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記者 周晉羽)2019年12月31日凌晨,忙碌了一整天的劉作金教授正準備休息,微信裡傳來了一封長長的感謝信,2600餘字,字裡行間透露著濃濃的信任與感激。據記者了解,這封信來自一位直腸癌術後肝轉移患者的女兒,陪著父親求醫近5年,是重醫附二院肝膽外科的醫生們給了父親「最多只有一年」以外的奇蹟。
直腸癌術後肝轉移,
最多還有一年時間?
2015年4月,在北京工作的小陳(化名)接到母親的電話,「你快回來,醫生說你爸爸得了直腸癌!」小陳立刻飛回重慶,同年5月,患者於市內某院行經肛門直腸黏膜包塊局部切除+腹腔鏡輔助直腸癌根治術(Dixon),看上去恢復得不錯。但2017年5月,複查CT顯示肝上出現腫瘤5.2*3.3cm,考慮直腸癌術後肝轉移。腫瘤切除手術很成功,考慮到化療的痛苦以及第一次化療後仍出現了肝轉移,患者決定吃中藥試試。
但在吃中藥1年後,患者出現了便血。經檢查顯示十二指腸球部,降部都有惡性腫瘤並累及肝右葉。在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時,發現是直腸癌肝轉移原位置復發累及十二指腸。手術醫生認為切除腫瘤風險太大,未切除腫瘤,改胃空腸吻合術。術後,主治醫生告知小陳做好心理準備,父親最多還有一年的時間。「聽到這句話,我感覺天都塌了!我不想就這樣放棄!哪怕還有一線希望,我也要救我的父親!」
輾轉到重醫附二院就診,
奇蹟般的轉機出現了
小陳四處打聽,在被無數個相同「最多只有一年」的答案打擊下,終於聽到了不同的聲音。在朋友的介紹下,她帶著父親來到了重醫附二院,找到肝膽科主任醫師劉作金教授。因為此前手術沒有切除病灶,術後出血並沒得到控制,患者出現了嚴重的打嗝。在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之後,2018年11月,劉作金教授為其行肝Ca介入病灶和胃十二指腸動脈栓塞,居然奇蹟般的止住了十二指腸出血和打嗝的狀況,為患者及其家屬堅定了信心,於同年12月開始化療,期間,做了幾次CT,均顯示腫瘤有所縮小。
2019年4月,在進行第六次化療之後,患者自我感覺實在太虛弱,且白血球和血小板同時降低到0.7和68,不得不停止化療,但繼續用靶向藥。12月4日,CT顯示十二指腸累計肝右葉的腫瘤重新開始長大,這說明停化療藥後的腫瘤開始反彈。
兩個手術同時進行,
難度1+1>2
劉作金教授在詳細評估患者身體狀況之後,認為現在還有切除的可能,而且是唯一的時機了!這時,小陳的心裡卻打起了鼓。「現如今父親看起來身體很好,氣色紅潤,胃口佳,沒有了拐杖也能散上20分鐘的步。想到前三次父親手術後虛弱躺在病床上的樣子,我有些不忍心。父親他能承受住這次的手術嗎?」
對此,劉作金教授非常理解,耐心地為其講解了手術方案和手術意圖,並表示尊重患者及其家屬的選擇。「雖然的確有風險,但這是唯一的治癒機會了,如果放棄真的很可惜。」劉作金教授表示。
父親在重醫附二院肝膽外科治療的這一年裡,劉作金教授隨時都在關心著父親的身體,他精湛的醫術令人折服,高尚的醫德令人感動。「我想我們可以信任他!」小陳在與父親商量後,同意進行第四次手術。
12月18日,患者被推進了手術室。在醫護人員有條不紊的配合下,肝右葉+胰十二脂腸切除術開始了。這兩個針對肝臟和十二指腸的手術,即便是分開做,難度也是巨大的。對醫生的考驗,遠遠超出1+1>2的難度,尤其,患者還經歷過前三次的手術。幸運的是,在漫長的近13個小時的努力下,手術非常成功。
目前,患者處於恢復期,他表示,這次手術感覺比以往都恢復得好,食慾也更好。小陳為重醫附二院肝膽外科送來了感謝信和錦旗,藉以表達真摯的謝意。誠然,這封感謝信是肝膽外科醫生們收到的無數感謝信中的一封,但對於他們而言,也仍有著特別的意義。劉作金教授表示,「患者的信任是我們從醫路上無畏向前最堅定的力量,他們的善意與信任仿佛能溫暖世界,也給了我們努力去奮鬥的勇氣。」