭建弘揚和傳承民間剪紙藝術的平臺,從事業餘創作30多年,創作出愛國愛黨、中國龍、梅蘭竹菊、吉祥祝福、花好月圓、京劇臉譜、十二生肖等多個系列的優秀作品。她的作品內容豐富,不拘一格,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又發展創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

剪一個個身穿防護服的白衣天使,為他們的英雄形象喝彩點讚!

請戰書,不畏艱險,迎難而上,不計報酬,不計生死,這就是我們的最美「逆行者」!

剪一個個拳頭來握緊,同舟共濟,眾志成城抗疫情!

鼠年疫期安心宅家,為國分憂作貢獻。

聽黨話,跟黨走,萬眾一心,堅守一線,共抗疫情!

吉祥如意祝福到!

祈願祖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疫情期間,祖國向海外的炎黃子孫送去了抗疫物資。「細理遊子緒,菰米似故鄉」骨肉血脈,因為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春暖花開,春意盎然,春天向我們走來!

剪一縷春光新綠百花齊放,剪出春天萬象新!祝願祖國春暖花開,山河無恙!

病毒的攻擊,把人隔離開,但是病毒又把人心緊緊地聚合,災難中,我們拼了所有,我們也見到了每一個人彌足珍貴的東西,那就是中國人在危急時刻肩上挑起的責任和每個人最閃亮的靈魂。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我愛我的家!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因為有太多的感動,有太多激動的淚水,讓我們記住祖國所經歷的一切,從凜冬到暖春,數著過的日子,武漢挺過來了,中國挺過來了,祝福祖國,「疫」去不返,一切新生!

剪來春風萬家暖,剪去病毒幸福長。小小一方紙,剪出濃濃情。高文杰老師把抗疫的一腔熱情訴諸剪刀,以剪馳援,以傳統的民族民間文化為武器,創作出一批抗疫作品,為中國加油,為武漢加油,為志願者加油,祈願中國平安!

