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中秋——「90後」中國外交官的堅守

2020-12-18 新華網客戶端

  在戰亂國家過中秋是什麼感覺?「90後」中國駐敘利亞外交官劉宏偉感觸良多。

  1992年出生的劉宏偉,駐外前是廣州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的一名邊檢警察。雖然以前經常因工作需要無法與家人共度中秋,但國內和平安寧的環境讓他心懷感恩。

  在動蕩不安的敘利亞,硝煙和血色卻成為中秋這天無法揮散的一片晦暗。

  當同事們歡聚一堂品嘗月餅時,幾公裡外的城郊仍舊炮火連天;當大家舉頭望月共話思鄉之情時,兩天前奪走10多條鮮活生命的恐襲陰影,依然籠罩在心頭。

  「這些都不敢跟家裡人講。」劉宏偉說,在敘利亞工作的人總是報喜不報憂。使館裡和他一樣的「90後」有好幾個,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獨在異鄉子女的牽掛可想而知。

  每當家人問起敘利亞發生衝突的消息,劉宏偉都會說那兒離自己很遠。然而撂下電話,也許窗外就能看到升騰的濃煙,耳邊正傳來隆隆炮聲。

  明月夜,鄉思濃。但對負責領事保護工作的劉宏偉來說,此刻思考更多的,卻是如何保障在敘同胞節日裡的安全。

  敘利亞複雜的安全形勢,讓他對領保工作時刻不敢掉以輕心。今年3月,兩名在敘利亞哈馬省考察的中國同胞就被困在了交戰前線。當時還是使館新人的劉宏偉,在受困者和當地政府之間溝通協調,最終助兩人在當地軍警護送下成功脫險,平安回國。

  近年來選擇在節假日出境遊的中國遊客越來越多,這讓劉宏偉對中國民眾趕著國慶中秋假期來敘利亞旅行頗為擔心。考慮到敘利亞局勢仍很動蕩,使館並不建議中國公民來這裡旅遊。

  「那些因公務或商務需要前來的,最好提前將行程和聯繫方式告知使館,這樣一旦遇到危險可以及時獲得幫助。」劉宏偉說。

  每逢佳節倍思親,長年漂泊海外的華僑華人尤其如此。如果沒有劉宏偉的幫助,在敘利亞生活了20多年的華僑黃燕恐怕無法過一個踏實的中秋節。

  今年7月,黃燕的老父親不幸辭世,彌留之際表達了想回杭州老家和妻子合葬的願望。敘利亞航路不通,運送遺體有難度,而在以土葬為傳統的伊斯蘭國家,火化又非常困難。

  為幫老人實現遺願,劉宏偉在敘利亞外交部、內政部和衛生部等多個相關部門之間表達關切,努力爭取敘方協助,終於在醫院規定的遺體停放期限內獲敘政府特批,為老人舉辦了火化儀式。

  到醫院接遺體時,黃燕因悲傷過度已渾身無力。劉宏偉向老人的遺體深鞠一躬後,毫不猶豫地替黃大姐將遺體抬上了車。事後黃燕說,使館讓她感到了家一般的溫暖。

  這個中秋節雖然沒有家人的陪伴,但劉宏偉從那些自己曾幫助過的同胞處,收穫了滿滿的愛和感激。

  在這個本應合家團圓的日子,還有許多中國外交官在艱苦和戰亂地區堅守。「讓每個海外同胞遇險時必得救,逢難時不孤單,是我在這裡堅守的意義,也是我追尋的青春價值。」作為外交官中的年青一代,劉宏偉這樣說。(鄭一晗)(新華社專特稿)

 

相關焦點

  • 「90後」文化外交官趙子昂親述:我們在伊朗戰疫
    國際疫情尚未看到拐點的此刻,一大批外交官正奮戰在海外戰疫前線。他們不辱使命,為駐在國的華人華僑和當地民眾全力提供著支援,也為國內防控輸入性病例築起了最前沿的防線——講述人:趙子昂中國駐伊朗大使館文化處工作人員2019年10月20日,我再次踏上了伊朗的土地,這次是以外交官的全新身份
  • 「90後」文化外交官親述|趙子昂:我們在伊朗戰疫
    國際疫情尚未看到拐點的此刻,一大批外交官正奮戰在海外戰疫前線。他們不辱使命,為駐在國的華人華僑和當地民眾全力提供著支援,也為國內防控輸入性病例築起了最前沿的防線。講述人:趙子昂中國駐伊朗大使館文化處工作人員2019年10月20日,我再次踏上了伊朗的土地,這次是以外交官的全新身份。3年前,我作為留學生,曾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度過了10個月的留學生活。
  • 外交官文,人前他是溫潤如玉的外交官,人後他是腹黑至極的撩妻男
    外交官文,人前他是溫潤如玉的外交官,人後他是腹黑至極的撩妻男大家好,我是小敏敏,今天給大家推薦5部外交官文,人前他是溫潤如玉的外交官,人後他是腹黑至極的撩妻男。保證讓你意猶未盡,身臨其境,希望你能喜歡。
  • 才女嚴歌苓與她的外交官丈夫
    作家嚴歌苓和外交官丈夫勞倫斯有著相同的答案,相親相愛,有孩子承歡,還有喜歡的工作,這就已經是最幸福的生活了。1   旅居美國備嘗艱辛,異國男子帶來生命中的陽光嚴歌苓1957年出生在上海,後跟隨作家父親蕭馬回安徽老家,她的童年大部分時光在「悶悶的」安徽省作協大院度過。12歲時,嚴歌苓如願考入成都軍區,成為一名跳紅色芭蕾舞的文藝兵。
  • 吳鍾華的外交官之路
    若國難來臨之時,我們也能夠堅守住。因為老話說得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生於這片土地,就要永遠誓死守護這片土地。自古,中國人身體中就自帶民族氣節,能為祖國的光榮而倒下是榮耀的、是自豪的。故此,今日筆者給大家講述一位為了國家奉獻自己的英雄楷模。一、英雄楷模這位英雄楷模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名叫吳鍾華。他出生於1939年河北省。
  • 中國外交團隊堅守在動蕩國度 讓我們向他們致敬
    向動蕩國度裡的中國外交團隊致敬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的半島皇宮酒店26日發生自殺式恐怖襲擊,設在該酒店的中國駐索馬利亞大使館被嚴重波及。中國外交部今天核實,中國大使館一名武警罹難,三名使館工作人員受傷。這是中國外交機構自1999年南聯盟使館被炸以來遭遇的最嚴重襲擊。我們強烈譴責恐怖分子發動的這一令人髮指的襲擊。半島皇宮酒店原本是摩加迪沙安保最嚴格的酒店之一,裡面除了中國使館還有多個其他外交使團,外國人往來頻繁。這次襲擊至少已造成15人死亡。索馬利亞是世界最混亂的國家之一,自上世紀90年代初就已被戰亂吞沒。美國曾向索馬利亞派軍幹預,後遭慘重損失。
  • 戰地系列遊戲的發展(戰地4-戰地5)
    關於戰地系列遊戲的發展,小編上一篇從《戰地1942》說到了《戰地3》,這些作品都是很經典的遊戲,而且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小夥伴在回憶這些經典的老作品。今天,小編就接著上一篇文章,繼續我們的戰地系列遊戲的發展。
  • 嚴歌苓的情感生活:隨美國外交官丈夫旅居非洲
    於是跳了一段時間芭蕾舞后,嚴歌苓有了新的想法,轉向編舞,開始了舞蹈大綱的寫作,偶爾還寫一些舞蹈中的歌詞。這便是嚴歌苓創作生涯的開始。  15歲那年,嚴歌苓迎來了自己的初戀。她愛上了一個年輕軍官,愛得昏天暗地。卻沒想到這場愛情高燒差點「燒死」她———在該承擔責任的時候,他成了逃兵,並且出賣了她。在那樣的年代,她成了一個不道德的誘惑者,終日面臨眾人的唾罵與批鬥。
  • 中秋佳節舍團圓,堅守崗位保平安
    中秋佳節舍團圓,堅守崗位保平安 2020-10-02 0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最早的戰地記者
    中國最早的戰地記者  根據史料記載,由英國人美查 (Emest Major)於1872年4月創建的《申報》,在日本侵犯中國臺灣和中法戰爭等重大戰爭活動中派出了自己的記者,這是有歷史記載的中國最早的戰地記者。
  • 中國外交官身穿防彈服 專程為他掃墓-外交官 阿富汗 防彈服 中共...
    原標題:中國外交官身穿防彈服專程為他掃墓  今天早晨,中國駐阿富汗大使館官方微信推送了一篇文章。文章共2600餘字,感人至深,在清明這個特別的節日裡,讓我們認識了一位30多年前駐外期間犧牲在工作崗位上的外交官——中國駐阿富汗大使館會計鄒興志。
  • 搭檔李安張藝謀,是《芳華》的原型,一個熱愛寫作的外交官夫人