來源:晉州市周家莊學區

主編:劉澎洲

原標題:《小剪紙 大情懷—抗擊疫情 晉州市周家莊學區在行動》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抗擊疫情,濱州清怡小學剪紙小能手在行動
    濱城區清怡小學「指尖藝術」校級社團的剪紙小能手們也行動起來。孩子們拿起剪刀,在家中用剪紙這一傳統文化藝術形式,傳遞抗「疫」正能量!一幅幅精彩的剪紙作品表達了孩子們抗擊疫情的決心和對奮戰在「疫」線的最美「逆行者」們的敬意。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 「眾志成城戰疫情」小行動,大情懷——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安順茶人...
    舉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城成抗擊著可惡的病毒。無數的醫務工作者舍小家、為大家,公安、衛生、相關職能部門、各鄉鎮、社區等工作人員奮戰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線,24小時不間斷的排查與防控。近日,安順茶人也開始行動起來,自發地參與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戰役中。
  • 舍小家為大家的情懷——記晉州市副市長劉亞紅
    石家莊市統一戰線「抗疫群英譜」系列報導之二十舍小家為大家的情懷——記黨外幹部、晉州市副市長劉亞紅2020年新年伊始,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時,黨外幹部、晉州市副市長劉亞紅堅守在聯防聯控辦公室主任的崗位上,開啟了一段非同尋常的戰「疫」時光。
  • 舍小家為大家的情懷——記黨外幹部、晉州市副市長劉亞紅
    舍小家為大家的情懷——記黨外幹部、晉州市副市長劉亞紅 2020-03-28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閻良抗擊疫情作品 用新興剪紙注入正能量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閻良抗擊疫情作品用新興剪紙注入正能量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20-03-06 16:38 字號:
  • 烏蘇:巧手剪紙畫 抗擊疫情傳精神
    天山網訊(通訊員任達志報導)一組剪紙畫,她用一雙巧手為戰「疫」加油。在烏蘇市有這樣一位剪紙藝人,用一雙巧手為新冠肺炎這場戰「疫」加油鼓勁,她創作出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剪紙作品,向奮戰在抗「疫」一線人員致敬,她就是「剪紙匠人」李瑞萍。
  • 抗擊疫情主題剪紙微展上線
    本報訊 記者趙乃林報導 「愛心同鑄·共盼春來——全國抗擊疫情剪紙微展·遼寧篇」日前上線展出。中華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委員會面向全國廣泛徵集戰「疫」剪紙藝術作品舉辦線上宣傳,得到我省剪紙人的積極響應,各市剪紙協會踴躍參加微展徵稿,創作出大量剪紙作品,其中一批優秀作品入選此次微展。
  •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離石文藝工作者在行動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離石文藝工作者在行動 2020-02-18 14: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蘭州臨夏路街道舉辦首個抗擊疫情剪紙作品展
    4月28日,蘭州市城關區臨夏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舉辦「整街推進 整區提升」示範創建行動——抗擊疫情剪紙作品展暨「廳堂懸掛家訓 培育文明家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主題宣傳活動,一批構思精巧、格調高雅的抗疫題材主題剪紙展亮相,這也是蘭州市首個抗疫主題剪紙展亮相。
  • 「愛心剪紙」為抗擊疫情加油
    人民政協網北京2月14日電 (記者 齊波)2月10日,北京巧娘付秀清在創作「戰疫情」系列剪紙作品。連日來,新冠肺炎疫情時刻牽動國人的心。通過北京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發起的「京鄂巾幗共御疫情」公益項目,北京市巧娘促進會動員巧娘為愛捐助,助力疫情防護,並創作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武漢加油"等系列剪紙作品,用愛心及靈巧的雙手為疫區加油鼓勁。
  • 我縣舉辦「萬眾一心·抗擊疫情」剪紙作品展
    我縣舉辦「萬眾一心·抗擊疫情」剪紙作品展 2020-08-13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紙薄情深,荔城三小自發主題剪紙助力抗擊疫情
    2020年春節前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華夏大地,抗擊新型肺炎的戰「疫」一直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牽動著全體荔城教育人的心、也牽動著荔城三小剪紙社團成員的心。
  • 我縣舉辦「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剪紙作品展
    8月21日上午,20餘名剪紙愛好者在美術館參觀剪紙作品展。自8月11日,我縣「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剪紙作品展開展以來已累計參觀者500餘人。據了解,此次「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剪紙作品展,由縣委宣傳部、縣文化旅遊局主辦,縣美術館、文化館
  • 剪紙作品話抗疫 非遺作品助力抗擊疫情
    剪紙作品話抗疫 非遺作品助力抗擊疫情 2020-03-14 18:13:00來源:中國民航網T 大T 小
  • 抗擊疫情 我們在行動
    正在武漢市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的時候全國人民迅速行動起來就在此時中國人發出了一個響徹雲霄的聲音抗擊疫情>他用自己的生命向世人發出了一個聲音抗擊疫情>眾志成城  萬眾一心抗擊疫情  我們在行動
  • 剪紙藝人李敏傑:小剪刀剪出大情懷
    忻州網訊(特約撰稿人:鄭志東)剪紙,中國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刀尖上的藝術」。一張普通的紙,一把小剪刀,在忻州市剪紙藝人李敏傑的手中經過雕琢,變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精緻動人的剪紙作品。剪刀在李敏傑手中不斷變化著方向,此時,一幅平淡無奇的紙上,正在醞釀著一幅精彩的作品,飄落的紙屑,在飛舞中完成了自己的蛻變與奉獻。
  • 剪紙藝人李敏傑:小剪刀剪出大情懷
    忻州網訊(特約撰稿人:鄭志東)剪紙,中國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刀尖上的藝術」。一張普通的紙,一把小剪刀,在忻州市剪紙藝人李敏傑的手中經過雕琢,變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精緻動人的剪紙作品。《千手觀音》、《金剛手》吸收借鑑了西藏唐卡藝術,用剪紙的手法來展現佛教形象。《免歲添福》是採用中國民間傳統吉祥寓意、紋樣創作的作品。福娃頭戴兔頭帽,一手拿如意,一手執元寶,兩兔守護白菜(百財),兩蝙蝠在福娃兩側,一幅吉慶有餘的畫面展現在眼前。
  • 文藝抗「疫」,共克時艱——湖南省抗擊疫情剪紙作品展在長沙開幕
    上午9時,2020湖南「非遺日」主題活動 「文藝抗疫 共克時艱」湖南省抗擊疫情剪紙作品展在雨花非遺館開幕。湖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秘書長吳幗屏、湖南雨花非遺館館長鄧運姣、湖南省剪紙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詢、湖南省剪紙研究會副會長楊小軍、湖南省剪紙研究會理事黃小娟等出席開幕式。長沙市民協剪紙專業委員會的剪紙模特隊身穿自製的剪紙服裝,在T臺上秀出了靚麗的風採。
  • 剪紙抗擊疫情!江蘇徐州姚紅梅12副作品助力
    江蘇徐州姚紅梅脫稿系列作品《抗擊疫情,人人有責》疫情突發,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極力抗擊疫情。作為一名剪紙愛好者,雖不能衝鋒陷陣,但可以通過自己手中的這把剪刀來表達自己對武漢、對祖國的祈禱和祝願!
  • 創世界最長剪紙紀錄的大師,又剪出了震撼人心的抗擊疫情圖
    記得在去年,他用整整兩個多月的時間,創作了定西剪紙長卷《古絲綢之路全圖》,創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最長的剪紙長卷世界紀錄」。▲ 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在春節前舉辦的全省非遺扶貧工坊產品展銷活動上,小編見到了付忠民老師,猛然看上去,像一個書生,誰也不知道他來自隴中大地,可一說話,立即能知道他來自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