    1958年,嚴歌苓出生在上海,雖然父母離異,但是嚴歌苓的生活態度還是很積極,1970年成為了一名芭蕾舞文藝兵,還成為一名戰地記者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也正是這段多次與生死較量經歷成為了她創作的源泉。80年代初,嚴歌苓崛起於當時的文壇,發表了第一個電影劇本《心弦》,後拍攝成電影。隨後,嚴歌苓就退伍了,開始專注於寫作。
  • 韓國外交官編寫的英語詞彙書中國「熱賣」
    環球網記者張哲報導  韓國外交官金正基(音)編寫的英語詞彙書在中國暢銷。據韓國《朝鮮日報》9月25日消息,中國最大的圖書出版銷售公司當當網(dangdang.com)日前表示,在種類超過1200種的英語詞彙書中,韓國駐上海總領事金正基編寫的《英語詞綴詞典》銷量居第9位。
  • 著名戰地記者方大曾新聞社在保定成立
    方大曾,原名方德曾,筆名小方,1912年出生於北京的一個外交官家中,是第一個在盧溝橋事變現場報導的戰地記者,也是中國新聞史上優秀的攝影記者。其留下了許多反映抗戰內容的攝影作品和新聞報導,如《日軍炮火下的宛平城》、《奮勇殺敵的二十九軍》等。1937年9月,時年25歲的方大曾赴當時戰事最緊的保定採訪後失去音訊。
  • 中秋佳節,帶你讀懂軍人的「風花雪月」
    但對於軍人來說,中秋節代表的不僅是平安與團圓,更多的是忠誠與堅守。月光,照在了高山,戈壁,邊疆,或在祖國的某一隅,它把軍人的夢塗滿光輝、照得透亮,只要月光灑到的角落,都印記著軍人丈量的腳步,描摹著軍人深沉的思量。
  • 未來外交官在建業小哈佛
    資深外交官、中國前駐奧地利大使趙彬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高級講師、「未來外交官」英語風採展示活動學術顧問齊若琳、北京外國語大學「未來外交官」英語風採展示活動全國組委會副秘書長白潔蒞臨現場,為參賽選手助力。
  • 金燦榮:從中國「推特外交官」看外交「韜光養晦」的結束
    最近,中國駐巴基斯坦外交官趙立堅與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在社交網站「推特」上的交鋒引起全世界關注。面對賴斯對中國新疆政策的指責以及對他個人的污衊,趙立堅用推特進行了批評與反擊。不僅讓國內民眾對中國外交官「耳目一新」,也引發了世界範圍內的關注和討論。針對這一現象,觀察者網採訪了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請他談一談外交戰線上的新變化。 【採訪/觀察者網 戴蘇越】 觀察者網:金老師您好。近來中國外交官越來越多地直面外媒,主動出擊,與國際上詆毀和誤讀中國的聲音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 【國慶我在崗】國慶中秋雙節輝映,崗位堅守祝福祖國!
    【國慶我在崗】國慶中秋雙節輝映,崗位堅守祝福祖國! 今年國慶與中秋「喜相逢」 若把他們的名字組在一起
  • 國慶中秋雙節假日 他們仍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南極長城站科考隊員:與海豹共度中秋佳節中國氣象報記者簡菊芳  10月5日12時,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甘肅省榆中縣氣象局副局長柴曉峰剛剛忙完一天的工作中秋,是喜慶熱鬧的日子。一家人,老老小小,歡天喜地,賞明月,品月餅。但是,在福建省德化縣海拔1653.5米的九仙山氣象站,工作人員卻如往常一樣在崗位上忙碌著,值守著「中秋班」。這裡是福建省唯一的高山氣象站,屬國家二類艱苦臺站。發完「中秋班」最後一份天氣報文後,賴建梁就迫不及待地打開手機,祝家人中秋快樂。而與妻子的微信對話框裡,是他們12歲的兒子剛剛寫的一篇作文——《我的爸爸》。
  • 匠河坊飄香全球外交官中國文化上海之夜 助力全球經貿互通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3日電(徐明睿)2020全球外交官中國文化上海之夜近日在上海新天地啟幕。全球外交官聚首上海,共話中國與世界文明對話。中西文化交流 全球甄選盛宴 匠河坊醬香中國之禮文化交流是國別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互融互通的良好方式。匠河坊作為貴州茅臺鎮傑出醬香酒品牌代表,全力協助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事業,將茅臺鎮醬香型白酒釀造工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到國際舞臺,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別具一格的東方醬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